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燒香病毒攻擊千家網站 作者留名武漢男孩

2020-12-04 央視網

熊貓燒香病毒攻擊千家網站 作者留名武漢男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6日 05:22 來源:

    京華時報訊 記者:王鵬 這是一波電腦病毒蔓延的狂潮。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數百萬電腦用戶被卷將進去,那隻憨態可掬、頷首敬香的「熊貓」除而不盡,成為人們噩夢般的記憶。

    反病毒工程師們將它命名為「尼姆亞」。它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熊貓燒香」。它迅速化身數百種,不斷入侵個人電腦,感染門戶網站,擊潰企業數據系統……它的蔓延考問著網絡的公共安全,同時引發了一場虛擬世界裡「道」與「魔」的較量。

    反病毒工程師和民間反病毒人士紛紛投身其中。

    1月19日,一個最新的「熊貓燒香」變種病毒出現。病毒作者宣稱,這將是「熊貓燒香」最後一次更新。

    這場歷時兩個多月的較量結束了嗎?

    「蜜罐」中發現病毒

    2006年11月14日,中關村瑞星公司總部14樓。

    一群反病毒工程師圍著一臺與網絡隔絕的電腦。隨著滑鼠點動,數百個熊貓圖標出現在屏幕上。這是工程師們當天捕獲的病毒,命名為「尼姆亞」。

    史?是瑞星公司研發部病毒組的反病毒工程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數十名夥伴一起捕捉網上流傳的病毒,然後將病毒「拆」開,研究其內部結構後,升級瑞星的病毒庫。

    當天下午,一名用戶向他們提交了一份病毒樣本。隨後,他們又在病毒組的「蜜罐」內,發現了該病毒的蹤影。

    「蜜罐」是病毒組設立在網際網路上的一些防衛性孱弱的伺服器,工程師們故意在伺服器上設置多種漏洞,誘使病毒侵入。「就像獵人做的沾滿蜜糖的陷阱,專門吸引獵物上鉤。」

    從「蜜罐」裡提取病毒後,史?和同事們將病毒移到公司14樓的一臺與網絡隔離的電腦上,這裡是病毒的「解剖臺」。

    「運行病毒之後,系統所有的圖標都變成了熊貓。」史?眼前的屏幕上,出現了一排排的熊貓圖案,熊貓們手持三炷香,合十作揖。

    經過分析,工程師們發現,在病毒卡通化的外表下,隱藏著巨大的傳染潛力,它的傳染模式和殺傷手段,與風行一時的「威金」病毒十分相像。瑞星公司隨即發布病毒預警。

    病毒蔓延湧向全國

    「最開始的『尼姆亞』不算厲害。」史?說,隨著病毒作者的不斷更新,它的破壞力和傳染力也隨之上升。

    2006年11月底,「尼姆亞」只有不到十個變種,然而12月開始,病毒作者從數日一更新,變為一日數更新,它的變種數量成倍上升。這時候,「熊貓燒香」已經取代了「尼姆亞」這個名字。

    12月中旬,「熊貓燒香」進入急速變種期,在幾次大面積暴發之後,「熊貓燒香」成為眾多電腦用戶談之色變的詞彙。

    聖誕節過後,「熊貓燒香」版本已達到近百個。

    史?說,去年12月下旬,國內近千家大型企業感染「熊貓燒香」,向瑞星求助。「當病毒變種和感染人群超過一定數量時,病毒的傳播就會以幾何方式增長。」

    12月26日,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監測中心發布「熊貓燒香」正瘋狂作案的病毒預警。

    27日,江民科技發布關於「熊貓燒香」的緊急病毒警報。

    2007年1月7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緊急預警,「通過對網際網路的監測發現,一偽裝成『熊貓燒香』圖案的蠕蟲病毒傳播,已有很多企業區域網遭受該蠕蟲的感染。」

    1月9日,「熊貓燒香」繼續蔓延,開始向全國範圍的電腦用戶湧去。

    這一天,「熊貓燒香」迎來了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暴發,它的的變種數量定格在306個。

