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體使分子世界變得更加清晰

2020-12-06 老胡說科學

某些彩色玻璃窗因一種叫做等離子體的現象而賞心悅目。當光照射到金屬上時,表面上的電子會以等離子體激元的形式振蕩,等離子體激元吸收並反射特定波長的光。在彩色玻璃中,光被嵌入的金屬納米顆粒散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為這種效果建立了一個應用程式庫。在與乳腺癌的鬥爭中,藥物赫賽汀是一個堅定的盟友,它能抑制某些類型的腫瘤,幫助人們活得更長。然而,幾乎所有的癌症最終都會產生耐藥性。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發現了這種抗藥性的根本原因。但是化學家王偉發明了一種技術來追蹤單個赫賽汀分子是如何附著在癌細胞上的。他發現,耐藥細胞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正在變形赫賽汀抓住的受體分子,使藥物失去控制。

這種醫學上的見解要歸功於物理學——特別是金屬在納米尺度上引導光線的能力,這是一個被稱為等離子體學的研究領域。通過將癌細胞引入金薄片一側的赫賽汀,並觀察光線從另一側反射的變化,研究人員可以看到癌細胞和抗癌藥物這兩方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從而揭示了赫賽汀耐藥的一個關鍵機制。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使用金屬來操縱光的通過,儘管直到最近才將這種現象用於理解癌症等疾病。大塊閃亮的金屬——也就是所謂的「鏡子」——就像不輸入光子的符號,反射回來的光粒子基本保持不變的狀態。但微觀金屬薄片則不同:它們更像是交警,允許特定顏色的光通過,並阻擋其他顏色的光。

這種現象最古老的例子之一是公元4世紀的羅馬聖杯,被稱為利柯格斯杯。通常情況下,杯子呈綠色,不透明。但如果你從內部照亮高腳杯,玻璃就會發出半透明的紅色。這是因為懸浮在玻璃中的納米大小的金和銀粒子會反射綠光,讓紅光通過。

在製作這個杯子的過程中,羅馬工匠偶然發現了電子、金屬和光之間的協同作用,而這種協同作用在16個世紀之後才會被人們所理解:當某些金屬中的電子受到合適波長的光的刺激時,就會發生共振,從而改變了光本身的路徑。

今天,等離子體領域正在蓬勃發展。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研究人員採取了一種更為深思熟慮的方法來利用這種行為,創造出了量身定製的納米結構,可以將光壓縮並操縱成與單個分子差不多大小的體積。

加州理工學院等離子體學先驅哈利·阿特沃特說,將光聚焦在納米尺度上的能力有許多潛在的應用。這些用途有助於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在化學傳感、數據傳輸、癌症治療和導航方面的問題。阿特沃特說:「這就是這個領域如此令人興奮、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它是如此跨學科。」

以納米精度操縱光和電子的能力被證明在廣泛的應用中是有用的,比如超高解析度成像、腫瘤的靶向治療、自動駕駛汽車的導航,或許還有更奇特的目標,比如讓日常物體隱形。使生物分子發光

等離子體最成功的應用之一是生物傳感,研究人員試圖檢測生物相關分子的存在(或不存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分子太小,用光看不見,儘管有辦法給它們貼上標籤,但這些技術往往很昂貴、笨重,或者改變分子的方式阻礙了它們的研究。等離子體通過將光限制在分子大小的體積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員Hatice Altug說,在這種情況下,「你所能實現的是光與物質的強烈互動。」這使得光對體積內單個分子的變化非常敏感。(有關等離子體如何幫助生物傳感的更全面綜述,請參閱2018年發表在《化學評論》上的這篇論文。)

中國南京大學的王教授和他的同事們想把這種力量帶到藥物開發領域。設計新藥的部分過程是了解分子如何與體內細胞相互作用,但這通常需要每次監測一個細胞的相互作用,這是非常費力的。王說,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同時看到許多藥物分子與許多細胞相互作用,那就真的可以加快速度。

追蹤這種相互作用的一種可靠的技術是電化學——通過一系列分子和細胞來產生電流。通過跟蹤電流的變化,研究人員可以測量分子附著和脫離細胞的速度。

電脈衝增加細胞膜的導電性(紅色區域),這在屏障上創造了一個開口,允許藥物或DNA等分子的傳遞。由於一種基於等離子體的電化學成像儀可以顯示膜的打開時間,這一過程的可視化成為可能。

