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長期沉迷《羅輯思維》,現在世界觀有點反常,這是什麼情況?

2020-12-05 微時區

列寧曾說: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只要不是反人類、反社會的世界觀,都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每個人觀的世界不一樣,經歷的生命歷程不同,怎麼可能有和別人以一樣的世界觀呢?

今天的你是你過去所有經驗的總和。

也就說這位朋友的世界觀,是不是《羅輯思維》帶來的還不一定呢。他的思想的變化,是來自於他整個從出生到今天所有認知的變化、內心的總和,怎麼能怪罪《羅輯思維》呢?

當然從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提升看,覺得這位朋友的世界觀有點反常,也許在你朋友眼裡,是你不正常呢?這完全有可能。因為人和人的感覺也符合牛頓第三定律:你眼中的別人,也是別人眼中的你!很值得深思。

有人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有他的厲害之處,不過他也是為了節目效果,所以很多東西都有點譁眾取寵的味道,他的觀點大多是片面的,殘缺的,經不起深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各種觀點,分析解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知識層面的人,聽後感也不一樣。

我是在喜馬拉雅上接觸《羅輯思維》的,剛開始聽了2期,我去有點意思啊,講的還都很有道理。一下子給了我很多想法。我一般都有記筆記的習慣,所以我就把他觀點還有給我的啟迪記錄下來。等慢慢去思考他的觀點,帶入進去,聯繫實際去深思。

這一深思,我就發現很多問題,至少他不是你想的,或者剛接觸時說得那麼對!很多觀點一旦聯繫你所接觸的實際,你就發現很多都站不住腳,他說的都只是很片面的東西,但是觀點很新穎,在一定範圍內他說的也都沒啥大毛病,邏輯很清晰。所以很容易吸引人,一下子給你高大上感覺,但是很多東西都有點戛然而止,只是提出了一丁點皮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以為我接著他的作品看,會有所得,後來發現,他挖的坑越來越多,都只是給你講個新奇有意思,小範圍沒問題的觀點,當你想去深思他的嚴密還有拓展的時候,你就發現他只是給你拋出了一個問題,讓你覺得的確很難,但是他卻沒有任何解決方法啊,下一步觀點啊,都沒有!

然後我研究他幾個月,最後在筆記本上記得說了大概這樣一句話:這玩意就是不斷的給你挖坑,給你新奇的觀點來吸引人,就是純粹的商業運作,實際乾貨內容很少,而且浪費大量時間讓你在無解的現實問題上思考,可以偶然聽一下,但是把他當成自我提升的教程就走錯路了。可以學習他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有忽悠套路。

一個朋友說:

羅胖在網絡上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我有看過他的一些文章,但實際上,它的一些分析並沒有一個很統一的基礎。很快我發現看多了這些很雜碎的文章對我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知識體系,是一把解開繁雜世界的鋒利的手術刀。

另一個朋友說:

作為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的死忠粉絲,我聽羅胖已經五六年了,包括他的幾百期羅輯思維講座、所有的跨年演講,我基本上都聽過,有些節目還反覆聽,我可以談一談對羅輯思維的感受。

總體來說,羅輯思維還是很好的節目,聽了受益良多。羅輯思維剛出來的那幾年,好評如潮,成為網際網路的一股清流。當然,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會膩。現在,也有人質疑羅輯思維,覺得知識服務是個幌子,本質是製造焦慮,然後通過提供解決方案來賺錢,所以說他是「販賣焦慮」。

有人說:

沉迷於《羅緝思維》並沒有錯,它曾經是好多死磕自己的人的第一選擇,每天堅持寫日記,堅持讀書,堅持聽課,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往前走,不是很好嗎?總比把時間都浪費在打遊戲、刷手機上強吧!

其次,很多人說羅胖販賣焦慮,我也不認同。這些人恐怕太高看羅胖了吧,現在這個時代,焦慮還少嗎?用得著羅胖去販賣?該焦慮的人自會焦慮,自己不願意進步,並且拒絕成長,還說別人給自己帶來焦慮,這腦迴路清奇啊!

