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2018年8月13日至17日,2018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在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城舉行。
本次會議是由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主辦的第四屆會議,與滑鐵盧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共同主辦。本次會議的議題範圍涵蓋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氫燃料和電化學基礎等領域,吸引了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產學研代表參加。並邀請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Arumugam Manthiram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
會議宣布了EEST2018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終身成就獎)和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s(卓越研究獎)獲獎名單。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上海大學張久俊教授被授予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滑鐵盧大學陳忠偉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被授予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s。
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長期致力於電化學儲能材料和器件研究。由於其在單根納米線能量存儲與轉化器件的原位表徵及機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而榮獲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受限於材料本徵特性,目前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的發展面臨兩大國際共性關鍵難題:一是容量衰減快,容量衰減的本質因素不明確;二是電子輸運、離子擴散等機制尚不清楚,難以同時保持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納米線電極材料具有快速的軸向電子傳輸和徑向離子擴散、可沿軸向集成接觸電極等特性使其在納米儲能器件的組裝、原位表徵與機理研究、提高材料電導率與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麥立強教授課題組納米線電化學器件研究歷程
麥立強教授課題組於2010年在國際上率先設計組裝了可同時用於原位檢測及微納系統支撐電源的單根納米線全固態電化學儲能器件,通過原位表徵建立了納米線的結構、電輸運、電極充放電狀態與容量衰減的直接聯繫,揭示了電導率下降、結構劣化是導致容量衰減的本質規律。在此基礎上,2015年該課題組研製了多點接觸型單根納米線電化學器件,有效提升了檢測精度,並原位探測了鋰離子/鈉離子在電極材料內的傳輸特性,證明了鈉離子的嵌入脫出導致的電導率下降和結構破壞相比於鋰離子更為嚴重。2016年麥立強教授課題組進一步設計構築了石墨烯複合納米線單根器件,揭示了多孔石墨烯複合同時提升電子/離子傳導的本徵機制。2017年將單根/單片器件電化學檢測平臺成功應用於電催化領域,實現了氧氣對氧析出反應動力學影響的原位檢測;此外,通過施加外加電場顯著提高了納米片器件的氫析出反應催化活性,使其過電勢和塔菲爾斜率均大幅降低。
在原位表徵電極材料電化學過程、發展多種電極材料優化策略的基礎上,構築了包括微型儲能器件、混合型超級電容器、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鎂離子電池、鋅離子電池在內多種新型電化學儲能體系。構築了螺旋狀對稱式微型電容器,具有良好的幾何形狀可控性,極大提高了電極的面積利用率,實現了超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他們的工作有效推動了電化學能源儲存基礎理論的發展及新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麥立強教授簡介
麥立強,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國際事務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2004年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教授課題組、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CM Lieber教授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培東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高級研究學者研究。長期從事納米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麥立強發表SCI論文280餘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10篇,Chem. Rev.1 篇,Adv.Mater.13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2篇,PNAS2篇,NanoLett.25篇,Chem. 1篇,Acc. Chem. Res.1篇,Joule2篇,Energy Environ. Sci.1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影響因子10.0以上的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課題、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30餘項科研項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Nanoscience Research Leader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Adv. Mater.客座編輯,Joule、Adv. Electron. Mater.國際編委,Nano Res.編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