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嗎?-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最近,羅輯思維三劍客羅振宇、李天田、吳聲將發起面向全國9大城市、為期60天的「演唱會」巡演,面對這場年度大戲,我只想說:「萬萬沒想到,節操不見了,羅輯思維正在偏離社群經濟的軌道,越來越無愛了」。


首先表明態度,我是忠實的羅粉一枚,寫這些只是為了諫言獻策,並非腹黑亂咬人。我本人受羅胖的影響至深。因為他的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曾幾何時,我辭去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有過一段自由撰稿人的手藝人生活;因為他匠人精神的薰陶,現在,做任何事情我都保持極客、死磕的態度;因為他網際網路拜物教徒的虔誠,我毅然選擇在網際網路紅利爆發前的黎明時分摸爬滾打;因為他對「社群經濟」的執著探索,我也加入了鑽研社群經濟的隊伍當中,翻看各種關於社群的書籍,選擇了一份社群運營官的工作,踐行實驗關於社群未來的各種可能。但當我頭腦中「社群經濟」的認知愈發系統全面時,再看看羅胖所做的一切,覺得根本不是那回事。姑且拋磚引玉,等待各位的唇槍舌劍,待斃!


何為社群經濟,我的定義是:「網際網路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連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功能之上的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基於此和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抱成團,發生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係,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價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範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


定義雖說有點繞口,但凡是網際網路道上的人應該會了了分明的。我接下來,會闡述社群經濟的三大特點,為我接下來的所有分析判斷做理論支撐。


特點一:情感連接,社群能產生一股類似萬有引力的神秘力量,給一群有共同價值主張、等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關聯,使得他們能夠產生點對點的交叉感染,並且可以協同行動產生疊加能量,從而合力創造出湧現價值。


特點二:利益聯結,社群本身也是一種組織形態,要維持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系統內的每個個體都能產出價值和獲得收益,而且系統本身還會進行周期更迭。就像人體內的細胞一樣,每個細胞都應該獲得營養供給,死去一批細胞,要有新的細胞補位,從而保證組織體的結構完整性。


特點三:範圍經濟,社群本質上是一套小範圍內的生態系統,是工業化文明觸碰到天花板,進化而來的一種部落化經濟形態。社群本身是要有自生長、自消化、自複製能力的,並不以中心化的永動機來牽引導航。


請大家,反覆咀嚼以上社群經濟的定義和特點,然後再隨我具體回看羅輯思維偏離「社群經濟」的三個例子。


例一:史上最無理會員招募 


這是一件被計入網際網路大事記的奇觀,第一波:6個小時160萬,引業界騷動;第二波:一天時間,2萬會員,800萬。祝賀,恭喜發財,勞燕分飛,節哀。為什麼說是無理呢?


其一:在粉絲不明確能得到何種產品和服務的情況下,就發出會員招募令,通過設置普通會員和鐵桿會員的層級感和分批次的招募的飢餓感疊加,誘使粉絲在衝動不理性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消費。按理說,你情我願的買賣並無所謂對錯,羅胖也說了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但從社群經濟的角度而言,這樣做就有失偏頗了,社群建立之初肯定要設置漏鬥的,不能只認錢不認人,導致社群成員結構的參差不齊,這勢必會折損社群的價值。事實上,社群成型後,就出現了一些粉絲向羅胖索求具體的產品和服務,而這些人會被視為不具備社群精神的人,要被清退。無理之處在於,羅胖忽略了維繫社群生態的肯定是價值,粉絲可以不較真應得的產品和服務,但社群組織者不能不把這些當會事。況且,我認為社群最大的價值在於粉絲與粉絲之間,如果這批粉絲不做篩選匹配,如何保證社群的價值呢?


其二:10萬粉絲的社群上限,根本無法駕馭。凱文凱利曾經闡述過1000鐵桿粉絲的理論,為啥是1000個粉絲呢,而不是1萬或10萬?原因很簡單,太多了,愛無力。1個手藝人可以與1000人建立連接,然後設置規則,引導1000個粉絲互相協作,資源匹配,促成整個群體的價值升級,太多了就無法照顧到全部粉絲。羅胖構想的10萬粉絲社群,依託他個人的人格魅力也能支撐起來,但社群經濟自系統建立不起來。一個社群體系單純靠羅胖個人偶像魅力釋放的情感連接是不具備持續的生命力的,要維持生態勢必要通過一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儘可能讓每個粉絲在這個社群中都找到價值點,即使無法確保全部粉絲都能藉助平臺受益,但至少要控制在60%以上,如此才能進進出出在動態中持衡,而社群組織永遠會屹立不倒。利來利往才能夠細水長流,中國人,你懂得。