    各地用戶紛紛中招

    小江是黑龍江省一家網吧的網管。

    1月9日到1月10日的兩天間,他所在的網吧內空空蕩蕩,並無顧客,打開網吧的40多臺電腦,屏幕上布滿了「熊貓燒香」圖標,系統崩潰,無法運行。

    「毒是9日早晨中的,一開始只是一臺機器,我殺毒時候,區域網內其他機器陸續中招。」小江說。

    同一天早晨,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劉先生上班後發現,公司近30臺電腦全部感染「熊貓燒香」,病毒破壞了電腦內的程序文件,並刪除了電腦備份,公司正在研發中的半成品軟體毀於一旦。

    劉先生憤怒之下卻又無奈。在年度總結報告中,他特意加上了一條:「以後重要程序必須備份,防範類似『熊貓燒香』的流氓病毒。」

    同一天晚上,北京的一家報社裡,技術人員們東奔西跑,幾十名編輯記者都在等待著他們清除電腦裡的「熊貓燒香」。

    1月10日,上海一家臺資公司的員工張先生打開電腦,迎接他的是一排排拱手舉香的熊貓。環顧四周,他發現同事們臉上有同樣的驚詫表情。整整一天,公司業務陷於癱瘓。

    ……

    根據瑞星公司提供的「熊貓燒香」病毒用戶求助數據,僅1月9日一天,瑞星用戶向公司求助的人數已達1016人次,11日達到1002人次。因為是選擇性求助,並僅限於瑞星殺毒軟體的正版用戶,這個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據了解,1月9日感染的電腦用戶達數十萬。其中北京、上海等電腦用戶較集中的城市成為「重災區」。

    「熊貓」並未就此止步,它繼續四處「燒香」。隨著變種的不斷增多,病毒洪潮蔓延無休,並且愈演愈烈。

    截至目前,「熊貓燒香」病毒變種已達416個,受感染電腦用戶達到數百萬臺。

    1月22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再次發出警報,在全國範圍內通緝「熊貓燒香」。

    門戶網站遭遇感染

    1月24日,北京市政府信息工作辦公室在官方網站上設立了「熊貓燒香」病毒專題,其中撰文稱:「一種偽裝成『熊貓燒香』圖案的病毒正在瘋狂作案……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區域網和網站遭受重創,多數網民也深受其害。」

    「熊貓燒香」因何難退?

    「『熊貓燒香』和以往的病毒不同,它採用了一種新的傳播手段。」史?說,傳統的蠕蟲病毒是通過一臺中毒電腦傳至區域網內其他電腦,而「熊貓燒香」在整合了所有可利用的傳播漏洞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站傳播。

    感染「熊貓燒香」的電腦,會在硬碟的所有網頁文件上附加病毒。「如果被感染的是網站編輯和記者的電腦,那麼通過中毒的網頁,『熊貓燒香』就可能附身在網站的所有網頁上。」史?說,訪問這種中毒的網站時,網民就會感染「熊貓燒香」病毒。

    從傳統的點對點,到現在的點對面,「熊貓燒香」藉助中毒網站的驚人訪問量急速傳播。

    據反病毒工程師稱,他們曾監控到,「熊貓燒香」感染過天涯社區、矽谷動力、pconline等門戶網站,在暴風影音等知名軟體的下載連結中也曾有「熊貓燒香」附身的痕跡。同時,「熊貓燒香」還可藉助搜尋引擎進行病毒傳播。

    「藉助區域網天女散花,藉助門戶網站星火燎原,藉助U盤死灰復燃。」史?說,「熊貓燒香」的三項主要傳播方式,成為病毒難以退去的主要原因。

    反毒人士抗擊病毒

    史?說,自去年聖誕節之後,瑞星公司病毒組就開始不斷加班,每當「熊貓燒香」發布新變種,工程師們就立即採集樣本,解剖病毒,並升級相應的專殺工具。

    「這段時間裡,通宵熬夜就有4次。」

    「『熊貓燒香』技術談不上高超,主要依賴於作者不斷瘋狂地更新,它更新,我們就隨之更新專殺工具。」史?說,「熊貓燒香」善於利用新漏洞,比如1月8日的變種就利用了QQ一項最新的安全漏洞。

