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的「150定律」,讓社群更活躍的精準結構

2020-12-05 搜尋引擎和站那點事

就微信群營銷來說,讓社群擁有更活躍、更精準的營銷引流結構,「150定律」非常適用。

假設,一個微信群的最佳人數設定在150人,當然,前提這150人是相互了解、有著緊密社交聯繫的,那麼,「150定律」下的微信群營銷,就可以通過這「150」人分批次做小規模的線下活動,產生更多的「150人」。

在微信好友列表中,往往好友數幾百上千,但經常聯繫的卻很少(但很穩定)。微信群「150定律」就是緊抓這類「少而穩定」的好友,進行微信群精準營銷。

微信群「150忠誠用戶」

一個產品的微信營銷,首先需要一個品牌的知名度,而品牌的知名度能否迅速打開移動社交網絡市場,就看微信群裡的這批「150忠誠用戶」了。

傳統營銷的常見引流模式,就是漏鬥模型。通過多渠道廣泛獲取粉絲流量,然後再從這龐大的粉絲流量中篩選目標客戶,再從目標客戶裡篩選有意向客戶,最後獲得可變現的忠誠用戶。

而微信群的「150忠誠用戶」模式,則是先找忠誠用戶粉絲,再通過忠誠用戶粉絲影響自己周圍的目標客戶群體,引流擴散,逐漸擴大微信群粉絲流量的基數,儲備營銷粉絲流量。

當然,微信群「150忠誠用戶」的選擇也是有標準的:

1、緊密度

所選擇的微信群「150忠誠用戶」之間要有關係緊密度要高。一個鬆散的微信群用戶組織,是達不到高效的裂變推廣、輻射引流作用的。微信群運營者和每一個忠實用戶之間保持融洽的社交關係,產生信任的話,這樣的品牌推廣和用戶引流才是有效的。

2、活躍度

微信群的活躍程度直接影響群內用戶成員的粘性,不經常溝通交流的話,粘度不高,傳播任務下發也不會得到積極推廣,這也不算是微信群的忠實用戶了。

3、信任度

這裡的信任度,不僅是用戶對產品的信任,更是這些忠實用戶好友對其是否信任。有良好信譽本身的忠實用戶,不需要信任背書,也能帶動自己的微信好友信任產品、信任你傳播的信息。這類用戶才是微信群需要的。

