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登月:我們始終在展望星空

2021-01-15 騰訊網

2020年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月面登錄

2020年12月2日凌晨3點:探測器開始鑽取

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2020年12月6日5時42分:上升器成功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

2020年12月6日6時12分:樣品安全轉移至返回器

總歷時103小時。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了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老先生指出:12月6日嫦娥五號的樣品轉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軌道器返合器的組合體和上升器的交會對接也是世界第一次。

嫦娥五號是我國的第一次,也是世界的第一次。

中國的「第一次」是早有策劃和準備的。

但是這也是世界的「第一次」卻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畢竟不是只有我們有計劃,他們也有計劃。

可是他們的計劃只是口號,至今沒有落地。

我們可以看看百度百科所展現的登月情況。

從這張只展現了最近時期的登月情況表來看,從月球挖掘土壤樣本帶回地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技術早已有之。

但是距離上一次帶回月球樣本,已有44年: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從危海帶回了樣本,中間沒有,再就是2020年我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樣本。

再看看從前對於月球探索的密度,幾年一個新發展。

幾乎都是美國、蘇聯,固然不排除美蘇爭霸,處處爭第一的關係,但也是國家有了如此實力的關係之後對科技的重視,因此還有一個原因值得關注:即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對於真理的渴求,尤其在有了條件之後。

但是從蘇聯的解體以來,探月計劃愈發懶怠,而這種懶怠的背後絕不止於不再需要比較的需求,反而更加與各國把經濟作為自己的主打方向有關。

科技創新有重視,但是對科技的重視僅僅體現在對能夠在當下發揮作、實用型的科技的重視。

登月從經濟角度來看,並沒有太多的價值,於是各國被拋諸腦後。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對基礎物理的一種不重視。

自上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至今,百餘年時間,人類物理學研究幾乎陷入停滯,既沒有重大物理公式被發現,也沒有形成任何突破性物理學理論。

我們在最初刀耕火種的年代,不忘記對世界的想像:大地之母蓋婭、伊甸園的亞當夏娃,還有我國的伏羲女媧......從對星空的仰望到各式各樣的發明創造,正是這些推動了我們的進步。

而現在我們的浮躁心理,還是與各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有關,尤其是網際網路經濟,巨大的平臺紅利,讓大家屢屢著眼於眼前的小世界,而忘記了對宇宙、對真理的探索。

但是網際網路紅利逐漸過去,各國經濟開始顯現疲態的時候,或許會逐漸將眼光再次投向基礎物理......

慶幸的是,我們國家還有這樣一批人,不論是是實現畝產3000斤的袁隆平爺爺及其團隊,還是嫦娥五號背後的工作者們,他們對科技依然有著最初的堅守。

我們國家依然在仰望天空。

END

編輯:王穎瑩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

百度百科

微信公眾號

金鷹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伴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轟鳴,嫦娥五號奔赴38萬公裡外的月球,去完成嫦娥工程「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在月球軟著陸,採集兩公斤月球巖石土壤標本,返回地球。在嫦娥五號之前,只有前蘇聯和美國從月球獲得過標本,前者用無人採樣獲得了301克,後者通過六次載人登月獲得了381公斤。
  • 嫦娥五號歸來後,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
    嫦娥5號二次射入月地轉移軌道,歷時23天的嫦娥5號工程也即將進入尾聲。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於16~17日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空投採樣樣品,而採樣樣品最終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工作人員已在零下30多度下著大雪的著陸區等待多時,為此次五姑娘的月球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
  • 嫦娥五號證實美國登月造假?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登月陰謀論」的證據時,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就在一次採訪中,簡單的為此闢謠    「阿波羅11號登月未形成衝擊坑」而「嫦娥五號登月形成衝擊坑」是因為兩者的重量、著陸方式以及地點都不相同
  • 美國登月造假?嫦娥五號火了,網友開始找美國登月造假「證據」!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1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在月球的「挖土」工作,並且返回器也已經與環繞器的交會對接,即將開啟返回地球的旅程。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美國登月造假?嫦娥五號火了,網友開始找美國登月造假「證據」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1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美國阿波羅曾帶回樣本,為啥還要我們分享
    因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並不僅僅要成功登陸到月球表面,還會首次在月球表面無人採集樣本,在完成樣本採集以後還會首次從月球表面發射起飛,在到達月球軌道後還會與軌道器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最後以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地球。這些技術都是很大的挑戰,畢竟月球離我們地球達到38萬公裡遠,不過,相信嫦娥五號探測器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任務。
  • 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嫦娥五號11個重大任務階段重達8.25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飛船採用四艙結構設計,分別是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與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異曲同工。在嫦娥五號發布會中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對此作出了權威解答,他指出我們的初步意向是先搞(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們地球軌道空間站(天宮)建成用好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看到這一解答有些人可能會失落,而這種失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於登雲說,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展望未來,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2020年12月1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尋常的日子,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以及億萬華夏兒女翹首以盼的登月夢而言,它卻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以及嫦娥五號創造的「登月」神話。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是中國數千年登月夢裡濃重炫麗的一筆!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首次在月球展示國旗,美國登月遭質疑:為何美國旗在飄揚?
    已經通過重重考驗登月,與嫦娥三號,四號和玉兔月球車上噴塗的國旗不同的是,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月面工作期間,首次在月球展示了中國的五星紅旗,這是一面真正的旗幟。可在美國人眼裡,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不是因為美國如今跟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而是在看到月球上的五星紅旗後,人們再度質疑了美國當年登月的真實性。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我國嫦娥五號彈出的五星紅旗是四方四正的,固定在一個位置上不動。由於月球表面是真空環境,因此不存在氣流運動,紅旗自然也就不會隨風飄揚,只是會受到月球重力的影響。可為什麼美國國旗在月球上看起來似乎在飄揚?
  • 為何美國登月能直播,嫦娥五號卻沒有?難道我們還落後50年嗎
    隨著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的執行,很多國人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阿波羅登月時的畫面可以電視直播,而如今的嫦娥五號登月為什麼只是一張張卡頓的照片呢,甚至最後的著陸關頭還沒有直播了?要知道這已經過去51年了,難道半個世紀的發展,人類的直播技術反倒下降了了嗎?
  • 成功登月的嫦娥五號,為什麼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證據
    但你也許很難想到,這張跨越遙遠距離回家的照片,同時也在陰謀論者的世界裡被廣為傳播——陰謀論者似乎認為,我國嫦娥五號拍攝下的這張月面著陸照片,成了美國「登月陰謀論」的最大佐證。在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前在嫦娥五號照片被引用成為「登月陰謀論」的證據時,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就在一次採訪中,簡單地為此闢謠。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成果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實現了多個首次,其中多個首次還為載人登月技術發展積累了相關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比如首次上升器月面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月球軌道首次對接。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嫦娥五號奔月途中,下行數據被國外破解,會影響登月嗎?
    11月25日22:06,嫦娥5號探測器的兩個150 N發動機工作了大約6秒,成功地完成了第二次軌道校正。修正軌道的原因是探測器在飛行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軌道偏差,有必要根據實際飛行軌道與地面測得的探測器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相應的探測軌道控制,以確保探測器始終在適當的軌道上飛行。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如果沒有這個量級的火箭,不僅嫦娥五號也無法順利發射,之後的載人登月和空間站計劃也根本不用想。為什麼要上月球「挖土」如果一切順利,再過一段時間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這是人類之前從未到訪過的的月球區域。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