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啟動科創板IPO背後:深陷虧損魔咒 屢踩隱私紅線

2021-01-20 騰訊網

自2019年8月港股上市計劃擱淺後,「AI四小龍」之一的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曠視」)上市傳聞一直未停止。在昨天,靴子終於落地。

1月12日,北京證監局官網顯示,曠視已於2020年9月與中信證券籤署關於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之輔導協議。

不出意外,這家2011年成立的AI公司,很快會迎來上市喜訊。作為中國最大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曠視9年多來在明星資本追捧下一路高歌猛進,共完成7輪融資,總額超12億美元,曾離「AI第一股」一步之遙。但如今來看,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都已搶先一步。加上曠視仍未擺脫巨額虧損魔咒,過去幾年裡頻繁踩踏個人隱私紅線,其上市之路和未來發展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1

深陷虧損魔咒 盈利主要靠政府買單?

自成立以來,曠視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投資方一度包含螞蟻金服、富士康、創新工場、啟明創投、阿里巴巴中銀投資、工銀資管、阿布達比投資局等明星資本。2019年5月,曠視D輪融資後估值已達40億美元。但與高估值相反的是,曠視的燒錢速度十分驚人。

根據此前的招股書,曠視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9.49億元,但曠視增收不增利,同期淨虧損金額分別為3.428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及52億元,也就說,三年半時間裡,曠視科技燒掉了百億元。

彼時,對帳面上的巨額虧損數字,曠視稱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經調整後,公司2018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為3270萬元。

但問題在於,曠視調整後的盈利並非真正的利潤,更多像政府補貼帶來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曠視拿到的政府補貼分為高達6330萬元、9200萬元和4470萬元,遠遠高於其調整後的淨利潤。

而在收入結構上,曠視的買單方也主要是政府、事業單位等。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的收入來源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塊。其中,城市物聯網逐漸成為收入支柱,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分別佔比27.5%、53.6%、74%和73%。而城市物聯網,主要是安裝監控攝像頭等安防業務,也是AI企業比較扎堆的領域。

當然,從行業上看,虧損是AI行業的通病,曠視不是個例。拿依圖科技來說,在AI領域長跑七年,2017年-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分別高達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三年半累積虧損高達72億。

更重要的是,AI企業普遍面臨研發成本高、商業落地難,長遠來看虧損情況難以改變。而在巨額虧損難以逆轉的情況下,市場和資本究竟會為這種巨額虧損的企業燒多久的錢,燒的錢又能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成果和利潤,都要打個問號。

2

屢踩隱私紅線IPO頭上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要想發展,離不開海量用戶數據的支撐。但與大數據相伴的隱私洩露問題已成為輿論和監管的紅線,一旦碰觸,後果不堪設想。而作為一家知名的AI企業,曠視卻在上市關口在隱私問題上多次栽跟頭。

去年9月12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公開演講時便捅到了「隱私」馬蜂窩,稱「曾幫助曠視科技尋找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

言論一出,因涉及到曠視、螞蟻等頭部公司,又牽扯到輿論敏感點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立即引發了市場對涉事方的滔天輿論聲討。隨後,涉事企業先後做出否認,李開復也對其「口誤」進行道歉。

但涉事三方回應之後,未能打消人們對於隱私安全的擔憂,更對曠視科技聲稱的「不收集用戶信息」表示質疑。網友稱,「不主動收集用戶信息,但是不授權就不給用APP」,「不知道動機是什麼,但你說不收集用戶信息我不信」等等。

而這已不是曠視科技第一次捲入「隱私」風波。2019年8月,曠視還因其起家的人臉識別業務遭受隱私質疑。當年,其開發的教室人臉識別系統在南京一所高校開始試水,除了人臉識別門禁、刷臉自動考勤打卡等技術之外,學生進入教室後,通過攝像頭,系統會自動分析並呈現學生姓名、學號、出勤率等信息。不僅如此,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發呆、聽講、睡覺等數據也會被記錄,甚至是學生的面部表情也會被分析。

相關視頻曝光後,「涉嫌侵犯學生隱私」立刻成為曠視科技這一新產品的標籤,也引發了網友的聲討。彼時,曠視科技方面回應表示,網傳課堂行為分析只是概念演示,但曠視科技也給公眾留下了「侵犯隱私成性」的負面印象。

更有意思的是,在去年疫情期間,曠視被傳申請了1億元「抗疫專用貸款」,用於開發戴口罩人臉識別相關技術。戴上口罩還能進行人臉識別,再次引發了用戶對於人臉數據洩露的不安。儘管後來曠視科技再次回應稱,研發的是測溫系統,但同樣未能平息用戶疑慮。

對於曠視科技來說,隱私安全問題就像懸在IPO之路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有不慎就會觸及雷區。對數據隱私保護不當,不僅會增加IPO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將直接增添公眾對其產品合規性和發展前景的質疑。

