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海豚聚焦聲納束顛覆物理定律—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鼠海豚的秘訣都在頭部。 圖片來源:Stephen Frink Collection

鼠海豚的頭部有聲學控制組合,可以使它們將定向的聲吶束聚焦在獵物上。它們顱骨中骨骼、氣體和組織的表現就像一種超材料,可以顛覆通常的物理規律。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可以將非定向聲波轉換成一種狹窄的聲脈衝。

像海豚一樣,鼠海豚可以用回聲定位探測水下30米之外的獵物。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會在面部前方發出高頻率的點擊,來控制聲吶束的方向,而不用移動頭部。在接近目標時,它們也能加寬波束,幫助捕捉試圖逃跑的魚。

但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卻是個謎,尤其是它們產生聲音的結構——被稱為「音唇」——比其發出的點擊聲的波長更小。這應該會導致波形被擴散而不是具有針對性。原來,其頭部前方一個被稱為「額隆」大脂肪器官似乎很重要,但它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卻並不清楚。

為此,一個中外國際合作團隊對一隻江豚進行了計算機斷層(CT)掃描,以測量其頭部不同組織的聲學特性。他們的研究成果即將發表於《應用物理評論》。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鼠海豚聲音信號的現場錄音,並建立了數學模型來模擬鼠海豚如何發出和控制聲音束。

「這種動物很難做實驗。」中國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張宇說,「CT和電腦模擬能幫助我們了解海豚頭部的情況。」結果表明,關鍵在於額隆、頭骨和氣囊在頭部協同工作,將聲波定向到一個方向。鼠海豚頭部的每個部分都以不同方式反射、折射和散射聲音,使聲音以不同速度在它們之間通過。

鼠海豚可以通過用面部肌肉壓縮額隆來擴散聲波。這可以讓它在追逐魚的同時,讓魚停留在「視線」之內。該成果共同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Wenwu Cao說:「鼠海豚生物聲納系統所用原理與我們在教科書中學到的不同。」他說,其中隱含著設計小型精確聲吶系統的新方法,從而用於在海洋中定位目標。

它或許還能幫助人們用一種可將這些類似特性結合在一起的原子結構製作超材料。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的Keith Brown說,這對設計轉換器或變頻器可能會特別有用,即將電子脈衝轉變為聲波的聲吶系統的一部分。(馮維維)

