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

2020-11-22 中國科學院

  拓撲超導表面態是個什麼態?馬約拉納費米子是個什么子?這兩個高深的物理概念,大多數普通人作為物理「麻瓜」可能連完整讀出來都有難度。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與合作者利用超高解析度角光電子能譜儀,在一種鐵基超導體上發現了拓撲超導表面態。目前,基於前期在高溫超導材料中的理論和實驗積累,研究人員正在開展後續研究工作,目標直指馬約拉納費米子。

  基於量子力學理論預言

  故事要從「基本粒子」開始。探尋世界構成的基本單位,是上百年來物理學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們把構成物質最小、最基本的單位稱為「基本粒子」。量子力學領域按照其佔據能量狀態的不同,把基本粒子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兩大家族。玻色子負責傳遞相互作用力,費米子則負責構成物質。

  「比如,光子、引力子是玻色子,而電子屬於費米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人們熟知的中子、質子等也都是費米子。

  圍繞費米子的特點,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外爾和馬約拉納利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進行了數學運算,預言了三種不同的費米子。這三種費米子都以它們的預言者冠名,分別是「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

  其中,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馬約拉納猜測,自然界應該存在正反粒子相同的費米子。不久後,這位科學家在一次旅行中失蹤。和馬約拉納的命運一樣,他在理論中預言的這種費米子讓物理學家著迷。目前,高能物理學家認為中微子可能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但還缺乏確鑿的實驗證據。

  固體「宇宙」提供新思路

  一直以來,高能物理學家圍繞在真實宇宙中尋找基本粒子付出了大量努力。例如,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在大型對撞實驗中發現希格斯玻色子,這項成果榮膺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費米子家族裡,科學家們已經在真實宇宙中證實了狄拉克費米子存在,而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在真實宇宙中還沒有被發現。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為尋找基本粒子開拓了新思路。在丁洪看來,在固體材料中的「宇宙」裡,億萬個電子和原子核通過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決定母體材料性質的準粒子,這些準粒子與基本粒子可能遵循相同的物理規律。

  2015年,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兩個研究小組幾乎同時宣布在固體材料上發現了符合外爾方程預言的外爾費米子。其中,丁洪領導的合作團隊利用了上海光源的「夢之線」,在砷化鉭晶體中證實了這種沒有質量、具有相反手性的外爾費米子存在。他們在《物理評論X》(PRX)發表的文章今年初入選了美國物理學會為紀念《物理評論》創刊125周年製作的經典論文集,該論文集收錄了49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作,其中36項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獎。

  同時,和真實宇宙不同的是,固體材料由一個個分立的單元組成的特性則導致固體「宇宙」不連續,不具有光速不變的性質。「這使固體『宇宙』中可能存在新型費米子。」丁洪表示。去年丁洪領導的合作團隊在磷化鉬晶體中發現了超出狄拉克—外爾—馬約拉納傳統類型的費米子——三重簡併費米子。研究成果在《自然》上發表,併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拓撲超導帶來希望

  當前,在固體材料中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已成為各國物理學家關注的焦點。2014年前後,丁洪帶領的研究團隊把視線轉向了鐵基超導體,他們當時的實驗數據已隱隱約約地顯示出鐵基超導體可能具有拓撲表面態。「拓撲本來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一個學科。」丁洪介紹。早在二十多年前研究人員就意識到,拓撲超導體極有可能是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突破口。

  事實上,在拓撲超導體中,馬約拉納費米子還將具有一種特殊的零維狀態,被稱為「馬約拉納零能模」。這種零能模對局部變化不敏感,有望作為穩定的量子比特應用在量子計算機上。

  不過,一直以來,拓撲超導體往往要通過拓撲材料和超導材料兩種疊加才能實現。在丁洪團隊開展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用單種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鐵碲0.55硒0.45)製作並證實了穩定存在的拓撲超導表面態。這項研究在今年3月8日的《科學》在線發表。

