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約拉納費米子到底是個啥?這個拗口的名詞近80年後才被證明

2020-12-03 中國科普博覽官方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上海交通大學 賈金鋒 幻彩寶寶科普創新公社 武瑞雪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過去的近80年裡,物理學家一直致力於找到證明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此前美國、荷蘭等國的科學家也曾經聲稱觀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但都受到諸多質疑。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團隊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觀察到證明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直接證據——自旋極化電流現象。

那麼,賈金鋒團隊的工作有何獨特之處,能夠俘獲專家們的一致認可?被物理學權威稱讚為「曠世之作」的實驗設計又有怎樣的巧妙之處?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會帶來什麼?諸多疑問,我們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本人做出解答。

俘獲世界物理學權威的實驗設計

眾所周知,我們的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而粒子世界有費米子和玻色子兩大家族。其中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材料,如組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中微子等,而玻色子則是指傳遞作用力的粒子,如光子、介子、膠子、W和Z玻色子。

科學家們認為,每一種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這些反粒子共同組成了反物質世界,當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時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而湮滅。

但是,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種與其反粒子完全相同的特殊粒子,也就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但是在過去的近80年中,尚未有科學家能夠證明這一預言的正確性,馬約拉納費米子也一直僅僅作為一種理論構想存在於科學家的想像裡。

圖1 馬約拉納費米子預言者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

由於馬約拉納費米子在量子計算領域以及解釋宇宙暗物質問題方面的重要價值,世界各國有幾十個團隊都加入到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行列,為此,美國、荷蘭還設立了專門的基金,著名的計算機公司微軟也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經費。

2010年以來,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已經刊登關於馬約拉納費米子的SCI文章近1萬篇。世界上也曾有研究團隊聲稱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跡象,但都受到很多專家質疑。

賈金鋒團隊究竟是利用怎樣巧妙的實驗設計俘獲了世界權威專家呢?

賈金鋒教授表示,「理論預言,在拓撲絕緣體上面放置超導材料就能實現拓撲超導,這件事情聽起來容易,但在材料科學領域卻是一大難題。而且,由於在上方的超導材料的覆蓋,馬約拉納費米子很難被探測到。」

賈金鋒說,在大量實驗基礎上,他們獨闢蹊徑,把超導材料放在了下面,在它上方「生長」出了拓撲絕緣體薄膜,讓拓撲絕緣體薄膜的表面變成拓撲超導體,這樣巧妙的實驗設計為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礎。

圖2 賈金鋒教授展示其團隊製作的人造拓撲超導體

前所未有的深信不疑

那麼究竟是怎樣強有力的實驗結果讓專家對其如此深信不疑?

賈金鋒表示,其他研究團隊對於觀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的依據,主要是基於其能量為零這一特點。實際上,能量為零並不能夠完全證明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因為其它因素也可能在能量為零處造成一個峰,不能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是很多研究團隊的結論一直飽受爭議的原因。而賈金鋒團隊則恰恰避開了這一爭議點,不僅研究能量為零這一特殊性質,還將注意力放在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具有自旋特性這一關鍵點上。而自旋特性不受環境中其他因素影響,僅僅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所決定,因而其研究結論也是相當具有說服力的,獲得專業領域的支持與認可也不足為奇。

圖3 賈金鋒教授在實驗室

輾轉多地只為遇見「你」

賈金鋒團隊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將相最初製備出拓撲絕緣體/超導體異質結的成果發表在2012年的《科學》雜誌上,《科學》雜誌審稿人評價這一成果為「材料科學的突破」和「巨大的實驗成就」。

然而,巨大的成就之後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更加充滿挑戰。這項被稱為「曠世之作」的實驗成果,也是輾轉多地才最終問世。

賈金鋒團隊在確定了實驗方案之後,即面臨著一項棘手的技術難題: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磁性非常弱,想要實現觀測目的需要靈敏度更高、溫度更低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而上海交大的實驗設備還達不到如此苛刻的低溫條件(40mK,比絕對零度只高0.04K),但幸運的是,經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四處聯絡,最終在南京大學找到了可以為實驗提供成分條件的40mK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賈金鋒團隊運用自旋極化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人造拓撲超導薄膜」表面的渦旋中心進行了仔細測量,並成功觀察到了由馬約拉納費米子所引起的特有自旋極化電流,賈金鋒表示,這是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確定性證據。

