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對加州灣鼠海豚遲到的搶救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2017年10月19日,科學家團隊從海中捕獲第一隻加州灣鼠海豚。 VaquitaCPR供圖

2017年12月22日,在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憲法大道的法院裡,來自美國商務部、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財政部、國土安全部的工作人員坐在被告席上,接受來自3家環保機構的4名律師的控訴。

律師的「委託人」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名為加州灣鼠海豚(Phocoena sinus)的動物。因為可愛的外型,也有人叫它小頭鼠海豚(Vaquita)。在過去幾年裡,這種全世界最小鯨類的總數平均每年減少39%。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統計,到2016年底,加州灣鼠海豚只剩下30隻。

「聯邦政府的漠不關心將它們推向滅絕。」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溝通顧問史蒂夫·沃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在白鰭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10年後,加州灣鼠海豚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因人類活動滅絕的鯨類動物。根據多個環保組織和機構的估計,如果人類不採取有效的行動,它將在兩年內滅絕。

來自9個國家的65名科學家組成「搶救小頭鼠海豚」(VaquitaCPR)項目組,忙活了3個月,試圖將一定數量的鼠海豚圈養保護起來。與此同時,十多個國家的政府、軍方、學界和民間組織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它們。

它不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項目科學家芭芭拉·泰勒記得,那是一個有風的下午,她和4位科學家坐在快艇上,出海搜尋加州灣鼠海豚。

過去,她從來沒有近距離見過這種稀有動物的活體。作為人類已知的7種鼠海豚之一,它的體型不算小,成年體長可達1.5米。但它生性膽小又敏感,聽覺極其靈敏,只有極少數幸運的人可能在數百米之外,通過望遠鏡窺見它浮出水面。1958年,人們是因為在海灘上看到它的遺骸才知曉這個物種存在。

更多人看到加州灣鼠海豚,都是被重重漁網包裹的死屍,光滑平整的皮膚上有勒痕。僅2017年前4個月,就有4隻加州灣鼠海豚被發現死於非法刺網。海灘上、死魚堆裡……自1997年加入觀測和保護加州灣鼠海豚的團隊以來,泰勒常常要面對讓她心碎的場面。

這些小傢伙僅在墨西哥加州灣北部的一小片海域生活,棲息地面積不足4000平方公裡。在手機上看美洲地圖,這片區域只有指甲蓋大小。漁業和旅遊業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儘管漁民對加州灣鼠海豚毫無興趣,但漁網不會放過它們。

「加州灣鼠海豚是我眼裡最迷人的動物。」 泰勒幾次在夢裡見到它們——頭部渾圓,眼睛被黑色的圓環包圍,嘴唇也是黑色,「就像塗了唇膏和睫毛膏一樣」。因為可愛的「黑眼圈」,加州灣鼠海豚也被人稱為「海中大熊貓」。

「希望它能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泰勒說。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就在臥龍等地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世界各國科學家也積極開展人工繁育行動,大熊貓種群數量回升。

10年前,7個國家的科學家展開拯救白鰭豚行動,它們是加州灣鼠海豚的近親。然而,團隊在長江上進行了40多天的大規模搜索,沒有找到白鰭豚的蹤跡。

泰勒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為了找到並更好地照料這些珍貴的動物,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加「搶救小頭鼠海豚」項目的65位科學家裡,有超過10位頂級海洋哺乳動物專家,有來自荷蘭、香港專職養護鼠海豚的獸醫和來自格陵蘭島與丹麥、曾經成功搜救另一種鼠海豚的專家。

早在9月捕魚季節開始前,他們就在水中布下了36個聲波探測器,還找到了最有經驗的加州灣鼠海豚觀察員。項目組甚至調用了美國海軍的軍用海豚,經過培訓後,這些海豚能夠高效地尋找加州灣鼠海豚,並跳出水面標記位置。

第一天就有好消息,兩隻加州灣鼠海豚被成功定位。搜救團隊很快就到達了足夠近的位置,行動隨時可以開始。

第一次行動失敗了

泰勒跟了它們3天。

儘管已經做了周密的計劃並反覆排演,她還是忐忑不已。實施捕捉行動前,她專門測算過,風力小於15公裡每小時,水麵條件不會太震蕩,捕捉操作不至於誤傷加州灣鼠海豚。

不久,目標就遊進了事先布置好的輕質漁網,它輕鬆地遊動、呼吸,沒有驚慌和掙扎。通過海綿製成的柔軟擔架,加州灣鼠海豚被轉移到建設在附近海灣的避難所——一個直徑15米、用大網隔開的圓形水域。

