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據悉,該報告由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團隊牽頭,聯合國際合作夥伴共同完成。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所長石謙介紹說,該報告是全球首份由全球業內頂級專家共同參與撰寫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也是首份由我國智庫發起、全球參與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圖靈獎獲得者John Hopcroft、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Irakli Beridze、歐洲議會議員Eva Kaili、AAAI2021主席楊強和AAAI2020主席Francesca Rossi等50位(44組)專家撰稿參與。

 

人工智慧治理作為一個新的全球性治理議題,已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專家對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治理總體形勢的判斷,報告認為,當前全球人工智慧治理體系正處於成型的關鍵時期,表現出全球化、安全化、市場化、建制化、操作化五大顯著特徵。

 

同時,相較於前幾年,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各項進展既有延續性也有突破性,從政府的全球戰略角度來看,OECD人工智慧原則發布並影響廣泛、人工智慧治理進入「軟法」向「硬法」過渡的新階段、人工智慧治理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市場」主導轉型三方面進展和趨勢值得關注。

 

專家表示,在過去幾年,政府是發布人工智慧治理規則的主體,企業技術創新和科學家的研究是被動的治理對象,但是從最新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逐漸從被動接受治理規則,變為主動謀求制定規則。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表署名文章
    4月30日,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舉辦《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AI GOVERNANCE IN 2019: A YEAR IN REVIEW OBSERVATIONS OF 50 GLOBAL EXPERTS)全球發布會,旨在展現全球2019年人工智慧治理領域最重要的進展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科技部將推動人工智慧五大方向研發—新聞—科學網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提出了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圍繞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政策試點示範等,科技部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有關任務的落實,實施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增強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五大方向的研發。
  • 北極藍皮書(2019卷)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北極藍皮書:北極地區發展報告》(2019卷)發布會暨「北極前沿問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
  • 2019年度十大科普優秀圖書揭曉—新聞—科學網
    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2019年度榜單揭曉。
  • 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揭曉 杜江峰院士等十人上榜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 杜燕)「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杜江峰、賀賢土、王小雲、陳學思、肖國青、馬衍偉、陳徵、陳天石、彭壽、唐文斌10人當選。  今天,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9屆,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誌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本屆評委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和陳冀勝,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歐陽自遠、劉嘉麒、嚴加安、歐陽鍾燦、劉雲圻、周忠和等多位院士擔任評委。
  • 2020年度《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將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媒體中心
    在進博會召開前夕,《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發布暨走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媒體中心首發式舉行。《上海年鑑》英文版創刊於2002年,由《上海年鑑》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辦。每年一卷,已連續出版19卷,為全國最早的英文版省級年鑑。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科學網— 人工智慧治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回到現實,不久前,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主辦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該校落下帷幕。在這場持續兩天的論壇上,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治理問題,與會學者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這場討論與科幻無關,但卻可能關乎到人類未來。
  • 上海發布2019地方立法藍皮書,全景展現年度立法狀況
    上海發布2019地方立法藍皮書,全景展現年度立法狀況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2021-01-05 17:13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醫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新聞—科學網
    會上,為加快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體系,推進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新格局建設,廣東省科技廳正式發布了第三批「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醫學)建設的「臨床檢驗與病理診斷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榜上有名。
  • 專家提出旱區鹽鹼地治理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與會專家鹽鹼地管理、治理技術進展、基於水鹽雙分離的治理新技術、治理經驗與存在問題等中心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王飛在會議報告中提出了「減少區域水損失,低耗水充分洗鹽,集約化水鹽分離,水土資源高效利用」29字旱區鹽鹼地治理新模式 。
  • 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揭曉!蘭州科學家肖國青上榜
    「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結果近日揭曉,經過科學網博主和科學媒體人推選、院士專家的兩輪嚴格評審,最終選出了2019年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領域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肖國青獲此殊榮。
  • 探索人工智慧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新華社發新華社發【科學向未來】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給全球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人類邁入以科技進步與產業革新為基礎的智能社會。
  • 智源研究院發布認知神經基礎重大研究方向—新聞—科學網
    8月24日,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以下簡稱「智源研究院」)在清華智源中心舉行了「人工智慧的認知神經基礎」(以下簡稱「認知神經基礎」)重大研究方向發布會
  • 回溯全球AI十大事件,2020年AI治理或將是行業重頭戲
    從理論到實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比拼較量。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技術使社會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也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但同時,人工智慧負面案件頻出,引發了很多關於音視頻造假、監控隱私、算法偏見、創作版權、就業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性問題。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隱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挑戰。
  • 《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發布—新聞—科學網
    8月29日,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發布了《FMS(Federation of Management
  • 2019年度阿貝爾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即使是混沌,如果你仔細觀察也會在其中發現秩序。」他說,就像天上的星星,它們看起來完全是隨機排布,但古希臘人卻從中看到了星座。 Furstenberg1935年出生在柏林,4歲時他和家人躲過了納粹的迫害,定居在紐約市,隨後移居以色列。1965年他到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教,直到2003年退休;Margulis1946年生於蘇聯莫斯科,後移民到美國,目前仍活躍在耶魯大學。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了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
  • 碳排放強度處於全球先進水平!深圳發布2019年度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4月27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度深圳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碳排放強度(單位GDP碳排放指標)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全市碳排放強度三年累計下降10.9%。空氣品質持續向好,但揚塵汙染有所上升2019年,深圳市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連續7年排名前10,在珠三角地區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