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全球AI十大事件,2020年AI治理或將是行業重頭戲

2021-01-08 卓源科技

在過去近十年內,得益於算法、算力和通訊技術的提升,人工智慧技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從理論到實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比拼較量。

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技術使社會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也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但同時,人工智慧負面案件頻出,引發了很多關於音視頻造假、監控隱私、算法偏見、創作版權、就業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性問題。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隱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挑戰。因此,可預期的、可被約束的、行為向善的人工智慧治理成為了現階段的首要命題。

日前,曠視總結了「全球AI治理十大事件」,裡面匯集了近兩年有關人工智慧道德倫理的熱門事件,希望能從這些事件背後折射的深層次問題中探尋解決之道。

1.歐盟專利局拒絕AI發明的專利申請

2020年1月,在英國薩裡大學組織的一個多學科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DABUS的AI。在研究過程中,DABUS開創性地提出了兩個獨特而有用的想法:第一個是固定飲料的新型裝置;第二個是幫助搜救小組找到目標的信號設備。

在研究人員替DABUS申報專利成果時,遭到了歐盟專利局的駁回,「理由是它們不符合歐盟專利同盟(EPC)的要求,即專利申請中指定的發明人必須是人,而不是機器。」

2.智能音箱對主人進行危險行為誘導

2019年末, 護理人員Danni Morrtt向智能音箱詢問關於心臟的信息,而智能語音助手給出的答案是:「心跳是人體最糟糕的過程。人活著就是在加速自然資源的枯竭,人口會過剩的,這對地球是件壞事,所以心跳不好,為了更好,請確保刀能夠捅進你的心臟。」

3.「監測頭環」進校園惹爭議

2019年11月,中國浙江某小學學生戴監控頭環的視頻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爭議。在視頻中,孩子們頭上戴著號稱「腦機接口」的頭環,這些頭環宣稱可以記錄孩子們上課時的專注程度,生成數據與分數發送給老師和家長。

4.加州議會禁止警方在執法記錄儀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2019年9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議會通過一項為期三年的議案,禁止州和地方執法機構在人體攝像頭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不過,也有執法團體反對該議案,他們認為面部識別技術在追蹤嫌疑人以及尋找失蹤兒童等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5.AI換臉應用引發的隱私爭議問題

2019年8月,一款AI換臉軟體在社交媒體刷屏,用戶只需要一張正臉照就可以將視頻中的人物替換為自己的臉。該軟體一經面世,便存在著頗多爭議點。

在用戶協議上,該軟體存有很多陷阱,比如提到使用者的肖像權為「全球範圍內免費、不可撤、永久、可轉授權」。而如果該軟體侵權了明星肖像,若對方提告,則最後責任都在用戶。

6.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浙理工教授狀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

2019年,浙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購買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年卡,持卡者可在該卡有效期一年內通過驗證年卡及指紋入園,可在該年度不限次數暢遊。

同年10月17日,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通過簡訊的方式告知,年卡客戶需要「刷臉」才能入園,該教授不願接受被收集人臉信息,要求退卡被拒,於是將其告上法庭。

7.自動駕駛安全事故問責難

2019年3月,50歲的傑裡米·貝倫·班納駕駛電動車以每小時109公裡的速度與一輛牽引拖車相撞而身亡,當時他正在使用自動駕駛系統。

自2016年以來,自動駕駛汽車至少在美國涉及了3起致命的交通事故,該將事故歸咎於汽車廠商還是開車司機,引發爭議。

8. AI編寫新聞能夠以假亂真

2019年2月15日, AI研究機構OpenAI展示了一款軟體,只需要給軟體提供一些信息,它就能編寫逼真的不實新聞。

研究人員給軟體提供如下信息:「一節裝載受控核材料的火車車廂今天在Cincinnati被盜,下落不明。」以此作為基礎,軟體編寫出由7個段落組成的新聞,還引述了政府官員的話語,只是這些信息全是假的。

