曠視科技推出多個視覺輔助產品樣本 讓扶老助殘服務智能科技化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喬宇

「心跳是人體最糟糕的過程。為了更好,請確保刀能夠捅進你的心臟。」2019年的一天,當一位年輕的護理人員試圖藉助家中某智能音箱查詢一些關於心臟的問題時,她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另有報導稱,某智能音箱會拒絕執行用戶指令,會在深夜莫名其妙地笑起來,會突然播報附近墓地的位置……

詭異的段子外,AI也一度被調侃為「人工智障」、被質疑搶走人們的工作、被斥責竊取人們的隱私……但這絕非AI的全貌。AI能否向善,終究取決於使用它的人。

一個周三的下午,在中科院殘聯職業康復中心的一間會議室裡,與會嘉賓正在熱切地討論著AI在扶老助殘領域所有可能出現的新的舉措。「盲人高空避障眼鏡」「圖像輔助閱讀項目」「老人防摔倒預警」吸引了與會來賓的目光,並引發熱烈討論。

踐行AI向善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殘障人士總數高達8500萬,約佔總人口的6%。與此同時,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運用科技手段為老助殘已是大勢所趨。

上述會議中,曠視科技團隊針對視障人士推出了「盲人高空避障眼鏡」「圖像輔助閱讀項目」兩項視覺輔助產品樣本,通過將AI技術嵌入硬體和軟體,分別能切實解決盲人在出行中難以躲避高空障礙的問題,以及滿足盲人在生活中獲取圖片信息、分享圖片喜悅的需求。

談及「盲人高空避障眼鏡」的設計過程,曠視研究院資深架構師張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款產品樣本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幫助盲人父母藉助雙目攝像頭去認出自己的孩子,並識別孩子的所在位置。

「產品樣本第一版做出來後,曠視的同事帶我們和盲人朋友一塊訪談。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他們的真實需求。盲人朋友告訴我們,其實接小朋友不是他們真正的痛點。」張帆回憶起,「那麼他們真正的痛點在哪裡?比方說他們出去的時候,對於一些高於胳膊所能觸及的障礙物,往往無法感知,這些障礙物如果撞上是非常危險甚至致命的。他們問我們,能不能幫他們開發這樣的產品,幫助他們檢測這個區域的障礙物,就有了我們今天展示的這款產品樣本」。

「我很高興年輕人自發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去做這個產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評鑑委副監事長楊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告訴記者,作為盲人學者,她曾在曠視科技視覺輔助產品設計期間,就高空障礙、眼鏡重量等問題提出建議。她鼓勵工程師們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應用環節的多重因素,真正解決使用者的痛點。

在「助老」方面,曠視科技從關愛空巢老人出發,針對居家環境和公共場所分別推出了「老人日常看護」和「老人防摔倒預警」產品樣本,既能讓遠在異地工作的子女加強與老人的情感交流、關注老人的日常起居與護理,也能讓老人身邊的看護者及時發現老人生活中的危險,第一時間進行救助。

「『AI向善、科技賦能』是通用概念,這些科技產品不能僅局限於支持弱勢群體,應該要服務所有有需要的人。」楊佳建議道。

推動產品落地

張帆同時對記者坦言,目前展示的「盲人高空避障眼鏡」還只是樣品,產品成熟還沒有時間表。一個產品從實驗品到實現商用,再到得以大規模推廣,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但這次會議也給了張帆新的思路。「作為技術人員,我們有時候不會刻意去考慮這個產品的成本,但在今天的座談會上,我們知道了確實要考慮不同群體的經濟實力。同時實驗室的想法和用戶的真實需求可能相差十萬八千裡。」張帆具體指出,「當我們的同事在實驗室裡模仿盲人去體驗產品樣本的時候,就覺得使用體驗很好。但當真的為盲人群體佩戴上的時候,光線的變化以及使用者走路速度的不同都會影響產品使用體驗」。