未來·已來:開啟量子計算新時代

近80年前,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預言自然界中存在馬約拉納費米子之後,物理學家進行了大量證明其存在的研究工作。讓科學家對其心生嚮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馬約拉納費米子是未來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候選對象,人類有可能通過這一發現而實現拓撲量子計算,引發新一輪的電子技術革命。

圖4 量子計算機

那麼什麼叫做量子計算?通俗的來講,就是擁有驚人的數據處理速度的計算機。在去年德國閉幕的世界超算大會(ISC)上評選出的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擁有每秒12.54億億次的峰值計算速度,而這樣已經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處理能力,跟量子計算機比起來,就如同是自行車與飛機的差別。

對於目前超級計算機需要耗費巨大計算資源才能勉強處理的問題,在量子計算機上不過是小菜一碟。而人類之所以至今仍未製造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原因,就是目前使用的粒子的量子狀態很不穩定,極容易受到電磁幹擾和其他物理因素的影響。

但馬約拉納費米子不同,由於其反粒子就是本身的特殊性質,使其擁有非常理想的穩定性,對於實現穩定的量子計算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圖5 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

不過,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雖然令人振奮,但這僅僅是研究馬約拉納物理的開端,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等待完成、很多難題等待攻克。但我們相信,人類在固體中實現拓撲量子計算已經成為可能,量子計算的新時代即將來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也已不遠。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競賽
    2018年7月12日日本 「PC Watch」 網站上登載了一則新聞:發現了80多年未能證明其存在的夢幻粒子!(日文標題:予言から80年以上実在が証明できなかった「幻の粒子」「マヨラナ粒子」が発見)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叫做「馬約拉納」的夢幻粒子,這種粒子在並非超低溫的高溫狀態也可以活動,有助於實現 「拓撲量子計算機」。
  • 困擾物理學界 80 餘年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在...
    這個問題在提出 80 餘年後,終於得到了肯定的回答。2016 年,中美科學家首次聯合捕獲到了這種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印度理工學院物理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學與天文學系、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的一組研究人員更是在我們都不陌生的金屬「金」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相關論文於 2020 年 4 月 6 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鑑於其獨特的屬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選擇之一。
  • 華裔學者發現正反同體「天使粒子」 破解80年難題
    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費米子,它的反粒子就是它自身,這種費米子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  不過,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一直未被發現,它和中微子、希格斯玻色子等一起,成為理論早有預言但長期無法驗證的粒子。80年後,終於有一支科研團隊證明了它的存在。
  • 難以捉摸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所謂的「天使粒子」仍然是個謎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201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馬約拉那費米子,即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chiral Majorana fermion),被稱為「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是神秘的粒子,它們充當其自身的反粒子,並首次假設存在於1937年。
  • 張首晟團隊發現號稱「天使粒子」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改變世界基礎物理1928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做出了一項驚人預測,即宇宙中每個基本的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當粒子和反粒子相撞時,它們會相互湮滅,進而釋放出能量。果不其然,幾年後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反物質粒子(即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反物質很快就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 中國科大利用量子模擬揭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統計特性
    量子力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微觀粒子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兩類,他們可以用兩個全同粒子交換後總體波函數的變化加以區分。如果兩個全同粒子的整體波函數在交換後不變,則是玻色子,符合玻色-愛因斯坦統計,比如光子等;如果交換後的整體波函數多出一個負號,則是費米子,符合費米-狄拉克統計,比如電子等。這些交換後僅僅多出一個整體相位的粒子都滿足阿貝爾量子統計。
  •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一樁物理學「懸案」終被破解—新聞—科學網
    80多年前,義大利物理學家馬約拉納曾預測宇宙中存在一種神奇的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
  • 負荷管理到底是啥?美專家詳細解釋這一名詞的前世今生
