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A-Level成績:4A* (數學、高數、物理、化學)
雅思:7分
Conditional offer條件:A*A*A*A
當初為什麼要選這個專業:
很喜歡物理。選擇theoretical是因為想多學點數學,感覺數學很有用(後來才知道正常的物理專業其實也可以選學theoretical的數學課)。考慮到萬一以後不喜歡物理了,在我看來物理專業除學術方向以外的就業前景也不算差吧。據統計ic物理系的畢業生最多的去向是IT行業(都得禿頭)...此外金融行業也有很多物理生的身影,畢竟做數據分析還很適合物理生的。
教授們🤭
如何收集信息:
主要是通過ic官網。我零零碎碎地從網上搜索了解了一下面試,但是最後沒有去。根據ic的官方數據,面試之後的錄取概率會高几倍,所以建議還是早點申請一下去英國面試吧(PS上的內容要很熟練噢)~
申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踩過的雷:
一直在看自己感興趣的物理知識,沒好好刷題。。如果要去牛劍面試的話一定要好好刷題呀~
ps素材與活動:
G1和G2暑假在交大做了天體物理相關的computing project,和類星體相關。AS的時候成立了Astronomy & Astrophysics 社團,活動包括科普相關知識(以上課的方式)以及參觀天文臺。G2 和AS 的時候參加了很多Asdan的物理競賽(BPho,Physics Bowl之類的),獲得了幾個金獎或者全球前100之類的獎項。申請前看了一本討論狹義相對論的書和劍橋(數學系?)大一的lecture notes,並在PS中寫了一些感想。
⬆️看看海德公園的鴨子們
課程安排:
我上大一的這年(去年)系裡剛好在改革(幾年改革一次),課程跟以往不太一樣。普通的Physics專業和我的專業是在一起上課的。以下是我大一課程的blackboard截圖,總體來說前兩年的選擇非常有限:
前面帶有字母加數字編號的選項都是是一門正式的課,包括一門沒選的課,所以一共是7門大課,每門大課裡面還有幾個小課,大考時不是一起考的。大一的時候,你可以在Advanced Electronics和Mathematical Analysis裡選一門課。Advanced Electronics很貼近EEE要學的內容,會講很多電路,電子元件相關的知識,在lab裡的時間多於上lecture的時間。Mathematical Analysis比較像數學系學的內容,會涉及很多數學principle和非常縝密的推導。如果像我一樣報了with Theoretical Physics這個專業的話,就一定得學Mathematical Analysis,大二時也必須得學Mathematical Methods。當然了,你要是不滿意的話可以換個專業,系裡會給出具體的換專業ddl,有些option到大二或大三換也來得及。Practical Physics裡面的computing課會在第一個學期集中上完。目前系裡只教了Phython,但同學們也經常會用matlab來計算式子。它的最終分數來自於individual computing project和lab report中展現的computing能力。你可能會好奇Problem solving又是什麼神奇的課,它其實是在教如何解決實踐中的物理問題,比如快速估算出一些物理量以及推測或解釋一些物理現象的原因等,題目非常靈活但也培養了很實用的技能。上面的德語課是來自一個叫Horizon的課程體系(相當於課外興趣班),每個學生在大一時都可以選一門,涵蓋眾多社科和語言類的學科,或者一些很小眾的生化或音樂相關的課都有。它在每周二都會有兩個鐘頭的課,形式隨課程需要變化,會有課後作業或者課堂小考等等。然而堅持到最後的大考的人不多,因為本來學習就很繁忙了,大多人都會選擇中途棄課。根據你的專業,Horizon的課可以算學分或者不算,有的專業甚至能在你的畢業證書上寫上你完成的Horizon課程。很遺憾的是物理系第一年不給你算學分,也不會給你改畢業證書。德語A1課本⬆️
德語老師送的小餅乾⬆️
第二年的時候,Horizon(I-explore)就變成了一門必修課,佔很多學分。即使是選了with Theoretical Physics的專業,還是得做實驗😊。BTW Communicating Physics是個人民教師養成課,不是通訊物理。。以下是第三年的課,有非常多的options可以選(不用做實驗了,開心~):授課方式:
由於每周的課程安排都不太一樣,我挑選了兩周的課表來涵蓋基本上所有的授課模式,每周的:專業有關/無關的lecture(8-14h/week)
seminar(每周2-4h/week)
lab/computing課(4-8h/week)
project課(0-4h/week,表中的Wave Pro就是一個講解/展示 project的課,project本身需要大家私下花時間做。最後要展示poster,做presentation 並提交一本記錄research過程的labbook)
Academic/Personal Tutorial(0-1h/week。每個人會被分配到兩個性質不同的tutor,基本上每周都會有一個tutorial,具體時間和你tutors私下約)