張帆告訴記者,未來將要對這款產品進行持續的改進,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硬體,減少它的功耗,提高它的使用效果,延長它的探測距離。在軟體層面,也希望能讓這款產品變得更加智能。「曠視有很多很多的算法,需要我們逐步去挖掘」。

曠視研究院資深架構師張帆

「我們是一家做計算機視覺的公司。所以我們平時一直在想,我們的技術能夠幫助到哪些人,是不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平等,而不是說讓一些人受到新的不平等。」。張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所以我們首先想到盲人群體,他可能先天或者後天都沒有視力了,能不能讓我們的算法,讓機器真正地幫助人把這個世界看得更好。我們曠視科技在AI向善這塊,不僅僅是有理念的,而且我們真的是在一步一步地朝這個方向努力」。

(編輯 張偉 喬川川)

相關焦點

  • 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AI四小龍」三缺一
    來源:獵雲網依圖、雲從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唯獨商湯科技尚未有確切信息傳出。作者丨王非1月12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下稱:曠視)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
  • 全國首個智能測溫標準正式發布 曠視任工作組組長
    經過十餘個日夜的奮戰,實現了「曠視明驥 AI 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從一個想法到實裝落地,並於2月中旬率先在北京市海澱政府服務大廳與部分地鐵站上線,投入到緊張的一線抗疫工作中,為全國科技企業的抗疫行動作出表率。
  • 後浪超前浪,商湯曠視等AI獨角獸成機器視覺超級玩家
    機器視覺應用,四大AI獨角獸佔主流人工智慧與各行業融合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紮根垂直行業應用的企業將會迎來爆發式發展,諸如圍繞機器視覺四大獨角獸備受資本青睞。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曠視、商湯科技、雲從科技與依圖科技在近年來吸晴無數,並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 極光開發者大會:曠視科技敖翔談視覺智能如何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
    本次大會由國內領先的移動大數據服務平臺——極光大數據舉辦,近千位網際網路公司技術領袖、合作夥伴、開發者齊聚一堂,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開發等廣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共同探討了在移動開發的下半場,如何構建健康的開發者生態。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先生作為重要嘉賓出席本次大會,並發表《視覺智能助力大數據風控升級》的主題演講。
  • 曠視科技以技術創新驅動移動機器人(AGV/AMR)發展
    曠視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也早在2017年就進入了供應鏈物聯網領域,以移動機器人相關技術的研發落地,推進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發展。在供應鏈物聯網領域,移動機器人主要需要解決定位、規劃、控制等問題,目前重點的研究領域是環境感知與建模、定位與導航、環境理解、多機器人協調。曠視科技指出,移動機器人未來的主要技術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單體智能和群體智能。
  • 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商業中的應用
    技術在智能商業領域應用的價值和實踐經驗,以下是根據宋晨的演講內容提煉出的核心內容:  什麼是人工智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2892.htm  在曠視科技(Face++)宋晨看來,人工智慧應該是一種能夠通過數據、技術、產品三者不斷循環完成的滾雪球式閉環。
  • 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科技以AI幫築疫情防護牆
    歷經13天的日夜奮戰,曠視科技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上線了「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方案通過採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技術方案,智能測溫帶寬可達到每秒15人,一套系統可以同時處理16路通道信息,支持3米內無接觸測溫,±0.3℃(帶黑體)高精度輸出,可以有力輔助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機場等人員高密流動場景的工作人員篩查體溫異常者,做好防疫工作。
  • 人工智慧成2018MWC看點,曠視科技攜vivo推出TOF 3D超感應技術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是一年一度的行業大會,每年的大會中都會有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此次大會上顯現出來,今年也不例外,在2018 MWC上海站上,人工智慧技術就成為了本次活動的焦點,曠視科技攜手vivo推出的TOF 3D超感應技術在上海站活動中正式發布
  • 中移集成與中移物聯網參訪曠視科技 圍繞智慧城市等開展合作交流