透過現象看本質,反思自己,包容別人

我自己的感受,羅胖講故事比講道理要有意思,有趣比所謂的有料要好。羅胖的節目中,我最喜歡的幾期就是愛因斯坦、牛頓,富蘭克林,愛迪生等名人故事,這些名人我們課本都提過,但只有聽羅胖講了,才頓時豐滿立體起來。而羅胖扯到組織架構、企業管理、網際網路,則是最沒意思的。不過,羅輯思維總體質量還是不錯的。

而談到對世界觀的影響,我覺得成年人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輕易被別人影響。當然,在聽羅輯思維的過程中,隨著知識、見解、觀點的不斷輸入,也確實會對我的價值觀產生一些影響,但肯定是偏向正面和積極的。羅輯思維節目還是比較符合主流價值觀,不然也不會持續播出這麼長時間,成為知識服務的獨角獸公司。

有些時候時候看別人反常,不一定是別人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別人上了一層樓,而你站在底下看別人好像站在高處的危欄邊,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而別人則告訴你他看到了很多美妙的風景,還一個勁兒地跟你描述,一個勁兒的讓你上去看。而你完全不信,覺得他走火入魔了,在危欄處手舞足蹈,完全意識不到危險。你為他扼腕嘆息,可憐他無視危險的悲哀

思想,格局提升比較快的人,好比突然從鴨子變成了仙鶴,在鴨子的群體中看起來是個異類。

我一個同學曾跟我說過一個事情:他大學畢業後參加了一次小學同學會,沒多久他就痛苦地悄悄退群了。他是他們小學為數不多的幾個一路讀書到大學的。他大部分小學同學都是初中或高中沒畢業就開始入社會打拼了,也早早的結婚生孩子了,而他三十幾歲才結婚,才開始考慮生孩子,他的小學同學們很多孩子都上初中了。他們對他這麼晚結婚,還不要孩子覺得他思想清奇,選擇怪異。當他說出人要實現自我價值,家庭婚姻,孩子不是人生必然選擇等等一些更開闊價值觀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價值觀出了問題,群起而勸他改過之,甚至不久有人背後說他精神有問題……最後他覺得無法和他們交流,默默地退了群。

還有之前楊麗萍老師被人評論說她再美麗都沒用,最大的悲哀是沒有後代。。。而楊老師卻覺得她活得很自在,並不為沒有後代而痛苦。

世界是多樣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多樣的,並不是哪條路人多就可以說人少的路是絕路。價值觀也一樣,站在不同緯度,比較的點不在一個平面,怎麼好隨意說別人不對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唐詩,也是人生處世格言,意思是說,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關於羅輯思維,有讚賞有加的,有諷刺挖苦的,還有不偏不倚的,總之很多種。

關於讀書、關於某種理論、關於某種學術思想等等,總是有各種爭論。

中國歷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魯迅先生將《紅樓夢》定義為「清之人情小說」,並且論述小說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所以,羅輯思維有不同的爭議看法,我覺得很正常。

