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學子前來備戰,隨之而來的是眾多陪讀家長以及這些學生和家長帶來的高考衍生經濟。青年學子在這裡奮力拼搏,力圖追求更好的分數、前途與聲譽。中國教育的現狀和平民家庭對「魚躍龍門」的渴望,被典型地濃縮於此。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毛坦廠中學以及聚集大批陪讀家長的毛坦廠鎮,以尋求當地真實的「高考生態」。
「我已經買好了6月9日去成都的飛機票。」
「去玩嗎?」
「不,去找我女朋友,她在川大。」
4月25日凌晨,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的高考生李浩一邊吃著宵夜,一邊對澎湃新聞聊起自己高考後的打算。
李浩說,去年高考分數沒達到心儀高校的錄取線,他就把目光放在了毛坦廠中學,「(來這裡後)第一個月,難受想回家」。但此時,他並不後悔選擇到這裡來復讀,也不再用「難受」形容自己的復讀感受。
李浩書桌上的倒計時牌上,寫著距離回家的時間。倒計時牌下,是他今年的高考目標——到武漢大學學醫。
雖然在這裡學習,沒有雙休、睡不夠覺,也沒有業餘生活,但李浩並不認同這裡是「高考工廠」的說法。
毛坦廠中學一名高三學生的書桌。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胡芮默 圖
「毛中是個適合學習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學,毛中是個合適的地方。」2018年4月底,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名毛坦廠中學高三學生在匆忙吃飯的間隙告訴澎湃新聞,鎮上幾乎所有的作息時間都圍繞著學校、學生在安排。
早晨6∶00不到,天尚未亮透,毛坦廠中學的學生從小鎮各個角落匯聚到學校門口,再散至各個教室。每天早上的6∶30至7∶30屬於早讀時間。「大聲早讀,多讀一句多考一分。」高三文科班復讀生王晨(化名)告訴澎湃新聞,這是他們班上的口號。「班主任為了給大家打氣加油,編了很多類似的宣言。」
早晨6∶00不到,毛坦廠中學旁的出租房內陸續亮起了燈光。
學生們紛紛表示,學校的課程安排是,上午四節正課、下午三節正課、晚上三節自習,每節課45分鐘。高一、高二每周一節的計算機課幾乎最受大家期待,原因是學校禁止學生使用手機,而計算機課提供了上網機會。
「高一、高二尚有音樂、體育、計算機(等課程),高三還剩下體育課,但常被改成主課。我很久沒上過(體育課)了。」4月18日,一名高三理科班學生趁課間十分鐘,在跑回出租房拿作業的路上告訴澎湃新聞。
一名復讀生說,高三年級早上本應有晨跑,繞操場兩圈,但由於人多,一個班一周只跑一次。在四月中旬前,每天中午會有「每周一歌」的教唱活動。「學校音樂老師會(在廣播)教唱一些青春、活力的勵志歌曲」,高二理科班學生趙文夕說,自己最喜歡的歌是不久剛教唱過的《春風十裡》。
高三學生對「考試」已經無比熟悉,尤其臨近高考,「幾乎天天都有小考」。一名理科班高三復讀生稱,「以考代練」是毛坦廠中學最常用的備考方法,「一周一次總測,外加三次數學、三次理綜。」另一名高三學生則稱,老師一般在高二就教完了所有內容,進入高三階段便開始複習。他還表示,有的班級考試時,老師會讓同桌間放上小隔板,以防止作弊。
每天11∶30到14∶00是學校午飯和午休時間。據一名高三復讀生描述,學校食堂每天會提供午、晚飯,菜式有數十種,很少變換花樣。「不趕時間的話,我們一般在學校外面餐館吃。」
