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闡釋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

2020-12-08 科學網

 

鼠海豚的秘訣都在頭部。圖片來源:Stephen Frink Collection

本報訊 鼠海豚的頭部有聲學控制組合,可以使它們將定向的聲吶束聚焦在獵物上。其顱骨中骨骼、氣體和組織的表現就像一種超材料,可以顛覆通常的物理規律。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可以將非定向聲波轉換成一種狹窄的聲脈衝。

像海豚一樣,鼠海豚用回聲定位探測水下30米之外的獵物。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會在面部前方發出高頻率的點擊聲,控制聲吶束的方向,而不用移動頭部。在接近目標時,它們也能加寬波束,幫助捕捉試圖逃跑的魚。

但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卻是個謎,尤其是它們產生聲音的結構——被稱為「音唇」——比其發出的點擊聲的波長更小。這應該會導致波形被擴散而不具有針對性。原來,其頭部前方一個被稱為「額隆」的大脂肪器官似乎很重要,但它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卻並不清楚。

為此,一個中外國際合作團隊對一隻江豚進行了計算機斷層(CT)掃描,以測量其頭部不同組織的聲學特性。他們的研究成果即將發表於《應用物理評論》。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鼠海豚聲音信號的現場錄音,並建立了數學模型模擬鼠海豚如何發出和控制聲音束。

「用這種動物做實驗很難。」中國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張宇說,「CT和電腦模擬能幫助我們了解海豚頭部的情況。」結果表明,關鍵在於額隆、頭骨和氣囊在頭部的協同工作,將聲波定向到一個方向。鼠海豚頭部的每個部分都以不同方式反射、折射和散射聲音,使聲音以不同速度在它們之間通過。

鼠海豚可以用面部肌肉壓縮額隆來擴散聲波。這可以讓它在追逐魚的同時,讓魚停留在「視線」之內。它或許還能幫助人們用一種可將這些類似特性結合在一起的原子結構製作超材料。(馮維維)