但是電化學不允許研究人員以任何空間精度精確定位這些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可能會測量流經某些細胞的電流,並知道它受到分子附著的阻礙,但卻不知道確切的位置。就赫賽汀耐藥性而言,這意味著要知道赫賽汀粘附細胞然後分裂的頻率發生了總體變化,但不知道變化發生在哪裡。

在光的指引下

為了獲得所需的精確度,王和他的同事們發明了一種基於等離子體的電化學成像儀。他和其他人描述在2017年度回顧分析化學,而不是一些細胞電壓和跟蹤接下來的電流如何變化分子到達和離開,他們還測量了光反射和吸收一枚晶片,看看當前的舉起,和是多少。

這和利柯格斯杯的原理是一樣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光的目標是一片50納米厚的金薄片。晶圓片的一邊是一個小盒子,裡面裝滿了電解質溶液,科學家可以在裡面放置分子和細胞。一束紅光照射在晶圓的另一邊,攝像機測量紅光從晶圓上反射的程度。

研究人員在整個裝置上施加振蕩電壓,這就使得電流在溶液中流動,將電子吸進或吸出黃金。黃金中電子密度的變化會改變多少光線反射到相機上。在某些密度下,光會反射回來,而在另一些密度下,光能會觸發金色表面的電子波,這些電子波被稱為等離子體激元,掠過表面,就像池塘上流動的漣漪。隨著電壓的上升和下降,電子會快速地進出黃金,反射光脈衝的數量也會同步變化。

細胞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可以檢測到的,因為這些分子和細胞在盤子另一邊的液體中的行為會影響整個裝置。靠近黃金背面的電池會阻擋部分電流——在鍍金上投射一個電子「影子」,精確定位電池的位置。現在,如果一個分子附著在細胞膜上,細胞的電學性質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會使細胞的電學陰影稍微變亮或變暗。這就改變了光在那個點反射金屬的方式,相機就會記錄下這些變化。

光通常會被一層薄薄的金屬薄膜反射。但只要角度合適,光就會觸發等離子體波——金屬電子的波紋——只有很少的光被反射。準確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金屬薄膜另一邊的分子。當溶液中的分子,比如抗癌藥物,附著在金屬薄膜上的其他分子上時,這種配對會改變反射光,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觀察反射光來了解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王的團隊用這種方法來研究赫賽汀對產生耐藥性的腫瘤細胞表現出的不同。他們取了耐藥和不耐藥的腫瘤細胞,把它們貼在金膜上。然後他們在電解質溶液中加入赫賽汀。正常情況下,赫賽汀會附著在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上,從而抑制生長。這種結合改變了電子的等離子體波,從而使光反射到金屬上。

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帶有耐藥腫瘤細胞的金層上,這些反射在金層附近看起來是不同的。這些細胞中的一些蛋白質釋放赫賽汀的速度比正常情況下快幾十倍,從而改變了通過這些細胞的電流。這反過來又改變了等離子體激元是否在金中形成,並改變了光的反射模式。

為了研發藥物,王說他現在已經開始研究神經元和心臟細胞,特別是用來將鈉離子和鉀離子進出細胞的蛋白質通道。他說,這些離子通道是「細胞與其環境之間溝通的窗口」。「如果你正在研發一種新藥,你需要評估它對心臟的潛在副作用。」

王補充說,這是一項緩慢、費力的工作,但基於等離子體的電化學成像儀可以加快速度。

等離子體也被應用於其他類型的成像,提供傳統顯微鏡無法達到的解析度,並作為一個高靈敏度的生物傳感器,用於一系列的應用。研究人員希望這些桌面設備可以縮小成手持設備;Altug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設想的未來是可攜式、低成本、易於使用的基於等離子體的藥物檢測器和其他不需要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的生物傳感器。它們甚至可能與手機相連。

她說:「你可以用它在實地監測水、機場的安全,或者在第三世界國家等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進行監測。」「我們還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有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相關焦點

