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男籃世界盃的序幕即將拉開,各隊摩拳擦掌,進行著最後的熱身賽訓練。中國隊磕磕絆絆,雖兩負巴西,但是分差都很小,和美洲勁旅打得你來我往,中國籃球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美國隊折戟澳洲,無疑令所有人跌破了眼鏡,夢之隊這些年保持得一系列的記錄隨著這場比賽的失利戛然而止;塞爾維亞強悍依舊,一路全勝,可是「約老師」臃腫的「五花肉」不禁讓人好奇,他這個夏天究竟喝了多少可樂。
但是,最令人驚喜的並不是這些熱門球隊,而是我們的鄰國日本隊。日本相比於過去有了不小的進步,這其中他們的新星八村塁功不可沒,參加的四場比賽分別拿到了35分、19分、23分、31分。
八村塁,這個21歲的日本大男孩,首先讓人記住的是他的名字。相較於日本大多數人的四字名字,八村塁這幾個字更像是《灌籃高手》裡走出來的人物。塁(lei)這個字在日語裡是棒球裡「堡壘」的意思,這個名字是八村身為棒球迷的祖父給他取的。少年時代就熱愛打棒球的八村,打了六年的棒球才因出眾的運動天賦被發掘,從此走上了籃球之路。
在打籃球的道路上,八村塁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父親是西非貝寧人,母親是日本人,八村有著一半的非洲基因,長著一副黑人面孔。而在日本這個95%以上都是黃種人的國家,八村就顯得比較獨特,他在日本遭受了很多的種族歧視,「別人看著我,就好像我不一樣」。但是幸運的是,八村繼承的不止是非洲人的面孔,也繼承了黑人球員的運動天賦和跑跳能力。在世青賽上,八村塁場均獲得22.6分、6.6籃板,當選了賽事的得分王,他也成為了日本籃球歷史上首個在世界大賽中獲得得分王的球員,並在與美國隊的比賽中獨得25分,天賦盡顯,也讓更多的球探認識了這名來自日本的混血球員,也為他自己在日本國內贏得了尊重。
加入岡薩加大學的八村並未像許多天才球員那樣一飛沖天,就如八村曾經的大學教練規劃的那樣,第一年積累經驗、第二年適應美國籃球、第三年展現能力。經歷了平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八村塁迎來了大爆發,場均上場30.2分鐘,獲得19.7分、6.5籃板、1.5助攻。對於八村來說,讀三年大學才參加選秀並非他能力欠佳,而是他在為他的NBA生涯厚積薄發。
八村是一個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極強的人,他為了加入美國大學,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流利地用英語交流,而他學習英語的途徑竟然是聽說唱歌曲,這一點也正是很多球探相中這位大三新秀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大學叱吒風雲的球員進入NBA後,始終無法適應環境,從而草草收場。對於很多非美國本土球員更是如此,曾經風光無限的斯潘諾裡斯、特奧多西奇等歐洲球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八村顯然看到了前車之鑑,為了避免走上前輩們的老路,他為他的NBA生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019年的選秀大會上,八村塁在首輪第9順位被華盛頓奇才選中,成為了日本歷史上首個進入NBA樂透區的新秀,也是亞洲選秀順位第3高的球員,僅次於曾經的姚明和易建聯。眾多媒體和球迷對這一選擇並不理解,八村不行的論調充斥著各大論壇,大學讀了三年的八村塁並無太多的天賦還可以挖掘,他204cm的身高在大學可三可四,但是在NBA就是不三不四了,而安東尼·本內特就是最近的例子。
雖然八村在四號位上身高並不佔優,但是他有著218cm的臂展,這讓他能更加遊刃有餘地應對這個位置上的絕大多數對手;而在三號位上,八村可以依靠他強壯的身板和紮實的內線腳步強吃對手,這次男籃世界盃熱身賽上,八村已經有多次內線硬剛對手的鏡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八村最大的特點無疑是他複雜多變的進攻手段,中距離急停跳投、轉身跳投、低位背身、二次進攻、三分投射他都運用自如,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進攻萬花筒」卡梅隆·安東尼的影子。
如果僅僅依靠多變的進攻手段獲得NBA球隊的青睞,那在美國大學有太多這樣的球員。籃球場上的八村塁,最獨特的地方或許來自於他的老練沉穩。他總能快速閱讀對方的防守,選擇最正確的投籃方式。進攻端,就算是籃下進攻,八村也很少會選擇以扣籃來終結,合理地保護自己,通過更簡單有效的方式完成工作,八村在籃球智商方面也有著卓越的天賦。在防守中,他雖是一名身體素質出色的球員,但是我們卻很少看見他在比賽中胡亂起跳,但是他的確有著依靠蓋帽一錘定音的能力。在這個方面,我們找到了他和聯盟新貴科懷·倫納德很多的共同點。
人們的質疑伴隨著八村在NBA夏季聯賽上的強勢表現煙消雲散,他憑藉著場均19.3分和7籃板的數據入選了夏季聯賽最佳陣容第二陣;雖說NBA的夏季聯賽競爭水平並不高,但沒想到的是,在世界大賽上面對世界強隊德國、阿根廷等球隊時,八村依然交出了令人驚嘆的答卷,而他還只是一個一場NBA正賽都沒打的21歲新秀,不得不讓人對他的未來更加期待。
從小深受《灌籃高手》影響的八村塁,最喜愛的是「大猩猩」赤木剛憲,他說他們最像的地方是「扣籃」。而他也超越了他的動漫偶像,完成了流川楓等人都沒有完成的夢想,成為一名NBA球員,而這還只是開始。由他帶領的日本隊必將在未來的亞洲男籃版圖上取代老邁的伊朗隊,成為中國隊最強勁的對手。
中國男籃,你們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