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當時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2020-08-21 弋說歷史1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代詩人柳宗元以詩句刻畫了一副冰天雪地、渺無人煙的畫卷。在這樣的畫卷中,生命消逝、萬物凋零,令人心悸。

說起冰河時期,或許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這麼一個畫面:河流冰封,天降鵝毛大雪,凝結萬物為冰,生命絕跡;實際上,冰河時期的地球大抵正是如此。不僅河流會被冰封,大片陸地也會被冰層覆蓋。

每當地球上出現冰河時期時,生物進化演變的進程便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冰河時期一旦降臨便會持續上萬年甚至數十萬年之久,在此期間,凡是不適應低溫環境的物種必然會走向滅絕。幸運的是,人類文明史出現之後,並未碰到如此極端的生存環境。

不過,人類文明史出現之後,人類倒是經歷過一些「小冰河時期」。小冰河時期溫度並不像冰河時期那般嚴寒,持續時間也短的多。但依然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極為劇烈的動蕩。比如說,中國歷史上的明清小冰河時期就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那麼問題來了,明清小冰河期有多冷?在當時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史料中,對於明清小冰河期的氣象變化、災害程度、外患進行探究。

一、明清小冰河期的氣象變化

《明史·五行志》中明確記載:「景泰四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餘裡,人畜凍死萬計。五年正月,江南諸府大雪連四旬,蘇、常凍餓死者無算。」

也就是說,從景泰四年開始算,到第二年正月的時候,多地連下大雪四十天,可見當時氣候嚴酷到何種程度。

史料明確記載,從景泰四年開始,到萬曆五年這一百多年,氣候環境很明確就是「恆寒」。而自洪武之後到崇禎這數百年間,也經常出現「雨雪隕霜」、「冰雹大如彈丸」、「傷人傷稼傷畜傷田」這樣的記載,而且這種氣候災害一出現,就綿延百餘裡。

從氣象記載來看,當時氣候變化可以說是太過殘酷。儘管只是「小冰河期」,但帶來的惡劣天氣依舊持續了數百年。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恐怕很難從文字當中體會當年氣候有多惡劣。

而當時的這種氣候變化用單純的零下多少攝氏度來探究的話,從「人畜凍死萬計」這一句來看,估計至少也在零下十攝氏度以下。除大雪、冰雹這樣的旱災之外,明朝數百年還陸陸續續發生了很多次波及數十府州的旱災、水災、蝗災以及疫災。

整個明朝歷史似乎就是一部災難史,極其慘烈。

那麼,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在當時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呢?我們可以來粗略的統計一下。

二、明清小冰河期的災害程度

明清小冰河期,數百年間百姓的受災程度無法具體統計,我們只能從史料中的隻言片語窺探一二。一些對受災的描述言語如下:

「牛畜凍死三萬六千蹄。」「開原大雨雪,畜多凍死。」「雪止,平地三尺餘,人畜多凍死。」「雨雹甚大,傷稼百二十五裡,人馬多擊死。」「飛雹交下,壞民居萬餘,死者千餘人。」「沂州雨雹,大者如盤,小者如碗,人畜多擊死。」……

從一些記載的隻言片語可以得知,當時百姓受災程度難以想像。每次氣候變化不是大雪連天,就是冰雹砸下,人員傷亡少則千餘人,多則萬人。莊稼農田一旦碰到災害氣候侵襲,則必然損失殆盡,家畜亦是逃脫不得。

明朝多災多難不止如此,據記載,單是崇禎年間就出現過連續十年的大旱。氣候乾旱程度以至於華北多個地區糧食絕收。連歲大旱,餓莩遍野的情況非常常見。浙江在大旱的同時也出現蝗災。這連續十年的大旱,讓黃河幹流及支流都出現斷流的情況。

只是稍微了解一番就能得知,原來明朝末年百姓受災程度超乎想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大家可以想像明朝的發展有什麼變化?

很明顯,旱災、旱災、水災、蝗災、疫災連年發生,以至於人口銳減,生產力極度倒退。帶來的後果不僅是明朝國庫告急,邊防逃兵增多這樣的內有。就連外患也是如期而至。

三、災難中的內憂外患

連年災害之後,明朝內部出現了流言四起、民不聊生這樣的內憂。很明顯,小冰河期的災害不可能只出現在大明的版圖上,同樣以農業牧業為生的女真族人也是饑荒四起。為了生存下去,女真族人拼死發動了對明朝的戰爭,以便從大明那裡劫掠貨物,度過饑荒。

此時,內有飢卒逃兵兵變起義,外有女真族虎視眈眈,不斷對明朝用兵。至此,明朝陷入了內外戰事糜爛不堪的境地。從崇禎元年開始,各地起義不斷,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開了崇禎帝的家門,自此,明朝落幕。

如果說單純的把明朝滅亡的原因全部歸咎於小冰期的影響,我個人覺得未免太過偏頗。不過,若是把明末小冰河期氣象變化導致的天災作為一條導火索,那麼或許可以說,是這條導火索引起了明朝社會的動蕩,揭開了明朝滅亡的大幕。