3

創世團隊提前套現、多家股東退出 上市前景幾何

截止目前,「AI四小龍」中依圖、雲從、曠視三家均開啟了創業板上市之路,依圖進展最快,行業似乎迎來「收穫期」。

但實際情況是,AI已經進入「擠泡沫」階段。2019年被公認為人工智慧行業的分水嶺,風口過後,資本市場已經趨於理性,對存在營收低、風險高、周期長、未來發展不確定性極高的人工智慧企業熱度降低、估值下降

同時,這些獨角獸們面臨的壓力也十分巨大。網際網路巨頭也就開始親自試水AI行業,勢必增加曠視科技們在場景拓展、業務發展上的變數,進而影響營業收入和資本市場估值。

而就在D輪融資後,曠視被曝出多家明星資本集體退出。根據企查查信息,2019年5月16日,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徵詢有限公司、天津遐想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雲鑫投資經管有限公司紛紛退出,涉及到的投資方主要是螞蟻金服、聯想和創新工場。

儘管曠視闢謠稱是工商信息正常調整,但根據業內人士爆料,人工智慧領域一獨角獸公司涉嫌購買營收數據,被投資方們看破,才導致幾家公司紛紛退出。該爆料情況與曠視的企業信息變更的表現基本吻合。

無論真相如何,多家明星股東的退出,都增加了市場對人工智慧這個行業的疑問。在巨額虧損、隱私旋渦之下,曠視們能否繼續講好人工智慧故事,證明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上市後又能否為股東和股民帶來增長前景?我們很難判斷。

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寒武紀。儘管研發實力強、市場地位有目共睹、市值一度超千億1100億元。但如今,寒武紀股價一路下跌,發稿前為150.70元,市值蒸發500億元僅剩602.95億元,縮水45%。

但另一邊的真相是,投身AI行業多年,曠視的創始人和部分資本在這場「無限遊戲」裡是不虧的。根據招股書,2018年,曠視融資獲得資金34.51億元,其中7.35億元用於回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3.8億元用於回購普通股。也就是說,其創始團隊已經套現3.8億元,部分資本也已小賺幾個億。

