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立強榮獲2018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卓越研究獎

2020-12-01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2018年8月13日至17日,2018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在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城舉行。

本次會議是由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主辦的第四屆會議,與滑鐵盧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共同主辦。本次會議的議題範圍涵蓋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氫燃料和電化學基礎等領域,吸引了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產學研代表參加。並邀請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Arumugam Manthiram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

會議宣布了EEST2018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終身成就獎)和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s(卓越研究獎)獲獎名單。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上海大學張久俊教授被授予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滑鐵盧大學陳忠偉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被授予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s。

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長期致力於電化學儲能材料和器件研究。由於其在單根納米線能量存儲與轉化器件的原位表徵及機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而榮獲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受限於材料本徵特性,目前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的發展面臨兩大國際共性關鍵難題:一是容量衰減快,容量衰減的本質因素不明確;二是電子輸運、離子擴散等機制尚不清楚,難以同時保持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納米線電極材料具有快速的軸向電子傳輸和徑向離子擴散、可沿軸向集成接觸電極等特性使其在納米儲能器件的組裝、原位表徵與機理研究、提高材料電導率與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麥立強教授課題組納米線電化學器件研究歷程

麥立強教授課題組於2010年在國際上率先設計組裝了可同時用於原位檢測及微納系統支撐電源的單根納米線全固態電化學儲能器件,通過原位表徵建立了納米線的結構、電輸運、電極充放電狀態與容量衰減的直接聯繫,揭示了電導率下降、結構劣化是導致容量衰減的本質規律。在此基礎上,2015年該課題組研製了多點接觸型單根納米線電化學器件,有效提升了檢測精度,並原位探測了鋰離子/鈉離子在電極材料內的傳輸特性,證明了鈉離子的嵌入脫出導致的電導率下降和結構破壞相比於鋰離子更為嚴重。2016年麥立強教授課題組進一步設計構築了石墨烯複合納米線單根器件,揭示了多孔石墨烯複合同時提升電子/離子傳導的本徵機制。2017年將單根/單片器件電化學檢測平臺成功應用於電催化領域,實現了氧氣對氧析出反應動力學影響的原位檢測;此外,通過施加外加電場顯著提高了納米片器件的氫析出反應催化活性,使其過電勢和塔菲爾斜率均大幅降低。

在原位表徵電極材料電化學過程、發展多種電極材料優化策略的基礎上,構築了包括微型儲能器件、混合型超級電容器、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鎂離子電池、鋅離子電池在內多種新型電化學儲能體系。構築了螺旋狀對稱式微型電容器,具有良好的幾何形狀可控性,極大提高了電極的面積利用率,實現了超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他們的工作有效推動了電化學能源儲存基礎理論的發展及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麥立強教授簡介