  • 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他能呼風喚雨;還能給人類豐衣足食,健康長壽;也能保家衛國;造福人類,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他就是化學什麼是化學?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藥——以增加糧食的產量合成藥物——以抑制細菌和病毒,保障人體健康開發新能源、合成新材料——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化學發展史古代化學(1)火的發現和利用,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並使人類變得聰明而強大
  • 分子尺度上的定向等離子體激發
    等離子體學涉及研究光與帶電粒子(如金屬中的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彌合納米電子學和光子學之間的差距。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具有可以直接將電信號轉換為等離子體的激振源,以克服小納米電子器件和大光子元件之間的尺寸不匹配,這種「失配」受到大尺寸光子的限制。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邁克是建築學家,專業的知識背景讓他看到牆背後的世界。人是環境的動物,總是習慣用熟悉的知識和經驗去思考和行事,而知識和經驗構成了我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使得人們面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和行事方式差別很大。有人意識到了這點,於是不停地購書、買課程、參加各種訓練營,希望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填補夢想與現實的落差。
  • 利用天基望遠鏡,黑洞照片將變得更加清晰
    現在,天文學家旨在通過將射電望遠鏡送入太空來拍攝這些神秘結構的更清晰照片。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於4月10日公開,當時稱為「 事件地平線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的全球研究合作揭開了星系Messier 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朦朧但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
  • 世界紀錄: 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為了方便操作粒子加速器並拓展其應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更加緊湊、便攜、易用、穩定的粒子加速器。在太赫茲輻射下運行的兩段式微型粒子加速器。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由 DESY 和漢堡大學聯合開發和操作的 LUX 光束線達到了30小時的運行時間。下圖所示:LUX 等離子體單元(位於白色裝片的中心),就是電子被加速的地方,只有幾毫米長。
  • 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為了方便操作粒子加速器並拓展其應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更加緊湊、便攜、易用、穩定的粒子加速器。在太赫茲輻射下運行的兩段式微型粒子加速器。(圖片來源:DESY, Gesine Born)創新近日,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一組研究人員在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道路上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為了方便操作粒子加速器並拓展其應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更加緊湊、便攜、易用、穩定的粒子加速器。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由 DESY 和漢堡大學聯合開發和操作的 LUX 光束線達到了30小時的運行時間。下圖所示:LUX 等離子體單元(位於白色裝片的中心),就是電子被加速的地方,只有幾毫米長。
  • 宇宙物質的主角——等離子體
    其實離子體也不是很神秘,太陽、天狼星等恆星就是等離子體。處於等離子態的物質都有很高的能量。實際上,宇宙剛被創造的時候,世界就是等離子態的。另外,當溫度接近絕對0度時,物質會呈現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這種狀態下,分子停止了運動,所有的原子聚集到一起,處於相同的量子態(能量相同),成為了一個大原子,我們可以宏觀地看到它們的量子特性(微觀特性)。
  • 什麼是等離子體?火焰是等離子體嗎?
    等離子體又叫做電漿,被視為物質的第4種形態,或者稱為「超氣態」。簡單來說就是電離了的「氣體」,由離子、電子以及未電離的中性粒子組成,整體呈電中性。等離子體並不需要完全由離子構成。等離子體屬於非凝聚態,構成等離子體的粒子之間游離程度較高,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不強。
  •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技術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概述