    「熊貓燒香」誕生至今,病毒版本修改了400餘次,史?和同事們開發的專殺工具也升級了10餘次。

    除殺毒軟體公司外,散布在網民中的「反毒高手」在抗擊「熊貓燒香」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卡卡網絡社區的反病毒論壇上,雲集著不少電腦高手,他們大都是業餘編程愛好者,時常一起研究殺毒技術。「熊貓燒香」剛現身,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2006年10月底,在瑞星公司尚未捕獲「熊貓燒香」病毒時,程序高手「農夫」就已經拿到了當時的「熊貓燒香」病毒樣本,並編寫了專殺工具。此後,每當「熊貓燒香」發布變種時,反病毒論壇的網友mopery和艾瑪等人,就會寫一份詳細的變種分析報告,指出病毒的危險性和新特性。

    「其實民間的殺毒高手很多。」史?說,他自己以前就是一名民間高手,高中時代起就愛好研究病毒,大學畢業後被殺毒軟體公司招募。所以,他現在經常會瀏覽一些著名技術論壇,如果民間高手有一些好的想法,病毒組也會借鑑。

    史?說,他手頭掌握著一張「底牌」———「未知病毒查殺」。他說,這種殺毒辦法可以判斷病毒的「家族特徵」,只要變種符合一系列特徵,專殺工具就能有效查殺。

    史?介紹了這種新專殺工具的工作原理,但他要求記者報導時隱藏該項內容,「讓病毒作者知道了就麻煩了,這是我們取勝的殺手鐧。」

    一場未結束的戰爭

    1月19日,「熊貓燒香」發布了一個新的變種,病毒作者同時宣稱,這將是「熊貓燒香」最後一次更新。

    消息傳來,在卡卡社區上,飽受「熊貓燒香」折磨的網民們一片雀躍。高興之餘,他們開始反思得失。

    在反病毒論壇上,網友tom2000發表了一篇名為《熊貓啟示錄———風波過後的反思》帖子,文中稱:「以後有多少新的病毒/木馬會借鑑熊貓的經驗呢?一切才剛剛開始!」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的網際網路處於起步初期,大部分網民缺乏最基本的網絡安全防範知識,也缺少良好的上網習慣。安全意識的薄弱,給病毒大面積傳播帶來可乘之機。同時,隨著計算機在各個行業的普及,病毒造成的損害也將越來越嚴重。

    1月24日下午,反病毒工程師們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病毒,這種病毒和「熊貓燒香」十分相似,工程師懷疑它是「熊貓燒香」作者創作的新版本病毒。

    這種病毒會把受感染用戶電腦上的所有圖標換成一個男子的頭像,在頭像的眼睛位置是兩個電燈泡。

    反病毒工程師們擔心的是,「燈泡男子」會不會成為「熊貓燒香」的接班人。

    「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對我們而言,戰爭還在繼續。」史?說。

    病毒作者留名「武漢男孩」

    誰製造了「熊貓燒香」?他意欲何為?在「熊貓燒香」肆虐期間,關於作者身份的種種猜測流傳於網際網路上。

    在某網站「熊貓燒香」貼吧中,數百名深受「熊貓」所害的網民發帖「通緝」病毒製造者,更有網民聲稱開出10萬美元的懸賞花紅。

    昨天,反病毒工程師向記者透露,「熊貓燒香」的作者並非無跡可尋,在解剖病毒過程中,他們發現了留在病毒內的一些神秘留言。在這些留言裡,「熊貓燒香」的作者自稱whboy———「武漢男孩」。