每到飯點,校門口的餐飲攤位前學生總是絡繹不絕。為節省時間,很多陪讀家長選擇將飯做好帶到校門口,學生們匆忙進食時,家長便端著菜盒站在一旁。鎮上某全託中心專門在學校食堂包下了一個窗口,每天中午將飯送到窗口,專供在該中心全託的學生食用,菜式相對學校食堂變化更多。
放學時,校門口的餐飲攤位前學生總是絡繹不絕。
午飯後,不少班主任為了防止學生浪費午休時間,會要求學生12∶30前就回教室午睡或做作業。復讀文科班學生林潔告訴澎湃新聞,老師一般不會佔用大家午休時間講課,有的班主任反而會「強制」學生午睡,甚至提前規定好午睡和做作業的時間,「比如規定13時前必須趴桌上睡覺,再做作業就會被批評」。
「幾個月看一次手機,網友以為我死了」
午飯過後,學生陸續回到班裡,送飯家長提著飯盒和小凳沿著學府路,轉進各條小巷的出租房。
在毛坦廠鎮口有個臨時客運中心,每天早上6點到下午5點半,往返六安市區的小巴在這邊停靠。
4月25日,陪讀爸爸方加全氣喘籲籲地提著飯盒,從臨時客運中心的方向逆著人流趕到校門。他說,因為早上回市區辦事,回來時剛好錯過了小巴,晚了20分鐘。「女兒沒有手機,聯繫不上她,只好託同住一個院子的陪讀家長幫忙帶個話(會晚到會兒)。」
每到飯點,學校門口就會聚集很多送飯家長。
即使是上課時間,臨時客運中心也會有長著學生模樣的人三三兩兩從市區開來的小巴上走出,往學校方向走去。「成績退步了,老師讓我回家休息兩天再來。」25日下午3時左右,來自六安市區的高三復讀生高超從家裡返回學校。
高超告訴澎湃新聞,高考落榜後,自己被家長送到了毛坦廠中學復讀。不送全託、不要陪讀是他跟父母談的復讀「條件」。平日,他自己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間出租房裡,房租一年2萬餘元,三餐都在校門口或學校食堂解決。高超所在的復讀班裡共有130多名學生,像他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同學來自安徽各地甚至外省。「我們班人還不算最多。」
不同於方加全的女兒,高超擁有一部智能觸屏手機,這是他用攢下的零花錢偷偷買的。「學校不準我們用(手機),我不想上交,但在教室不敢用,被發現會很『慘』。」高超告訴澎湃新聞。
「老班(班主任)私下讓我們『舉報』偷帶手機和談戀愛的同學,但我就算知道也不會說。」高超說,自己雖然到現在連班裡同學的名字都叫不全,但他不願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讓「戰友」受罰,「玩不玩手機嘛,純靠自覺,學習很枯燥了,每天吃把『雞』當放鬆了」。
相比高超,一些被家長陪讀或住全託中心的學生就沒那麼自由了。一位被陪讀的高三學生告訴澎湃新聞,學校從高一入學起就會跟家長強調「要禁止學生玩手機」。自己在起初的兩年,每周末還有機會看看手機,到了高三,兩三個月才能看一次,一次兩三個小時。「一開始還有人在QQ上找我,有個QQ網友還以為我死了,現在就算給我手機,(我)都不知道要找誰。」
「(玩遊戲)還是有癮。」住在學校旁一代陪讀機構的復讀班男生李念告訴澎湃新聞,自己並非有自制力的人,此前因沉迷遊戲,而在第一次高考時落榜,之後決心要戒掉遊戲,於是來了毛坦廠中學,去年高考只考了300多分的他,最近一次月考已上了二本分數線——他把這歸功於了學校對於手機的管理。「一般就借阿姨(代陪讀管理員)的電話打給爸媽,上一次打(遊戲)是過年。」
李念說,「不服的(學生)肯定有,罵學校、罵老師」,甚至有人會存下零花錢,偷偷買手機。
「學習的苦都吃不下,何來資格談夢想」
