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你是列文虎克麼?」「列文虎克」用來形容那些洞察細節、發現能力極強的人。確實,如果用這個詞來形容並不過分,因為歷史上的列文虎克本人就是這樣的一位科學家。歷史上的今天即1723年8月30日,荷蘭著名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去世。
列文虎克(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23.8.30)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蘭南部的代爾夫特。從小由於家境貧寒,沒上過正規學校,在一家布作坊當學徒工。20多歲時,他自籌資金開店經營綢布,中年時被市政府委派從事市政工作。由於市政工作收入穩定且閒暇時間充裕,列文虎克得以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
列文虎克的一個特別的興趣就是擺弄光學透鏡。雖然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但因為有極其精巧的雙手和奇思妙想的頭腦,列文虎克利用當時簡陋的工具打磨出各種顯微鏡,然後將各種物品放在鏡下觀察。因為當時玻璃製備工藝遠沒有現在發達,他的原料甚至包含各種價值不菲的高淨度寶石、鑽石。由此,列文虎克當之無愧成為當時最著名的顯微鏡學家。
由於有了當時放大倍數最高的顯微鏡,從1674年開始,列文虎克應用他的顯微鏡觀察各種物質、物體並獲得了他人無法企及的發現。例如,他觀察以往人們認為乾淨的河水、井水發現了微生物,觀察肌肉標本發現了肌纖維,觀察精液標本發現了精子,他甚至用顯微鏡觀察不同階段的昆蟲發現了蟲卵等等還首次觀察到了血液中的紅細胞。由於列文虎克並沒有多少知識基礎,他只能簡單的描述看到的現象和物質,但通過他親手打磨的顯微鏡,人類得以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觀的世界。
由於高倍數顯微鏡的發明和對微生物領域巨大的發現,1680年,列文虎克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23年8月30日,91歲的列文虎克在出生地代爾夫特去世。直到19世紀,人類的顯微鏡製造水平才達到列文虎克手工打磨的水平。
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我是五號醫生吳昊,歡迎關注。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