麥立強,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國際事務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2004年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教授課題組、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CM Lieber教授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高級研究學者研究。長期從事納米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麥立強發表SCI論文280餘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10篇,Chem. Rev.1 篇,Adv.Mater.13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2篇,PNAS2篇,NanoLett.25篇,Chem. 1篇,Acc. Chem. Res.1篇,Joule2篇,Energy Environ. Sci.1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影響因子10.0以上的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課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30餘項科研項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Nanoscience Research Leader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Adv. Mater.客座編輯,Joule、Adv. Electron. Mater.國際編委,Nano Res.編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2018國際防務技術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日報10月22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由中國兵工學會主辦,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聯合主辦的2018國際防務技術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舉辦的第一次有關防務技術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本次會議為期四天,將於25日閉幕。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4期:納米能源)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楊全紅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蘇州大學晏成林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大學王賢保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忠帥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霍開富教授出席論壇。
  • 麥立強教授團隊:全重構催化劑用於超穩定析氧催化及電解水應用
    研究背景近年來,在非貴金屬析氧反應電催化劑的研究中,Fe/Co/Ni基材料(如氧化物、磷化物、氮化物、鈣鈦礦、雙金屬氫氧化物等)被認為是最具前途、廉價且可與貴金屬Ru/Ir基催化活性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析氧反應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在電氧化條件下會發生表面重構,在原始催化劑的表面原位形成無定形或低結晶性的催化物種。
  • 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許立坤榮獲國際標準化組織卓越獎
    近日,在國際標準化組織金屬和合金腐蝕技術委員會第31屆年會上,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七二五所許立坤研究員榮獲(ISO Excellence
  • 王愛勤研究員榮獲2020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20年中國非金屬礦產業高峰論壇暨非金屬礦綠色礦山評價交流會將於11月27-29日在河南鄭州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11月3日,備受矚目的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52位中國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喜訊 | 我校化學化工楊勇教授榮獲2020年度美國電化學會電池分會技術獎
    楊勇教授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他人引用10000餘次,申請中國發明專利45項(其中已授權26項), 近5年應邀在國內外學術大會上做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30餘場,楊勇教授主編的《固態電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年)榮獲2018
  •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榮獲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現時全球每年有超過90個國家逾7百萬名孕婦受惠。
  • ...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2020卓越光伏逆變器...
    2020年11月19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承辦的「OFweek 2020(第十一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暨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成功舉辦。其中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2020卓越光伏逆變器供應商
  • Advanced Materials發表麥立強教授團隊研究論文
    近日,麥立強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題為「Engineering Oxygen Vacancies in Polysulfide-Blocking Layer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Ability」的研究論文。這是麥立強教授團隊在深入研究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後,在鋰硫電池隔膜修飾工程上完成的另一個重要研究成果。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遊亞戈、王坤林、張亞群等完成的「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榮獲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廣州能源所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獲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研建的10kW「鷹式一號」波浪能發電裝置首次實現了我國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在實海況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並在201330號颱風「海燕」中發電。
  • 青島昌盛日電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2019卓越...
    2019年11月21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承辦的「OFweek 2019(第屆)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暨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成功舉辦。此次是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舉辦的第十屆評選,見證了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和企業共同成長的十年。
  • 軍隊系統6人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軍隊系統6人獲獎。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評選出52位獲獎人。其中,2位為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0位在科學技術領域有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位取得高水平科技成就,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錦州陽光能源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 2020卓越光伏電池/組件...
    2020年11月19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太陽能光伏網承辦的「OFweek 2020(第十一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暨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成功舉辦。其中錦州陽光能源有限公司榮獲維科杯·OFweek 2020卓越光伏電池/組件產品獎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位青年科學家進入榜單。「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由騰訊基金委聯合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科學家家於2018
  • 武漢理工大學3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武漢理工大學2項主持完成的項目和1項參與完成的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中國科大校友崔屹將出任斯坦福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史丹福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強的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之一。  崔屹現任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光子科學教授。他是納米技術的傑出研究者,致力於更好的電池和其他可持續發展技術,於今年榮獲美國材料學會獎章(國際材料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
  • ...主講「分析化學促進科技發展」「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李靖在主持中說,學術是大學的永恆主題,此次邀請汪爾康院士、董紹俊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旨在進一步打造「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學術氛圍,幫助師生拓寬學術視野,促進科學建設,推動學術發展。報告中,汪爾康院士介紹了課題組利用分析化學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系列成果。
  • 波士膠Brilliance(TM)榮獲ASC頒發的2018創新獎
    巴黎2018年5月3日電 /美通社/ -- Adhesives and Sealants Council(簡稱「ASC」)對Brilliance™技術的創新貢獻進行嘉獎。Brilliance™技術是全球首款用於一次性衛生用品市場的高性能聚烯烴彈性膠粘劑。
  • 天合光能首席科學家Pierre Verlinden榮獲William R. Cherry獎
    中國常州2016年5月16日電 /美通社/ -- 近日,美國光伏專家大會(IEEE PVSC)公布天合光能首席科學家、副總裁、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副主任 Pierre Verlinden 博士榮獲2016年 William R.
  • 聖奧化學榮獲第六屆浦東總部經濟十大經典樣本科技創新獎
    頒獎典禮上,憑藉多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突出成就,聖奧化學榮獲第六屆浦東總部經濟十大經典樣本科技創新獎。當天,聖奧化學還被授予「浦東新區大企業總部」證書。  自2014年起,浦東新區已連續六年開展總部經濟經典樣本評選工作,充分展示浦東總部經濟「根深葉茂」的發展態勢和亮點,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