*聲明:金融觀察團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

End

相關焦點

  • 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AI四小龍」三缺一
    來源:獵雲網依圖、雲從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唯獨商湯科技尚未有確切信息傳出。作者丨王非1月12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下稱:曠視)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
  • 曠視科技協力加強信息隱私保護 助力《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推廣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日前,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在北京召開了國家標準GB 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以下簡稱「《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工作啟動會,將選擇音視頻處理、廣告分發、生物識別、金融、健康醫療、房屋租售、天氣服務等多種領域內的App、SDK、雲計算、小程序、可穿戴設備等多種形態作為試點對象
  • 曠視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 切實推動個人信息安全保障...
    曠視一直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工作,基於自身在數據安全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先進技術方案,作為AI計算機視覺行業代表企業,正式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工作啟動會現場重視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是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必要前提目前,人工智慧產業仍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個人信息安全保障力度和隱私保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行業規範適應新技術發展的趨勢,是人工智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
  • 航宇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貴州科創板第一股」誰拔頭籌?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陳俊傑飛機發動機配套廠商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航宇科技)近日披露了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2017年~2019年,航宇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 2.3億元、3.3億元和 5.89億元;淨利潤從 2017 年的虧損1781.77 萬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5391.33 萬元。
  • 航宇科技科創板IPO獲批參股公司將獲巨額收益
    航宇科技申報稿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26億元、3.33億元、5.89億元;淨利潤從2017年的虧損1781.77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5391.33萬元。長遠來看,航宇科技發展前景可期,其背後參股公司將獲巨額收益。根據公開資料,航宇科技實控人兼董事長張華合計控制公司31.92%的表決權,目前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有百倍投資以及璨雲投資(龍元建設出資99%,璨雲資管出資1%),分別持有公司30.96%、25.27%的股份。此外,公司第三大股東科技風投的背後為貴陽市國資委及貴州省財政廳。
  • 三道紅線下房企多次遞表仍難IPO 負債過高成癥結
    諸葛找房統計數據顯示,100家上市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的佔比高達86%,當然,剩下的14%亦不能完全「安枕」。貝殼研究院向《證券日報》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來成功赴港上市的房企有5家,仍在排隊赴港上市的房企尚有8家(含招股書已過期),其中有多家企業都是經過二次遞表尚未完成IPO。
  • 曠視科技即將登陸科創板背後:三位曠世天才少年的十年破浪
    或許是在這樣的想法激發下,曠視科技誕生了。光環籠罩,也非一帆風順不管是從創始團隊還是從融資經歷來說,曠視科技都像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即便是團隊人才的佔比在整個網際網路企業都是讓人驚嘆的。李開復曾經評價曠視科技的一句話至今都在業內流傳,「他們是我多年來見過最強的團隊,很多團隊有一兩個技術精英,Face++整個團隊都是。
  • 科創板定位合理性存疑 興嘉生物科創板IPO夢碎
    科創板定位合理性存疑 興嘉生物科創板IPO夢碎 出處
  • 起底快船50年魔咒!選秀黑洞+天才屢受傷,最富老闆鎮不住?
    「魔咒是真的。」名宿雷吉·米勒在點評快船慘遭掘金逆轉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快船魔咒(Clippers Curse)的說法。早在2016年,有人甚至專門出了一本關於快船歷史的書,標題就用了「魔咒( Curse)」。
  • 寒武紀上市:虧損 11.8 億,30家資本圍獵、估值500億,晶片時代的...
    3月26日消息,上交所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達到221家。事實上,自科創板推出,寒武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眾多AI領域公司都備受關注。作為中國發展最快的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上市計劃一直諱莫如深三緘其口。
  • 上聲電子科創板IPO:股權結構「三角凳」 海外市場風險不可小覷
    來源:翠鳥資本上聲電子科創板IPO,股權結構「三角凳」,海外市場風險不可小覷文|翠鳥資本無實控人的蘇州上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聲電子」),正在衝刺科創板IPO。12月1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將召開會議,審議是否通過上聲電子的首次公開發行。然而,上聲電子需要回答市場的問題不少,首當其衝,就是其看不懂的公司股權結構。
  • 新宇藥業IPO安全問題屢觸紅線
    雖然業績看似呈現成長趨勢,但《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新宇藥業此前IPO失敗或並非偶然,客戶及供應商高度集中,屢觸安全問題紅線也讓市場難以忽視其產品的安全問題。  公司高管更迭頻繁  公司管理層方面,據招股書描述,孟新華持有新宇藥業共計3936.92萬股,持股比例達到43.74%,為公司實控人。
  • 5G介質濾波器廠家燦勤科技科創板IPO
    6月30日,上交所披露,受理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勤科技」)科創板擬上市申請。
  •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曠視科技們的"彭羅斯階梯"?
    其實,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這是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我們會是第一個。」 去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按照規定,自申請之日起公司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上市。可正當眾人以為馬上就能買曠視股票的時候,沒想到一拖就是近十個月。
  • 雲南城投三條紅線下求生:賣子、更名、重組多舉措齊頭並進
    雲南城投三條紅線下求生:賣子、更名、重組多舉措齊頭並進 中華網財經11月30日訊:沒有陣痛哪有生機?三條紅線下,對於今日的雲南城投或許是一時的陣痛換來長遠的生機。
  • 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表署名文章
    其中,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代表,在報告中發表署名文章,分享AI治理的觀點與實踐。其中,曠視印奇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委員,以企業代表的身份發表了《直面人工智慧治理挑戰,企業要有所作為》一文,詳細介紹了曠視在AI治理方面的觀點以及2019年AI治理宣傳策略與進展。在文章中,印奇表示,AI治理不僅是政府及相關機構有責任,企業作為AI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線實踐者應當有所作為,有所擔當,要主動開展企業自治的工作。
  • 曠視科技上市新進展:瞄準科創板,已經在接受上市輔導
    來源:品玩作者丨Decode曠視科技上市事宜終於有了新進展。2021年1月12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輔導企業信息公告顯示,曠視科技準備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曠視科技已經與中信證券於2020年9月籤署了協議,正接受後者上市輔導。
  • 旗下微創網絡科創板IPO在即,但已「賣身」兩次未成
    如今,被譽為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的唐駿正帶領旗下公司微創網絡(全稱「微創(上海)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疾速駛向科創板。頭頂微軟光環,「火速」衝刺科創板近日,記者獲悉,唐駿旗下微創(上海)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創網絡」)科創板IPO有了新動態,輔導機構銀河證券已於10月24日向上海監管局報送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據稱公司已具備發行上市輔導驗收及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
  • 零營收,數億虧損,澤璟生物入場科創板的背後
    也就是說,澤璟生物目前營收幾乎為零,利潤方面已累計虧損超10億元。與巨額虧損相悖,澤璟生物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時估值已突破90億元。此番衝擊科創板,澤璟生物選擇的是第五套上市標準,預計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為23.84億元。如若最終註冊成功,澤璟生物將成為科創板,也是整個A股首家尚未盈利的上市企業。
  • 專訪曠視副總裁顧亮:刷臉算法準確率98%或99%無關緊要
    從2015年開始曠視就在硬體方面投入很多研發資源,幾年來這個思路一直沒有變過,只不過從今年開始,大家從發布會現場看出曠視做的硬體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廣,覆蓋場景越來越豐富,但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近年來在構建自有的硬體產品體系之後厚積薄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