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冥王星「正名」,這位 NASA 科學家花了9年觀測到了冥王星最準...

2020-12-08 網易財經

(原標題:為給冥王星「正名」,這位 NASA 科學家花了9年觀測到了冥王星最準直徑)

摘要:

在騰訊 WE 大會上,

NASA

科學家 Alan Stern 講述了他是如何領導團隊拍下迄今為止最清晰的「

冥王星

」照片,並且測量得出冥王星最新的

直徑

數據,有望為冥王星「正名」。

「你好冥王星!我們正在距離彼此最近的地方。」

美國東部時間 2015年14日7時49分,「新視野」號探測器在飛過冥王星時發布了這樣一條 Twitter。當時「新視野」號與冥王星最近時的距離約為1.25萬公裡。

這是人類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這顆星球,「新視野」號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得以讓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看到這一組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06年1月發射升空。經過近10年的飛行,行程約50億公裡,終於成功飛掠冥王星,為它拍下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它也給人類送上意外驚喜——一個大大的「心」。

為何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主導了此次太空探測?很多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科學事件:2006年8月,冥王星曾因為自身大小無法求證在2006年被「排擠」出行星行列。而此次探測的負責人是來自美國的行星科學家 Alan Stern。

他和他的團隊為了趕在冥王星到達近日點的時刻,求證這顆距離地球最遠的「前行星」的準確大小,經過了多年的籌備與努力,終於順利完成任務。經過「新視野」號(如今仍在宇宙中旅行)近距離的觀測統計,最終證明冥王星直徑約為2370公裡,誤差值為上下20公裡。這一大小超過了長期被認為大過冥王星的「鬩神星」,後者直徑約為2326公裡,誤差值為上下12公裡。

儘管關於冥王星是否能回歸到九大行星之列的討論仍在進行當中,但 Alan Stern 的成功探索為業內帶去了寶貴的依據。

11月6日,鈦媒體記者在騰訊舉辦的一年一度的「WE大會」上見到了科學家 Alan Stern,Stern 先生回顧了他過往的「冥王星」探索之旅。

在他的回顧中,儘管他和他的團隊贏得了冥王星探索項目的主導權,但當時的條件很捉襟見肘,「NASA提出的4年任務時間超級緊張」、「團隊沒錢」。Stern 先生和他的團隊從2005年開始進行太空飛行器實驗,籌備花費了整整 9 年時間,這期間,「碰到過150多種航空器方面的故障情況」。

Alan Stern 還告訴鈦媒體記者,他目前正在為民間登月項目而努力,他希望從2020年開始為普通人實現登月旅行的夢想——多麼酷的夢想!當然,據了解,當登月旅行完全商業化之後利潤也是十分可觀的。

鈦媒體記者整理了Alan Stern在騰訊 WE 大會上的演講乾貨:

在2015年夏季,我的團隊已經進行了26年的探索,冥王星是我們探索的一部分。這是我們人類從來沒有探索過的一個星球,我將要講一講:我們這個項目是怎麼進行的,我們發現了什麼,怎麼能夠聯繫起來。

在啟動冥王星以及其衛星的探索計劃之前,NASA 搞了一個競賽。當時有五個團隊(參與競標),我們的新視野號是其中一個。為了贏得項目的主導權,我們做了差不多有上千頁的設計,包括我們的管理、成本計劃,最後我們團隊被NASA選為執行這樣的任務和使命。

然而,緊接著我們卻遇到了兩個極大的挑戰:

首先,給我們完成」新視野號」的時間只有四年,而之前我們設計、構建「旅行者號」花了十二年;

其次,我們錢也不多。只有「旅行者號」20%的資金,我們在獲得這個項目的時候,很多同事告訴我是不可能的,他們跟我說你現在獲勝了,但是你以後會失敗。即使把你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這個項目上,仍然很難實現。

但是我們決定讓它變成現實,通過我們2500位同事的努力和奮鬥,在四年裡克服了很多障礙。

從2002-2005年,沒有人記得當時我們的生活情況怎麼樣,因為我們太專注了。我們建了一個最小的太空探測系統,但是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最強大的科學工具,我們還有縮小的空間,可以使我們成為發出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為了抵達冥王星我們花了9年半的時間,然而我們真正探索和接近冥王星只有幾個星期。為了減少通信系統的複雜性,我們把天線減少為一個,以節省上萬美元的成本。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發射的歡樂,這是當時美國最強大的發射的火箭,有將近80米高、上百萬鎊的重量——你們的「長徵五號」火箭也有這樣的規模。

2016年1月19日我們成功發射,並以每小時18000公裡的速度飛出去。在我小時候,阿波羅登月是每小時幾千英裡,航天員花3天時間才能夠到達月球,我們新視野號只用9個小時就到達了,之前抵達土星差不多需要2-4年時間,我們是用13個月到達的。

