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濟啟示錄: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2020-12-08 網易科技

一路走來,網際網路經歷了Web2.0, 眾包,眾籌,粉絲經濟到共享經濟的頑強進化。社群是未來網際網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社群的力量將參透整個的「網際網路+」的產業。

文|楊子超

社群的核心是人,也即是做用戶關係,因此一個好的社群,必然是抓住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性關係,人性都有基本層面和高級層面,子超這裡總結為一個是肉體上的滿足(基本剛需),一個是精神上的滿足(高級需求),現在就通過這兩個基本層面的分析,給大家舉幾個社群的例子。

1、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讓用戶感受到了服務

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感受到了服務,社群的定位為屌絲用戶,而且用戶都是很被動的被小米的宣傳和服務所影響的。小米的粉絲社群在肉體上給用戶的滿足是打造了用戶的參與感,讓用戶在手機的性價比方面買得起手機,並且手機的配置相對較好;同時讓用戶感知到小米是尊重他們的,這點體現在小米的快速客服和快速迭代產品方面,讓用戶的反饋能夠真正的成為正能量和加速劑。而在精神上的滿足則是打造了用戶的優越感,通過發燒友概念,搶F碼和跑分的酷炫科技感,讓用戶真正的感受到了小米手機的優越感。小米的粉絲社群模式在建立之初具有很強的戰鬥力,畢竟當時的其他手機廠商還屬於賣手機給運營商和代理商的模式,根本沒有網際網路用戶的概念,至於小米隨後宣傳的《參與感》的本質其實是物美價廉有逼格。

那麼問題來了,當你的參與感和優越感的門檻太低,我們農村人都會玩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就會出問題,因為屌絲從來沒有忠誠度可言,畢竟相信概念的都是愛賭博的投資人。當魅族開始玩魅藍音樂會的時候,最起碼其定位的青年良品是一個社群的信仰打造,而不是簡單的優越感的宣傳。

2、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

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社群定位白領用戶,這一點就註定了用戶基本上是主動參與其中的。羅輯思維的社群在肉體上給用戶的滿足也依然是參與感的打造,在學習知識方面,除了長期提供給用戶高大尚與然並卵的邏輯思維,有時也會有一些接地氣的生活知識傳遞;在邏輯共鳴方面,通過60秒的講故事來佔領用戶的瑣碎時間,在故事的邏輯層面上簡單易懂,最後聽完了語音還可以回復關鍵字看文章,進一步的來加強深度的共鳴。在精神層面上的滿足依然是人性的優越感的打造,因為是白領人群,所以符合白領特徵的就會被提煉出來。比如用戶會為精神上的匱乏而尋找一個希望的寄託,因忙碌而找一個偷懶的理由,希望自己也會成為一個邏輯大師,讓自己試著去思考一些問題。其實羅輯思維的社群本身已經比小米的社群進化了很多,因為羅輯思維的社群是以佔領用戶的心智為基礎的,因此更具備忠誠性。

3、《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

《創業家》黑馬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之間深度合作,甚至用戶之間可以產生更深層的交易關係。社群的定位是精英用戶,都是創業者,用牛文文的話都是創業的「土鱉們」,因為從圈子到信仰基本上都是非常相似的,因此黑馬社群的用戶都是自發的發起和參與社群的活動的,這點要比羅輯思維社群更具有主人翁的精神。黑馬社群在肉體上的滿足依然是打造用戶的參與感,旗下的機構都可以支持黑馬社群的用戶參與其中,而這些活動之間也都有一定的產業鏈聯繫。一句話概括就是黑馬社群是草根創業者的孵化加速器,以創始人群體的需求為核心,打造一個及學習成長,融資路演,推廣諮詢等服務為一體的創業服務生態圈。

那麼如何思考社群是否擁有生命力?