我認為,羅胖的會員規模控制在1萬人就足夠了。利用大數據思維充分挖掘社群成員的各自情況,一來幫助他們解決自身需求,二來匹配社群成員之間互相協作。只要,這一萬人的價值在社群中得到數倍的遞增,羅輯思維的平臺價值才能真正的以實現,而不是現在一年1000萬的會員費那麼初級。


例二:社群商業模式青黃不接


一個穩固持久的社群生態肯定是具有自生長、自消化、自複製能力的,而過去的幾次社群商業探索實驗中,羅輯思維扮演的知識媒體放大器的作用,並不是社群自身價值的彰顯。


示例一:羅輯思維與樂視合作的會員福利計劃。就會員而言,大多數會員都在隔靴搔癢,只有極少數會員獲得了獎品;禮品贊助方樂視呢?媒體評論說樂視賺了,賺的廣告聚合效應,回報是,上百萬羅輯思維公眾帳號粉絲的關注,成為事件後數十家媒體的爭相報導等等。就營銷角度,樂視是賺到了無疑,但樂視此次嘗試在社群內是否真的賺了,我想才是關鍵。真正的社群,應該具有自消化能力的,如果說,樂視送給了羅輯思維粉絲的體驗產品,得到了粉絲們的體驗回饋,其他粉絲受影響,紛紛購買了樂視的產品,樂視從這些在社群中賣出產品獲得的利潤把送出去的產品成本抵消掉,這個帳才算扯平。


示例二:羅輯思維的霸王餐。當遍布全國各地的羅粉嘗到免費的大餐時,一定為之驚嘆尖叫,但提供免費午餐的商家是否獲利,無人問津。霸王餐的商業邏輯本質上就是O2O,餐館希望能通過這種形式向店內導流,然後再形成線上線下一連串的口碑效應,往餐館內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人群,事實證明,這只是商家自己的YY罷了。相比之下,貌似團購的效果還更加明顯一點,至少可以監控。羅輯思維要做的應該設計規則,讓粉絲們,真正參與到這個餐館的口碑宣傳過程中,幫助這個餐館實現一定的導流,而不是耀武揚威的告訴粉絲,我們的商業模式是,讓一群人團結起來,佔其他人的便宜,這和流氓行為有什麼區別?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模式,可以嘗試,但孤注一擲於此,遲早會出問題。


我認為,羅輯思維應該利用好自己媒體放大器的優勢,但決不能止步於此,更應該探尋更貼近商業本質的社群電商路徑。如何有效的幫助贊助商產出價值呢,建議發揮羅輯思維的信任背書作用,掃除會員與產品的信任障礙,真正幫助品牌在社群內實現銷售轉化,這個時候再疊加上靠媒體放大產出的品牌賦能效應,才是一次真正的價值創造啊。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媒體廣告價值,這樣做無疑是在自毀前程。社群本身是不具備硬體的自生產能力的,如何讓社群的軟生產實力結合第三方資源實現價值共享,才是羅輯思維該持續探尋的方向。


例三:操之過急的全國公開課


開篇所言,羅輯思維要召開「演唱會」。我為什麼要把羅胖面向全國召開的羅輯思維公開課巡講視作演唱會?演唱會模式就是明星利用個人影響力,出售門票,消費粉絲的一個過程。羅輯思維在沒有釐清與會員之間價值關聯的前提下,就提前面向全國,向粉絲及非粉絲展開了一場莫須有的公開課,顯然有點操之過急了。


其一:公開課模式其實就是斂金遊戲。按理說,在社群經濟概念並不是非常普及的情況下,羅輯思維作為一個知識型社群,有必要面向全國召開免費或者接近成本的公開課,但羅輯思維選擇了擁抱土豪,會員或非會員都可以報名來參加課程,而且價格還不菲,這顯然和最初純粹的社群商業實驗是背離的,倒是斂金的目的躍然紙上。


其二:社群應拒絕腦殘粉的入侵。羅胖的個人偶像明星效應再膨脹下去,肯定會玷汙當時構建社群生態的初心。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粉絲群體的質量,當社群的吸引力過度的承載於社群領袖的身上時,就會引發盲目的個人崇拜,從而使得一些並不懂得社群商業本質的粉絲混跡進來,在這個本該屬於社群團體的舞臺,無下限的秀偶像崇拜。羅輯思維在下意識哄抬羅胖本人的影響力,會不知不覺生產出眾多腦殘粉,這對社群的價值觀侵染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認為,羅輯思維的公開課,可以上,但對待已有會員,一定要區別對待,或者要設計出相應的規則讓社群會員的價值能夠凸顯出來。公開課的宣講內容,也應該更多圍繞社群商業本身。切莫再炒作羅胖的個人影響力啦,要知道羅輯思維社群本身的價值,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核心。


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向我喜愛的羅輯思維,提一些肺腑之言,再次強調,我是非常尊重羅老師的。羅輯思維本身也是個公司,最近在大批量招兵買馬了,接下來推出一些商業化的產品也是無奈而必然的選擇,但萬望不要停下對社群經濟生態的更深層次實驗探索。我所做出的判斷,也只是對我這半年來潛心研究社群的一個簡單總結,如果有冒犯之處還望羅老師見諒,也希望眾羅粉能夠口下留人,同為社群狂,相煎何太急啊!