在「新視野號」飛行的九年時間裡我們非常繁忙,我們碰到過150多種航空器方面的故障情況,包括導航空間、自動智能、飛行器故障,我們的計劃也並不是完美的,但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好在我們做得還不錯。我們看到了非常清楚的冥王星系統,前面是非常明亮的,它後面是最大的衛星,像月球一樣在轉,還有另外4個小的衛星在冥王星周圍。這是人們第一次探索到這樣的場景。

再看一下我們抵達冥王星時發現了什麼:

在抵達冥王星15分鐘的時間裡,我們看到有大量的冰川,還有山脈、峽谷、隕石坑,在它崎嶇不平的表面上,山脈有5公裡高的高度,你可以看到超過200公裡大氣層。這些山脈也在冥王星的表面,有白雪皚皚的山頂。

我們看到的這些山脈與山峰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山脈和平原經常有雪崩的情況。你還可以看到火山的情況,這是我們太陽系裡面最大的火山。冥王星的火山和地球有這麼多共同的地方,我們以前沒有想到。另外,冥王星的大氣層是非常厚的。它像我們的北極一樣,裡面有大量的降水。

對於探索太空的商業旅行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機會。我的團隊裡有3位博士,現在已經購買了9個飛行軌道,包括一些相關的設備,我們還有高性能的發動機,還有這樣的飛機和其他的設備,以便進行我們所期待的,在一年之後來開始這樣的探索和旅行。

再回到我們的冥王星,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個星球,也是多麼複雜的一個世界。冥王星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也會像對待我們的心臟一樣去繼續探索這個地方。(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蘇建勳,編輯/蔥蔥)

