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你有沒有想過:「寶寶的高智商遺傳自媽媽」,這句話其實並不是迷信,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生出個高智商的寶寶,這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願,當父母看到寶寶的聰明表現時,常常感到特別驕傲,都覺得這是自己大腦中的「聰明基因」遺傳的結果。
前幾天在餐廳吃飯,聽到隔壁桌一家人在聊孩子的成績,這個孩子的成績這次期末考試進了年級前十,所以父母為了獎勵孩子,帶他出來大吃一頓。
孩子的爸爸驕傲地說:「這次考這麼好多虧了數學分數高,我當年可是數學課代表,兒子絕對是遺傳了我的好基因。」爸爸的話音剛落,媽媽直接反駁道:「你可得了吧!兒子的智商都是遺傳我的,你不信上網搜搜去。」
確實,經常能夠聽到「孩子的智商主要是遺傳自母親」這樣的說法,尤其是男孩子。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
先天遺傳在孩子智商上佔比很大,主要遺傳自母親的說法不全無道理
《Psychology Spot》中的一篇文章寫道「聰明的孩子應該感謝他們的母親」。通過相關的實驗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在遺傳智力基因方面承擔主要責任。
人類與智商相關的遺傳基因是在X染色體上的,母親攜帶的是XX染色體,父親攜帶的是XY染色體。男女雙方結合生出的孩子是女孩兒的話,女兒的一個X染色體來自母親和父親各一個,但如果生出來的是男孩兒的話是攜帶XY染色體,其中Y染色體出自父親,X染色體必然就來自母親身上。
這就說明媽媽對孩子智商方面的影響因素與孩子的性別存在著很大的關係,對男孩的影響是100%,對女孩子的影響是50%。
孩子智商的影響因素不只是遺傳一種,學界並沒有統一意見
孩子的智商不光由遺傳因素決定,後天的環境因素也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父母的正確引導,能讓孩子的智力發展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關於孩子智商到底由什麼決定,在心理學的意見是不統一的。
①遺傳決定論: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
高爾頓認為:「一兩遺傳重於一噸教育」。
他認為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對孩子智力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後天教育的作用。
②環境決定論: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華生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好壞的決定因素是後天的環境。
他曾經堅持認為,可以通過控制外界環境的條件對人進行條件刺激,從而按照自己的計劃安排目標接下來的行為。
但是隨著如今社會的發展和深入的科學研究,心理學界也逐步達成了統一的認知:父母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相輔相成,共同決定孩子的智商,影響日後的發展。
如果就以後天的環境因素來講,母親的影響佔比也就比較大,因為在多數家庭中都是母親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時間比較多,也承擔著更多的教育責任。
家長學會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培養孩子智商的多元化發展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過「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之前人們對於智力的定義過於局限,並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能力,他將人類的智能分為八個範疇,分別是:
語言、數理邏輯、內省、人際、身體運動、空間、音樂、自然探索、存在。
這八個範疇中前兩個語言和數理邏輯,就是平日裡家長用來判斷孩子智商高低、學習好壞、是否能成才的一個標準。但卻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殊不知那也是關乎孩子智商的重要一部分。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在傳統認知的學習方面「不開竅兒」,那可以試著培養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才能,或許能有意外收穫。
家長學會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孩子的多元化發展,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