「真正這麼近地接觸加州灣鼠海豚,反而沒太激動,完全專注於檢測心率和呼吸。」泰勒回憶,當時有9名科學家和她一起負責監護。

那是一隻約半歲大的小加州灣鼠海豚,可能剛斷奶。一進入泳池,它便開始快速遊動,心率顯著提升。在場的獸醫推測,它可能無法適應生活條件的改變。考慮到它年齡很小,無法繁衍後代,人們很快將它送回了最初捕捉它時的水域。

很多動物專家從一開始就反對捕捉並圈養加州灣鼠海豚的計劃。在他們看來,這次行動背後有巨大的風險。

參加此次救援行動的杜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安迪·瑞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要是在20年前加州灣鼠海豚數量接近600隻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接受這個方案。

「如果它們滅絕的時間是12點,那麼現在已經是11點59分59秒。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以至於即將消失,這是我們同意少量捕捉的唯一原因。」瑞德說。

他還參與了回收刺網的行動。10天時間裡,他們從水中撈出了近30萬米長的刺網。而墨西哥總統早在2015年4月就對這片水域實施了為期兩年的刺網捕魚禁令,並於2017年將該禁令永久化。

「墨西哥政府甚至給每戶漁民發放補償,防止他們為了盜捕,誤傷加州灣鼠海豚,但這些補償資金大多被用來更新船隻發動機和捕魚設備。」瑞德說。

按照泰勒的估計,在墨西哥政府的大力保護下,加州灣鼠海豚的數量應該每年增長4%,但僅2015年一年,它的數量就災難性地驟減49%。她知道,盜捕屢禁不止,是因為這片海域生活著一種被稱為「水中古柯鹼」的石首魚,它的體型恰好與加州灣鼠海豚非常接近。

香港上環「乾貨街」終日飄散鹹腥的味道。隱藏在魚蝦和乾貝之間,有一種名為花膠的東西。它是魚的魚鰾,和海參、鮑魚、魚翅並稱「鮑參翅肚」,在民間說法中,它是非常營養的滋補品。

其中,石首魚的魚鰾是最名貴的,被稱為「金錢膠」。2015年底的價格高達每千克300萬元人民幣,在黑市依然供不應求。儘管香港、中國大陸、走私中轉站美國和原產地墨西哥都禁止並大力打擊走私石首魚魚鰾的犯罪行為,依然有人鋌而走險。

如今,諸多明星為抵制魚翅貿易發聲,卻少有人知道,石首魚魚鰾走私正在將另一種生物逼入絕境。

「這就像你想實施交通管制,卻有人從帝國大廈上往下撒錢。」泰勒說。曾有科學家和環保機構到香港暗訪,一家店主坦言,很難想像「乾貨街」的店鋪門口不再公開擺放齊肩高的花膠。這裡很多老店都開了近百年,甚至比人類知道加州灣鼠海豚存在的時間還要長。

死亡的場景震撼了所有人

在泰勒看來,第一次捕捉行動證明「搶救小頭鼠海豚」項目是可行的,他們有能力完成整套操作。墨西哥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成功的行動創造了歷史,我們確信能夠拯救它們,加州灣鼠海豚不至於滅絕」。

兩周後,他們實施了第二次捕捉行動。情況比上次還要順利。

行動開始不久,一隻成年雌性加州灣鼠海豚入網。比起那隻半歲大的小傢伙,它要平靜得多,獸醫沒費什麼力氣就完成了呼吸、心率和臟器的檢測。「這簡直就是理想的圈養對象,年齡合適,身體健康,對環境變化的反應也很小。」泰勒說。

沒人料到,它剛被放進事先準備好的避難所,就立刻向一側遊動,直至撞到邊界的水網。然後它迅速轉身,向另一個方向遊去。這一次它在撞到邊界前,就像遊泳運動員一樣翻身,向前遊去。

過了大約半小時,它突然停了下來,似乎筋疲力盡。人們將它放回大海,它興奮地往前遊了一段距離,突然又掉頭撞向小艇。被打撈起來時,它已經停止了呼吸。

人們將它放進氧氣環境、做心肺復甦、靜脈輸液……3個小時裡,它一度恢復心跳,但又心臟驟停。死亡的場景震撼了所有人。「唯一慶幸的是它沒有懷孕,也不在哺乳期。」泰勒沮喪地說。

「加州灣鼠海豚可能沒有其他鼠海豚那麼健壯。我感到心碎,這說明圈養繁育的計劃不能實施。除了打擊盜捕,我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了。」瑞德說。

解剖結果顯示,第二次行動後死亡的加州灣鼠海豚死於心臟病。墨西哥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中稱這是因為它的年事已高,與捕捉行動無關。「搶救小頭鼠海豚」項目決定無限期停止捕捉行動,這場全世界科學家、動物愛好者關注的行動上線僅一個月。

