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嫦娥五號照片被引用成為「登月陰謀論」的證據時,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就在一次採訪中,簡單的為此闢謠
「阿波羅11號登月未形成衝擊坑」而「嫦娥五號登月形成衝擊坑」是因為兩者的重量、著陸方式以及地點都不相同
月壤不像地球土壤經過風吹、水磨,都是構成顆粒極細小且邊緣銳利的粉塵,因為不規則的特性,所以在受到大面積衝擊時,反而不易產生運動,而阿波羅11號是載人太空飛行器,著陸時會更加注重通過推力減少衝擊,以免造成人員損傷。反之,嫦娥五號並不載人,所以著陸衝擊不用和阿波羅11號一樣過於慎重。
一個光源下物體的不同傾斜角度,陰影中的太空人會反光,則是因為雖然太空中只有太陽一個光源,但擁有多面的太空飛行器,太空人身穿的太空衣,都可以成為光源的反射面,加上月球土壤同樣擁有起伏,照片也因為鏡頭畸變的原因,其實無法成為論據
阿波羅11號的照片中沒有出現星星,是因為太空人只能在白天的月球環境才能進行EVA(艙外活動),在陽光強烈的前提下,為了讓照片不過曝只能使用小光圈進行拍攝,這也就導致登月近景和星空遠景無法共存,所以我們看到的太空人月球活動照片中,也就自然無法看到作為背景的星海
至於最常被人提起的,關於「美國國旗在月球迎風飄揚」的說法,其實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細節,再加上簡單的物理知識就解答。首先,照片中旗幟並不是傳統的「1字形」旗杆,而是「7字形」旗杆,這也是旗幟能夠在空中鋪開的原因。其次,在月球極度稀薄的大氣環境下,空氣阻力被大幅度降低,在展開時受力的旗幟,會在空中擺動很久,便造成了「美國國旗在月球迎風飄揚」的現象
這些並不難以證偽的「證據」,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中,一次又一次被陰謀論者拿來佐證「登月陰謀論」的可信度,又一次次被證偽,繼而循環往復,以至於「登月陰謀論」成了市面上眾多「陰謀論」中,最迷人的之一
_通過可以完全被證偽,卻依然經久不衰的「登月陰謀論」,我們其實已經可以了解,「陰謀論」可以被傳播的原因,和它本身的真實性,並沒有太多關係,是否足夠荒謬才是我們感興趣的。#科技大佬語錄# 圖文採編來自網絡傳播正能量科普之目的引用部分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