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表署名文章

2020-11-23 網眼資訊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舉辦《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AI GOVERNANCE IN 2019: A YEAR IN REVIEW OBSERVATIONS OF 50 GLOBAL EXPERTS)全球發布會,旨在展現全球2019年人工智慧治理領域最重要的進展,以及各國專家對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治理總體形勢的判斷與看法。其中,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代表,在報告中發表署名文章,分享AI治理的觀點與實踐。

圖:《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曠視印奇發表署名文章

作為全球首份由全球業內頂級專家共同參與撰寫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也是首份由我國智庫發起、全球參與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圖靈獎獲得者John Hopcroft、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Irakli Beridze、歐洲議會議員Eva Kaili、AAAI2021主席楊強和AAAI2020主席Francesca Rossi等50位(44組)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撰稿參與。

同時,中國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地,有10餘位專家和重要機構參與撰稿,反映中國2019年在AI治理方面的進展。其中,曠視印奇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委員,以企業代表的身份發表了《直面人工智慧治理挑戰,企業要有所作為》一文,詳細介紹了曠視在AI治理方面的觀點以及2019年AI治理宣傳策略與進展。

在文章中,印奇表示,AI治理不僅是政府及相關機構有責任,企業作為AI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線實踐者應當有所作為,有所擔當,要主動開展企業自治的工作。基於曠視自身的實踐,印奇認為企業需要通過對AI治理保持理性的關注並展開具有建設性的討論,對重點議題進行深度的研究,以及堅持不懈的行動,來推動AI治理有效落地。

「作為人工智慧時代的『馭火之術』,AI治理需要被更廣泛的認知和踐行,需要知行合一。也希望藉此機會呼籲大家,共同以長期主義的態度,直面AI治理挑戰,一起用人工智慧造福大眾。」印奇在文中進一步指出。

圖: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

以下是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的署名文章《直面人工智慧治理挑戰,企業要有所作為》全文:

把人工智慧治理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已經是各方的普遍共識。在政策制定上,多國相繼頒布AI戰略,並把AI治理作為核心內容。2019年,中國科技部宣布成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再次強調了AI治理的重要意義。在媒體監督上,關於AI的應用邊界、AI的技術可解釋性以及數據隱私保護等問題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本質上都屬於AI治理問題。

AI治理不僅是政府及相關機構有責任,企業作為AI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主要力量和一線實踐者應當有所作為,有所擔當,要主動開展企業自治的工作。如今,包括曠視在內的許多國際和中國企業都推出了AI治理準則,正在發揮企業能動性來落實AI治理責任。

對企業來說,如何把AI治理有效落地是關注的重點。基於曠視自身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來幾條經驗:

第一,我們需要對AI治理保持理性的關注,同時展開具有建設性的討論。2020年1月,我們在網絡上回顧#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邀請法律、社會、倫理、技術等領域專家和全民共同討論,就AI事件談AI治理,千餘條的留言結果顯示隱私、安全、權利是大眾最關心的AI治理關鍵詞。

第二,我們需要對重點議題進行深度的研究。無論對大眾還是企業來說,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都是重中之重。曠視已經聯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在此議題上開展研究,預期將形成一套面向數據全生命周期保護,針對採集、傳輸、存儲和使用四個環節的AI基礎平臺,並建立一套相關的AI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機制。同時,曠視承建圖像感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希望通過平臺的開放合作把AI治理的研究成果和企業應用實踐經驗與產業界分享,共同推動AI產業生態的健康和高速發展。

第三,我們需要堅持不懈的行動。AI治理在企業日常經營中落實要有切實的行動,這需要固定的組織來監督、協同和實施。曠視成立了由創始人、核心高管以及外部專家組成的AI道德委員會負責監督,委員會下設秘書處和AI治理研究院負責協調和深度研究,一線部門的負責人共同參與抓實施。

雖然2019年全球都發生了一些AI治理的問題,但我們希望並期待,2020年能夠成為AI治理的一年。作為人工智慧時代的「馭火之術」,AI治理需要被更廣泛的認知和踐行,需要知行合一。也希望藉此機會呼籲大家,共同以長期主義的態度,直面AI治理挑戰,一起用人工智慧造福大眾。

