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彗星就起源於柯伊伯帶或是奧爾特雲,但是它們的扁圓的軌道會將它們拖向太陽,儘管一般認為太陽系的外層區域主要是由比冥王星小的天體構成的。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太陽系家族的合影中,現在又多了一個新面孔。在冥王星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根據NPR的報導,這顆矮行星叫作「2014UZ224」,直徑約有530千米,距離太陽約有85億千米遠。相較而言,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直徑1200千米,遠日點離太陽有73億千米。對於2014UZ224,其上的「一年」(這顆矮行星繞日一圈所需的時間)大約是1100年。作為對比,冥王星上的一「年」只有大約248年。小行星中心也確認了這個新發現的天體。
密西根大學天文學教授David Gerdes告訴NPR,科學家通過被稱為暗能量相機(DECam)的設備發現了這顆矮行星。我們都知道宇宙正在加速膨脹,而在背後驅動這一加速膨脹的機制就是科學家們所謂的暗能量。為了搞清楚暗能量究竟為何物,又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們特意打造了DECam來觀測星系和超新星(爆炸的恆星)在遠離地球過程中的運動,以期獲得更多的線索。另外還有一個稱為暗能量巡天(DES)的計劃。該計劃將使用來自DECam的觀測數據生成一份全宇宙的「地圖」,以提供與暗能量研究有關的信息。
DES地圖現在已經被用於暗物質(佔到宇宙總質量的80%,但是其確切的性質仍是是個謎)的研究以及尋找早先未被確認的天體。根據該任務網站的信息,DES的一部分工作是以大約一周一次的頻率拍攝天區上幾個小區域的照片。這讓我們有可能做出一些新發現。儘管恆星和星系會一直呆在天區上的同一位置,離地球相對較近且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會在一周或是幾周內出現明顯的位移。
根據NPR的說法,幾年前,Gerdes要求一些本科生在天圖中尋找未被確認的太陽系天體。Gerdes表示,這項挑戰有些困難。因為儘管會進行對一個區域的重複觀測,兩次觀測之間的間隔是不固定的。但是學生們開發了相應的計算機阮籍來應對觀測周期的波動,並且成功地找出了移動的天體。NPR報導說,研究人員前後花了兩年才確信了2014UZ224的發現。儘管它的軌道還沒有完全確定,做出這一發現的科學家表示,他們認為2014UZ224是目前為止裡太陽系內離太陽第三遠的天體。
在這項發現前,太陽系內獲得「矮行星」這一名號的最小天體是穀神星。它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內。Gerdes告訴NPR,2014UZ224作為矮行星可能還是太小了一點,但是這得交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之前做出了將冥王星降格為矮行星的爭議判決)來判定。太陽系內還有另外四個被確認的矮行星,但是根據美國航天局的說法,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內可能還有數十個,乃至超過100個矮行星大小的天體尚未被發現。
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區域即是所謂的柯伊伯帶。這是一個被認為含有數千個冰質或巖質天體的碟狀區域。在這之後就是所謂的奧爾特雲,一個充斥著冰質或巖質天體的球狀區域,包裹著太陽系剩餘的區域。許多彗星就起源於柯伊伯帶或是奧爾特雲,但是它們的扁圓的軌道會將它們拖向太陽,儘管一般認為太陽系的外層區域主要是由比冥王星小的天體構成的。我們仍然不排除還有一個接近海王星大小的行星潛伏在那裡的可能。最近的研究表明,已知外太陽系天體的運動軌跡可能暗示了這個「第九行星」的存在。該研究將促使我們努力使用望遠鏡發現新的行星。(羅輯/編譯)
【趣味科普】60秒解釋什麼是矮行星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spa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