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羅輯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提要:2012年12月21日,羅振宇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此後每周更新一期。視頻中羅振宇分享個人讀書所得,啟發獨立思考,以其豐厚的知識積累和獨特的表達風格,在網際網路視頻領域獨樹一幟。由此衍生出微信語音、圖書雜誌出版(含紙質、電子版)、線下讀書會等多種互動形式,主要服務於80後、90後有「讀書求知」需求群體,打造網際網路知識型社群,以此試水「社群經濟」。

過去的一年,「羅輯思維」被輿論推為最火的自媒體之一。

截至本文成稿,「羅輯思維」視頻在優酷上的總播放量已達7050多萬,微信公眾號訂閱數達110多萬,最吸引眼球的則是兩次會員招募,共有近3萬會員貢獻了近千萬元會費收入,並有人給予「羅輯思維」1億美元的估值。

2014年1月13日,鳳凰視頻與鳳凰衛視資訊臺攜手打造的首屆「視頻新聞盛典」,將自媒體獎授予「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

既有用戶認可,又有同行加冕,羅振宇名利雙收,「羅輯思維」叫好又叫座。

「羅輯思維」的初創

1.動因

羅振宇在央視時已經很有成就,但內心痛苦不堪。「在電視臺乾死幹活,最後得利的全都是主持人。」他突然意識到,個人也可以很值錢。「我認為自媒體給所有媒體人帶來第一個教義,是媒體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樞紐在變化,原來媒體的價值樞紐是兩級,內容+渠道,自媒體把這兩級都變了,變成了魅力人格體+運營平臺。」這正是羅振宇做自媒體的第一個動因。

羅振宇創辦「羅輯思維」的動因中還包含三個關鍵詞:自由、連接、實驗。

「自由」就是羅振宇自我標榜的「U盤化生存」和「匠人精神」。在組織內的經歷讓羅振宇認識到個體的價值和自由的價值,而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變革提供了自由的可能。

「連接」是羅振宇對網際網路思維本質的概括。連接的原點是與節目(內容)相輔相成的「魅力人格體」,連接的紐帶是「魅力」,由此產生的「信任」「愛」正是連接的驅動力和黏合劑,並構建一個「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即網際網路社群,由此派生更多的想像空間和價值生長點。

「實驗」是羅振宇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傳播專家以「第一個吃螃蟹」的心態去試水、探路,嘗試另一種個體生存和媒體生態的可能。「我們要不斷地回到實驗原點,我們要幫一代媒體人,和相信網際網路必將大規模改變這個世界的人去趟幾條路。」

2.條件

曾為「對話」「經濟與法」等節目製片人的羅振宇,「單幹」的經歷也沒離開電視領域,這使他天然地具有電視基因,具有良好的鏡頭感和語言表達能力。2012年優酷、土豆合併成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視頻網站,加上微博平臺、微信公眾帳號的存在,讓羅振宇感到時機已到。而能夠拍攝高品質視頻的低價相機上市,則讓他的自媒體夢想變為現實。

當然,最重要的條件是,渴望「U盤化生存」的羅振宇遇到了申音這臺「主機」。這位《創業家》雜誌的前主編早在2010年就辭職創建NTA創新傳播機構,在中國開創社會化傳播先河,致力於構建基於社交網絡的營銷傳播。

羅振宇說:我終於可以說服一個人來支持這件事了。「申音是第一個聽得懂我在說什麼的人。然後我們就開始合作。」

於是,「羅輯思維」輕裝上陣、起步加速。

多產品形態打造「魅力人格體」

為打造一個「魅力人格體」,深諳網際網路思維與營銷之道的羅振宇構建了一個近乎「全媒體、全平臺、全方位」的產品體系。這套「羅輯思維」產品體系具有如下特點:

1.音視頻為主,文字為輔

羅振宇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流通的海量性讓文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雖然「羅輯思維」也做文字產品,但只是視頻、音頻形式的延伸和補充。

其實,這麼做的更深層的原因是:「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的直觀可感,更利於打造「魅力人格體」。「我不會像傳統媒體人那樣筆耕不輟,是因為視頻的人格更加清晰。」微信也是發語音而不是發文字,因為「語音所包含的人格的要素比文字要好得多」。

