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顯微鏡,是因為一篇小學課文《玩出了名堂》,文中列文虎克作為一個業餘科學愛好者,堅持自己的興趣,用自己手工製作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小的微生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微生物的人。很多人,也因這個模糊的印象誤以為顯微鏡就是他發明的。可惜,並不並不是……
到了初中,在七年級上冊顯微鏡實驗章節的學習中,又遇到了一個人——胡克。具體的事件是胡克利用自製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發現了許多小室,並將之命名為細胞,開啟了細胞領域的研究。因為「自製」這個詞,以及相近的發音,許多人又把胡克當做了虎克,以為胡克就是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這又是一個大誤會,胡克全名是羅伯特胡克與列文虎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而且兩人也因為顯微鏡,在歷史上有過交集。當然,顯微鏡,也依舊不是克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其實是16世紀末,一位叫做亞斯詹森的荷蘭眼鏡商人發明的(一說是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當時的顯微鏡只是透鏡的簡易組合,幾乎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17實際初時,義大利科學家曾因此來觀察昆蟲的身體結構,並第一次對昆蟲的複眼進行了描述。而後多年顯微鏡的製造技術並沒有突破性的發展。這段時間內,胡克在觀察軟木塞結構時,發現了植物的細胞壁,觸摸到了細胞。至於更深層次的研究,即細胞內的具體結構,科學家們探討了近兩百年。而列文虎克恰恰是在這段時間內,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讀到了羅伯特胡克的作品,才萌發自製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想法。
不同的是,列文虎克的製作工藝更加精湛,使得他手下的顯微鏡放大倍數比之同時代英國皇家學會的還要高出數十倍。這也是他能從微觀世界觀察到微生物,而其它人卻無法做到的原因。生命的最後,他將自己製作的最好的一個顯微鏡贈送給了英國皇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