2017年8月,中國、美國、墨西哥三國在一次三方會議中承諾就加州灣鼠海豚瀕臨滅絕的問題「立即採取行動」。沃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所知的「行動」只是同意建立聯合行動處。

同年12月,日內瓦舉行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69次會議,183個締約國的代表就加州灣鼠海豚、穿山甲、大鬚鯨等瀕危物種的生存問題進行討論。中國、美國、墨西哥三國宣布將建立高級外交使團,採取有效的行動打擊盜捕和走私,保護加州灣鼠海豚。

「對我來說,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等到最後一刻再去嘗試拯救一個物種。但作為一個動物學家,我絕不會放棄。」瑞德說。這也是動物保護領域尷尬的現實,研究人員通常可以預測一個物種的衰落,但真正有力的政府、大公司和其他實體關注太晚。

「事實上,10年前我們就應該開始行動。」見習記者 王嘉興

相關焦點

  • 在利益的誘惑下,漁民瘋狂偷捕黃唇魚,卻導致鼠海豚瀕危!
    加州灣鼠海豚,又名為小頭鼠海豚。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生活在加州灣且為加利福尼亞灣上遊海域的特有物種。加州灣鼠海豚雖然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鯨魚種類,卻已面臨著滅絕的危機,屬於高瀕危物種。20年間,鼠海豚的數量急劇下降,據統計,鼠海豚的數量到2019年已減少到30頭以下,加州鼠海豚的瀕危深受人類行為影響。加州灣鼠海豚棲息地數量非常少,而人類在捕殺加州灣石首魚時,加州灣鼠海豚極其容易被漁網困住,這是造成其數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由於過度捕殺,號稱金錢膠的生產原料黃唇魚數量逐年減少,同時也引起了國家與世界的關注。
  • 鼠海豚數量不到30頭,瀕危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答案是鼠海豚。加州灣鼠海豚,又名小頭鼠海豚,因生活在加州灣而得名。加州灣鼠海豚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鯨魚種類,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為加利福尼亞灣上遊海域的特有物種,目前瀕臨著滅絕的危機。加州灣鼠海豚是世界上已知鯨類中最小的種類,儘管是成年的加州灣鼠海豚,體長也只有1.5米,體重在50千克左右。
  • 全球僅剩30頭的加灣鼠海豚,比穿山甲還要珍稀,中國人難道還要吃到...
    這不,遠在美國加州海灣的一種海洋動物,也是因為中國人的口腹之慾而頻臨滅絕,這就是被稱為「海中大熊貓」的——加灣鼠海豚。比起穿山甲,加灣鼠海豚可是慘多了,如今只剩下30頭,真正到了滅絕的邊緣!一隻死亡的加灣鼠海豚 National Geographic一場孽緣的殉葬品加灣鼠海豚又叫作小頭鼠海豚,是全世界最小的鼠海豚品種,體長僅有約1.5米,是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物種,長得還特別的萌。說到即將滅絕,加灣鼠海豚真是特別的冤。它有一個鄰居叫加灣石首魚,也是加州灣北部的特有物種。
  • 環保組織呼籲拯救加灣鼠海豚(圖)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國家宮外布置起了一群加灣鼠海豚模型。這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安排,該組織希望借展覽,喚起人們對這種動物的關注。
  • 現存數量只剩個位數的哺乳動物——加灣鼠海豚
    小頭鼠海豚,是現存最小的鯨豚類,也是最瀕危的哺乳動物,只生活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所以又稱加灣鼠海豚,和長江江豚同屬鼠海豚科。成年體長1.3-1.4米,體重30-55千克,它還有個更著名的別稱Vaquita,直譯成中文就是瓦吉塔。
  • 小頭鼠海豚2022年即將絕跡 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鼠海豚只剩下30隻
    而美國海軍也正計劃出動「海豚部隊」搭救,主要工作就是「牽涉定位、捕捉鼠海豚到臨時保護區」,讓它們遠離威脅。全球在2012年時曾發現200隻小頭鼠海豚鯨,但2014年只剩下不到100隻,2015年只觀察到60隻,而今年僅剩30隻。
  • 「海中熊貓」加州灣鼠海豚全球只剩30隻, 也許明年它們將永遠消失
    2017年4月,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半島,人們又發現了一隻死去的加灣鼠海豚它的屍體傷痕累累,身上的網狀傷口、割傷顯示它是誤被非法獵捕者的刺網纏住致死僅在2017年,就已經有4頭加灣鼠海豚死亡對於這個極危的種群來說,這個數字意味著逼近滅絕據科學家統計,世界上只剩不到30頭加灣鼠海豚,如果形勢持續惡劣下去,加灣鼠海豚將會在
  • 受傷大熊貓「坪坪」搶救無效死亡 曾被黃喉貂咬傷向人類求助
    前幾天,一隻向人類求助的被黃喉貂咬傷的大熊貓牽動著不少人的心。今日下午16時40分左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微博稱,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發現的受傷大熊貓「坪坪」因病情惡化被運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雖經全力搶救仍於昨日中午死亡。對於「坪坪」的離開,網友們也表達了深深的遺憾與不舍。