子超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本書《海星模式》,海星模式是區別於傳統組織形態蜘蛛模式的,在傳統的西方管理學裡也基本上都是學習的蜘蛛模式的管理,也即是公司的結構,一個中心往下分散的正金字塔結構。而海星模式則是代表了網際網路的組織,它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組織是非常鬆散的,但是有時又是非常有生命力的。這個組織結構就是我們所說的社群的核心結構。海星模式有五要素:1圈子,2催化劑,3信仰,4先驅網絡,5鬥士,這些也同樣適用於社群。

當以上五點都具備的時候,這個社群也就具備了很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我們可以把小米的粉絲社群和羅輯思維的社群代入這個社群五要素裡。很明顯,小米的社群缺乏更有用戶歸屬感的信仰和支持信仰的鬥士,最早小米為發燒而生的信仰在隨後並沒有繼續堅持下去,因此信仰缺失。子超在前面文章中提到魅藍的青年良品的定位就是其社群的信仰,顯然小米如今信仰缺失。而羅輯思維的社群很明顯缺乏線下的圈子要素,因為羅輯思維的定位就是偏線上,線下則做輕為主,因此少數的線下活動對於社群的圈子維繫是非常脆弱的。

下面是關於社群建設的一些注意事項:

1、社群的信仰必需是符合大部分社群用戶的

首先社群運營的發起人必需是一個有信仰的人,而且必需是和社群的小夥伴們站在一起的。當年子超在英國建立FT12華人社群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為了幫助英國的留學生工作生活學習的社群,因此得到了當時英國的20多所高校的留學生支持,在英國不到半年的時間社群的留學生成員就增長到了5000多人。

2、社群的圈子核心是促進用戶交流而非活動本身

社群內部是會通過一些線上或者線下活動來讓社群的用戶真正形成交流,形成真正的圈子。很多社群並不太重視用戶之間的交流,而更在意的是活動本身,比如活動的規模。社群的圈子一定是用戶之間的交流,而不是形式在一起。

3、社群用戶不在多而在精

無規矩不成方圓,運營一個小小的微信群也是一個社群,如果不遵守群規,堅決踢除。而一個社群的最少可存活的規模量在5000人左右,因此初期的用戶必須是非常精準的,用產品的術語叫天使用戶。做任何一個社交類屬性的網際網路產品,在初期都不適合大規模推廣,儘量的保證其用戶來源的精準性,每一個新進來的用戶都是因為社群的信仰傳播而加入社群的,這樣的社群在隨後的戰鬥力才會更有衝擊力和引爆力,初期不要太追求社群用戶的增長速度,優質用戶沉澱才是王道。

4、社群的一把手需要主動分權

社群內部的創始人或者一把手需要有犧牲精神,讓更多新的意見領袖成為社群的主力,當社群成熟後,社群的一把手退居幕後,這是海星模式下的社群和蜘蛛模式下的組織最本質的區別。比如傳統的VC投資機構屬於蜘蛛模式,只有幾個人是投資合伙人,他們必需奮戰在一線。

5、社群的種子用戶需要深度維繫

社群最初的種子用戶必需是社群管理者們深度認知的用戶,這些前期的種子用戶是社群的基礎。子超就拿百度百家和今日頭條兩個自媒體平臺為例,百度百家是有自媒體的社群維繫的,而今日頭條則沒有自媒體社群的維繫,因此百度百家自媒體平臺對於自媒體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則更多的成為了自媒體人的一個發文章的渠道之一。

一路走來,網際網路經歷了Web2.0, 眾包,眾籌,粉絲經濟到共享經濟的頑強進化。社群是未來網際網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社群的力量將參透整個的「網際網路+」的產業。

作者: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創始人兼CEO,8年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連環創業者,TMT自媒體人。