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的話,明清小冰河期的確異常寒冷,對明朝造成的危害也不能簡單的用數字傷亡來論斷。直接經濟損失很大,也難以計算。但是間接結果卻是明朝滅亡了,這個就更難以計算了。

結語:

史料記載,明朝經過一系列的水災、旱災以及蝗災的打擊之後,明朝的財政已經徹底無法支持軍隊開支。僅陝西一省,欠餉就多達138萬兩,如此,怎麼可能沒有逃兵。

那麼,為了維持軍隊開支運轉,接下來的賦稅必然會變得嚴苛起來。而賦稅嚴苛,則會加劇民生怨氣,明朝滅亡的結局似乎就可以遇見了。

那麼,假如明朝沒有碰到小冰河期,也沒有這一系列災害出現,明朝是否還能延續幾百年的國祚?這一點倒是值得探討。

參考資料:《明史·五行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麼?
    試想下連長江都能結冰,當年那種冷到刺骨,凜冬將至的畫面下生活的老百姓到底該有多麼無奈。那麼先來聊聊,史料記載下的明清小冰期:1、據《江南通志》記載:明孝宗在位期間,有兩年冬天發生了寒潮(1499年、1502年),湖南的祁陽江水凍結、浙東餘姚江水凍結。江面都能冰封,可見當時的天氣寒冷到什麼地步。
  • 明清超級大雪揭示全球氣溫,未來選擇變暖還是變冷,生死一念間
    地球到底是熱一點好還是冷一點好,這是一個問題,如果選擇後不能反悔,那麼我們必須要慎重探討下才能做決定。冷還是暖?生死一念間自歷史記載以來,人類沒有經歷過冰川期,儘管《冰河世紀》形象地描述了猛獁象逃脫融冰威脅的有趣故事,但人類僅有的低溫經歷是從14世紀開始的明清小冰期,不過據記載,這個小冰期也是相對的,北半球部分地區還是比較溫暖!
  • 明清超級大雪揭示全球氣溫,未來選擇變暖還是變冷,生死一念間!
    地球到底是熱一點好還是冷一點好,這是一個問題,如果選擇後不能反悔,那麼我們必須要慎重探討下才能做決定。冷還是暖?生死一念間自歷史記載以來,人類沒有經歷過冰川期,儘管《冰河世紀》形象的描述了猛獁象逃脫融冰威脅的有趣故事,但人類僅有的低溫經歷是從14世紀開始的明清小冰期,不過據記載,這個小冰期也是相對的,北半球部分地區還是比較溫暖!
  • 明清小冰期的嚴寒不可想像,次生災害更是對明朝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此外,《明史·五行志》有載,「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餘裡,人畜凍死萬計。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諸府大雪連四旬,蘇、常凍餓死者無算。」江南各地連降四十多天大雪,這種奇景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
  • 明清小冰期時的寒潮:海南島也下雪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明清小冰期時期的寒潮(關於歷史氣候地理,小編也是門外漢,求輕噴)。小冰期(Little Ice Age)是指一段在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後開始的時段。這個名稱由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François-Emile Matthes)於1939年在美國地球物理學學會的《Report of committee on glaciers》中創立。
  • 巖板對人的危害有多大、有輻射嗎?巖板到底有多可怕?
    巖板對人體是沒有無毒害無輻射的,它安全衛生、健康環保,能與食物直接接觸,可當菜板。巖板嚴格意義上說是磚的一種,面積尺寸更大,需要現代化高端製造技術,生產設備可達到幾千萬以上,巖板屬於合成材料,一半是天然石材,一半是高溫加工合成。巖板不可怕,相反,它在家裝作方面更安全放心。
  • 月經不調到底對女性有多大的危害???
    作者:寶寶知道 我愛裝萌月經不調到底對女性有多大的危害???月經不調已經成為女性最常見的疾病了,有些女性每個月大姨媽都不準時。其實這些現象會對女性的身體造成影響哦,但是很多女性朋友也不知道會有什麼具體的影響?????
  • 電磁輻射汙染,到底對人體有多大危害?
    日期:[2012年09月10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電磁輻射汙染,到底對人體有多大危害我們利用電磁輻射來發展無線電廣播、電視、微波通信、電療等電磁設備,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享受和便利,但當其能量或強度超過國家規定的電磁環境質量標準時,就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所說的電磁輻射,通常包括射頻電磁輻射和工頻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六種危害。一是它極可能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 真的好冷~冷~冷~啊!!!明天廣州最冷2℃,快打開人體自帶的7個暖氣開關
    而在近世給廣東帶來最多寒冷襲擾的,就是明清兩代長達400年的小冰期。 南嶺是冰雪常光顧之地。圖為南嶺蠟梅在嚴寒中開放。明代冷凍災害72次海南降雪至少17次我們先來看看廣東各地下雪的情況。明清小冰期究竟有多冷?明代共記載冷凍災害72次,清朝則有277次。當時廣東境內,北部、西部、東部、中部和南部皆出現了冷凍災害性天氣。南海縣、大埔縣、惠來縣、興寧縣、揭陽縣、龍川縣等地更是發生了多次冷凍災害。這一時期廣東的雪線甚至抵達了海南島的北部沿海地帶,這裡的氣溫居然曾經降到零度以下。
  • 家用電器的輻射強度有多大?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原標題:家用電器的輻射強度有多大?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從手機到電腦,從熱水器到空氣淨化器,以及我們周圍的各種基站,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會產生電磁輻射的儀器和設備。那麼,這些家用電器產生的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強?它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呢?
