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揭示量子計算發展三階段

2021-01-17 人民網

2019年,量子在人類科技進步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谷歌實驗證明了「量子優越性」,演示了量子計算具有超越經典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難道說,一場量子驅動的科技革命真的要來了?

日前,由智識學研社、知識分子、賽先生和墨子沙龍主辦,在北京召開的「2020年新年科學演講」就將目光聚焦在量子信息革命上,並邀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的演講。

第一次量子革命:被動觀測與應用

事實上,人類已經經歷過一次量子革命。那就是從1900年普朗克通過普朗克公式描述黑體輻射後提出量子論算起的百餘年來,眾多物理學家通過對量子規律的觀測,成功構建起量子力學的物理大廈。

「正是第一次量子革命直接催生了現代信息技術。」潘建偉表示,基於量子力學原理,核能、半導體電晶體、雷射、核磁共振、高溫超導材料等諸多應用問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潘建偉進一步解釋,有了半導體,才有現代意義上的通用計算機;為了向世界傳遞加速器數據,科學家們才發明了全球資訊網;量子力學構建起非常精確的原子鐘,才使GPS衛星全球定位、導航等成為可能。可以說,量子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硬體基礎。

「一部手機當中,至少凝聚了8項諾貝爾獎成果。」潘建偉談到,其中很多與量子力學有關。例如,2000年,用於屏幕的導電聚合物獲諾貝爾化學獎,用於晶片的集成電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2007年,用於存儲器的巨磁阻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用於相機的半導體成像器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二次量子革命:主動調控和操縱

潘建偉指出,科學家在對量子糾纏這一詭異的互動展開大量實驗研究的過程中,發展出精細的量子調控技術,而結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人類迎來了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從對量子規律被動的觀測和應用變成了對量子狀態的主動調控和操縱。這一飛躍,正如人類對生物學的認識從孟德爾遺傳定律跨越到DNA基因工程。

量子信息技術中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能夠滿足信息技術發展至今對安全性的極高要求,和對計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量子通信可以提供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偉介紹,它的目標是要在更大的範圍裡實現安全的信息傳輸。它的發展路線是,先通過光纖實現城域量子通信,再通過中繼器建立城際量子通信網絡,最後通過衛星中轉實現網絡達不到的遠距離量子通信。

「量子計算的發展則要分為三個階段。」潘建偉認為,第一階段,就是谷歌實現的量子霸權,即針對一些特殊問題,造出一臺比目前計算機更快的量子計算機,大概需要50個量子比特;第二階段,他們希望能夠操縱幾百個量子比特,實現一種專用的量子模擬機,用於高溫超導機制、特殊材料設計等目前計算機無法處理的問題;第三階段就是爭取未來二三十年,造出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我們已經能夠實現100個甚至幾百個原子的糾纏,在一些模擬的問題裡,大概能夠達到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的100萬倍。」潘建偉透露,2020年,研究團隊計劃實現對50個光子的相關操縱,驗證量子霸權。其技術路線採用玻色取樣,相比谷歌更具優越性,預計計算速度將達到全球最強超級計算機「頂點(Summit)」的1億倍。在量子通信方面,他們計劃研製一臺光鍾,精度達到10-21秒,大概10萬億年誤差不超過1秒鐘,這種技術也可以提供一種引力波探測的新途徑。

「經典計算機是決定論的,經典人工智慧無論多麼聰明,我們覺得那還是一個機器人。」潘建偉總結道,但是量子力學第一次把觀測者的意識與物質的演化結合起來,量子計算機可能和人類的大腦有一些相通。人工智慧是一種軟體技術,量子計算是硬體技術,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其實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了一個非生物體的「小孩」。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小孩』可能比我們更聰明,甚至可以超越人類的智慧。」潘建偉說。(記者 胡定坤)

(責編:趙春曉、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未來如何發展?
    我國量子科技將如何深化發展,自主創新科技體系將如何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工程化的轉化之路將如何實現引領性突破?科技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思考。
  • 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我國量子科技將如何深化發展,自主創新科技體系將如何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工程化的轉化之路將如何實現引領性突破?科技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思考。
  • 中國科學院潘建偉院士: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量子科技是融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並在部分方向實現國際領先。我國量子科技將如何深化發展,自主創新科技體系將如何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工程化的轉化之路將如何實現引領性突破?科技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思考。
  • 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打破量子霸權,潘建偉團隊光量子計算快美國谷歌百萬倍
    9月8日消息,據安徽日報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百萬倍
    據安徽日報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
    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 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百萬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百萬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原型機「九章」誕生
    剛剛,潘建偉團隊實現 「量子計算優越性」 裡程碑。北京時間 12 月 4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 Science 刊發研究成果《使用光子的量子計算優勢》(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photons
  • 潘建偉:未來10-15年有望研發出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今天舉行的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在展望量子領域未來發展時提到:「我們希望通過10到15年的研究,能夠研發具備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來初步探索對密碼分析
  • 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百萬倍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我國有望向「量子霸權」發起衝擊。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 潘建偉直播回應「九章」量子計算爭議
    這個於12月4日揭開面紗的光量子計算模型機名為「九章」,是世界上第二次達到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普雷斯基爾提出的「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標準的量子計算實驗。潘建偉覺得這個名稱太霸道,不夠學術性。他選擇了 「量子優越性」(Quamtum advantage)這個詞,含義是一樣的,即量子計算機在特定問題上超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經典計算機。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比谷歌快一百億倍!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將該量子計算機原型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這項研究成果12月4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論文標題為「使用光子的量子計算優勢」(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photons),通訊作者是中科大潘建偉教授。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比谷歌快一百億倍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將該量子計算機原型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這項研究成果12月4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論文標題為「使用光子的量子計算優勢」(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using photons),通訊作者是中科大潘建偉教授。
  • 潘建偉:推動量子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能源等領域率先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潘建偉認為,早期大家的質疑和攻擊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
  •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
    潘建偉團隊再登《自然》: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製圖:石千惠、梁琰)隨著規範場理論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各種規範場方程求解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對超級計算機的數值計算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於是,科學家開始嘗試開發專用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