更多閱讀

新科學家網站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闡釋鼠海豚如何聚焦聲吶束
    圖片來源:Stephen Frink Collection 本報訊 鼠海豚的頭部有聲學控制組合,可以使它們將定向的聲吶束聚焦在獵物上。其顱骨中骨骼、氣體和組織的表現就像一種超材料,可以顛覆通常的物理規律。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可以將非定向聲波轉換成一種狹窄的聲脈衝。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高能物理研究所不僅在中微子實驗領域成績驕人,在中微子理論研究領域也表現出眾。大亞灣實驗項目的啟動和成功使得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更具資源優勢。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中微子研究組也從1996年開始研究中微子振蕩並建立相關的新物理理論模型。
  • 鼠海豚多吃禦寒—新聞—科學網
    這使得鼠海豚每天燃燒的卡路裡是正常人類的兩倍多。它們需要這些食物,讓自己不會在寒冷的北極水域中凍死。儘管這可能對節食的人類沒有什麼幫助,但它或能幫助生物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動物需要什麼來繁衍。 多年來,生物學家一直就鼠海豚是否擁有高代謝速率爭論不休。和生活在陸地上的近親相比,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的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如海獺、海豹燃燒能量的速度要快得多。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世界絢麗多彩,物質性質各有不同,它們從何而來?我們如何認識它們?
  • 牛頓定律被顛覆?我的高中物理白學了……
    最近物理學界有大新聞!  就在11月21日  NASA發表了一篇論文  證實有人做出了  違反牛頓物理學的裝置!!  翻譯:你們啊,不要動不動就想搞個大新聞!  這個民科竟然敢違反牛頓定律!!  真是笑死人了!!  幾百年來,這麼多天才物理學家  前赴後繼的理論研究  你一個連碩士文憑都沒有的人  說顛覆就顛覆啦??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他表示,中心的建設目標與任務是聚焦材料基因工程前沿、匯聚高端研究人員,圍繞實現新材料「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的戰略目標,取得突破性成就。 在開幕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建議,青年學者開展科研工作要長遠布局,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關注學科交叉和多層次、多尺度、多耦合發展,不要忽視用新的方法研究傳統的問題,重視材料研發的應用目標,更好地服務於科技發展。
  • 細述哥白尼的傳承與顛覆—新聞—科學網
    一位科學史家23年的追問——
  •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專家聚焦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發展—新聞—科學網
    12月13日,首次「大連先進光源生物分子—質譜實驗站用戶專題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
  • 單原子層溝道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問世—新聞—科學網
    過去幾十年來,微電子技術產業沿摩爾定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按照摩爾定律的預測,集成電路可容納電晶體數目大約每兩年增加一倍。為了避免矽基平面場效應電晶體因為尺寸減小帶來的短溝道效應等缺陷,鰭式電晶體(FinFET,將溝道和柵極製備成類似於魚鰭Fin的豎直形態)技術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誕生,成功延續摩爾定律至今。受制於微納加工精度,FinFET的溝道寬度目前最小約5納米。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行—新聞—科學網
    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行。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室以發展同位素及相關技術為核心,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建設期為兩年。 揭牌儀式現場,首任實驗室主任、近代物理所副所長趙紅衛介紹,該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即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胡江平、戴希當選2018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2018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增選結果近日揭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胡江平研究員與前物理所研究員戴希(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邢志忠(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在很大程度上,科學網之於我就像三十多年前在北大圖書館閱覽室的一張High Table佔到了座位。我喜歡這樣一邊思考、一邊表達的多維時空,如同梵谷筆下的麥浪,記載著那些與科學有緣的人們的風與遠方。
  •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顛覆定律(冪指數定律)分別是啥?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或者說相同性能的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將翻一番,每18個月價格就會降一半。主幹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因為運算性能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摩爾定律決定的,所以根據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幹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 物理定律可能全宇宙不一樣?
    我剛剛看到一篇特別炸裂的天體物理論文,這個實在是太炸裂了。澳大利亞的一個團隊,通過直接測量,記住是直接測量測出來一百三十八億光年以外的精緻結構常數居然跟地球上是不大一樣的。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當中的物理定律並非處處相同。哎這個腦洞也太大了。
  • 科學家提出新粒子生成物理機制新解釋—新聞—科學網
    湍流發展對新粒子形成過程的影響示意圖 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刊發北京師範大學雲-氣溶膠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有關新粒子形成和增長的最新研究發現,他們在傳統化學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物理成核機制 基於傳統化學成核機理和超細粒子在實際大氣中的分布特徵,從成核分子在大氣湍流控制下的流場分布變化規律,通過外場觀測和分子動力學模擬,該研究發現大氣湍流發展對於新粒子生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並提出如下新的物理影響機理: 其一,粒子形成:湍流可以有效的提高可凝結分子生成團簇的效率,增加局部過飽和度、加速團簇成核的過程,從而增強源的貢獻,促進成核過程; 其二, 粒子增長
  • 動物知識普及——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拉丁學名是Phocoena sinus,又叫小頭鼠海豚、加灣鼠豚、科奇託、皮希塔,英文名Vaquita,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獸亞綱、鯨目、齒鯨亞目、鼠海豚科的一種動物,命名時間是McFarland,1958,命名人為Norris。
  • 它不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對加州灣鼠海豚遲到的搶救
    律師的「委託人」不是人類,而是一種名為加州灣鼠海豚(Phocoena sinus)的動物。因為可愛的外型,也有人叫它小頭鼠海豚(Vaquita)。在過去幾年裡,這種全世界最小鯨類的總數平均每年減少39%。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統計,到2016年底,加州灣鼠海豚只剩下30隻。
  • 鼠海豚數量不到30頭,瀕危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答案是鼠海豚。加州灣鼠海豚,又名小頭鼠海豚,因生活在加州灣而得名。加州灣鼠海豚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鯨魚種類,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為加利福尼亞灣上遊海域的特有物種,目前瀕臨著滅絕的危機。加州灣鼠海豚是世界上已知鯨類中最小的種類,儘管是成年的加州灣鼠海豚,體長也只有1.5米,體重在5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