對於羅振宇來說,他做的不是一個內容產品,而是一個清晰的人格。

2.奉行極簡主義,追求小而美

無論做視頻,還是做微信語音,羅振宇都奉行極簡主義,追求小而美。

比如,視頻內容摒棄視覺上的花哨,堅決主張做極簡主義的視頻,如都是單機位,常常一個鏡頭到底,這在傳統電視看來無法接受。

「羅輯思維」的微信語音是強迫症式雷打不動的每天60秒。「沒有人會去閱讀煌煌巨著,雖然他知道那一定很有營養。人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信任的人來告訴知識的內容點……未來的媒體產業,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

3.拒絕定位,營造懸念

比如微信語音,「千萬不能有定位。『羅輯思維』的語音就是在和大家的預測捉迷藏,什麼都聊,如果你不打開你永遠也不知道我今天要說的是啥,這就是懸念的力量」。

「羅輯思維」視頻也是如此,永遠不知道下一期內容是什麼。這種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也刺激著「閱讀期待」。

其實,對於打造「魅力人格體」而言,只要符合「有種、有趣、有料」「在知識中尋找見識」的精神氣質,選題的確沒有一定之規。不做定位,也就不會作繭自縛,不會殫精竭慮,不僅符合「自由」的追求,也減省了成本,內容生產可以更具效率和持續性,可謂是「形散神不散」的內容策略。

當然,或許只有高度人格化的自媒體才適用。

4.強烈的人格色彩,勵志的人生姿態

網際網路時代是體驗經濟,「情感」價值超越「功能」價值,需要個性化與人格化的營銷。所以,羅振宇認為,「製造一個叫羅胖的人格最重要,因為這是所有價值的積累點。」「羅輯思維」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強化人格化:

視頻節目選題另類新銳,見識視角獨特犀利,話語風格大膽直率,全方位展現一個「有種、有趣、有料」的「知識人」。

「死磕自個兒,愉悅大家」的堅持也令人印象深刻。「每天的微信語音,我強制自己錄到60秒,一秒不差。」

羅振宇選擇早上6點半發有兩個原因:一是要搶全國人民上廁所的時間,「我希望爭取到第一個你開始需要閱讀,需要內容的時間」。第二個原因,這種死磕是為了喚醒尊重,「老羅幹事認真,而且我一天都不缺」。對這一點老羅很自戀:「絕大部分媒體記者做不到像我這樣連續一年,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這是極苦的事情。」

5.強化用戶認同與「連接」

「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的生活方式、「在知識中尋找見識」的求知熱情,「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的人生信條,恰恰契合了知識青年的精神渴求。

出品人申音認為,「羅輯思維」對於粉絲根本的價值在於這部分群體對自我價值認可的需要,「我是追求上進的,我是渴求知識的,我就是獨立思考的一群人」。「羅輯思維」有意識地將這種「認同」轉化為「連接」,比如《羅輯思維》一書中不僅有「羅輯思維」視頻的文字整理,更加入了大量用戶的評論,其中有辯駁也有補白。UGC的融入,強化了用戶參與感和粉絲黏性。

社群經濟的運行邏輯和想像空間

1.用社群做品牌,而不僅是用內容做廣告

內容只是第一步:「自媒體負責製造內容、影響力,但如果只有這一級,除了人數更少成本更低你跟傳統媒體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雖然羅輯思維的「注意力」吸引了一些視頻植入或貼片廣告,比如「有道雲筆記」「一氣奔騰」等,但是羅振宇不斷重申廣告模式沒有前途。「網際網路來了把廣告模式就給幹掉了,從底層代碼上瓦解一切強制性相鄰關係,強制性相鄰關係才是廣告的生存之所,你看電視劇結束字幕前切進去廣告不得不看,你看頭版就繞不開報眼廣告。在代碼時代,技術上的強制捆綁已經不存在了。」

與廣告模式相比,羅振宇更在乎的是「團要」:商家以產品的形式「贊助」給「羅輯思維」的會員免費享用,既給了會員「羅利」(「羅輯思維」會員福利),又製造廣告效應和口碑效應,可謂是雙贏的遊戲。樂視的10臺大電視、20臺電視盒子,黃太吉的10萬份煎餅,就是「團要」而來。