    「熊貓」體內暗藏留言

    mopery是卡卡社區反病毒論壇的版主,也是一名反病毒高手。

    2006年10月中旬,mopery接到網友求助。在幫忙解決電腦故障的過程中,他拿到了一個病毒樣本,它就是「熊貓燒香」的原始版本。

    將病毒「解剖」之後,在繁複的程序代碼中,mopery看到了一段與程序無關的信息,其中有一行字母:「whboy」。

    「whboy」這個名字,對於病毒研究者有著不一般的含義。2004年,whboy即發布了其創作的病毒「武漢男孩」,那是一種通過QQ傳播的盜號木馬,因為其變種的瘋狂和傳播的廣泛,一年後,被江民反病毒中心列入2005年十大病毒之列。

    此後,whboy還在一些病毒論壇和黑客論壇發帖,表示可以提供盜取QQ號服務,但不久後便銷聲匿跡,直至「熊貓」出現。

    mopery對「熊貓燒香」進行了認真分析。他發現,這種病毒並不擁有最厲害的技術,卻擁有最成熟的傳播手段。

    mopery對「熊貓燒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聯繫了另一名民間反病毒高手農夫,在2006年10月25日推出了第一款專殺工具:尼姆亞蠕蟲專殺。

    「第一隻熊貓沒什麼威力,厲害的是後面的變種。」mopery說,從發現第一版「熊貓燒香」後,一個月內,它的變種就達到了十幾種。

    在這些變種中,每隔一段時間,作者都有意在病毒中留下whboy字樣。「他主要給我們這些分析病毒的人看,普通用戶看不到代碼。」

    隨著變種增多,反病毒人士在連續解剖病毒的同時,開始期待更多留言出現。

    病毒內部列出「鳴謝單位」

    2006年12月初,「熊貓燒香」變種加速,代碼中除了whboy字樣外,又多了一行漢字:「武漢男孩感染下載者。」隨著變種的增多,代碼內附帶的信息也越來越多。

    此時,mopery和艾瑪已經加入抗擊「熊貓燒香」的大軍當中。他們分析熊貓的新變種,並在卡卡社區反病毒論壇上,貼出一份份詳細的病毒分析報告。

    他們的舉動,吸引了病毒作者「武漢男孩」的注意力。在1月初一份病毒變種中,神秘留言再次更新。

    「感謝mopery對此木馬的關注。」留言中新添的這句話,讓mopery啼笑皆非。隨後,武漢男孩似乎迷戀上了這種病毒內部列出「鳴謝單位」的模式,在1月5日的病毒留言中,感謝名單上添加了艾瑪的名字。1月9日,感謝名單中又多了殺毒高手「海色之月」的名字,文末還添加了一句「服了……艾瑪…… 」

    此後,武漢男孩開始頻繁用這種方式與對手「交流」。

    1月15日,武漢男孩還在留言中和反毒者taylor77打起了招呼:「taylor77,不知道找我啥事啊?」並且戲言:「我製作的病毒已經『滿城盡燒國寶香』。」

    網絡世界高手對決一個月

    1月16日,武漢男孩發布了新的病毒變種,反毒者們習慣稱之為「艾瑪」版本。因為在這個病毒內部的留言中,寫了22次艾瑪的名字。

    1月19日晚,「熊貓燒香」發布了最後一次更新。這個版本可稱為傳染手段最全面的版本。

    在「熊貓燒香」的最後一個版本中,武漢男孩寫下了臨別贈語:「在此對各位中過此木馬的網友和各位網管人員表示深深的歉意!對不起,你們辛苦了!mopery,很想和你們交流下!某某原因,我想還是算了!」