所以,如果你想搭建一個微信群,想要微信群獲得更好地裂變,初期微信群「150忠誠用戶」的選擇至關重要。

當微信群的150個忠實用戶模式構成後,在價值發揮上,主要就是宣傳,150個背後也有150個人......這種裂變是無窮的,也是精準的。

因為每次你獲得一個忠實的客戶(核心用戶),這背後有150人空間是沒有窮盡的,只要你主動的去做這個克隆裂變的動作,就是無限的,所以能夠長期可用。

通過微信群「150忠誠用戶」,你借的別人的人脈資源,做自己的產品推廣和客戶引流,把業績做大做強。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鄧巴數告訴你,你為什麼經營不好社群?
    也就是說,人們可能擁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網站的「好友」,但只維持與現實生活中大約150個人的「內部圈子」。 鄧巴數定律指出,對於維繫一個群體的關係,如果超過了150這一數字,那麼就需要更嚴格的規章制度、法律以及執行標準,否則無法維持穩定、凝聚的族群。
  • 微信群助手社群空間群聯盟
  • (如時我聞)社群電商實戰之150定律
    今天我們來說說社群電商,微商中的三大理論基礎中的最後一個理論--150定律。也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他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鄧巴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研究發現並推斷出:人類智力最大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也就是人類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而精確交往,並可能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只有20人左右。很多人在微商和社交電商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如何將自己的個人微信加滿5000人,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行為。
  • 社群空間:小U管家「重磅」功能,90%的微信群都在使用!
    電商、廣告、搜索等渠道能帶來的有效轉化率越來越低,圈子經濟崛起,QQ、微信等社群成為商家與客戶溝通最短、最廉價卻最可能帶來直接銷售的途徑。正如移動網際網路取代傳統網際網路是必然趨勢,社群營銷取代傳統營銷也是時代潮流。2017是社群時代,如果你比別人先走一步,也意味著提前攫取利潤。一、微信建群有哪些作用?
  • 小U管家-微信群管家輕鬆管理5000社群,省時又省力!
    如果有,那一定是你的運營不夠精準不夠好!     接下來,大咖將免費分享這套價值1000元的運營課程!這次你們真是賺翻了哦!     以下為語音分享實錄整理     我叫肖肖,擅長社群運營、目前是健康行業龍頭公司運營負責人,很高興受邀進行經驗分享。自微信興起之後,社群就成為一個新型的營銷場地,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了這個市場。
  • 微信機器人小U管家提醒,社群不等於微信群
    社群運營這件事兒似乎已經進入疲憊期,做著做著用戶就開始不活躍了,愁壞了一批群主,天天想著怎麼激活微信群活躍度,但是似乎不管怎麼做,最後的結局都是微信群慢慢走向安靜甚至死亡。這個時期的微信社群真的到頭了嗎?或許不是,也許不是社群不火了,只是我們的社群運營出現了問題。
  • 從「150定律」說起,我們該如何精準控制職場關係圈人數?
    如果用「150定律」來解釋這個「不一定」,或許各位看官會更明白!關於「150定律」的一些解讀①——什麼是「150定律」?早期的微軟社交軟體MSN只能是一個MSN對應150個聯繫人;微信朋友圈人數固定上限,微信群最佳人數150人;......
  • 關於社群玩兒法,這一篇就夠了!
    1、我們認為社群不等於微信群,微信群僅僅是社群的一個平臺;2、社群沒有大咖;3、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和聯繫。社群沒有大咖,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目前很多人,特別是網際網路方面的從事人員,我覺得普遍性處於一種浮躁的狀態中,仍在探索階段。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本身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呢?粉絲經濟是單個中心,而社群經濟玩的是多中心,所以它們兩個有天然的區別,又有一定的聯繫。
  • 教你活躍社群氛圍的玩法
    這是駱藝第47篇原創文章讓每篇文章都能幫助你提升今天分享混群的方法,現在已經不是僅僅藉助刷朋友圈就能做好微商了特別要重視社群,你通過社群可以連結到高質量的人脈,收入也會有一個大幅度提升一個群就是一個精準高質量資源庫,不過最沒有價值的群就是廣告群,稍微好一點就是沒有廣告也不需要付費的群
  • 方法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三):社群
    社群是一把利器,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絕對事半功倍,用的不好卻很有可能白白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和物力。之前的結構篇中我們一直強調了運營的三樣東西:人、貨和場景。如果說用戶分層和用戶成長體系是關於「人」的方法,那麼社群就是關於「場景」的最有用的方法了。