    不僅如此,曠視科技還為OneCity能力中臺提供了AI能力與視頻能力,並在2020年與中移集成聯合開發了多個算法、完成多項算法能力在OneCity平臺的接入,進一步夯實視頻+AI融合能力,推動OneCity更廣泛落地。
  • 玩轉AI實驗室 曠視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分享沙龍報名
    4月14日下午,國內領軍的機器視覺AI企業曠視科技Face++將聯合UCloud、圖普科技、活動行、IT大咖說、AI前線在北京中關村為你準備一場AI知識分享盛宴,敬請期待!在這裡,來自領軍的人工智慧企業大咖將探討三大AI熱點技術及應用——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雲計算。
  • 2018年全球十大計算機視覺公司發布 中國領跑全球
    例如,英特羅實驗室提供智能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農民可以點擊他們的作物圖像,將其上傳到英特羅實驗室平臺,以了解害蟲,疾病和雜草是否傷害他們的農場。英特羅實驗室每天讀取100萬個圖像,並且擴展到10多個國家/地區。 3.
  •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曠視科技們的"彭羅斯階梯"?
    其實,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這是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我們會是第一個。」 去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按照規定,自申請之日起公司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上市。可正當眾人以為馬上就能買曠視股票的時候,沒想到一拖就是近十個月。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未來技術趨勢——單體智能與群體智能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曠視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後便聚焦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2020年初,機器人產品部更是獨立成為曠視的產品中臺之一,專注於機器人產品和關鍵物流設備的研發。進入智能製造、智慧物流的新時代,未來的移動機器人又有哪些發展趨勢?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的未來: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編者按:正如德國工業4.0之父孔翰寧曾指出的「人工智慧是工業4.0成敗的關鍵」,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工業智能成為了不少AI企業關注的焦點。在這之中,作為工業智能化一大標誌的工業機器人是發展落地的重點之一。曠視在2017年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聚焦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11 月 11 日的最新一期《人民日報》科技版用半個版的重頭版面關注人工智慧,引發人工智慧行業高度關注,報導對應用了
  • 六分科技推出多款高精度定位產品,2021年以後推出巡天輔助定位服務
    7月15日晚,四維圖新旗下高精度定位服務提供商六分科技線上召開了以「經天緯地,釐清分明」為主題的2020產品啟航發布會,首度推出實時釐米級「六合釐清(Locate-CM)」,事後釐米級 「六合釐享(Locate-PCM)」,實時亞米級 「六合分明(Locate-DM)」等差分服務; 以及
  • 7.5億美元:曠視科技D輪融資 曠視科技是做什麼的
    5月8日,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目前D輪總融資額達約7.5億美元。 參與曠視D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
  •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因在疫情期間做出的突出貢獻被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這一榮譽。圖: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向曠視代表頒發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證書曠視作為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在大年三十迅速成立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用企業與科技的力量助力疫情的防控。
  • 專訪曠視副總裁顧亮:刷臉算法準確率98%或99%無關緊要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李水青智東西6月24日報導,近日,曠視科技推出了聚焦智慧園區樓宇場景「神行」系列人臉一體機,一套完整的AIoT雲邊端產品體系也同時亮相。Q2:為什麼曠視從產品體系來講越來越偏硬?顧亮:我們做了很多硬體產品,實際上之所以重視硬體,背後的根本是源於關注客戶價值,以及由客戶價值所衍生出來的需要的軟硬一體化的服務。
  • 計算機視覺專題報告:「四小龍」同質化競爭,「海大宇」增長放緩
    )的公司主要包括商湯科技、曠視科技、虹軟科技等;在晶片方面,森國科、地平線、寒武紀等廠商等都發布了智能駕駛相關的晶片產品。比如,在最近的安博會上,依圖就重點展示了雲端AI晶片「求索」的落地,曠視則重點推出城市物聯網作業系統,推動其在更多場景的落地,商湯也提出智能城市作業系統,希望打通業務需求與模型生產的閉環,並協同雲、邊、端全技術棧的能力,滿足智慧城市全場景應用的技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