    面對「熊貓燒香」停止更新的消息,反病毒工程師史?顯得很平靜:「我們希望熊貓風波就此結束,但是武漢男孩有失言的先例。總之他只要更新,我們就奉陪到底。」

    對於持續對決一個多月,卻不知藏身何處的武漢男孩,mopery的贈言是:「我希望他能好好利用自己的技術來服務廣大網民,而不是給網民帶來痛苦。」

    「武漢男孩」身份存仨版本

    雖然武漢男孩表示不再更新「熊貓燒香」,但這場席捲全國的病毒狂潮卻餘波難平。

    網民們紛紛猜測武漢男孩的真實身份。

    經調查,目前在業內人士中,關於武漢男孩的身份有三種猜測。其一,武漢男孩是一名15歲的武漢少年,證據是網絡上流傳的他和反毒者農夫的QQ對話。其二,武漢男孩是桂林一家軟體公司的副總裁,曾編寫過流氓軟體,消息來源是反病毒論壇。其三,武漢男孩是國內殺毒軟體公司的員工,故意編寫病毒,促銷相應的殺毒產品。

    為核證傳言,記者分別採訪了mopery和瑞星公司反病毒工程師史?。

    mopery稱,經過他和農夫的核證,證實流傳的QQ聊天片斷的主人公,是另外一種病毒的作者,而非武漢男孩。至於公司副總的說法,屬空穴來風。

    作為殺毒軟體公司的員工,史?說,每次大型病毒流傳後,總有各種對殺毒軟體公司不利的傳言,但殺毒軟體界的程式設計師不會編寫病毒、擾亂網絡。他反問道:「流感病毒是醫生製作的麼?」

    mopery和史?都表示,從留言的內容和程序代碼來看,武漢男孩是一位有豐富病毒編寫經驗的熟手,經常瀏覽卡卡社區反病毒論壇,隨時關注mopery等人的病毒分析。卡卡社區有59萬餘名會員,武漢男孩一定身在其中,但這個範圍卻再難縮小。「武漢男孩本身精通網絡技術和入侵技術,通過他上網的痕跡追查真身很難實現。」mopery說。

    「熊貓燒香」帶有商業目的

    史?說,他們經過分析認為,「熊貓燒香」帶有強烈的商業目的,「用戶感染病毒後,會從後臺點擊國外的網站,部分變種中含有盜號木馬,病毒作者可藉此牟利。」

    「現在的病毒作者和上世紀90年代的不同,他們不再以炫耀技術為目的,而是帶有明確商業目的,病毒和流氓軟體界限越來越模糊了。」史?說。

    昨天下午,瑞星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已將病毒作者的相關證據和病毒特性提交給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工作人員稱,關於這場「熊貓燒香」病毒風暴,受波及的電腦數字以及造成的經濟損失等相關數據,目前正在統計,將於近日在其主頁上公布。

    關於是否向公安機關報案,這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見到武漢男孩真面目的。」mopery說。

    ■連結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二十三條 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至3倍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記者:王鵬