  • 社群的5種死法和6個必備的關鍵詞
    ,根據後臺的數據顯示,很多時候如你的某篇文章突然閱讀量的爆漲,往往是因為有更多的人將文章轉發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了,因此各位也可以從這裡看出,單純靠公眾號推送或者會話能帶來的閱讀量和轉化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找一個離微信群和朋友圈更近的渠道,找到一個推送消息的更好的出口,以此來提高閱讀量或者轉化量,構建自己的社群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 社群經濟啟示錄: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其實羅輯思維的社群本身已經比小米的社群進化了很多,因為羅輯思維的社群是以佔領用戶的心智為基礎的,因此更具備忠誠性。3、《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甚至用戶之間可以產生更深層的交易關係。
  • 小U管家專業版-讓您的社群運營更簡單
    致力於用工具幫助當下企業社群破局,將繁雜的社群運營工作自動化、批量化,最大程度的完善群內管理、節省人力成本,實現高效運營場景。群內管理上,以企業運營人員在群管理內設置相應功能來管理為核心。最大程度的解決了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問題,為社群良好的運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了解的專業版是何等大神的情況下,下面就來體會一下,專業版收錄的強大功能吧!
  • 社群裂變失敗,我的3點教訓
    社群裂變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只有你真正上手操作了,才會發現其中的關竅。本文作者對自己運營的一場社群裂變活動進行了復盤,總結了3點失敗教訓,與大家分享。
  • 社群、心智解讀與社會關係建構
    《社群的進化》解析了人類關係建構中的秘密,《大局觀從何而來》提出了人類大腦的社會性思維來源。這套書完整介紹了鄧巴數、心智理論和社交網絡行為腦的研究成果。鄧巴教授通過大量實驗觀察得出:人類個體所能維繫的穩定人際關係數量在150左右,人們在這個群體裡了解對方是誰,並保持著一定頻率的接觸,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它的提出為研究人類社交網絡建構提供了理論基礎。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
    enjoy~「用戶裂變增長」可以說是最近一年很火的概念了,有的人的確通過裂變玩法漲粉數百萬,短短幾個月做成頭部大號;更有短短一年時間,團隊微信好友數裂變到百萬,銷售額翻了10倍。這種暴力的黑客增長玩法吸引了很多創業者、運營人,有刷爆了朋友圈的網易戲精課,也有趨之若鶩般的進各種大咖群活動,更有異常簡單粗暴的免費送書活動。玩法的背後都是用裂變思維在做運營活動,的確有效!
  • 疫情之下,對社群營銷的再認識
    雖然目前各個企業推出的合伙人模式五花八門,但是大多企業推出的合伙人模式初衷也是用微信、群賣貨。最近的觀察看,由於疫情帶來的社會管制,各種的群異常活躍。一些零售企業的群非常活躍,針對當前疫情期間的特殊時刻,有群的企業在很主動的做好群賣貨;一些品牌商、經銷商的群也很活躍:業務人員出不去了,但是一些有群的企業在用群開展一些業務活動,包括客情維護、客戶服務、組織促銷等;一些拼團企業的群更是活躍,據有關報導,疫情發生以來拼團的群訂單量暴增;一些品牌商包括小完子、阿迪、紀梵希、卡姿蘭等在疫情前已經在推動了社群渠道、社群營銷的企業,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在更進一步加大社群營銷的力度
  • 短期爆發的寶寶玩英語,能否成為社群運營新標杆?
    有人說,寶寶玩英語家長在微信的打卡之勢,已遠超當年的Keep在朋友圈的熱鬧。  當一個靠微信社群學習幼、少英語的產品在短期間內實現了小範圍爆發,「寶寶玩英語模式」亦開始被關注、被討論甚至被定義。  「寶寶玩英語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市場策略?
  • OMG:人類大腦僅能管理150好友
    RobinDunbar於上世紀90年代發明了鄧巴「150定律」。自11世紀的英國文獻至近代的社會學報告中都可以發現,聚落的人數約都在150人左右。現代人社交網絡中的友人數目也與此相同,有真正互動交流的朋友人數,約為150人。進入網絡時代後,一般認為,網絡突破了人們面對面往來的限制,能擴大人們的交際圈。但在Oxford Analytica研究Facebook使用者的好友名單數後發現,這並未真的發生。
  • 做社群有哪幾種模式?微信群機器人如何參與其中?
    網際網路火了,有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火了;有AI+;社群火了,那我們就社群+  而且從目前來看,社群+ 模式好像確實還做出了不少成績,社群+品牌有了微商,社群+電商有了社群電商,社群+教育有社群教育,社群還能夠「+」什麼,需要大家去結合自己的行業去腦洞了,目前微信群機器人小編還看到了大家在探索社群+醫療,社群+媒體,社群+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