  丁洪介紹,這篇論文最後預言,如果對這種材料施加外部磁場會得到馬約拉納零能模。「對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研究不僅加深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也有巨大應用潛力。」他說,「正如對半導體的研究製造出經典計算機一樣,馬約拉納費米子將會推動量子計算機的發展。」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8-04-25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競賽
    因此,科學界展開了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競爭。尤其是在凝聚態物理學界,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然而,雖然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要找到自然界中存在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卻是極其艱巨和遙遙無期的任務。
  • 【中國科學報】尋找固體宇宙中的新粒子
    「近年來,我國拓撲物態研究發展迅速,中國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的物理問題,讓我們不斷向製造低能耗器件邁進。」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時代歷史方位中,丁洪為中國科學家這些年來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一樁物理學「懸案」終被破解—新聞—科學網
    後來,凝聚態物理學家將馬約拉納費米子的概念引入到固體材料中,即馬約拉納束縛態。由於它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的性質,可運用於拓撲量子計算機,因此,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成為物理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他可能還未意識到,他們團隊和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團隊共同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正在引起一場爆炸式「轟動」,這可能是2018年中國物理學界送給國際物理學界最浪漫的「七夕禮物」。
  • 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在黃金上「現形」
    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有理論學家預測,在特定情況下,馬約拉納費米子也可能存在於固體內。2018年,中國科學家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宣布,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 在最新研究中,MIT和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他們設計和製造的材料系統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
  • 科學家或已製造出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科學家或已製造出馬約拉納費米子  (記者劉霞)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月29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李·考文霍夫在美國物理學會於今天舉辦的年度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他們或許已製造出了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這一粒子有望在量子計算中用來形成穩定的比特。
  • 科學網—科學家或已製造出馬約拉納費米子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月29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李·考文霍夫在美國物理學會於2月29日舉辦的年度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他們或許已製造出了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麻省理工學院在黃金表面觀察到成對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多年以來,科學家都在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s),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在一種常見金屬表面觀察到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黃金。由於這是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被觀察到出現在可以擴大規模的平臺,科學家認為,這將有助於量子運算技術發展。
  • 張首晟團隊發現號稱「天使粒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作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這篇研究論文的高級作者之一,張首晟表示:「我們的團隊準確地預測了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地方,以及尋找哪些東西作為這種粒子存在的確鑿證據。這一發現終結了基礎物理學領域最全面的科學探尋之一,而這種探尋跨越了80年。」
  • 中國科大利用量子模擬揭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統計特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馬約拉納費米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特殊性質
    credit 123RF最新發現的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的特殊性質,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從眾多粒子中辨識出真正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中國科學報】尋找認識溫室氣體效應的「鑰匙」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金章東告訴《中國科學報》,大氣中CO2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海洋的釋放,如果海洋固定更多的CO2,大氣中的CO2將會下降。「為應對未來可能繼續上升的大氣CO2及其對全球氣候環境的影響,一個主要的科學任務是全面理解地球本身碳循環及其調控機制,其中理解過去海洋—陸地—大氣之間的碳收支,尤其是大洋環流很關鍵。」
  • 馬約拉納費米子到底是個啥?這個拗口的名詞近80年後才被證明
    圖1 馬約拉納費米子預言者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由於馬約拉納費米子在量子計算領域以及解釋宇宙暗物質問題方面的重要價值,世界各國有幾十個團隊都加入到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行列,為此,美國、荷蘭還設立了專門的基金,著名的計算機公司微軟也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經費。2010年以來,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已經刊登關於馬約拉納費米子的SCI文章近1萬篇。
  • 麻省專家首次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人類或迎來量子時代
    趣味探索訊 好消息,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在金屬表面發現了神秘馬約拉納費米子,一種尋找了近百年的粒子,這是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被證實在金屬表面。如果約拉納費米子被成功應用在量子計算機上,那麼人類或迎來量子計算機時代。在粒子物理學中,費米子是一類基本粒子,包括電子,質子,中子和夸克,所有的這些粒子構成了物質的基礎。
  • 物院校友 | 何慶林與馬約拉納費米子
    1937年,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 猜測有這樣神奇粒子的存在,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馬約拉納費米子能夠用於構造穩固的拓撲量子計算機。量子世界本質上是並行的,一個量子粒子能夠同時穿過兩個狹縫。所以量子計算機能夠進行高度並行的量子計算,遠比經典計算機有效。
  • 困擾物理學界 80 餘年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在...
    鑑於其獨特的屬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因此,這一發現無疑推動了容錯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人類量子計算之夢的實現又邁進了一步。然而,此後的 80 多年裡,馬約拉納費米子始終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令物理學家感到頭痛。具體來講,想要證實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猜想,需要觀察到 1937 年 Ettore Majorana 提出的一種名為「雙 β 衰變」(double-β decay)的現象。
  • 「中國科學報」為白色汙染尋找綠色出口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告訴《中國科學報》,「近來在南極和北極均有發現微塑料的報導,讓人們在震驚的同時,也愈發意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緊迫性。」從1950年到2015年,全球生產的初級塑料產品共計830億噸,其中490億噸已經被廢棄。這些被主人丟掉的塑料,不僅佔據了地球大量空間,而且在大氣、水體、土壤中無處不在。
  • 難以捉摸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所謂的「天使粒子」仍然是個謎
    馬約拉納費米子是神秘的粒子,它們充當其自身的反粒子,並首次假設存在於1937年。它們對物理學家具有極大的興趣,因為它們的獨特性質可以使它們被用於拓撲量子計算機的構造中。當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爾·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預測有一種新的基本粒子是其自身的反粒子的可能性時,他幾乎無法想像出他的想像力的長期影響,在馬約拉那的預測之後的80年中,物理學家繼續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積極尋找仍然難以捉摸的「馬約拉那費米子」的特徵。」
  • 【中國科學報】中外物理學家的科學競賽
    事實上,在戴希看來,是以中科院物理所為主的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理論計算發現這種半金屬,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發現了外爾費米子的存在。  戴希在這條消息下的評論中,認為這場風波屬於「科學界的競爭」,是尋找「外爾費米子」的科學競賽。
  • 【中國科學報】赤潮的發生
    媒體:中國科學報 日期:2010-10-14 作者:王美功 作者:王美功單位:中國科學報社山東記者站刊登:《中國科學報》 199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