註: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網易科技立場。

《易語中的》為網易科技旗下重點打造的專欄作者平臺,歡迎投稿!投稿通道:tougao@service.netease.com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嗎?-虎嗅網
    最近,羅輯思維三劍客羅振宇、李天田、吳聲將發起面向全國9大城市、為期60天的「演唱會」巡演,面對這場年度大戲,我只想說:「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越來越無愛了」。特點三:範圍經濟,社群本質上是一套小範圍內的生態系統,是工業化文明觸碰到天花板,進化而來的一種部落化經濟形態。社群本身是要有自生長、自消化、自複製能力的,並不以中心化的永動機來牽引導航。請大家,反覆咀嚼以上社群經濟的定義和特點,然後再隨我具體回看羅輯思維偏離「社群經濟」的三個例子。
  • 「前臺內容,後臺社群」——從《羅輯思維》看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傳播模式
    線下活動頻繁,在組織協作和現實交流中,建立起社群成員間的「強關係」,每個成員個體將自身的技能和知識即「人力資本」投入到社群活動中,轉化為人際關係網絡中的「社會資本」 。例如,演講設計師戚澤明的第一單活,來自於重慶羅輯思維社群的召集人黎叔。 第三,幻想。羅振宇反覆強調社群活動的「實驗性」,社群成員的身份被定義為實驗的參與者,每個成員都懷有對網際網路社群的期待。
  • 羅輯思維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
    導語:《羅輯思維》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讓人對社群商業的力量驚嘆不已。社群在未來商業中究竟會扮演怎麼樣的角色?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關於社群經濟,《羅輯思維》應該是最早的定義者和實踐者,尤其是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入帳會員費近千萬的故事,讓人對社群商業的力量驚嘆不已
  • 關於社群玩兒法,這一篇就夠了!
    小米用社群將它與粉絲牢牢凝結在一起,羅輯思維用社群成功實現了媒體變現
  • 【深度分析】「羅輯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由此衍生出微信語音、圖書雜誌出版(含紙質、電子版)、線下讀書會等多種互動形式,主要服務於80後、90後有「讀書求知」需求群體,打造網際網路知識型社群,以此試水「社群經濟」。過去的一年,「羅輯思維」被輿論推為最火的自媒體之一。
  • 《羅輯思維》運營策略分析
    二、《羅輯思維》對自媒體運營的啟示 (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擴大社群品牌影響力 在自媒體運營中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就是「用戶至上」,也就是要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使用戶逐漸形成對該媒體的信任與依賴
  • 讀書筆記第59天:《社群營銷》社群之謎
    多點之間的多線條就形成了面,連接線越來越牢固,形成的面也越來越穩固,這些點與線形成的面,就是社群。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再加上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高效率工具的出現,讓社群組織更容易、互動更容易、管理更容易。在網際網路上,人們可以重塑自己的角色,在網絡上找到聚集同類的部落,找到有歸屬感的部落。社群是很多人在網際網路上的一個「家」。
  • 多社群聯動分享經濟——「三喜生活」社群生態圈成功的密碼
    「三喜生活」社群的核心是用戶思維  從用戶的角度來思考怎麼滿足用戶的需求  「把價值回歸用戶」這不是一句空話,「三喜生活」的現金券便是由此而來:  ·商品的出廠價,通過平臺加價後(平均加價率遠低於其他主流平臺)與商品的市場零售價中間所產生的利潤差價形成的現金券。
  • 被流量思維誤解的社群運營工作
    我們也成功打開臺灣市場,由虧轉盈,由陌生開發到自來客,這兩年多經驗,讓我知道啥是真正的「用戶導向」,而不是目前國內大多網際網路品牌的「流量導向」,更別說現在有多少老闆是坐在辦公室內喊著增長,根本沒實際接觸用戶了…。01 微信群運營 =低效勤奮自從開始寫社群系列文,我會到脈脈或者其他職場相關社區看看大家是怎麼討論社群的。
  • 騰訊QQ宣布開放:從即時通信工具升級為網絡社群連接器
    以通訊和社交為核心的騰訊公司,終於要在社群領域大幹一場了,畢竟從「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到「唐家三少」、「TFBOYS」……已經有太多的人藉助騰訊的平臺把社群經濟玩得風生水起。而這一次承擔起這個「偉大使命」的是企鵝家的「老大」——QQ。