(作者系蜂窩私人董事會首席社群運營官 郝天喜 微信公眾帳號:kjsiwei跨界思維)

相關焦點

  • 社群經濟啟示錄:從羅輯思維到黑馬社群
    一路走來,網際網路經歷了Web2.0, 眾包,眾籌,粉絲經濟到共享經濟的頑強進化。社群是未來網際網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社群的力量將參透整個的「網際網路+」的產業。
  • 「前臺內容,後臺社群」——從《羅輯思維》看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傳播模式
    四、「知識類節目+知識性社群」的互動關係及盈利模式 《羅輯思維》的傳播主體「知識類節目+知識性社群」,二者相互呼應,以節目凝聚「愛智求真『的知識共同體,以社群活動擴大節目的知名度,並依託社群平臺,給社群成員帶來廣泛的社會資本和信息溝通途徑,凝聚社群成員的價值認同,同時,社群創造的價值反哺自媒體節目。
  • 【深度分析】「羅輯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由此衍生出微信語音、圖書雜誌出版(含紙質、電子版)、線下讀書會等多種互動形式,主要服務於80後、90後有「讀書求知」需求群體,打造網際網路知識型社群,以此試水「社群經濟」。過去的一年,「羅輯思維」被輿論推為最火的自媒體之一。
  • 羅輯思維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
    導語:《羅輯思維》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讓人對社群商業的力量驚嘆不已。社群在未來商業中究竟會扮演怎麼樣的角色?羅振宇:玩轉社群經濟的3要素關於社群經濟,《羅輯思維》應該是最早的定義者和實踐者,尤其是在四個月內兩次招募付費會員,入帳會員費近千萬的故事,讓人對社群商業的力量驚嘆不已
  • 《羅輯思維》運營策略分析
    二、《羅輯思維》對自媒體運營的啟示 (一)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擴大社群品牌影響力 在自媒體運營中網際網路思維的關鍵就是「用戶至上」,也就是要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使用戶逐漸形成對該媒體的信任與依賴
  • 自媒體時代網絡脫口秀節目的「五W」分析——以《羅輯思維》為例
    摘 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媒介生態的變化正在悄然進行。一大批網絡自媒體節目《羅輯思維》《曉說》《凱子曰》等進入大眾視線,成為大眾關注的新焦點,其中《羅輯思維》節目憑藉其獨有的特點脫穎而出。
  • 羅輯思維社群經濟的三板斧
    我們看到的大商業社群的流動,正在向從混雜的會員社群向高端精英群體變化。而在眾多謀求網際網路思維商業化的人群中,其核心精髓「三陪」玩法真是獨到,你是很難學得會。依託會員收費的第一次成功,羅輯思維從簡單的知識社群變成了一個付費圈子。在本身媒體收入日趨萎靡的時刻,這一奇葩商業案例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商業人士開始關注羅輯思維。羅輯思維的羅利也從簡單的書籍變成了溢價能力更高的高規格產品。2013年12月27日,羅輯思維開啟第二批大限量的付費會員招募,入帳800多萬元,瞬間開啟了媒體人收入模式的新紀元。
  • 被流量思維誤解的社群運營工作
    這些問題不曉得能被回答多少,流量思維下的微信群運營,大概是耍流氓吧。02 真正的社群工作?1. 品牌不是流量,是和用戶建立真實的關係可能國內基於人口基數大,還有殘存一些流量紅利,但從 2019 年的網際網路報告來看,全國的個人上網時長&網民的同比增長已經不到 5%,相信我,流量這套玩法馬上就要泡沫化了。看看今年網際網路寒冬,增長放緩的警訊,還認為流量就是品牌嗎?
  • 騰訊QQ宣布開放:從即時通信工具升級為網絡社群連接器
    以通訊和社交為核心的騰訊公司,終於要在社群領域大幹一場了,畢竟從「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到「唐家三少」、「TFBOYS」……已經有太多的人藉助騰訊的平臺把社群經濟玩得風生水起。而這一次承擔起這個「偉大使命」的是企鵝家的「老大」——QQ。
  • 朋友長期沉迷《羅輯思維》,現在世界觀有點反常,這是什麼情況?
    也就說這位朋友的世界觀,是不是《羅輯思維》帶來的還不一定呢。他的思想的變化,是來自於他整個從出生到今天所有認知的變化、內心的總和,怎麼能怪罪《羅輯思維》呢?當然從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提升看,覺得這位朋友的世界觀有點反常,也許在你朋友眼裡,是你不正常呢?這完全有可能。