責編:復甦

相關焦點

  • 13年前,那個製作超級病毒「熊貓燒香」的李俊,最後怎樣了?
    ▲被「熊貓燒香」襲擊的電腦首頁01李俊出生於1982年,他的父親是武漢新洲區的一個水泥工人在回到武漢後,他報名參加了網絡技術職業培訓,但是在2006年8月就退學了。在之後的日子,李俊每天都在出租屋內玩電腦。始終心有不甘的李俊決定要編寫一個電腦病毒。一個月後,熊貓燒香病毒誕生了。雷磊在李俊編寫這個病毒時,還曾經一起討論。
  • 對武漢肺炎和非典病毒是陰謀論進行闢謠的權威解讀
    昨天我在各大論壇和自媒體發表了「武漢肺炎和非典病毒究竟有無人為製造的可能?用博弈論和邏輯推演」,文章用非常嚴謹的邏輯和簡易博弈模型論證了,即使存在人為製造病毒,絕對不可能是美國。其中百家號進行了重點推薦,瞬間閱讀量較大。但因為文章結論可能也會引起質疑,所以百家號又迅速不推薦。其中有人馬上對我進行語言攻擊,而百家號也瞬間刪除了這些辱罵語言。但在我的微信號有人罵我「美國狗」。
  • 【新華網連線武漢】神經內科專家張熙回應新冠病毒攻擊中樞神經系統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關心 劉廈)近日,北京地壇醫院首次報告新冠病毒攻擊中樞神經系統病例。新冠病毒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什麼危害?會引發其它臟器損害嗎?【新華網連線武漢】本期邀請到軍隊前方專家組成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老年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熙,對相關問題進行闡釋。
  • 美國伺服器網站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
    美國伺服器網絡攻擊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一種直接的競爭方式,因為具有高收益,所以在高利益的驅使下,攻擊已經演變成非常完善的產業鏈,美國伺服器用戶需要多加了解網絡攻擊方面的信息,加強防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美國伺服器網站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在單病毒示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據中科院網站1月6日消息,在愛滋病毒感染靜息CD4 T淋巴細胞的過程中,病毒跨越皮質肌動蛋白柵欄結構是一個關鍵步驟,但其具體機制仍有待研究。最近,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崔宗強團隊實時動態觀察到單個愛滋病毒入侵和跨越皮質肌動蛋白屏障的動態行為,揭示了病毒入侵靜息CD4 T淋巴過程中,α-actinin介導的皮質肌動蛋白動態重組機制,並基於病毒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發現了抗病毒新靶標及其抑制多肽。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Nanoscale(《納米尺度》)上作為內封面文章發表。
  • 約談違法網站四百餘家關閉上千家
    原標題:約談違法網站四百餘家關閉上千家 記者11月1日從全國網信辦和掃黃打非辦了解到,三季度,全國網信系統持續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網上各類違法信息和網站,累計約談違法網站429家,警告違法網站244家,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785家,移送司法機關相關案件線索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病毒是實驗室洩露的嗎?4. 有沒有改造過病毒?5. 是否及時預警?6. 怎樣評價石正麗?7. 如何評價藥物篩選?8. 為什麼不出來澄清?9. 作者自己有什麼想說的?作者同時希望,全社會能更多地關注科研工作者和他們的工作。畢竟,科研工作者也是和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從疾病和疫情之中拯救世界的英雄。
  • 造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原來是慣犯
    「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日前被美媒揭底,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編造的謠言。《華盛頓郵報》4月14日刊發了喬希·羅金的造謠文章,文章提出「新冠病毒是從中國武漢一個生物研究實驗室流出」的謬論。美國調查性報導網站「灰色地帶」日前刊文揭露了羅金編造謠言的來龍去脈,指出這篇報導不僅漏洞百出,而且「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羅金及其造謠文章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美媒扒出了文章作者羅金的「黑歷史」,他曾屢屢炮製假新聞,是個「慣犯」。與此同時,美媒還揭露了美國「反華陰謀論」炮製套路,很多謠言不攻自破。
  • 驚動了全球的「想哭」病毒,你中招了嗎?這些方法幫你的電腦避免被...
    其實他一開始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進一步分析後,發現這個域名看起來像是病毒作者給自己留的一個緊急停止開關,以防止病毒失控。2、杜絕好奇心,不打開亂七八糟的網站,現在很多網站做的廣告都很吸引人,越來越多的人禁不住誘惑進入其中,而這些網站很多就算沒有掛病毒也會給你的瀏覽器植入插件,讓你的瀏覽器打開速度越來越慢,最後導致瀏覽器打不開,瀏覽器打開無響應等等併發症。
  • 美媒揭「武漢病毒所陰謀論」始末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王會聰】有關「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陰謀論曾在今年1月被一些邊緣媒體宣揚,馬上遭到主流媒體和科學家駁斥,但在今年4月,這一陰謀論再次復活,且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站穩腳跟,美國官員輪番上場,將其推銷給全世界。這一系列動作是如何完成的?
