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土壤也會影響健康!

2020-10-04 你就說你火不火

土壤是人類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的中心環節。人類除了直接與士壤接觸外,還可通過空氣、水和植物等與土壤發生聯繫,因此土壤的衛生條件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士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和間接的,土壤可傳播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使人感染疾病; 土壤又是各種廢棄物的淨化場所,進人土壤的各種汙水、經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學、生物學作用,逐漸將其淨化; 常年潮溼汙物,的土壤是不良的居住環境,可誘發風溼病等。土壤中適量的各種微量元素,通過動、植物和水供給人體需要,但土壤中化學元素若缺乏或過多,又可間接導致人體某種元素的缺乏或攝人量過多,嚴重的可造成某些疾病的發生(如地方性甲狀腺腫、慢性砷中毒)。

土壤受到一定程度汙染後,由於土壤的機械作用和物理、化學、生物化學作用,使病原體殺滅,有機物質被分解和合成在衛生學上無害且能被植物利用的腐殖質和無機鹽,這就是土壤的自淨作用。當土壤被有機性廢棄物或毒物所汙染,其含量超過縣土壤本身的自淨能力,就形成了土壤汙染。土壤被汙染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大都是間接的,主要通過土壤一植物一人體或土壤一水一人體這兩個基本環節對人體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六大因素影響土壤健康與農作物生長
    目前,國內耕地質量急劇下滑,其根本原因在於農業為追求作物產量,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耕地土壤肥力嚴重降低,影響土壤健康。我們在農作時在乎我們在農資方面投入了多少,卻不知道有了健康的土壤我們就不用這麼依賴農藥和化肥來管理農田了,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土壤是否健康呢?
  • 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
    我國土壤健康狀況亟待改善,影響土壤健康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1、化肥、農藥汙染化肥和農藥用於農業生產,雖然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達到了增產增量的目的,但長期使用很容易引發土壤板結、耕層淺薄等問題。這不僅會導致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會下降,農藥化肥對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也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長期使用農藥的話,土壤自身對殘留的農藥成分難以吸收和分解,就會加劇土壤被汙染的程度。
  • 土壤健康才能保證人類健康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土壤是健康的土壤呢?楊總說道:「健康的土壤是有生命的,是一個活性的、動態的微生態系統,應有高含量的有機質、大體量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和較多數量的蚯蚓等益蟲,能夠高效地將有機物質和礦物質轉化為植物所需的養分;能夠控制植物病害的傳播和田間害蟲的危害;具有良好的土壤結構和保肥、保水能力,能夠調節影響作物生長的水、肥、氣、熱四大因子。
  • 科學網—微生物:土壤健康的「生力軍」
    汙染程度日趨嚴重,給我國土壤生態環境、農產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等造成了嚴重威脅,並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而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等特徵,不僅降低了土地資源的質量,使農業生產遭受損失,並且通過汙染農副產品而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如何保證土壤的質量至關重要。
  •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2020-11-0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微)塑料汙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
    德國科學家Rillig是世界上最早關注土壤微塑料汙染的學者之一,他指出微塑料進入土壤後,積累到一定程度則會影響土壤性質、土壤功能及生物多樣性。隨後,一些學者進行了相對深入的研究,發現土壤中的微塑料對水分、養分的運輸和作物生長均有不良影響。關於土壤塑料汙染今年已有綜述論文,他們比較全面地論述了相關的研究進展,總體比較宏觀。
  • 生物酶對土壤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各種酶在土壤中的能量轉化、物質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觀點】土壤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危害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的生物性汙染仍然是當前土壤汙染的重要危害,影響面廣。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殘留農藥對人體健康影響農藥在土壤中受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的作用,按照其被分解的難易程度可分為兩類:易分解類(如有機磷製劑)和難分解類
  • 《土壤酸鹼度》影響作物生長的致命因素
    土壤過酸或過鹼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 所以土壤酸鹼度相當重要!大多數植物在pH>9.0或 pH>7,則為鹼性土壤, pH土壤酸鹼性對營養元素的有效性的影響:
  • 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中獲進展
    土壤中生物體型大小是生物的基本屬性之一,決定生物個體的生活史特徵,影響生物物種的生理屬性及其與周圍環境間的相互作用,並最終影響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例如選擇、擴散、漂變等。然而,在土壤微生物生態學中,關於體型大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微生物的群落構建仍缺乏研究,從而制約了對土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功能性之間協同機制、以及土壤生物系統對環境變化響應機制的深入認識。
  • 如何減弱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利用土壤
    由於人類一直在承受全球變暖帶來的後果,所以科學家嘗試減緩全球變暖對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謂再生型生態有機農業,指的是通過光合作用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利用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的共生作用來為作物提供營養,同時提供高產與健康的農產品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 淺談:水稻對土壤性質及生物的影響
    也有報導Cry1Ab蛋白在轉Bt水稻整個生長過程中,會在根際土壤中積累[63]。另外,轉基因植物在農藝性狀和化學成分等方面與親本非轉基因植物之間也會存在較大甚至顯著差異[55,67-69],這些差異可能會使植物組織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土壤有機質含量等方面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土壤理化性質[50,52,54]。
  • 室內養花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原來是它!
    室內養花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原來是它! (為什麼室內擺放綠植會有助於健康和增強免疫力?) 殊不知, 這些失去活力的土壤,
  • 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影響的研究
    作者簡介:楊麗輝(1987—),女,博士,研究方向為新型肥料與現代施肥技術本文引用格式:楊麗輝,張希子,韓建鑫.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肥料與健康,2020,47(6):14-20.農業生產中存在偏施肥等不合理施肥現象,導致肥料浪費,土壤養分不均衡。化肥在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和土壤供肥容量方面作用顯著,但容易導致土壤酸化。
  • 土壤酸鹼度直接影響作物生長,如何判別、調節土壤酸鹼度?
    作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很多時候土壤中的微小變化都可能造成作物生長的變化,尤其是在如今化肥使用超標、金屬汙染等環境下,土壤都面臨著鹽漬化、酸鹼度失衡、板結化等問題,其中土壤酸鹼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在日常種植中該如何判別土壤酸鹼度、有效調節土壤酸鹼度呢?
  • 農田管理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周轉及微生物的影響
    十堰市經濟作物研究所摘 要農田管理措施對農田生態系統碳循環影響顯著,進而制約土壤肥力、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影響氣候變化和環境健康。本文綜述了不同農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種植制度、耕作模式)對農田土壤有機碳、含碳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新聞—科學網
    土壤中蘊含著極大的生物多樣性。
  • 汞汙染對土壤微生物組的長期和短期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儘管汞(Hg)對環境中的生物體具有毒性,但對其對土壤微生物組的影響知之甚少,尤其是其對慢性效應的影響。在這裡,我們評估了長期汙染土壤中的汞對細菌和真菌群落的影響,以及從無汙染到高汙染的汙染梯度。在微觀世界實驗中進一步評估具有不同歷史Hg汙染水平的這些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反應(30天),其中土壤摻入或不摻入溶解的HgCl2。
  • 人類活動——影響土壤發育的「雙刃劍」
    人類的農業生產等活動可以改變地表生物狀況,從而影響土壤發育的方向,加強或抑制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因地制宜,改良土壤可以變廢為寶;而濫墾濫伐,破壞植被則導致變寶為廢。  變廢為寶  我國的土壤種類繁多,但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耕種,人們可以因地制宜,通過灌溉、施肥和翻耕等活動改變土壤結構、水分、養分狀況以及微生物活動等,最終將貧瘠土壤改良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
  • 林地建茶園對土壤細菌群落的影響
    同時,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如耕作措施(施肥、連作障礙及農藥等)。土壤理化性質、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環境和植被變化是形成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 討 論 大量研究表明,林型轉換、林地開墾及退耕還林(草)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會改變土壤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