羅振宇認為,這比利用「強制相鄰關係」的傳統廣告更為有效,「推薦和信任將構成未來網際網路社會的基本組織形態,因為交流的成本越來越低」。

一位「羅輯思維」會員在其《怎樣用網際網路思維吃一頓霸王餐?》一文中稱之為「品牌賦能」:「品牌曝光」是——你沒有,我賣給你。「品牌賦能」是——你不能,我能讓你能。「品牌曝光」立足於「規模擴張」的邏輯;而「品牌賦能」則著眼於「魅力增值」的預期。

比如樂視跟「羅輯思維」合作,可以得到四樣東西:曝光渠道,人格背書,慈善意義,稀缺性。「樂視送我們幾萬塊錢的電視,一石四鳥,當然願意了。」羅振宇得意地說,「一群人團結起來佔其他人的便宜,這就是社群的邏輯。」

2.組建基於信任有行動力的社群,而不僅僅是賺取會員費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有了內容和「人格」,就產生了認同和「吸附」,也就有了結社的可能。所以為了將基於傳受互動的弱連接轉變為「強連接」,「羅輯思維」在2013年兩次招募會員。

人們一般羨慕的是近三萬名會員帶來的近千萬會費收入,但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羅輯思維」招會員並不只是一種盈利方式的創新,而是為了找到「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的同道中人。羅振宇說:「我招募會員,也是想通過它來識別屬於我的社群,尋找志趣相投者,需要確保人們購買這個會員是認真的。」所有招進來的會員都有幾個特徵:「對知識性產品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會員是為了彼此的信任;會員有行動的意願,且真能付出行動。」

當然,社群的價值在於運營,一群人聚集起來之後可能是烏合之眾,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幹什麼。

目前,「羅輯思維」為會員組織相親的活動一直持續,通過線上徵婚(主要是微博)和線下相親活動,在社群中徵集意中人;另如「羅輯思維」微信新開的「會來事」(會員來信有事)板塊,就某個問題或項目在會員間諮詢互助、集思廣益。

社群還有行動召集的功能,「比如許多會員想去哪兒旅遊,誰家企業願意給社群出錢,社群給誰出名,分分鐘就籌集起來了」,這也是上面提到的藉助社群做「品牌」,也是藉助商家贊助反哺會員。

3.構建「自媒體-社群-產業」價值鏈,發展社群經濟

在2013年12月28日,也就是招募2萬多名第二批會員之後,羅振宇亮出了「羅輯思維」的謎底:「基於社群的信任商業」,「通過網際網路的力量,聚合起一群志趣相投的陌生人,在溝通、分享與協作中,完成新的價值創造」。羅振宇認為,社群經濟的底層密碼就是讓一群協作成本更低、興趣點更相同的人結合在一起,共同抓住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打造「所有會員為所有用戶服務的眾籌平臺」。

羅振宇認為,未來一切產業皆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說法,其實他們沒聽懂這個道理。在工業社會,產業鏈和媒體鏈是分開的,比如雜誌社負責生產內容,凝聚注意力,產業就在雜誌上做廣告,這是橫向協作。未來媒體和產業鏈應當是一種縱向轉換方式,產業鏈自建媒體,或者媒體自建產業鏈。」

「『羅輯思維』社群一定會有自己的產業。」羅振宇不止一次提到今年可能推出「羅輯思維」的月餅。

他設想:首先在社群內發行,比方說500份,一份1萬塊錢,僅限會員用,一天搶完,500萬資本金籌到;第二,把所有月餅的工序,包括法律顧問、財務顧問等攤開,讓會員認領;第三,接受全社會關於「羅輯思維」月餅的聯合定製,掙到錢之後,把參加會員的工資付掉,留下20%做一個公益事業,剩下80%跟原始股東分成。「未來,『羅輯思維』也會向其他產業鏈去伸展,形成更大的聲勢和共振。做完月餅就能做元宵,做完元宵就能做粽子,做完粽子沒準我就能幹手機,幹完手機我不知道多少年,我或許就能做汽車,這裡面想像空間非常大。」

羅振宇倡導一種「雲組織」的概念。「可不可以根據項目,圍繞一個一個項目來開展,就像『羅輯思維月餅』這種隨機組成的團隊,按照項目本身的目標,做完就解散。所以,它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圍繞某個項目它會形成新中心,但這個中心又不是常設中心,會解散。」羅振宇認為,網際網路的核心就是去中介、去中心、去組織,未來每個人都會擺脫工業時代給我們固定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分工,重新結社,自由聯合,「這裡面的機會太大了」。

