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美國》報導,當地時間6月11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他支持在曼哈頓保留一座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並稱其已經成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遺產」。
新華社資料圖
在白人警察殺害黑人喬治 · 弗洛伊德事件後,美國各地發生了多起類似的哥倫布紀念碑遭到破壞或推翻的抗議示威活動。抗議者認為哥倫布的探險不應該被當作偶像一樣崇拜,是他導致了美洲土著人淪為歐洲殖民者的奴隸。
身為義大利裔美國人的紐約州州長科莫認為,「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雕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義大利裔美國人在這個國家的遺產,以及義大利裔美國人對這個國家的貢獻」,他稱「這座雕像代表和象徵著感謝義大利裔美國人對紐約作出的貢獻。出於這個原因,我支持(保留雕像)。」
延伸閱讀:
深夜,哥倫布雕像被斬首!
對西方來說,哥倫布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凡人物。在美國,設有專門的哥倫布日(Columbus Day),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闢了歷史新紀元。在美國不少城市,都豎立有哥倫布的雕像。
但黑人被跪殺後,情況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6月9日,一個憤怒之夜,在美國北部的波士頓,一座哥倫布的雕像被斬首了。
身子還在,但頭沒有了。
無頭的哥倫布,面對著遠方。
波士頓市長說,這個雕像將先被移走,然後評估損失。
更慘烈的是在南部的里奇蒙,一尊哥倫布雕像先是被紅色油漆塗鴉,然後,憤怒的示威者用繩索拉倒雕像,之後雕像還被縱火,最終,沉默的哥倫布,被扔進了旁邊的湖中。
在湖邊,人們還留下了一個「墓碑」(其實就是一張手繪圖),上面寫著「種族主義:你不會被懷念的」。
類似的憤怒,在西方很多城市正在上演。
在里奇蒙,南北戰爭時南方軍隊統帥李將軍的雕像,被各種塗鴉;在英國,奴隸販子·科斯頓的雕像被拉倒;在荷蘭,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的雕像被焚燒、塗鴉、摧毀……
哪怕中國人很熟悉的邱吉爾,這個2002年被BBC選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他在倫敦的一尊雕像也被塗鴉,抗議者划去他的名字,寫下:這是一個種族主義者。
這只是一種憤怒情緒的狂亂嗎?
應該不是的!
如果我們理性看這次黑人弗洛伊德之死,這不僅僅引發了人們的憤怒,讓人們走上街頭,抗議美國種族歧視、暴力執法;同時,也在引發西方的一場反思:為什麼種族主義這麼根深蒂固?
那些還在紀念的偉大人物,原來有著太多不堪的種族歧視歷史。
固然,有些行為要放在當時歷史環境下評估,但反人類的種族主義罪行,不管經歷多少年代,都無法為人類所接受。
(二)
這些美國人的憤怒對準哥倫比,是有理由的。
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對於摧毀哥倫布雕像,有著激烈的爭論。
比如,強烈譴責的:哥倫布是西方文明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推到他雕像的這些白痴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取得像他這樣的偉大成就……
當然,更多人反唇相譏:說他「發現了新大陸」,一塊有幾千萬人口的大陸,是能夠被「發現」的,更別提他發現後幹了什麼……
在世界主流的歷史教科書中,哥倫布無疑還是偉大的,他是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開路先鋒,他「發現美洲新大陸」,讓地球開始連為整體,東西方世界開始真正融合……
但對印第安人來說,他的到來,只是噩夢的開始。
剛看到美國網絡上正熱傳的一篇文章,題目就是《哥倫布是一個殺人犯、暴君、惡棍的九個理由》,種種事情確實讓人觸目驚心。
理由一,哥倫布綁架了一名印第安婦女,交給水手強姦。
當事的水手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抓了一個漂亮女人,哥倫布給了我,她全身赤裸,我很高興地想讓她滿足我,她反抗,用指甲抓我。我拿起繩子抽打她,她發出了難以置信的尖叫,你不會相信你的耳朵的,最終,我們……
理由二,為了震懾印第安人,哥倫布不僅下令斬首印第安人領袖,還公開割下當地人的耳朵。
理由三,僅在海地島,哥倫布就抓捕了1000多名當地人,600人留在當地當西班牙人的奴隸,500人被送到西班牙當奴隸。這500人中,200人在海上喪生,然後被西班牙殖民者扔進了大西洋。
理由四,哥倫布下令,每個14歲以上的印第安人,必須向殖民者繳納大批黃金,沒有黃金則交納大量棉花。什麼都沒有,那就是死路一條。
理由五,在當時的殘暴統治下,約有5萬印第安人選擇了慘烈的自殺。
理由六,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僅在海地島,當時約有30萬印第安人;1494-1496年,10萬人死亡;到1508年,因屠殺和逃離,當地人口銳減到6萬;到1548年,只有500人了。
理由七,哥倫布的種種酷刑。
理由八,大量9歲-10歲的印第安女孩被賣作性奴。
理由九,殖民者有時懶得解綁,直接將印第安人斬首處理……
殖民主義的罪惡,真的血跡斑斑,罄竹難書。
哥倫布這樣的另一面,也難怪一些美國人感到憤怒。
同樣的,在英國,科斯頓雕像之所以被扔進大海,是因為這個大奴隸販子,曾將8萬多男女老幼,從非洲販賣到了美洲。
不錯,他為家鄉帶來了巨額財富,因此人們塑像紀念;但對千千萬萬非洲人來說,對整個人類來說,他是真正的英雄嗎?
還有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按照BBC的說法,100年前,他將剛果變成了大型的勞工營,從非洲掠奪了巨額財富。抗拒成為奴隸的人常常被射殺,而利奧波德的軍隊被命令收集被處死者的手……
何其殘暴!
至於邱吉爾,他是二戰英雄不假,但在種族問題上一直有爭議。BBC就引述《邱吉爾:榮耀的終結》(Churchill: The End of Glory)作者約翰·查姆利的話說,邱吉爾信奉種族等級,當中,白人基督教新教徒在最頂端,高於白人天主教徒,而印度人則高於非洲人。
《邱吉爾迷思》(The Churchill Myths)一書作者理察·託耶(Richard Toye)就說:「他肯定認為白人是優越的,他曾明確地那樣說過。他對印度人作出過令人不愉快的評語,他說他們是信仰野蠻宗教的野蠻人;他也對中國人作出過令人不快的評語,我還可以繼續舉例。」
1937年,邱吉爾曾向巴勒斯坦皇家委員會這樣說:「比如,我不承認美洲的紅色印第安人或者澳大利亞的黑人是被嚴重地虧待過。這樣說吧,我不承認一個更強大的種族,一個更高級的種族,一個更加見過世面的種族,來到這裡奪走他們的地方,就是對這些人的虧待。」
上面這些材料,都是BBC最近的報導。他們的言行,有時代的局限,但難道僅僅是時代的局限。
所以,也難怪一些英國人在憤怒中,也將矛頭對準了邱吉爾。
來源:環球網、長安街知事
流程編輯:TF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