相關焦點

  • 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嗎?-虎嗅網
    最近,羅輯思維三劍客羅振宇、李天田、吳聲將發起面向全國9大城市、為期60天的「演唱會」巡演,面對這場年度大戲,我只想說:「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越來越無愛了」。利用大數據思維充分挖掘社群成員的各自情況,一來幫助他們解決自身需求,二來匹配社群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只要,這一萬人的價值在社群中得到數倍的遞增,羅輯思維的平臺價值才能真正的以實現,而不是現在一年1000萬的會員費那麼初級。
  • 【深度分析】「羅輯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我認為自媒體給所有媒體人帶來第一個教義,是媒體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樞紐在變化,原來媒體的價值樞紐是兩級,內容+渠道,自媒體把這兩級都變了,變成了魅力人格體+運營平臺。」這正是羅振宇做自媒體的第一個動因。羅振宇創辦「羅輯思維」的動因中還包含三個關鍵詞:自由、連接、實驗。「自由」就是羅振宇自我標榜的「U盤化生存」和「匠人精神」。
  • 《羅輯思維》運營策略分析
    二、《羅輯思維》對自媒體運營的啟示 (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擴大社群品牌影響力 在自媒體運營中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就是「用戶至上」,也就是要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使用戶逐漸形成對該媒體的信任與依賴
  • 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你應該學習什麼呢?
    有時候看了一本好書,我就問自己,如果給我1萬元,讓我這輩子都不能看這本書,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富有yeah!世界觀最後講講世界觀,其實這應該是最直接的,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相反比起前面兩個思考相對少一點,我們更多的是去接觸和了解。
  • 自媒體時代網絡脫口秀節目的「五W」分析——以《羅輯思維》為例
    2013年《羅輯思維》利用一系列動作讓這個節目迅速竄紅,先是與有道雲筆記開展跨界合作,完成「《羅輯思維》史上最無理的會員招募計劃(一、二)」,並發售同名書籍《羅輯思維》,逐步使得這檔網際網路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品牌。
  • 社群經濟啟示錄: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文|楊子超社群的核心是人,也即是做用戶關係,因此一個好的社群,必然是抓住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性關係,人性都有基本層面和高級層面,子超這裡總結為一個是肉體上的滿足(基本剛需),一個是精神上的滿足(高級需求),現在就通過這兩個基本層面的分析
  • 「前臺內容,後臺社群」——從《羅輯思維》看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傳播模式
    這裡沒有將具體的交流手段作為社區的特質,也沒有強調社區的空間意識,而是強調了「人際關係網絡」這一概念。 羅振宇曾經說過:「羅輯思維的核心是社群,而不是自媒體」。 對比第一季與第三季的《羅輯思維》節目單,我們可以發現,單從題材而言,以「商業、創業」為題材的節目數量明顯增加,這和《羅輯思維》社群日益濃重的商業氣息非常同步。《羅輯思維》自媒體視頻的定位是「做您身邊的讀書人」,然而節目內容越來越多與商業掛鈎,這種節目內容的轉向,說明《羅輯思維》對節目受眾的定位發生了偏移。
  • 《三體》讀後感7:如何評價羅輯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民眾對他的態度
    ,而是要做三體人的奴隸呢,而且從地球治安軍的報名情況看,這種人還是很多的,但是因為羅輯這些人連做奴隸的機會也沒有了,所以羅輯是英雄也是罪人,但是羅輯根本不在乎,感不感謝他無所謂,他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 三體人為什麼被羅輯震懾到?
    三體人為什麼獨獨怕羅輯這一個地球人呢?如何判定人類最危險?三體來說,羅輯就是被他們一步步牽著,最終悟出黑暗森林法則的。本來開始地球人誰也不知道黑暗法則,是三體人自己的思維透明導致不善於隱瞞,在和伊文斯交流中流露出一點內容。
  • 面壁者羅輯
    本來選出四位面壁者是能讓他們對全球資源自由的調配,讓他們可以作出未來的最佳戰爭謀略,但是現在看來。對這些面壁者還是要有所限制。於是他們招開了面壁者聽證會。讓他們必須公開他們的計劃進程。參與會議的其中兩位,雷迪亞茲與希恩斯到會了,羅輯缺席。這兩面壁者就開始述說了他們的工作進程,並提出他們的工作主要的阻礙。
  •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的奇怪邏輯,航空業虧損就能說明連線型生意不賺錢...
    人人都愛羅振宇 昨天晚上終於在優酷上聽完了刷爆朋友圈的羅輯思維跨年演講,整整四個小時,真羨慕呀,自己下午剛收到36氪下周在上海的融資路演方案,只能講可憐的8分鐘。 坦率地講,作為一個大象公會的忠實讀者,吐槽『羅輯思維』顯然是我們這些自認為高逼格知識分子的一大業餘愛好,就像從事嚴肅文學的人不嘲笑兩下馮唐老師不足以劃清和暢銷書網紅的界限一樣,我們一致認為,羅輯思維的知識深度,就是用來掃盲的。
  • 從一無是處的「鹹魚」到拯救世界的「救世主」,羅輯經歷了什麼?
