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顛覆傳統認知、揭露洪荒隱秘的夜述封神,在粉絲們的尖叫聲中,又厚顏無恥地來了,本期我們一起來研究下關於資源的問題。
其實在夜述封神最初的印象中,修仙之人都是以富貴為不幸,以榮華為穢淤,以厚玩為塵壤,以聲譽為朝露,完全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他們仰凌紫極、俯棲崑崙,神龍見首不見尾,常人難以得見。
但是實際上呢,修仙四要素「財侶法地」之說自古有之,四者缺一不可,那麼本期夜述封神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財侶法地究竟為何物。
財
俗話說「有錢無所不能、沒錢萬萬不能」,雖然偏激,卻也說明了財的重要性。作為修道之人,黃銅都是身外之物,對錢財的需求也那麼迫切嗎?
未聞道,難者在法;已聞道,難者在財。
首先需要有安置自己家庭的資金,保證自己後期修行路上道心無所牽掛;其次在修行途中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進行物資的採買;再者修行過程中自身的飲食居住的生活成本、雲遊訪道的旅途成本等,無處不用到錢。
《史記·孝武本紀》: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
李少君在先秦方士安期先生那裡得到了煉丹的秘方,但由於家裡窮,買不起煉丹的金石原料和草藥,恰武帝因為好道術招募天下懂道術的方士,所以投奔武帝而去,從而解決了財的問題,所以有: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貧無以市其藥物,故出於漢,以假塗求其財,道成而去。
侶
很多人認為侶是伴侶,更因為道是陰陽調和之故,所以就有很多採陰補陽等妄說,比如採女子紅丸,採三峰大藥等諸多旁門左道。
為什麼是旁門左道呢?首先單就陰陽功夫而論也是有階段性的,陳攖寧也曾表示「僅能施於初下手之煉精化氣;及至中間鍊氣化神,陰陽功夫已無能為力,自然走到清靜路上來了;最後之煉神還虛,更非清靜不可。」其次天時有冬夏,秉性有明暗,體質有厚薄,陰陽有偏勝。按照好色之徒的一通瞎搞,不僅對於修道無任何意義,還會傷了自己的根基。
所以侶是廣泛的概念,指修行路上的伴侶、同伴、道友、雜役等能夠給予你幫助的人群,舉個例子大家看修仙小說,一個門派動輒幾百人的外門弟子,他們幹嘛的,他們就是為門派核心種植藥物、幫忙交易修煉所需的「侶」。
法
前面提過「未聞道,難者在法;已聞道,難者在財。」顧名思義法就是修煉的長生之法,或者說丹法。就譬如武林門派中的武功秘籍一樣,沒有這個法,就沒有這個機緣。至於法的解釋,夜述封神後面為專門講一期,此處就不再累述。
地
地就是自己的修煉場所,在古時修煉者可以尋找幽靜之所,或佔據某個洞府,其實地和磁場有很大的關係。當然現在不可能還有如此,下面是陳攖寧先生的建議:
一般近山林遠城市的幽靜之所。近處有四季不斷之流、常青之木。東南形勢開展,可獲取陽光;西北峰巒屏立,可庶避寒風。最好有松柏杉等類的樹木,由針狀葉中吐出特別香氣,人吸入身內大有益處。此種樹木,皆要成林,香氣散布,始覺濃厚,稀疏幾株,無濟於事,同時需要注意交通便利,以方便採買日常所需。
當一個地方呆久了,於修煉再無突破,那麼就可以更換場所,這也是「財」的一個體現。
如果按照「財侶法地」的原則,那麼秦皇漢武應該成功才對,因為他們滿足了上面的所有條件啊,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呢?下面夜述封神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志,不在於富貴。
學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滌除嗜欲,內視反聽,屍居無心。但是秦皇漢武任天下之重責,治鞅掌之政務,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所以秦皇漢武不可能恬愉淡泊,滌除嗜欲,雖然漢武帝最為壽考,也只是得養性之小道。
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但是秦皇漢武為人君,撞千石之鐘,伐雷霆之鼓,百技萬變,喪精塞耳,飛輕走迅,釣潛弋高;仙法欲令愛逮蠢蠕,不害含氣,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誅,黃鉞一揮,齊斧暫授,則伏屍千裡,流血滂沱,斬斷之刑,不絕於市;仙法欲止絕臭腥,休糧清腸,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八珍百和,方丈於前,煎熬勺藥,旨嘉饜飫;仙法欲博愛八荒,視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昧,取亂推亡,闢地拓疆,泯人社稷,五嶺有血刃之師,北闕懸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動數十萬,暴骸如莽,彌山填谷。
秦皇使十室之中,思亂者九;漢武使天下嗷然,戶口減半。秦皇漢武徒有好仙之名,而沒有修道之實,雖然有膚淺的功法卻不能悉行,那些隱秘的丹法又沒人告知,同時也沒有得道的高人給他們天地靈丹,所以他二位雖然得了「財侶法地」終不能大成。
所以所謂的修道要訣,其實「財侶法地」還是外在的因素,而自身靜寂無為、志存高遠才是修道最為重要打的因素。
財不需累,自身無憂即可;侶不在多,助人修行便足;法不強求,棄淫流之末而修太初之本;地不索廣,天光雖燦不如擁螢燭於懷。唯清寂無為、博愛八方、滌除嗜欲、意如磐石才是修道根本!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的觀看,如有不同見解歡迎關注並留言,我是夜述封神,咱們下期再見!
附:參照文獻《史記·孝武本紀》、《抱樸子內篇》、《丹陽修真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