  • 美媒記者探訪武漢病毒研究所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8月10日發表觀察報導,講述了該媒體記者在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所見所聞。報導稱,NBC新聞節目組成為自疫情暴發以來獲準進入該研究所的首個外國新聞機構。文章摘編如下:武漢病毒研究所位於一條大街旁,乍一看會誤認為這裡是大學校園,研究所的紅磚建築連著一條布滿攝像頭並有保安站崗的長長車道,這使得它在周圍的繁華環境中顯得與眾不同。
  • 疫情下武漢病毒研究所做了啥?離職的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回應
    病毒是人造產物嗎?3. 病毒是實驗室洩露的嗎?4. 有沒有改造過病毒?5. 是否及時預警?6. 怎樣評價石正麗?7. 如何評價藥物篩選?8. 為什麼不出來澄清?9. 作者自己有什麼想說的? 作者同時希望,全社會能更多地關注科研工作者和他們的工作。畢竟,科研工作者也是和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從疾病和疫情之中拯救世界的英雄。
  • 武漢病毒研究所陳全姣實名舉報所長王延軼?
    流傳內容:一個名為@微客鐵汁5 的微博帳號發帖,宣稱自己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研究員陳全姣,並稱自己要實名舉報武漢病毒所的所長王延軼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罪魁禍首。2.該帳號還宣稱是自己非法竊取了李文亮醫生妻子的個人信息,並撰寫了虛假的求助信;甚至宣稱自己來自境外一個反動網站,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吸引境內的網民都去關注該網站,給該網站「引流」。3.武漢病毒所也在其官網上發布了聲明,澄清該所的陳全姣研究員的身份被人盜用。陳全姣還在聲明中表示她對冒用其身份捏造舉報信息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
  • 網站被攻擊的常見形式有哪些?應如何應對?
    現在做網站的站長都有一個心裡,網站受攻擊是在所難免的事,特別是一些比較熱門的行業以及一些比較小的企業,更是被這些攻擊整得焦頭爛額。那麼如果我們要解決攻擊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去了解攻擊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具體的攻擊有什麼形式。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網絡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些惡意的網絡伺服器行為也層出不窮。
  • 「熊貓燒香」作者的人生病毒
    如今,這位「熊貓燒香」作者再次入獄。  1月8日,因參與開設網絡賭場,他被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該案所涉賭資超7000萬元,成為公安部督辦的大案。  沒有浪子回頭的溫情,沒有國家招安的戲碼,李俊的人生仿佛也被病毒侵蝕——他一次次以極端的方式衝上巔峰,然後被抹殺得乾乾淨淨。是什麼讓這個「天才」反覆染毒?
  • 栽贓武漢病毒研究所是無稽之談
    ——多國專家駁斥「新冠病毒起源於實驗室」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開始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謠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科學》周刊網站日前刊登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專訪文章,題為《處於新冠肺炎起源論核心的中國科學家說,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 美媒記者首次探訪武漢病毒研究所,擊破白宮「中國病毒」謠言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8月10日發表觀察報導,講述了該媒體記者在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所見所聞。報導稱,NBC新聞節目組成為自疫情暴發以來獲準進入該研究所的首個外國新聞機構。▲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亞尼斯·麥基·弗賴爾與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交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
  • 「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幕後真相令人震驚!
    美國調查性報導網站「灰色地帶」(The gray zone)日前刊文,揭露了《華盛頓郵報》作者喬希·羅金(Josh Rogin)編造「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實驗室」的來龍去脈。「灰色地帶」調查發現,《華盛頓郵報》這篇報導可謂漏洞百出,不僅對引用的內容「挑挑揀揀」,還將反華活動人士虛構為「科學家」,文章作者喬希·羅金更是曾屢屢炮製假新聞。
  • 《柳葉刀》指出:「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第一個發生人傳人的地方」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等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ssrn.com網站顯示,該論文列出了3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生物科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Zhao Zhang,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秘密傳播和進化》,全文共22頁。 研究人員從17個國家及地區提供的病毒株,追蹤到病毒最初或在印度及孟加拉等地出現。
  • 《柳葉刀》指出:「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第一個發生人傳人的地方。」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印度等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地點。ssrn.com網站顯示,該論文列出了3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