相關焦點

  • 《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
  • 曠視入選機器之心人工智慧年度獎項全球三十大最佳AI創業公司
    2020年1月16日,2019機器之心「Sy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wards」年度獎項正式公布。其中,曠視憑藉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入選「全球三十大最佳AI創業公司」。
  • 以先進生產力領跑AI賽道 曠視獲2020好公司年度行業領先大獎
    本屆評選延續往屆理念,從創新活力、市場表現、公司治理和社會聲譽四個維度評選出優質企業,希望以此推動所在行業整體發展,引領更多優秀企業抓住新機遇,共同完善市場機制,促進形成一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曠視獲"2020好公司——年度行業領先大獎",源於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卓越表現。
  • 7.5億美元:曠視科技D輪融資 曠視科技是做什麼的
    5月8日,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目前D輪總融資額達約7.5億美元。 參與曠視D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
  • 全球人工智慧高被引學者排名公布 曠視孫劍、張祥雨榜上有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Acemap團隊開發了一個基於度量的全球研究機構排名系統——AceRankings。根據在CCF推薦會議期刊發表論文被引用量,中國機構所屬的人工智慧領域學者有兩名被引次數過萬,其中一位是曠視研究院Base Model組負責人張祥雨,被引14748次。
  • 後浪超前浪,商湯曠視等AI獨角獸成機器視覺超級玩家
    在製造業,人工智慧技術使得全球掀起新一輪工業數位化革命。整體來說,一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時代來臨,也推動人工智慧應用市場高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且最具活力市場,對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需求日益劇增。
  • 2020迎來AI治理之年 全球AI十大事件背後折射出啥
    曠視作為專注於AI的科技企業、AI產業化落地的先行者之一,已經意識到正視人工智慧技術所帶來的倫理問題的重要性,同時主張AI企業要把治理當作頭等大事來關注。因此,曠視在2019年7月首發《人工智慧應用準則》,並正式成立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期望各界對AI事件有理性的關注,並要針對事件背後問題做深度的研究,通過社會各界建設性的討論,才能最終將AI向善這件事付諸於實際的行動。
  • 曠視獲高工金球獎2019年度創新技術獎 助力行業智能升級
    12月11日-13日,2019高工機器人年會在深圳成功舉行。在會上同期舉辦的第六屆高工金球獎頒獎典禮上,人工智慧企業曠視憑藉其推出的機器人網絡協同作業系統河圖(HETU)獲高工金球獎工業軟體類「2019年度創新技術獎」。
  • 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AI四小龍」三缺一
    五輪融資總額近13億美元,螞蟻金服持股15.1%曠視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創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均畢業於由圖靈獎得主兼中國計算機科學家和理論家姚期智院士創立的清華大學「姚班」。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曠視關聯公司為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註冊資本約1億人民幣,法定代表為印奇,經營範圍含計算機系統服務;基礎軟體服務;電子產品、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等。
  • 曠視科技即將登陸科創板背後:三位曠世天才少年的十年破浪
    極客網·極客觀察1月15日 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獨角獸企業。1月12日,根據北京證監局備案的公告,曠視科技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業內人士都知道,曠視在業內分別和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一起被稱為是「AI四小龍」。
  • 先進生產力支持AI落地 曠視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
    近日,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舉辦的"2020好公司"頒獎典禮在上海落下帷幕,來自36個細分行業440餘家候選公司,經大眾投票統計、市場表現、創新能力、治理體系和社會聲譽等方面的角逐,最終有54家優質企業突出重圍榮登年度榮譽榜單。
  • 曠視科技榮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
    12月23日,上海報業集團l界面新聞在在上海靜安瑞吉酒店舉辦了【2020好公司】頒獎典禮,並正式公布了本年度獲獎名單。來自36個細分行業440逾家候選公司,經大眾投票統計、市場表現、創新能力、治理體系和社會聲譽等方面的角逐,最終54家優質企業突出重圍榮登年度榮譽榜單。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的未來: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編者按:正如德國工業4.0之父孔翰寧曾指出的「人工智慧是工業4.0成敗的關鍵」,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工業智能成為了不少AI企業關注的焦點。在這之中,作為工業智能化一大標誌的工業機器人是發展落地的重點之一。曠視在2017年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聚焦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
  • 盤點2019人工智慧:發展與爭議並存
    轉眼,2019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裡,人工智慧領域仍舊是精彩不斷,各種重大成果和突破性的進展持續湧現。根據國際數據公司德勤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1.9萬億美元,比2018年的1.18萬億美元增長了61.0%。
  • 曠視科技上市新進展:瞄準科創板,已經在接受上市輔導
    曠視科技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已經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估值40億美元。同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曠視科技列入「實體清單」,後者上市進程受阻。2020年1月,據騰訊新聞《一線》報導,曠視科技已經通過港交所的聆訊,並計劃農曆春節後第一周開始招股,募資額5億美金。
  • 回溯全球AI十大事件,2020年AI治理或將是行業重頭戲
    從理論到實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比拼較量。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技術使社會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也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但同時,人工智慧負面案件頻出,引發了很多關於音視頻造假、監控隱私、算法偏見、創作版權、就業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性問題。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隱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挑戰。
  • 2019 AI Index 年度報告: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重心解讀
    近日,AI Index 發布了 2019 年度報告。作為一個用於追蹤 AI 動態和進展的非營利性項目,其報告通常從研發、技術、性能等多個指標出發,對上一年度中 AI 領域的發展進行統計。筆者在了解之後,結合其他各項報告的數據,對AI領域的變化進行了一個歸納與猜想。
  •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未來進化
    參與此次大會的嘉賓有:「青年怪才」,《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百分點集團董事長兼CEO蘇萌;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曠視(Face++)創始人兼CEO印奇;艾問人物創始人艾誠以及其他來自全球的前沿學者、科學家和知名企業領袖。
  • 2019年國內AI行業十大風雲人物
    回顧2019年的AI行業,有哪些人物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呢?跟隨OFweek編輯一起來看看吧。(排序按首字母順序排列)1.何庭波2019年5月16日,美國BIS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隨後,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表了致員工的一封信,宣布啟用備胎計劃。
  • 曠視成為《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試點單位 切實推動個人信息安全保障...
    作為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曠視歷來重視個人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2019年8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ISO/IEC 27701隱私信息管理體系標準,從組織治理、法律合規、流程規範、信息技術等多維度,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隱私信息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