  • 科學家闡釋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
    像海豚一樣,鼠海豚用回聲定位探測水下30米之外的獵物。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會在面部前方發出高頻率的點擊聲,控制聲吶束的方向,而不用移動頭部。在接近目標時,它們也能加寬波束,幫助捕捉試圖逃跑的魚。 但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卻是個謎,尤其是它們產生聲音的結構——被稱為「音唇」——比其發出的點擊聲的波長更小。這應該會導致波形被擴散而不具有針對性。
  • 大熊貓明明像熊,為什麼叫大熊貓?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熊貓」這個名字聽上去意思是像熊一樣的貓,但是,大熊貓其實更像熊。如圖所示,大熊貓其實是熊科動物,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叫它們「大熊貓」呢?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 鼠海豚聚焦聲納束顛覆物理定律—新聞—科學網
    像海豚一樣,鼠海豚可以用回聲定位探測水下30米之外的獵物。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會在面部前方發出高頻率的點擊,來控制聲吶束的方向,而不用移動頭部。在接近目標時,它們也能加寬波束,幫助捕捉試圖逃跑的魚。 但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卻是個謎,尤其是它們產生聲音的結構——被稱為「音唇」——比其發出的點擊聲的波長更小。這應該會導致波形被擴散而不是具有針對性。
  • 成都大熊貓基地2隻幼仔死亡:系過敏致多器官衰竭
    今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通報,對之前該基地兩隻大熊貓幼仔死亡的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稱,2020年4月26日,大熊貓幼仔「順順」和「溜溜」出現拒食、急性腹瀉等症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第一時間將其隔離,並立即對其進行了常規的抗感染和營養支持等一系列綜合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兩幼仔突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具體表現為:眼球外突、下頜水腫、舌腫大發紺並堵塞氣道、口腔黏膜水腫發紺、肛門水腫外翻與呼吸暫停等。
  • 動物知識普及——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拉丁學名是Phocoena sinus,又叫小頭鼠海豚、加灣鼠豚、科奇託、皮希塔,英文名Vaquita,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鼠海豚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是McFarland,1958,命名人為Norris。
  • 中國送德國大熊貓後續 柏林動物園園長:一定讓大熊貓像回家一樣
    「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讓兩隻大熊貓到這裡就像回家一樣。」6月24日,柏林動物園將迎來中國的一對大熊貓「夢夢」和「嬌慶」。這是時隔5年後,大熊貓重返德國。中國政府曾在1980年將一對大熊貓「天天」和「寶寶」作為國禮贈予聯邦德國,落戶於1844年起開放的柏林動物園。雌性大熊貓「天天」於1984年病亡,雄性大熊貓「寶寶」直到2012年以34歲的高齡壽終正寢,是當時世界上年齡最大的雄性圈養大熊貓。
  • 世界上十大珍稀動物:大熊貓只排第六,第一名幾近滅絕
    2、加灣鼠海豚加灣鼠海豚又叫小頭鼠海豚,它是世界上一種罕見稀有的鼠海豚屬。3、克羅斯河大猩猩克羅斯河大猩猩是大猩猩家族中最為瀕危的一個亞種,現存的數量僅有300多隻。4、蘇門答臘虎蘇門達臘虎是世界上的瀕危物種,由於12,000 年前的海平面上升,導致這一物種的生存棲息地與亞洲大陸分割開來,現今存活的蘇門答臘虎只有400到500多隻。
  • 鼠海豚多吃禦寒—新聞—科學網
    這使得鼠海豚每天燃燒的卡路裡是正常人類的兩倍多。它們需要這些食物,讓自己不會在寒冷的北極水域中凍死。儘管這可能對節食的人類沒有什麼幫助,但它或能幫助生物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動物需要什麼來繁衍。 多年來,生物學家一直就鼠海豚是否擁有高代謝速率爭論不休。和生活在陸地上的近親相比,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的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如海獺、海豹燃燒能量的速度要快得多。
  • 國慶長假,來合肥看「五不像」!它和大熊貓有個共同特徵……
    除了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還有哪種動物也想拍一張彩色照片呢?資料圖片答案是:馬來貘!它的全身也只有兩種顏色,白和黑9月13日記者從合肥野生動物園獲悉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黃金周市民朋友可以到合肥野生動物園一睹馬來貘的芳容啦資料圖片據介紹,馬來貘又叫亞洲貘,它的第二個名字叫做「五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