作者:李成;via:新媒體觀察

相關焦點

  • 《羅輯思維》運營策略分析
    二、《羅輯思維》對自媒體運營的啟示 (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擴大社群品牌影響力 在自媒體運營中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就是「用戶至上」,也就是要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使用戶逐漸形成對該媒體的信任與依賴
  • 自媒體時代網絡脫口秀節目的「五W」分析——以《羅輯思維》為例
    一大批網絡自媒體節目《羅輯思維》《曉說》《凱子曰》等進入大眾視線,成為大眾關注的新焦點,其中《羅輯思維》節目憑藉其獨有的特點脫穎而出。本文以「五W」模式為基礎,分別探討《羅輯思維》節目的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及傳播效果方面的特色,希望為今後網絡自媒體節目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
  • 社群經濟啟示錄: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2、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羅輯思維的社群模式,本質上是讓用戶嘗試著去思考,社群定位白領用戶,這一點就註定了用戶基本上是主動參與其中的。羅輯思維的社群在肉體上給用戶的滿足也依然是參與感的打造,在學習知識方面,除了長期提供給用戶高大尚與然並卵的邏輯思維,有時也會有一些接地氣的生活知識傳遞;在邏輯共鳴方面,通過60秒的講故事來佔領用戶的瑣碎時間,在故事的邏輯層面上簡單易懂,最後聽完了語音還可以回復關鍵字看文章,進一步的來加強深度的共鳴。在精神層面上的滿足依然是人性的優越感的打造,因為是白領人群,所以符合白領特徵的就會被提煉出來。
  • 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嗎?-虎嗅網
    最近,羅輯思維三劍客羅振宇、李天田、吳聲將發起面向全國9大城市、為期60天的「演唱會」巡演,面對這場年度大戲,我只想說:「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越來越無愛了」。我接下來,會闡述社群經濟的三大特點,為我接下來的所有分析判斷做理論支撐。特點一:情感連接,社群能產生一股類似萬有引力的神秘力量,給一群有共同價值主張、等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關聯,使得他們能夠產生點對點的交叉感染,並且可以協同行動產生疊加能量,從而合力創造出湧現價值。
  • 「前臺內容,後臺社群」——從《羅輯思維》看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傳播模式
    下面筆者將從這四個維度分析羅輯思維得以維繫的原因。第一,興趣。《羅輯思維》自媒體節目以傳播通俗化的書本知識起家,社群成員的共同的標誌就是「愛智求真」,認同「魅力人格體「羅振宇倡導的價值觀體系。第二,關係。格蘭諾維特認為,持續時間長,涉及情感程度越深,彼此親密程度越高,以及互惠程度越高,就是「強關係」。
  • 朋友長期沉迷《羅輯思維》,現在世界觀有點反常,這是什麼情況?
    有人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有他的厲害之處,不過他也是為了節目效果,所以很多東西都有點譁眾取寵的味道,他的觀點大多是片面的,殘缺的,經不起深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各種觀點,分析解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知識層面的人,聽後感也不一樣。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於整個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能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於地殼。
  • 什麼是SWOT分析圖?怎樣繪製SWOT分析思維導圖
    什麼是SWOT分析圖?大到企業小到個人都會使用到SWOT來對自身所具備的能力進行分析,這也印證了SWOT分析圖的重要性,下面我們一起來深度了解SWOT分析吧!!SWOT分析為組織職能的實現奠定基礎;通過SWOT分析,有助於員工本人反省和審查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行為,以幫助員工自覺主動地尋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圓滿實現職位對於組織的貢獻;四:怎樣繪製SWOT分析思維導圖繪製SWOT分析的方法和途徑很多。
  •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的奇怪邏輯,航空業虧損就能說明連線型生意不賺錢...
    人人都愛羅振宇 昨天晚上終於在優酷上聽完了刷爆朋友圈的羅輯思維跨年演講,整整四個小時,真羨慕呀,自己下午剛收到36氪下周在上海的融資路演方案,只能講可憐的8分鐘。 坦率地講,作為一個大象公會的忠實讀者,吐槽『羅輯思維』顯然是我們這些自認為高逼格知識分子的一大業餘愛好,就像從事嚴肅文學的人不嘲笑兩下馮唐老師不足以劃清和暢銷書網紅的界限一樣,我們一致認為,羅輯思維的知識深度,就是用來掃盲的。
  • 穿越時空的能力,是怎樣煉成的?