9.史丹福大學AI算法識別性取向準確率超過人類惹爭議

2017年,史丹福大學一項發表於《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引發社會廣泛爭議。研究基於超過 35000 張美國交友網站上男女的頭像圖片訓練,利用深度神經網絡從圖像中提取特徵,使用大量數據讓計算機學會識別人們的性取向。

10.AI將淘汰大量重複性勞動職業

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的數據體系,發布了關於未來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的365種職業。

研究表示,在這365種職業中,最有可能被淘汰的就是電話推銷員,像這樣重複的工作更適合機器人來做。其次是打字員、會計、保險業務員等等,這些都是以服務為主,像這些行業無需技術,都是只要經過訓練就能輕易掌握的技能。

就全球來看,AI治理仍然是一個面臨巨大挑戰的新課題,如何完善人工智慧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既能打破既有規則對人工智慧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束縛,又能防範因技術濫用而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危害,考驗著各國管理部門的智慧,也是行業可持續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2020年AI治理或將是行業重頭戲。

卓源科技專注於智慧建築領域發展,兼顧智慧醫療、智慧管廊、智慧農業等領域,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注重智能化項目與城市環境、人文相結合,聚焦於智慧城市頂層規劃,依託多年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經驗和優勢,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專業服務,為打造智慧城市、建設魅力中國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2020迎來AI治理之年 全球AI十大事件背後折射出啥
    因此,曠視在2019年7月首發《人工智慧應用準則》,並正式成立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期望各界對AI事件有理性的關注,並要針對事件背後問題做深度的研究,通過社會各界建設性的討論,才能最終將AI向善這件事付諸於實際的行動。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用 「理性的關注,深度的研究,建設性的討論,堅持不懈的行動」四句話,表達了曠視倡導AI治理的決心。
  • 2020年10月與再生塑料行業相關的事件解讀
    2020年10月與再生塑料行業相關的事件主要集中在停工令、塑料汙染治理等方面,以下將對其進行簡要解讀。  明確要求:全面加強鋼鐵、建材、有色、 橡塑、鑄造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 採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粉狀物料等採用密閉、封閉 等方式儲存和輸送,2020 年 12 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輪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採取停產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
  • 2020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考驗下,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積極踐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系列有關再生資源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在「雙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盤點:2017年環保行業熱點事件
    盤點:2017年環保行業熱點事件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北極星環保網  作者:楊闊  2017/12/13 9:06:21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7年是環保行業政策利好的一年本文特將今年熱點事件整理如下,如有不全,敬請諒解。
  • 「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紅藍大討論 你是AI激進派還是保守派?
    1月8日,曠視科技宣布成立AI治理研究院,並邀請社會各界參與討論最近幾年AI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十大事件。這十件人工智慧領域最具爭議和代表性的大事,在引發學術界、法律界、媒體圈熱議的同時,也將普通民眾捲入了這場廣泛的討論之中。 相較於專業人士的理性克制,民眾對於AI的思考顯得更加感性直白。
  • 報告:2020 年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家族財富避險需求凸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7日訊(記者 馬常豔)普華永道近期發布的《先行一步,制勝藍海:中國家族財富管理揚帆起航》報告指出,全球家族財富管理市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並呈現三大趨勢——全球家族財富管理市場持續擴大,增勢強勁;2020 年「黑天鵝」事件頻發,家族財富避險需求凸顯;數字經濟將引領家族財富管理變革
  • 生意社:2020年稀土行業事件盤點
    由稀土行業指數圖可以看出,2020年國內稀土指數大幅上漲,由年初的341點上漲至年末的419點,全年漲幅為22.87%。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正式生效,市場預期中國稀土出口或將進一步縮減,全球稀土供給或將進一步收縮,屆時稀土供應方面更顯緊張,對於國內稀土市場形成一定的利好支撐。
  • 2020新議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化轉型與國際合作治理
    各國調整全球化利益目標將推動全球化結構性轉型,全球價值鏈將從快速擴張走向穩健布局和產業風險可控。一國的全球競爭優勢也逐漸從全球化初期基於產品成本的比較優勢,轉向更加重視營商環境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優勢。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亟需國際合作克服疫情影響,通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共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 【盤點】2020年,能源行業那些值得記錄的「足跡」