Research Frotiers/Physics with Industry(0-1h/week。ResearchFrontiers課是請一些researcher過來演講,兩周一次,每次結束有食物和飲料發放,大家會站在一起閒聊討論,當然你也可以不聽講座光來吃東西)
Horizons(2h/week,小班上課)
Extra math tutorial(0-1h/week。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會有個數學測試,極少數數學不太好的人會上,沒上過不知道怎麼樣的)
Year Aboard Language(1h/week,只有選了歐洲交換項目的同學才要上)
Interferometry實驗室⬆️
課業壓力:
寫lab report和考試是我覺得壓力最大的事情吧。考試不算多,但每個考試佔比都挺大,而且考試時間都設置在學期初意味著假期沒了。具體佔比如下:
Coursework包括problem sheet,各種project,seminar等等的分數。
學術環境:
在我看來group work有點太多了。。seminar,lab,projects基本上都要組隊,而且以一個隊(2-5人)為整體打分。這種側重group work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算是鍛鍊了合作以及交流能力,但有時會很難進行。比如做computing project時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大神很早把所有代碼都寫完了,剩下四個人人默默擠出一小篇report。。Library很安靜,但有時會沒空位,沒地方住的時候可以在library過夜。我一般會在系裡的computing room自習,那裡有電腦且一般都有空位,找到熟人還能聊天,就是吵鬧一點。
不一樣的地方:
每次上lab的時候都有老師盯著你,根據你的表現打分,有時候會檢查lab book是否整潔詳細,搞得有點緊張(可以借著列印東西的理由跑去library玩半個鐘頭)。每次上seminar也會有分數。有非常多的group/individual project,最多的時候同時要做三個不同的project。種類包括research project,individual/group computing projects等等。最有意思的是summer project,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非常funny funny的前沿小課題,比如我和朋友當時做了machine learning相關的課題,會有博士後或者教授之類的導師帶你。此外有進了清北不去,把大學課程都基本學完了的大佬們來壓制自己,防止驕傲。
有趣的公式⬆️
emmm感覺大家都超級無敵友好,所以好像剛開始就蠻順利的,結交了很多朋友。要說一個不太適應的事情的話可能就是口語交流方面吧,跟英高的同學們差距還挺大的,所以也在努力追趕他們~食堂還行吧,H bar是我認為ic食堂裡最好吃的地方,分量很大也不太貴。剛來的時候吃H bar和Queen’s Tower Room較多(大概都是4,5磅的樣子),後面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菜。每周二的Farmer’s Market也挺好吃的,就是太貴了。。我一般在宿舍旁邊的便利店買菜,空的時候會去附近的大型超市(asda),那邊價格相對便宜,種類也非常豐富。前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中飯後裝在飯盒裡冷藏一下,到時候用系裡common room的微波爐加熱一下即可食用~諸如此類的飯盒⬆️
抽宿舍時時我的top選項是ensuite twin room,最後也很幸運地分配到了一個人美心善的波蘭室友。我的flat包間有大概8,9個room,大家共用一個廚房,有時候一起玩耍。【圖:兩個人的空間隔開來的,】我抽到了Woodward Buildings,地點在North Acton,是公認的dodgy place,周邊真的非常荒涼。這個宿舍是ic自己設計的,而且設施等等都非常新,裡外都很現代風,就造在地鐵站和便利店(Sainsbury,Tesco)旁邊,出行和日常生活很方便。隔壁有個健身房,ic學生辦卡會有優惠。一樓的common room經常有免費食物發放嘿嘿(pancake festival,春節等等)。出行方式:我的宿舍唯一缺點是地理位置很遠,走路+地鐵需要40分鐘左右,儘管每天走/跑過海德公園能讓人心情變好很多~海德公園⬆️
自閉程度:平時5,春假回國後的那個學期9(把一些前面可以做的事拖到最後一個學期之後。。)。
娛樂活動:晚上空的話會約一些小夥伴去宿舍common room打桌球/撞球(在common room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去音樂房練琴,或者在寢室看一會兒youtube/bilibili/netflix。我個人比較宅,最多去中國城買食物或者理髮時稍微逛一下,不怎麼出門。倫敦似乎有非常濃厚的蹦迪文化,注意安全的話去一下很不錯~(等疫情過了)
North Acton地鐵站⬆️
關於開銷:
除去剛來時的巨額開銷(買樂器,廚具等),正常情況下吃吃喝喝上下學一個月300-400磅吧,乘地鐵的花費貌似還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