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圈是指巖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其上或裡面有生物棲息。
土壤圈是構成自然環境的五大圈之一,它與大氣圈水圈同等重要,為第三大環境要素。土壤圈是聯繫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種環節要素。
一、土壤的組成
土壤為由固相(礦物質、有機質)、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氣相(土壤空氣)等三相物質四種成分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的一種特殊物質。 可分為:
1.無機組成(礦物質)
原生礦物主要有矽酸鹽類:橄欖石、石榴子石、鋯石、輝石、角閃石、滑石、黑雲母、白雲母、鉀長石、鈉長石、鈣長石。碳酸鹽類:方解石、白雲石。氧化物,氫氧化物:石英、針鐵礦、赤鐵礦、褐鐵礦、水鋁礦、硬水鋁礦等。硫酸鹽類:石膏。硫化物類:黃鐵礦。磷酸鹽類:磷灰石等。次生礦物是原生礦物在成土過程中新生成的礦物,包括各種簡單鹽類、次生氧化物和鋁矽酸鹽類,主要是:方解石、白雲石、石膏、芒硝、針鐵礦、褐鐵礦、伊利石、蒙脫石和高嶺石等。
2.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是指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土壤中的有機化合物,其含量一般僅佔百分之幾。土壤有機質可分為兩大類:普通有機物和腐殖質。
3.機械組成
土壤是由粗細不等的土壤顆粒組成的,這種粗細不等的土粒按不同比例組合稱為土壤的機械組成,又稱土壤質地。
4.土壤溶液(水分)
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氣體、溶質和懸浮物質的總稱。
二、土壤的性質
1.土壤剖面:
土壤的形成過程中,由於物質在土壤中的垂直遷移和累積的結果,促使土壤中物質發生淋溶和聚集,因而在土壤層次上發生垂向分化,並可劃分出不同土層。
土壤剖面
2.土壤的物理性質:
土壤的物理性質是土壤的基本性質,它包括土壤的質地、結構、比重、容量、空隙度、顏色、溫度等。
3.土壤的化學性質:
土壤化學性質主要表現為土壤膠體性質、土壤酸鹼度和氧化還原反應三個方面。土壤溶液中的膠體顆粒擔當著離子吸收和保存的作用;土壤溶液的酸鹼度決定著離子的交換和養分的有效性;土壤溶液的氧化還原反應則影響著有機質分解和養分有效性的程度。
免責聲明:
「風雷說地質」所發表文章註明素材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期刊論文網絡搜集)。轉載文章只以公益科普宣傳為目的,如果侵害到原作者利益,或原作者文字不希望被轉載,請您及時到後臺留言通知,會尊重您的意見,謝謝!標註「原創」字樣文章,其版權屬於「風雷說地質」。
對於學術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轉載,並註明轉載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