  • 自媒體時代網絡脫口秀節目的「五W」分析——以《羅輯思維》為例
    羅胖曾是央視《對話》《經濟與法》等節目的製片人,對於節目的運作已有一定的資源積累和知識儲備,在傳媒圈早已成為一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其次,《羅輯思維》的一句名言是「死磕自己,愉悅大家」。作為主持人的羅胖,更是對自己嚴格要求。關注「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的人都知道,羅胖每天早上6點半左右會發個60秒的語音。為了使音頻恰好用60秒的時間將一個小主題或小感悟說清道明,羅胖自稱每一回都要反覆錄很多次。
  • 羅輯思維社群經濟的三板斧
    依託會員收費的第一次成功,羅輯思維從簡單的知識社群變成了一個付費圈子。在本身媒體收入日趨萎靡的時刻,這一奇葩商業案例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商業人士開始關注羅輯思維。羅輯思維的羅利也從簡單的書籍變成了溢價能力更高的高規格產品。2013年12月27日,羅輯思維開啟第二批大限量的付費會員招募,入帳800多萬元,瞬間開啟了媒體人收入模式的新紀元。
  • 社群運營的六大核心要素
    近期,社群似乎又被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關注度。當然社群不等於微信群,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下營銷類社群運營的幾大核心要素:一、品牌要素。這裡的品牌具有多重含義,一個是商品的品牌,另一個是運營者或者組織的品牌,一個成功的社群一定要靈魂。也就是說其信譽度、威望口碑、效率、美譽度都要過關才可以,只有具備這些的社群才可以長久,否則註定會曇花一現。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然而,目前在北京已經三個月了,發現這邊絕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品牌,雖然打著「建構社群」的旗幟,但思維上依然停留在發展 Social Media(社群媒體,或稱新媒體)的階段,甚至認為「私域流量就是社群」,卻沒有 Community(社群)的認知,而是用了社區的思維在構建社群,其實相當可惜。
  • 社群運營:一個優秀的社群具備的8大要素
    社群是粉絲的宣言書,社群是品牌的加速器,社群是用戶的播種機」。社群的本質是共同體,因此,社群的作用就是催化強關係,建立強連結,產生強信任。如何保持社群的優質性,是每個社群運營小夥伴的都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 張立源的社群「魔方」 | 封面閩商
    (原標題:張立源的社群「魔方」 | 封面閩商) 潛心深耕社群經濟三年
  • 「沸點天下」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之爭:社群團購的當下與機會
    來源:時刻頭條社群團購做為當下新零售的主打模式,其出色的終端銷售優勢和突飛猛進的業績表現,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大小企業的廣泛關注。尤其是2020受疫情影響普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社群團購卻逆勢而上一路高歌猛進的態勢,更是惹得一波巨頭紛紛落座。
  • 社群、心智解讀與社會關係建構
    《社群的進化》解析了人類關係建構中的秘密,《大局觀從何而來》提出了人類大腦的社會性思維來源。這套書完整介紹了鄧巴數、心智理論和社交網絡行為腦的研究成果。鄧巴教授通過大量實驗觀察得出:人類個體所能維繫的穩定人際關係數量在150左右,人們在這個群體裡了解對方是誰,並保持著一定頻率的接觸,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它的提出為研究人類社交網絡建構提供了理論基礎。
  • 淺談線下實體店社群運營化
    不管你承認與否,新零售時代,經營粉絲經濟,成為零售商家面對未來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傳統實體店經營用戶通常是流量思維的模式社群新零售強調用戶思維的模式因為傳統流量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低成本的流量是所有的商家追尋的目標。最省力的方式就是讓顧客自己裂變,帶來新客戶。
  • 社群運營的方法與路徑是什麼?
    疫情當下,很多商家到現在依然不能正常開業,於是不少商家開始琢磨怎麼利用社群進行線上客戶的引流,一旦解封,這些建立了良好關係的客戶就可以引流到線下。同時也了解到有公司高薪招聘社群運營總監,那麼關於社群的知識你了解多少呢?一,什麼是社群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