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的是早發現早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診斷書上「梅毒陽性」四個字,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要不是單位體檢,48歲的董女士(化名)估計還不知道自己感染了這種難以啟齒的毛病。
董女士,48歲,杭州人。檢出梅毒陽性,她的內心很複雜。在熟悉她的人看來,董女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她是某單位的中層幹部,丈夫在一家公司任項目主管,家庭條件優渥。
董女士沒有婚外情對象,更沒有婚外的不潔性行為,唯一的可能,就是她老公。
最近兩三年,董女士的老公負責公司在外地的一個項目,平時很少在家,只有周末才回來。說不定就是老公在外面感染上了,然後又傳染給了她……
董女士越想心裡越難受,打電話給老公,讓他第二天去醫院查一查。第二天,老公做完檢查,結果不出所料,也是梅毒陽性。
越來越多單位體檢增加「艾梅乙」
「每年到了三月,體檢工作就進入忙碌狀態,今年到目前為止,不少單位員工體檢快做完了。」
浙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張偉娟說,常規體檢中,以前很少有單位或個人會主動增加「艾梅乙」(愛滋、梅毒、B肝)檢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單位將「艾梅乙」列為員工體檢常規項目。3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就檢出了好幾例梅毒陽性感染者,甚至還有愛滋病毒陽性感染者。
將「艾梅乙」納入常規體檢項目,說明現在社會大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對疾病防控的意識增強。
常規體檢裡檢查梅毒,究竟有沒有必要?張主任說,實際上,歷年來,浙江省乙類傳染病當中,梅毒基本上都排在第一或第二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感染的機率還是存在的。尤其對那些性伴侶不固定,或是有高危性行為的人群,感染的機率會大得多。
所以,定期檢查的意義就在於早發現,早治療,避免交叉感染。對於個人來說,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大部分陽性是在手術前檢查發現的
一般情況下,手術前、婚檢或產檢時,都要做梅毒、愛滋病毒等疾病篩查,如果發現了篩查陽性的患者,醫務人員必須要填寫登記卡統計,並上報疾控部門。很多梅毒患者就是在這些常規檢測中檢測到的。
浙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小萍最近遇到一位女患者,40多歲,剛好要做一個小手術,做術前檢查時,意外查出了梅毒陽性。
這位女患者的情況和董女士類似,老公也是常年在外出差,一個月見不到幾次。後來她叫老公來做檢查,也是陽性。
吳小萍主任說,梅毒發病分成三個時期:一期是感染梅毒1個月內,患者在性接觸2-4周左右出現生殖器方面的潰瘍(醫學上叫「硬下疳」);6-8周以後,轉為梅毒二期,可能出現全身皮疹的症狀;三期梅毒將侵犯大腦、神經血管甚至內臟等其他組織。
「一期、二期的梅毒傳染性最強,由於症狀基本上不痛不癢,很難及時發現。門診中遇到的以一期、二期的居多。」
吳小萍主任說,感染梅毒螺旋體兩年內都算早期,早期又分一期和二期,感染兩年以上就是晚期了。如果發現時還是早期,經治療,一般兩周到一個月就能轉陰,但也有存在復發的情況。但隱性感染者如果沒有治療,梅毒螺旋體會悄無聲息地侵犯身體內臟、神經等組織,發展成神經梅毒,治療的難度就大了。
梅毒90%以上通過性接觸傳播
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其中,性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吳小萍主任說,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佔90%以上。門診中接診的梅毒感染者,幾乎都有過不潔性生活史。
如果感染了梅毒,首先要做的是禁止性生活,先進行規範化治療。治療梅毒感染,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還要定期隨訪,隨訪時間一般為3年。
對普通人來說,要預防梅毒,最主要的是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可以預防大部分的性傳播疾病,但對付梅毒並非百分百有效,依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潔身自好,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也要避免多位性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