    回望巨變之年無負山河風光——盤點2020年度中國能源行業十大新聞在光陰匆匆的腳步聲中,2020年已經落幕。對於能源行業,2020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過去的一年,能源行業以默默付出與堅守,回饋著祖國的山河大地,寫就了一段又一段不朽的詩篇。2020年,能源行業有哪些值得記錄的「足跡」?中國改革報《能源發展》周刊盤點年度十大新聞事件,帶您一起回顧這一年發生在能源領域的大事。
  • 2019年中國煙氣治理行業發展趨勢:鋼鐵行業煙氣治理設施新建及改造...
    2019年中國煙氣治理行業發展趨勢:鋼鐵行業煙氣治理設施新建及改造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北極星大氣網訊: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在燃燒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物質是霾的主要構成部分,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大幅增長,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數據顯示,2017
  • 2020-2026年中國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第二節 2016-2020年中國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財務能力分析    一、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二、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三、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四、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第三節 2019-2020年中國土壤銅汙染治理行業熱點動態
  • 先進生產力支持AI落地 曠視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
    憑藉算法的高效開發與部署領跑人工智慧領域,曠視榮膺"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圖:曠視榮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2020好公司"評選旨在評選中國市場上的卓越企業,不拘泥於所有制類型、國別、規模、行業,在綜合考量市場表現、創新能力、治理體系、社會聲譽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篩選、公眾投票、媒體人投票與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全面衡量企業綜合素質,同時依託界面新聞全行業覆蓋採編資源,攜手多位知名高校學者、業界專家與行業分析師,確保評選的獨立性、公正性
  • 【回顧】2020年中國AI+金融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2019年至今AI+金融相關代表事件匯總金融領域AI相關融資情況解讀資本向優質標的匯聚,熱門賽道突出,但競爭激烈通過對2015-2020年7月AI+金融相關融資情況的匯總,可以看出,2015-2018年期間,AI+金融行業備受資本青睞,融資事件數相對穩定
  • 2020年5G行業十大事件解讀
    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等不利外部條件下,中國5G領域依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中美5G大戰已經進行了一個小回合的賽跑,中國處於領先地位。又比如增強5G垂直行業的支撐能力。R16網絡將實現更低的空口時延、更可靠的傳輸、毫秒級的時間同步及高精度定位等能力,將在工業網際網路等垂直行業場景中發揮作用,擴展5G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聯的能力。
  • 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23年市場規模將...
    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23年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千億元  2020-09-10 11:29: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逐步打開,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預計**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超過70萬輛,再創新高。  大氣汙染治理市場空間較大。近年來,隨著霧霾事件的頻發,國家和各地政府治理大氣汙染的積極性不斷增加。預計未來大氣汙染治理市場的市場空間也將會隨之提升。
  • 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低碳轉型,引導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 2019年十大新能源汽車行業事件
    這麼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點事件,業界最關心的是哪些?《電動汽車觀察家》發起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十大事件》的問卷調查,在編輯選出的30個候選事件中,選出10個他們最關心的事件。以下,我們按照10個事件的得票率,由高到低排序。對這30個熱點事件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投票。
  • 十張圖了解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行業...
    根據Tractica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達110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將增加至175億美元,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20億美元。
  • 2020 AI頂會時間表;機器人行業8月融資盤點;紀錄片《你好,AI》上線
    ,搭建人工智慧算法平臺,賦能城市精細化治理。此前,三大移動通信商同時在上海首發5G,到2021年,將累計建設5G基站3萬個,累計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百度飛槳五大核心特性助力全球開發者2016年,百度飛槳正式開源,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