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先生今年54歲,是個地道寧波人。最近,他左眼一直不太舒服,發紅、流淚,還會時不時有刺痛感,仿佛被針戳了一下。
本來想自己滴眼藥水熬熬看,結果實在受不了,嚴先生去了當地的浙江大學明州醫院。
眼科主任醫師周谷平說:「門診時我用裂隙燈檢查一看,有小蟲子在遊,跟他一說,患者自己都嚇了一跳。」
周谷平用眼瞼拉鉤翻開了嚴先生的眼皮,通過仔細翻找,大概3分鐘時間,用醫用小夾子先後夾出了3條白白細細的小蟲子以及蟲卵。
周谷平說:「這些小蟲子十分靈活,一碰就遊走,每條約1~2釐米不等,都跟縫衣線一樣粗細。但只在患者左眼,右眼沒有感染。」
經醫院檢驗科化驗得知,蟲子叫做結膜吸吮線蟲。
這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狗或者貓的眼結膜中,而成蟲主要寄生於犬、貓等動物的眼結膜囊及淚管內,偶爾寄生於人、兔等動物的眼部。這種疾病在亞洲最流行,所以又稱作東方眼蟲病。
周谷平介紹:
成蟲寄生於人眼結膜囊內,以上結膜囊外眥側為多見,也可見於眼前房、淚小管、淚腺及眼瞼、結膜下等處。多侵犯一側眼,少數病例可雙眼感染。
寄居蟲數1條至數條,最多可達20餘條。
由於蟲體表面銳利環形皺摺的摩擦、頭埠囊吸附作用等的機械性損傷,加上蟲體分泌物、排洩物的刺激及繼發細菌感染等,可引起眼結膜炎症反應及肉芽腫形成。
輕者無明顯症狀,或有眼部異物感、癢感、刺痛、流淚、畏光、分泌物增多、疼痛等,一般無視力障礙。嬰幼兒不敢睜眼,有手抓眼的動作。家長可發現患兒眼球有白色細小的蟲體爬行。重感染者可發生結膜充血,形成小潰瘍面,角膜混濁、眼瞼外翻等。
如寄生在眼前房,可有絲狀陰影移動感、睫狀體充血、房水混濁、眼壓升高、瞳孔擴大、視力下降等。如淚小管受損,可出現淚點外翻。
診斷主要用鑷子或棉籤自眼部取出蟲體,置盛有生理鹽水的平皿中,可見蟲體蠕動,用顯微鏡檢查蟲體特徵即可明確診斷。
「一聽有蟲子在眼睛裡遊,大家都覺得很可怕,而且覺得這麼細小的蟲子不容易發現。其實這個毛病還是很容易確診的,而且只要及時治療一般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眼睛發紅、刺痛這些臨床症狀在取出蟲後即可消失,預後很好,」周谷平說,「但是如果蟲子在眼睛裡停留時間太長,反覆摩擦導致眼角膜受損,還是可能遺留雲翳而輕度影響視力。所以一旦眼睛出現不適,還是要儘早到正規醫院眼科就診。」
其實這已經不是周谷平第一次發現這類病情,三年前他曾幫助一位感染了的女性患者,從眼中夾出3條活蟲。
為什麼眼睛裡會出現寄生蟲呢?
周谷平通過和嚴先生的交流推測,感染源可能是嚴先生在農村放養的狗。
周谷平建議,養寵物的人們一定要注意個人的衛生,定期為寵物檢查身體、洗澡、驅蟲,抱寵物後要及時洗手。同時,家裡有小孩或者老人與寵物近距離接觸後,要注意眼部的清潔衛生,如果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應該儘快去醫院就診,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