    科學家是怎樣煉成的實際上,「某某家」家族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一點都不少見,科學家父母和科學家子女相映成趣,有的是在同一領域,有的是很不同的發展方向>家族:家族8個數學家、物理學家,給微積分、流體力學、概率學與統計做出巨大貢獻波爾家族:尼爾斯.玻爾,量子力學奠基人,弟弟是數學分析先驅
  • 三體人為什麼被羅輯震懾到?
    三體人為什麼獨獨怕羅輯這一個地球人呢?如何判定人類最危險?三體來說,羅輯就是被他們一步步牽著,最終悟出黑暗森林法則的。本來開始地球人誰也不知道黑暗法則,是三體人自己的思維透明導致不善於隱瞞,在和伊文斯交流中流露出一點內容。
  •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5/6) "← →"翻頁
  • 「二向箔」是怎樣煉成的?——蔡磊
    戳↓↓↓這個視頻,我們將為你解密蔡磊的「二向箔」是怎樣煉成的。蔡磊這樣解釋自己的降維法:「不迷戀於技術,把思維中心轉換到作品的本體、觀念上,你像水晶膠系列,它就是做空間,它是在一公分厚的深度裡,它是平面的嘛,做成三維的空間,然後我通過降維的方式,具體的方法是這樣,先做一個浮雕,然後灌在膠裡,通過膠裡調色把空間拉開,然後把這個作品呈現。
  •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一) 後傾角的玄機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操控是怎樣煉成的如果以上比較晦澀難懂的術語還無法讓你明白其中的奧妙,那麼我只能拿出殺手鐧:無助力、1:1轉向、全敞篷的自行車和摩託車來舉例了。操控是怎樣煉成的操控是怎樣煉成的總結:實際上由於轉向助力尤其是電動助力轉向日漸多見的原因,轉向後傾角對於轉向力度和高速穩定性的差異表現貢獻已經日漸減弱,而對於轉向回饋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車型在這方面的設計取向有所不同,消費者也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駕駛習慣選擇合適自己的車型。
  • 「我是羅輯,你們是誰?是蟲子?還是水滴?」趙立新震撼演繹《三體》羅輯
    「我是羅輯,你們是誰?是蟲子?還是水滴?」
  • 2019年中考語文備考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要內容     1、故事梗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品以作者自己的經歷為基礎,通過描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過程,展示了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的廣闊畫面。
  • 陳頎| 為什麼羅輯戰勝了三體人,卻被人類拋棄了?
    [3]最後,從時間線索出發,多線敘述可以羅輯冬眠的2015年分為冬眠前與200年會羅輯甦醒兩個時間階段。 如果說三體第一部的汪淼屬於當今社會的「主流精英」,那麼在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頭,能夠拯救人類的「精英」則是一群超越或者說「僭越」現有科技思維和道德準則的「英雄」。就此而言,《黑暗森林》敘述主線是「落後文明」的英雄如何引領本文明抵抗「先進文明」的入侵。
  • 記者是怎樣煉成的
    >記者是怎樣煉成的(2014年12月11日,於北京東交民巷小學)  王謹同學們:下午好。下面,我談正題,也就是「記者是怎麼煉成的」。按我們行話來說,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記者,或者說怎樣才能當好一名記者。現代新聞包括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報紙、刊物、廣播、電視被視為傳統媒體,網絡別視為新興媒體。媒體的記者、通訊員在黨的新聞工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校園記者或以後成長為黨報記者及通訊員呢?
  • 2020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部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     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自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他就同書中的保爾.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萬千萬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 《三體》裡的男神羅輯,是如何從人渣變成拯救世界的英雄
    泰勒的量子幽靈艦隊所謂面壁者,真正重要的素質並非是他要擁有多好的欺騙技巧和智商,而是他必須要毫無人性,只保留理性的思維來分析局勢其次他又是被三體人唯一指名暗殺的人,在聯合國正常的思維角度看來,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三體人預測到羅輯未來會成為地球的領袖,所以三體人要像終結者裡的天網一樣千方百計派人暗殺掉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羅輯知道或者了解一些三體人不願讓地球人知道的秘密。但問題羅輯自己又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這個局面便成了聯合國不得不任命羅輯做面壁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