    的確,等離子體不僅可以活化表面從而有利於細胞或生物分子的固定,還可以反過來產生光滑的表面,從而抵抗生物汙染,或用於計量藥物的配製。等離子體還可以大大提高微流體器械的功效。臨床診斷裝置上的微通道可以在不影響自身分析性能的情況下變得對生物流體更加「浸潤」。等離子體同樣應用於一些低端技術領域,例如改善導管的油墨標記,提高注射器針頭對針筒的粘合力。
  • 也許你並非十分了解「等離子體」,沒想到它在生活中有這麼多運用
    物質的神秘狀態就是等離子體。和氣體一樣,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或體積,等離子體的密度比液體或固體要小。但與傳統氣體不同,等離子體是一種電離氣體,有自由電子,以及有自由移動的正離子或負離子。等離子體是一種具有強靜電作用的帶電氣體。
  • 【等離子體( Plasma 電漿) 與人體的改變】
    僅供參考、客觀對待、切勿迷信、勿必當真【等離子體( Plasma 電漿) 與人體的改變】在基礎化學中,我們知道有四種基本的物質狀態可以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那是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太陽系和宇宙的大部分,與構成恆星、太陽以及其中的巨大星際空間,都是等離子體的形式。等離子體是一種非常熱的氣體,其中的電子從原子中剝離而出。 為了等離子體的存在,電離是必要的。電離是原子或分子通過獲得或失去電子而獲得負電荷或正電荷的過程。
  • 低溫等離子體 探索科學世界的「一扇窗」
    神奇的等離子體,則是除了這三種形態之外的「物質第四態」。在自然界中,熾熱爍爍的火焰、光輝奪目的閃電、絢爛壯麗的極光等,都是等離子體參與或作用的結果。什麼是等離子體以及低溫等離子體?低溫等離子體有哪些神奇的應用?記者日前走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深入採訪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黃青。
  • 常壓DBD等離子清洗機中的等離子體有哪些特點?
    常壓DBD等離子清洗機,是指能在1個標準大氣壓或近似於大氣壓下引發氣體電離,產生類似於輝光等離子體的設備,也叫大氣壓DBD等離子清洗機、準輝光大氣DBD等離子清洗機。與絲狀放電相比,準輝光放電等離子體更加穩定、均勻,更適合大面積的材料或產品進行表面處理。
  • 用雷射-等離子體放大器觀察熱稠密等離子體中的非線性電離動力學
    儘管研究等離子體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等離子體在實驗室中是一個非常容易獲得的事情,捕獲電離態和緻密的等離子體的方法也是極端有限制的。研究電離態的物質對於理解宇宙的物質的形成的相互關係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觀察到的黑物質的85%都是由等離子體所組成的。
  • 閃電、火和等離子體之間的關係
    首先,在電場的作用下,負極釋放的高能電子轟擊空氣中的分子,比如氧氣。空氣中的分子在電子的轟擊下,失去電子,原子或原子團就會帶上正電荷。另外,不要忘了,電場仍然存在。溫度代表的是分子或原子運動的程度,即分子或原子運動越劇烈,溫度越高。當原子或分子遭到電子轟擊的時候,它們獲得了電子提供的動能,因此它們的運動就會變得劇烈,由此溫度上升。電火花是什麼物質呢?根據上述科學事實,可以推測電火花中的物質已經不像正常的空氣分子了。它裡面的分子或原子在失去電子和得到電子之間。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等離子體。
  • 神奇的雷射與等離子體
    雷射與等離子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本期《大咖面對面》我們邀請了北京科技大學數理學院教授王雲良老師,為大家介紹神奇的雷射與等離子體。問題一:雷射是什麼,與普通的光有什麼區別?雷射這個概念最早是愛因斯坦提出的。1960年,人們制出了第一臺雷射器。雷射的特點是具有方向性、單色性,並且頻率相對單一。
  • 等離子體技術的前沿探索者——記香港城市大學等離子體實驗室副...
    其中基於非經典磁流體模型的理論研究工作,使人們對微電子器件及局域高能量密度等離子體中的量子效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在與生物醫學相關的等離子體源製備、成套裝備設計和參數診斷上開展了有針對性的系列工作。 大三分專業的時候,等離子體專業引起了吳徵威的興趣。「可以說,沒有等離子體技術,就沒有現代化。從科學探索方面,宇宙中99%的物質是等離子體態,理解等離子體對認識宇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國家安全方面,等離子體可以模擬氫彈爆炸的慣性約束核聚變、利用等離子體注入與沉積技術製備的航天航空材料、實現對電磁波的隱身等。
  • 低溫等離子體形成過程及發生技術
    不同能量溫度狀態的電子通過旋轉激發、振動激發、離解和電離等非彈性碰撞形式將內能傳遞給氣體分子後,一部分以熱量的形式散發掉,另一部分則用於產生自由基等活性離子。③在形成自由基活性離子後,自由基及正負離子間會引發線性或非線性鏈反應,該反應發生在微秒級尺度。④最後,是由鏈反應導致的毫秒到秒量級的分子間發生熱化學反應。
  • 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前景
    等離子體是不同於固體、液體、氣體的物質第四態。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當施以高能量後,電子離開原子核,這時,物質就變成了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等離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