    NBA就是一個超級球星的聯盟,球隊為了能在季後賽贏球獲得冠軍,就需要隊內的球星保持好的狀態,最近球星休息的比賽就被提到了一個名詞「負荷管理」(load management),這個名詞突然火了起來,美國籃球專欄作者Matt Ellentuck
  • 這個天才青年還解決了困擾數學界近80年的「簡單問題」
    但在讀過James Maynard的證明方法後,陶哲軒認為,其證明方法比自己的更簡潔。出於惜才之心,陶哲軒主動放棄了與他一同發表這項研究的機會,以免自己的名氣掩蓋了年輕數學家的成就。而事實證明,James Maynard確實潛力無窮。
  • 麻省理工學院在黃金表面觀察到成對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在量子力學中,粒子被分為玻色子(boson)和費米子兩大種,日常物質的關鍵元素:電子、質子、中子都被歸類在費米子,而費米子又可以被分為3種類型:不帶質量的外爾費米子(Weyl fermion)、帶質量的狄拉克費米子(Dirac fermions)與反粒子即為自身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中國最恐怖的古墓,80多名盜墓賊困在墓中,裡面到底啥情況?
    中國最恐怖的古墓,80多名盜墓賊困在墓中,裡面到底啥情況? 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對於古代人來說,厚葬是一種對去世之人最大的尊重。因此有很多人貪圖墓中的寶貝,有不少人都開始了盜墓。中國有一個最恐怖的古墓,80奪命盜墓賊慘死在墓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華人科學家群力突破80年物理難題 | 張富春這樣解讀
    此次工作也是繼去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課題組發現基態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之後,該領域又一重大發現,這讓我們距離徹底揭開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神秘面紗又近了一步。直到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費米子,它們的反粒子就是它們自身,這種費米子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在馬約拉納預言這種特殊費米子存在後近8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一直試圖找尋它的蹤跡,卻一直未果。
  • 等了8年第一滴才滴落,著名的「滴瀝青」試驗,到底圖的啥?
    導語:等了8年第一滴才滴落,著名的「滴瀝青」試驗,到底圖的啥?有人一直盯著瀝青就是為了觀察它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滴下來。第一次第一滴瀝青流下來的時候,花費了8年的時間,後來40年之內陸陸續續滴下來幾滴,由此可見要大幾年才會落下一滴。
  • 等了8年第一滴才滴落,著名的「滴瀝青」試驗,到底圖的啥?
    導語:等了8年第一滴才滴落,著名的「滴瀝青」試驗,到底圖的啥?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瀝青是用來鋪路的一種材料,在剛建好的路面上鋪上瀝青,能夠用於防水。瀝青的作用有很多,特別是對於鋪路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物質。
  • 麻省專家首次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人類或迎來量子時代
    趣味探索訊 好消息,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在金屬表面發現了神秘馬約拉納費米子,一種尋找了近百年的粒子,這是馬約拉納費米子首次被證實在金屬表面。如果約拉納費米子被成功應用在量子計算機上,那麼人類或迎來量子計算機時代。在粒子物理學中,費米子是一類基本粒子,包括電子,質子,中子和夸克,所有的這些粒子構成了物質的基礎。
  • 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特殊性質
    credit 123RF最新發現的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的特殊性質,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從眾多粒子中辨識出真正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中國科學報】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
    拓撲超導表面態是個什麼態?馬約拉納費米子是個什么子?這兩個高深的物理概念,大多數普通人作為物理「麻瓜」可能連完整讀出來都有難度。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與合作者利用超高解析度角光電子能譜儀,在一種鐵基超導體上發現了拓撲超導表面態。
  • 物院校友 | 何慶林與馬約拉納費米子
    1928年,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作出驚人的預言:宇宙中每一個基本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幾年之後,正電子果然在宇宙射線中被發現,驗證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理論預言之一。當一個粒子遇上它的反粒子時,根據愛因斯坦E=mc2的質能公式,它們會相互湮滅從而將所有質量釋放出成能量。Dan Brown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就描述過這樣的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
  • 中國科學家捕獲苦尋80年神秘粒子:開量子計算大門
    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研究團隊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率先觀測到了在渦旋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蹤跡,而這種粒子在過去80年裡,是全世界粒子物理學家一直在搜尋的神秘粒子。此番中國科學家成功「探測」到它的蹤跡,或將讓人類跨入量子計算時代的夢想邁進一大步。
  • 科學家或已製造出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科學家或已製造出馬約拉納費米子  (記者劉霞)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月29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李·考文霍夫在美國物理學會於今天舉辦的年度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他們或許已製造出了神秘莫測的馬約拉納費米子,這一粒子有望在量子計算中用來形成穩定的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