《中國科學報》 (2017-11-20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鼠海豚聚焦聲納束顛覆物理定律—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Stephen Frink Collection 鼠海豚的頭部有聲學控制組合,可以使它們將定向的聲吶束聚焦在獵物上。它們顱骨中骨骼、氣體和組織的表現就像一種超材料,可以顛覆通常的物理規律。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可以將非定向聲波轉換成一種狹窄的聲脈衝。 像海豚一樣,鼠海豚可以用回聲定位探測水下30米之外的獵物。
  • 海豚聲吶的奧秘:獨特的聲吶系統
    相比之下,配備聲吶的船隻必須從多個聲源發出至少能擴散幾米遠的聲波才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海豚頭部的可調節構造是其實現超高效回聲定位的關鍵。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改進人類自己的聲吶技術。聲吶的工作原理是根據發出聲波從物體上的反射,檢測信號的返回時間。
  • 它不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對加州灣鼠海豚遲到的搶救
    在白鰭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10年後,加州灣鼠海豚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因人類活動滅絕的鯨類動物。根據多個環保組織和機構的估計,如果人類不採取有效的行動,它將在兩年內滅絕。 來自9個國家的65名科學家組成「搶救小頭鼠海豚」(VaquitaCPR)項目組,忙活了3個月,試圖將一定數量的鼠海豚圈養保護起來。
  • 科學家闡釋安德遜跳蛛八隻眼的獨特視覺
    科學家闡釋跳蛛的獨特視覺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糾結於跳蛛微小的神經系統如何掌控如此複雜的感知及捕獵行為。對安德遜氏跳蛛(Hasarius adansoni)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終於抓住了最關鍵的一環——一種與眾不同的深度知覺形式。  與所有的跳蛛一樣,安德遜跳蛛生有8隻眼睛。其中有4隻在頭部上方密集排列,包括兩隻大大的主眼和兩隻較小的側眼,而長在蛛「臉」正中的兩隻大眼具有最銳利的視覺。
  • 國內首套雙束聚焦離子束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即將投入...
    一臺是法國CAMACA公司的IMS 1280-hr高分辨二次離子質譜儀,另一臺是TESCAN公司的雙束聚焦離子束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TESCAN公司專家正在進行應用培訓       之所以採購兩臺二次離子質譜,是因為高分辨質譜儀以極佳的檢出限以及超高的分辨能力和精度著稱,但成像及原位分析能力較差;而聯用系統是掃描電鏡(SEM)、聚焦離子束
  • 美科學家研究表明:聲吶系統對虹鱒魚無害
    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艦船上的聲吶等,導致海洋中的噪聲水平日益增高,使海豚和鯨魚的生存受到極大威脅。那麼,聲吶是否也會對魚類產生同樣威脅呢?美國馬裡蘭大學科學家7月份發表在《美國聽學學會期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在可控裝置內,高強度聲吶(如美國海軍艦艇上的聲吶),對實驗的虹鱒魚,包括聽力在內並未造成傷害。   聲吶是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裝置和信號處理,完成水下目標探測和通訊任務的設備,以低頻、大功率、大基陣為特點,被譽為水下「千裡眼」和「順風耳」。
  • 在利益的誘惑下,漁民瘋狂偷捕黃唇魚,卻導致鼠海豚瀕危!
    加州灣鼠海豚是世界上已知鯨類中最小的種類,成年加州灣鼠海豚體長可達1.5米,體重50千克左右。加州鼠海豚長相奇特可愛,有種令人過目不忘的魅力,此外,它們的嘴唇喜感十足,一副如同塗上眼影的黑眼圈更是十分可愛。加州灣鼠海豚喜歡群居生活,捕食也以結群的方式在淺海進行。
  • 加灣鼠海豚難逃漁網之災,很有可能永遠消失!
    只是今年在墨西哥科爾特斯海又發現一條已死亡的加灣鼠海豚,這是由於非法捕撈猖獗,導致加灣鼠海豚受池魚之殃。加灣鼠海豚是一種極危物種,被漁網捕捉了,偷獵人也不敢販賣,只能讓死亡加灣鼠海豚在海上漂。根據科學家預估:地球上大約只剩下10隻加灣鼠海豚,很有可能永遠消失!
  • 水下機器人及聲吶探測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完成沉井基底檢測
    聲吶探測是專門針對內河水下地形的測量系統。它與一般聲吶測深儀一樣,也是利用聲波水底反射來計算水深,但不同的是:實時監控聲吶設備由機械轉動的聲吶波束形成全方位或者某固定扇形角度內的掃描完成探測。掃描聲納的進一步定義是具有「扇形」聲束,該聲束具有較寬的垂直束和較窄的水平束,用於獲取環境的聲橫截面,然後將這些橫截面作為單個圖像顯示在查看器上。與光束相比,掃描聲納的聲束具有固定的寬度和高度,稱為水平和垂直波束圖。正是這種聲束以聲能而不是可見光能「照亮」了周圍的水下區域。掃描聲納通常具有較寬的垂直光束和較窄的水平光束,以在換能器前面產生較窄的「切片」。
  • 動物知識普及——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拉丁學名是Phocoena sinus,又叫小頭鼠海豚、加灣鼠豚、科奇託、皮希塔,英文名Vaquita,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鼠海豚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是McFarland,1958,命名人為Norris。
  • 「海中熊貓」加州灣鼠海豚全球只剩30隻, 也許明年它們將永遠消失
    2017年4月,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半島,人們又發現了一隻死去的加灣鼠海豚它的屍體傷痕累累,身上的網狀傷口、割傷顯示它是誤被非法獵捕者的刺網纏住致死僅在2017年,就已經有4頭加灣鼠海豚死亡對於這個極危的種群來說,這個數字意味著逼近滅絕據科學家統計,世界上只剩不到30頭加灣鼠海豚,如果形勢持續惡劣下去,加灣鼠海豚將會在
  • 鼠海豚數量不到30頭,瀕危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答案是鼠海豚。加州灣鼠海豚,又名小頭鼠海豚,因生活在加州灣而得名。加州灣鼠海豚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鯨魚種類,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為加利福尼亞灣上遊海域的特有物種,目前瀕臨著滅絕的危機。加州灣鼠海豚是世界上已知鯨類中最小的種類,儘管是成年的加州灣鼠海豚,體長也只有1.5米,體重在50千克左右。
  • 現存數量只剩個位數的哺乳動物——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擁有明顯的黑眼圈,讓它獲得「海中大熊貓」的稱號,其實它遠比大熊貓更珍稀。加灣鼠海豚僅棲息於加利福尼亞灣,棲息地原本就很小,在海洋汙染和漁民捕殺之下逐漸走上絕路。加灣鼠海豚並不是漁民捕捉的對象,但漁民野蠻的捕撈方式卻很容易將它誤殺。
  • 鼠海豚多吃禦寒—新聞—科學網
    這使得鼠海豚每天燃燒的卡路裡是正常人類的兩倍多。它們需要這些食物,讓自己不會在寒冷的北極水域中凍死。儘管這可能對節食的人類沒有什麼幫助,但它或能幫助生物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動物需要什麼來繁衍。 多年來,生物學家一直就鼠海豚是否擁有高代謝速率爭論不休。和生活在陸地上的近親相比,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的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如海獺、海豹燃燒能量的速度要快得多。
  • 日本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原標題:日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科技日報東京2月20日電 (記者陳超)最近,日本東京大學池谷裕二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睡眠中大腦海馬神經電路冷卻的機制。該研究闡釋了控制腦電路功能的睡眠的作用,明確解答了生物為何需要睡眠這一根源性問題。
  •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打開APP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5:21:39   電子束曝光原理   電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指使用電子束在表面上製造圖樣的工藝,是光刻技術的延伸應用。
  • 聚焦離子束電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系統等採購結果公告
    聚焦離子束電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系統等採購結果公告 作者: 發布於:2017-12-22 15:16:00 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 揭秘:「聲吶抓拍儀」如何精準定位 保證不抓錯車
    揭秘:「聲吶抓拍儀」如何精準定位 保證不抓錯車市區亂按喇叭 當心電子警察●追蹤亂鳴喇叭不僅「聽得見」,而且「看得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了解讀市民的疑惑,記者採訪市交警支隊相關工作人員,揭秘這套神器如何運作。破解 變取證難為精準抓拍機動車亂鳴笛,是普遍的駕駛陋習,造成不小的噪音汙染,尤其是夜間亂鳴喇叭,更讓人心煩。
  • 美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聚焦離子束顯微鏡
    為了努力從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的世界中獲取更多的真相,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套採用鋰離子源的低能聚焦離子束顯微鏡。   儘管新型顯微鏡的解析度不如掃描電鏡或氦離子顯微鏡(HIM),但它可以更清楚的觀察非導電材料,並能更清楚的觀察樣品表面的化學成分。
  • 荷蘭海岸驚現世界首例連體港灣鼠海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4日報導,近日,荷蘭漁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世界首例連體雙胞胎港灣鼠海豚據了解,連體雙胞胎港灣鼠海豚共用一個軀體,但卻有2個發育完全的頭部。歐文博士(Erwin Kompanje)對此表示:「鼠海豚的母體無法給2個胎兒提供足夠的空間,這可能導致了連體雙胞胎港灣鼠海豚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