本文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欲給冥王星「正名」
    新研究欲給冥王星「正名」沈敏美國一個天文學研究團隊試圖為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翻案」。一份發表於《國際太陽系研究雜誌》8月刊的最新研究報告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2年前的決定沒有合理理由支撐,冥王星理應重歸「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 想觀測冥王星,好難! - 冥王星 - IT之家
    天王星被發現於1781年,而海王星被發現於1846年(人類知道他們的存在比知道太陽的存在晚的多得多)。等等,還有冥王星?儘管他已經被踢出了九大行星家族,但它始終還是冥王星,由羅馬神話中的死神之名來命名。冥王星被發現得更晚,在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發現。我們對冥王星其實知之甚少。我們知道它的軌道路徑,我們可以粗略地估算它的質量,但它星體表面長什麼樣的?它又有什麼特徵?
  • NASA冥王星拍到「蝸牛」,科學家爭議不斷,它是外星生命嗎?
    目前新視野號探測器觀測到在冥王星表面,疑似有一個「蝸牛」在爬行,難道冥王星上有外星生命嗎?之後經過9年多的飛行,新視野號在2015年7月14日飛掠了冥王星,這次新視野號的成功飛躍冥王星也標誌著人類首次飛掠冥王星的探測任務成功。
  • 歷時30年的掩星觀測:揭示冥王星大氣壓變化之謎
    在2019年5月10日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巴黎天文臺的研究人員經過幾十年觀測而得的研究結果。根據「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15年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冥王星掩星過程的物理參數進行了解釋,這些參數對於更好地了解冥王星的氣候,以及預測這顆矮行星未來的恆星掩星事件非常重要。和地球類似,冥王星的大氣層主要也是由氮氣構成,但比較僅限於此。
  • 迄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讓科學家們驚呆了
    原標題:迄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讓科學家們驚呆了   在完成迄今與冥王星最近距離接觸後15分鐘,「新視野」號逆光拍下這張照片,捕捉到冥王星日落前的景象。拍攝照片時「新視野」距離冥王星18000公裡。   科技日報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徐玢)北京時間9月18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新視野」號獲取的冥王星最新照片。這是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而它讓科學家們驚呆了。原因不僅僅是冥王星表面高聳的冰山、冰凍的氮河以及縈繞在低洼的霾,還因為那顆遙遠的天體看起來極像地球北極。
  • 冥王星到地球多遠?太陽光到冥王星4.5小時,人類最快探測器需9年
    冥王星的直徑越是地球的18%,月球直徑的68%。另一方面,冥王距離地球和太陽都非常的遙遠。冥王星到地球有多遠呢?冥王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一個非常遍的橢圓軌道。冥王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大約是44億公裡,最遠的時候大約是73億公裡。冥王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相差了大約29億公裡。這整整差了一個天王星到太陽的距離。
  • 地球距冥王星有多遠?目前人類宇宙飛船到冥王星需要多長時間?
    年來最具爭議的天體無疑是太陽系的前行星冥王星。儘管很滑稽,冥王星還是被作為"行星"驅逐,而是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5年的新指南列為"矮行星"的類別。冥王星需要248個地球年來完成圍繞太陽的一個軌道,它的寬度為2,380公裡。但是,就數字而言,這與距地球的距離相比沒有任何意義。任何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都不同,並且在它們的軌道上有一個時間,它們之間的距離是最小的點是近日點,而距離最遠的點,是遠日點。
  • 「冥王星蝸牛」怎麼回事?科學家解釋:這是冥王星的一種自然現象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到地球的平均距離大約有59億公裡。這是一個遙遠而又寒冷的世界。由於距離過於遙遠,過去科學家對冥王星知之甚少。即使通過強大的哈勃望遠鏡觀測冥王星,也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亮點。我們根本看不清它表明的任何細節。
  • 美國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 傳回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9年48億公裡,只為跨越大半個太陽系來看你。美國「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經過9年多的漫長飛行,終於在昨天晚上掠過冥王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隨後通過社交網絡發表了迄今為止人類所拍攝到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據悉,他們宣布已經從中發現冥王星的實際尺寸比此前的測算稍大。
  • 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預測
    來源:參考消息網  (原標題: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出預測)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臺媒稱,科學家花了15個月終於收集完所有來自冥王星的訊號了。觀察冥王星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spacecraft)」自2015年7月14日飛近冥王星後,開始回傳觀測資料給地球,總共400多筆的資料在美國時間的10月27日終於收完最後一筆回傳的資料,經過這麼長的距離與傳輸時間後,研究學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 迄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讓科學家們驚呆了---中國科學院
    拍攝照片時「新視野」距離冥王星18000公裡。  北京時間9月18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新視野」號獲取的冥王星最新照片。這是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而它讓科學家們驚呆了。原因不僅僅是冥王星表面高聳的冰山、冰凍的氮河以及縈繞在低洼的霾,還因為那顆遙遠的天體看起來極像地球北極。
  • 冥王星:冥王星系統
    從凱克望遠鏡觀察到的紅外冥王星和卡戎,請注意,顏色並不表示冥王星和卡戎的顏色,而是指示光的亮度(與輪廓在地形圖上顯示高度的方式相同)。而且因為來自冥王星和卡戎的光被望遠鏡上方的地球大氣散射,冥王星和卡戎的圖像也模糊不清 - 它們的實際尺寸遠小於它們在這張圖像中出現的尺寸。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90年前冥王星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在天文學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冥王星被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是在後來的2006年,天文學家把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劃掉了。冥王星被劃為了矮行星。再後來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和萬有引力的發現,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時候太陽系行星的名單中又多了兩顆。此時行星的定義就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光且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冥王星是當時人們觀測到的距離太陽最遙遠的天體。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並且自身不發光。並且冥王星的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湯博錯誤地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
  • 鬩神星的發現,這顆類冥王星的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腥風血雨」
    這引發了科學界的一場辯論,導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決定明確行星的定義。冥王星、厄裡斯和其他類似的天體現在被歸類為矮行星。厄裡斯最初被命名為2003 UB313(並被其發現小組稱為電視勇士齊娜),厄裡斯是以古希臘不和諧和衝突女神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名字很合適,因為厄裡斯仍然是關於行星定義的科學爭論的中心。
  • 科學家在冥王星之外發現新的矮行星
    在冥王星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根據NPR的報導,這顆矮行星叫作「2014UZ224」,直徑約有530千米,距離太陽約有85億千米遠。相較而言,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直徑1200千米,遠日點離太陽有73億千米。對於2014UZ224,其上的「一年」(這顆矮行星繞日一圈所需的時間)大約是1100年。作為對比,冥王星上的一「年」只有大約248年。小行星中心也確認了這個新發現的天體。
  • 為揭開冥王星面紗,我們等得太久
    天文學家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個衛星在前後環繞著冥王星。來源:U.S. Naval Observatory在這之後的五十年裡,冥王星仍是一顆孤獨的斑點,即使用最大的地面望遠鏡觀測,依然難以辨識。到了1978年,在美國亞利桑那海軍天文臺的卡伊·斯特蘭德望遠鏡的幫助下,詹姆斯·克裡斯提(James Christy)發現了這顆冰冷的矮行星的一側似乎有一塊凸起。
  • 克萊德·湯博:離冥王星最近的人
    隨著「新視野」的靠近,冥王星將史無前例的向人類實現最清晰的呈現。克萊德·湯博  7月14日19時,「新視野」號歷經9年,飛行48億公裡後,在距離冥王星12500公裡的位置上掠過,拍攝下了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冥王星圖像。「新視野」號上還載有冥王星發現者克萊德?
  • 冥王星做錯了什麼?憑什麼把它踢出九大行星
    但大家要注意了,雖然冥王星很顯然不符合行星定義,但這個行星定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呢?沒錯,就是2006年提出的,說的直白些,就是為了把冥王星拉出行星序列才提出的行星新定義(或者說為太陽系內的天體做一個清晰的分類)。但冥王星到底做錯了什麼?以至於科學家如此「不擇手段」的想要趕走它?
  • 新地平線號冥王星探測器發回最新圖像 包括冥王星和衛星卡戎 7月...
    2月4日,為紀念這位天文學家,美國宇航局發布了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最新拍攝的冥王星圖像,在圖像上能看到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卡戎。在經歷了漫長的9年飛行後,新地平線號將於今年7月到達距冥王星最近點。這些最新的LORRI圖像同時也證明飛船搭載的相機設備與9年多前飛船發射升空時一樣,保持著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