  • 塑料微顆粒:嬰兒泡奶都被波及,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0月6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稱,全球海洋中可能有超過1500萬噸的微塑料,它已經從食物鏈最底端環節入侵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海洋總給人很遙遠的感覺,不過更殘酷的現實馬上就開始展現在大家眼前!
  • 這不算啥,明清時海南島還下過好幾場雪呢
    據史料記載,明清小冰河時期海南島下過好幾次雪,萬寧、臨高、文昌、瓊山、澄邁都下過雪。但那時候沒有氣溫監測,不知道最低氣溫是多少,史料記載中有椰樹和檳榔樹大量凍死的情況,椰子樹可以忍受的最低氣溫為-4℃,所以明清小冰期時海南島的氣溫可能降到-4℃以下。
  •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
    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呢?太陽活動極小期2012年,日美的科學研究小組曾表示太陽活動在近20年以來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地球可能進入到一個變冷的周期內。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日本長野縣的野邊山太陽觀測站,對太陽進行了長期觀測,發現了上述的這一結果。至於這會不會導致地球變冷,研究人員表示還需結合目前地球氣候正在變暖的趨勢,所以現在還無法斷言。
  • X線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呢?醫生給出了答案
    原標題:X線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呢?醫生給出了答案   X線檢查一種比較常見的影像檢查,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出現一些骨骼或者內臟性疾病的時候,通過X線檢查能夠讓醫生很好的判斷病情,由於X線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會給身體造成輻射,所以大多數人對X線檢查停留在會傷害身體的認知上,那到底X線檢查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一起來了解一下。   X線檢查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
  • 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到底有多大?它的水流量你準想不到有多豐富
    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到底有多大?它的水流量你準想不到有多豐富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世界第一大河,對它有多大很有明確的概念,那我們不妨做一下橫向比較,就拿我國的長江來說吧,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年徑流量高達9600億立方米,但亞馬遜河的年徑流量是近7萬億立方米,是長江的7倍,也就是說亞馬遜河每年流到大海中的水相當於7條長江注入大海的水量,這下概念明確了吧!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那地球往後的幾十年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 首先我們說下什麼是「小冰期」? 我們認識小冰期主要是來自16世紀到19世紀中葉這段時間,因為根據記載這三個世紀,全球氣溫普遍偏低,因此帶來了很多的自然災害,這段時間我國正好處在明清兩代,因此也被稱為明清小冰期。 這個時期到底有多冷呢?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那地球往後的幾十年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首先我們說下什麼是「小冰期」?我們認識小冰期只要是來自16世紀到19世紀中葉這段時間,因為根據記載這三個世紀,全球氣溫普遍偏低,因此帶來了很多的自然災害,這段時間我國正好處在明清兩代,因此也被稱為明清小冰期。這個時期到底有多冷呢?
  • 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原標題:非洲大蝸牛來襲,它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外來的入侵生物是破壞本土生態環境的「主力軍」。它們可能是動物,也可能是植物,往往通過運輸、貿易、旅遊等人類活動而偶然進入本土。  在中國吃客吵鬧著要幫別國消滅小龍蝦、牛蛙和大閘蟹的時候,大家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 北京蟠桃宮曾盛極一時,它到底有多大?
    但它就像老北京的很多建築與風物一樣,在歷史的變遷中化成一縷塵煙,徹底消失了蹤影,只留下一些未解之謎,讓後人尋覓著答案。蟠桃宮到底有多大?蟠桃宮又名太平宮,坐落在東便門內護城河南岸的高阜之上,始建於明末,供奉西王母娘娘及各位列仙,後廢。清康熙元年由工部尚書吳達禮重建。
  • 「白色汙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社會一直在宣稱白色汙染的危害,白色汙染到底「毒」在哪裡呢?據山東師範大學人資環學院的成教授介紹,當前的「白色汙染」主要指塑料方便袋和餐飲業中的一次性泡沫飯盒等。它們的危害在於:一是這類塑料和泡沫製品往往難以處理,以致到處飄散,造成人們視覺上的汙染;二是它們不易被土壤分解,落在地面上後會造成土壤汙染。記者同時在網上了解到,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被埋入土壤中,會影響土壤內的微生物生長。而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後,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會導致農作物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