    生活在安逸中的人類越發的開始質疑起了羅輯的種種行為,他們甚至質疑起了羅輯為了拯救地球所採取的威懾方式,認為羅輯的決定導致了一整個星系被毀滅,他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殺人犯。在這之後又經過了長達五十四年與三體世界的對峙,最終羅輯卸任執劍人,然後被國際法庭以滅絕世界的罪名起訴、拘捕並開始接受調查。
  • 《三體》如果是這種情況,羅輯根本無法對三體進行威懾!
    第一艦隊這是雲天明寫給羅輯的信,也是替代方案,阻止維德殺死程心的B方案。在這封信的末尾,雲天明沒有猶豫直接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對人類世界的終極報復,如果程心已死,雲天明就已經沒必要再隱藏自己了!雖然該方案遭到三體元首的激烈反對,但根據三體世界對羅輯人格模型的預測,羅輯是極其理性的,他知道按下掌握兩個世界命運的按鈕究竟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三體光速艦隊對地球究竟意味著什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光速艦隊的出現,已經使終極威懾失去意義,人類世界已經喪失了談判的所有資本!
  • 什麼叫世界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有什麼意義
    關於世界觀的問題,高中哲學教材裡面有完整闡述,總體來說比較抽象,但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能否在高中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高中階段正是理性思維發展的高峰期,藉助哲學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水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對今後的人生道路的選擇也將起到很大的導向作用。
  • 《三體》中,面壁者羅輯的計劃真的是成功的嗎?原因何在?
    三體小說概念圖由於人類發現了三體人思維的透明性,三體人無法理解什麼是謊言和欺騙小說當中一共有四名面壁者,在其中三名面壁者各自的破壁人的努力之下,這三名面壁者的計劃全部被識破了。羅輯的計劃是通過黑暗森林法則建立起的威懾來威脅三體人,使他們不敢對地球進行攻擊,否則的話他們星系的坐標將會被暴露在宇宙當中,來自宇宙當中其他文明的毀滅性的打擊將會降臨在他們的身上。到時候,他們不僅不能佔領地球,而且還會失去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羅輯的這一個計劃雖然遇到了阻礙,最終還是取得了他想要的成功。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這是我第二遍看完三體全書,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個場景是,羅輯當了「執劍人」62年,通過兩敗俱傷的方法震懾三體,保證了地球人一代人的平和。讀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羅輯對三體的震懾,是建立在整體人類、三體人的性命上的,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震懾。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統治了西方接近2000年,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世界觀非常重要,因為它就像一個底層作業系統一樣,塑造著我們對世界的基本認識,是我們思考和行動的一套基本思維框架,比如宇宙萬物是如何運動變化的,萬物是由什麼構成的等等。比如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的高速運動星體;地球圍繞太陽轉,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太陽也只是銀河系的一顆普通恆星等等。
  • 三體:羅輯為什麼不主動將黑暗森林法則公之於眾
    選定一批戰略計劃的制定者和領導者,完全依靠自己的思維制定戰略計劃,可以調用地球已有的戰爭資源中的一部分,但不與外界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也不用對自己的行為和命令做出任何解釋。那麼,面壁人羅輯從冰冷的水下頓悟出黑暗森林法則出來,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所有人都只會微微一笑,心裡想著:明白、明白,這是面壁中的一部分,任何詭計或是異想天開的想法,都是靜靜地看你裝逼。其次,羅輯需要驗證理論。
  • 《三體》裡的男神羅輯,是如何從人渣變成拯救世界的英雄
    其次他又是被三體人唯一指名暗殺的人,在聯合國正常的思維角度看來,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三體人預測到羅輯未來會成為地球的領袖,所以三體人要像終結者裡的天網一樣千方百計派人暗殺掉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羅輯知道或者了解一些三體人不願讓地球人知道的秘密。但問題羅輯自己又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這個局面便成了聯合國不得不任命羅輯做面壁人的理由。
  • 三體人可以利用智子讓汪淼精神崩潰,為何不用這種方式對付羅輯?
    但是在三體的第二部書中,面對他們同樣想要除掉的羅輯,他們沒有採用相同的方法來對付他,以至於羅輯最終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對三體人形成了極大的威懾。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羅輯和汪淼作為地球三體組織同樣想要擊垮的目標,為什麼沒有利用對付汪淼的這個方式來對付羅輯呢?這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