  • 讀書筆記第59天:《社群營銷》社群之謎
    多點之間的多線條就形成了面,連接線越來越牢固,形成的面也越來越穩固,這些點與線形成的面,就是社群。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再加上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高效率工具的出現,讓社群組織更容易、互動更容易、管理更容易。在網際網路上,人們可以重塑自己的角色,在網絡上找到聚集同類的部落,找到有歸屬感的部落。社群是很多人在網際網路上的一個「家」。
  • 多社群聯動分享經濟——「三喜生活」社群生態圈成功的密碼
    ,再通過利益機制的設置,或者社群文化、社群目標,將弱關係用戶轉化成強關係的超級用戶或粉絲。  「三喜生活」正是通過用戶轉化,以多社群聯動的方式,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綜合性社群生態圈平臺,掀起電商行業搶佔社群紅利的浪潮。  但是,社群作為新時代紅利風口,實際運營起來當然不可能那麼簡單。  3.
  • 關於社群玩兒法,這一篇就夠了!
    小米用社群將它與粉絲牢牢凝結在一起,羅輯思維用社群成功實現了媒體變現
  • 《三體》中,面壁者羅輯的計劃真的是成功的嗎?原因何在?
    三體小說概念圖由於人類發現了三體人思維的透明性,三體人無法理解什麼是謊言和欺騙羅輯的這一次勝利也大大的提高了他在民眾心中的地位,此時的羅輯成為了人類世界的救世主,被無數人奉為銀河系超級文明的代言人。但是小說當中,羅輯的這一個計劃最終真的是成功的嗎?他真的讓三體人再也不敢覬覦地球了嗎?有看過三體後續情節的朋友一定知道答案,那就是否定的。
  • 面壁者羅輯
    羅輯非常慌張的正在走出門外去找她們,就在這個時候聯合國秘書長薩伊正從門外走了進來。她神情自若的說,不用找了,我們已經送她們去了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她們已經冬眠了,你放心孩子和大人都非常安全。等到三體星人與地球人決戰的那一刻,世界未日那天的時候才把她們甦醒。羅輯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兩年來他所享受到的一切,終於到了要償還的時候了。
  • 三體人為什麼被羅輯震懾到?
    三體人為什麼獨獨怕羅輯這一個地球人呢?如何判定人類最危險?三體來說,羅輯就是被他們一步步牽著,最終悟出黑暗森林法則的。本來開始地球人誰也不知道黑暗法則,是三體人自己的思維透明導致不善於隱瞞,在和伊文斯交流中流露出一點內容。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然而,目前在北京已經三個月了,發現這邊絕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品牌,雖然打著「建構社群」的旗幟,但思維上依然停留在發展 Social Media(社群媒體,或稱新媒體)的階段,甚至認為「私域流量就是社群」,卻沒有 Community(社群)的認知,而是用了社區的思維在構建社群,其實相當可惜。
  • 《三體》讀後感7:如何評價羅輯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民眾對他的態度
    ,而是要做三體人的奴隸呢,而且從地球治安軍的報名情況看,這種人還是很多的,但是因為羅輯這些人連做奴隸的機會也沒有了,所以羅輯是英雄也是罪人,但是羅輯根本不在乎,感不感謝他無所謂,他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 《三體》中,羅輯威脅三體文明時,你覺得羅輯會扣動扳機嗎?
    這裡羅輯是最高尚的,他自己作為執劍人,是真想著和三體人同歸於盡的,至於維德,他一直想造光速飛船跑掉,他當執劍人完全沒有心理負擔按按鈕,反正按了之後,打擊還要幾十年才會到了,足夠他上飛船跑掉了,所以他沒有一點心理負擔,所以才會是百分之百。
  • 羅輯思維跨年演講的奇怪邏輯,航空業虧損就能說明連線型生意不賺錢...
    人人都愛羅振宇 昨天晚上終於在優酷上聽完了刷爆朋友圈的羅輯思維跨年演講,整整四個小時,真羨慕呀,自己下午剛收到36氪下周在上海的融資路演方案,只能講可憐的8分鐘。 坦率地講,作為一個大象公會的忠實讀者,吐槽『羅輯思維』顯然是我們這些自認為高逼格知識分子的一大業餘愛好,就像從事嚴肅文學的人不嘲笑兩下馮唐老師不足以劃清和暢銷書網紅的界限一樣,我們一致認為,羅輯思維的知識深度,就是用來掃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