「老班」是學生對於班主任的暱稱。澎湃新聞通過多名高三學生了解到,因為班主任需要從早到晚盯著學生,學校整個高三(加復讀班)只有一個女班主任。對此,有學生打趣說:「要打人,女的使不上力氣」。此外,也有學生告訴澎湃新聞,班主任雖然管得多,但有時也會和朋友一樣跟學生交心。
在毛坦廠中學,大考中進步較多的學生會收到班主任頒發的獎狀,以示鼓勵。
而考試成績下滑的學生,也可能會面臨請家長或「請」回家的「命運」。高三一文科班學生周陽因為月考成績不理想被班主任「請」回出租房「面壁思過」。「說是面壁思過,回去我就是補覺、看書、吃東西,也沒什麼。」她表示,自己對於這種賞罰分明的獎懲形式是贊同的,「老班兇的時候還吼人打人,打手啊、身上啊,我們肯定有怨氣。」
一些毛坦廠中學學生把「慘(懲罰)」分為不同等級,「口頭警告」為最輕,「請家長」為最狠,「罰站」「寫檢查」「罰款」「被打手板心」「沒收」「請家長」等,也都是他們在這裡見過的懲罰方式。
網上有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毛坦廠中學總佔地1800餘畝。澎湃新聞在校園內看到,學校有多個田徑場、球場和一座體育中心、遊泳館,但課間少有學生在場上活動。
學生在學校上晚自習
一位復讀文科班學生告訴澎湃新聞,自從來了這裡,原來幾乎周周打籃球的他,已經快一年沒有打球了。除了手機和自己的愛好,睡眠可能是自己和同學最奢求的另一樣東西。
毛坦廠中學的高三學生僅在每周日下午有3小時「假期」。而有不少學生都提到,除了課間、午後、晚自習等時間外,這3個小時的假期,他們會選擇睡覺。「每天22∶50下課,看書、做作業到凌晨,早上5∶30起,你說我們能不困嗎?」問及缺覺的原因,一位毛坦廠中學高三學生反問道。據他描述,班裡同學幾乎沒有人能在晚上12時前睡覺,即使沒有作業,很多人也會選擇背單詞或詩詞,在他們看來,「早睡一小時就少看一小時」。
校門旁有家看似陳舊的理髮店,「假期」時,有穿著校服的學生在店內坐著看書。店員告訴澎湃新聞,天氣慢慢熱了,幾乎每個中午都會有女學生來洗頭。到了周末的「假期」,剪頭髮的學生甚至需要排隊。「聽他們(學生)說,(校內)澡堂離宿舍遠,沒熱水,洗頭不方便。(周末)有學生自己來,也有家長提前過來約時間,到時間,孩子再來。」
一名住校學生補充說,學生宿舍為8人間,有空調、有電插頭,因住不滿,空床位一般會被用來堆雜物,而宿舍窗口覆蓋著鐵絲網。一旁有學生打趣說——這是為了「防跳樓」。
復讀班的教室裡,木色的桌椅整齊地連排擺放,桌上堆著高高低低的教材和各式各樣的水杯。到了高三,教室的牆上會陸續貼上一些勵志標語,有的是詩詞、有的是帶哲理的「雞湯」。
教學樓下拉著寫有勵志標語的橫幅
「大不了再來一年」「保持清醒、全神貫注、奮力高考」……同時,考前班主任還會用各種口號和方式來鼓勵學生。「考好了班主任會在QQ群發紅包,搶幾角錢都開心。」聽到一位高三理科班女生說老師鼓勵的方式,一旁的家長不禁笑出了聲。
這些年,很多人提到毛坦廠,就會想到「學生監獄」「亞洲最大高考工廠」,對於這種說法,高三復讀生彭清華對澎湃新聞說,自己曾因毛坦廠的升學率慕名而來,剛開始的幾個月因為學習強度大,有過多次放棄的念頭。但「既然選擇復讀,就是為了用好成績改變命運,考上理想的大學,學習的苦都吃不下,何來資格談夢想?」
去年夏天,剛到毛坦廠中學報到的復讀班學生所拍攝的教室場景。受訪者供圖
彭清華說,聽本地人說每年臨近高考,鎮上都會有人放飛孔明燈許願,到時自己也會去,並非因為迷信,只是想給枯燥的復讀生活添點不一樣的色彩。(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