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書記尹建平的五天五夜

2020-12-01 人民網

7月1日,安徽含山縣環峰鎮三龍村黨總支書記尹建平(左)在察看汛情。
  資料照片

7月11日,安徽含山縣環峰鎮三龍村運糧河段,前幾天這裡還洪水咆哮、四處漫堤,而如今,河水靜靜流淌,村裡10多公裡堤防圍護的近1萬畝良田,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而這一切,54歲的三龍村黨總支書記尹建平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腦幹功能消失,自主呼吸消失……」7月9日下午5時,安徽醫科大學巢湖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在防汛搶險現場連續工作了五天五夜、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的尹建平被確認為腦死亡。

5天裡,衣服鞋子都被泥水浸透了,但他忙得來不及換

「防汛搶險這幾天,尹書記和我在一條埂上,裝土、背口袋、壘壩……」70歲的村民裴吉祥回憶起7月9日尹書記在圩埂上的場景,忍不住老淚縱橫。

「那天暴雨持續在下,他全身都溼透了,連續幹了好幾天,身體很虛弱,『老裴唉,我實在是撐不住了』,這是尹書記當時在我耳朵邊上講的。」裴吉祥說,他當時勸尹書記休息一會兒,但尹建平看著暴雨還在下個不停,始終沒有回家休息,一直在一線。

「他是我們村的帶頭人,什麼事都想在前頭,什麼事也放不下,什麼事都帶頭幹。」三龍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裴善權說。

6月30日,三龍村大雨如注,下了整整一夜。7月1日凌晨4時,尹建平坐不住了,起了床,拿著手電筒,冒著滂沱大雨,急匆匆趕往村部,連夜召集村兩委幹部開會,緊急部署任務。會後,村幹部們分頭上崗巡堤防汛。

凌晨5時,尹建平發現小荒圩段發生險情,連夜調運防汛物資,和村裡的壯勞力上堤壩搶險,打響了小荒圩「保衛戰」。

7月1日上午10時,三龍圩堤出現多處塌方、滲漏和管湧,洪水漫堤,情勢十分危急,尹建平第一時間召集黨員幹部群眾上埂巡堤、裝土和圍堤設障,死看硬守。

水勢兇猛,10時30分許,洪水淹沒了裴保、小莊等5個自然村的10多戶人家,尹建平安排專人緊急轉移受災鄉親。

上午11時,暴雨仍不見小。為防止險情範圍擴大,尹建平火速聯繫鎮上調來了兩臺挖土機,從農田裡挖出泥土加高圩堤,同時進行清淤清雜,及時處理多處險情。

村民石再清說:「下大雨那幾天,尹書記不放心,多次來到我看護的窪後水庫,裡裡外外仔細地看了水壩。臨走時,還對我說,『老哥,你可要看好水庫啊!』」

「連續5天,尹書記的衣服鞋子都被泥水浸透了,他來不及換乾淨的。腳也被膠鞋磨破了,被洪水泡爛了,他顧不上去包紮。」裴善權說。

自家的農田被淹、魚塘被毀,尹建平無暇前去查看。防汛期間,他白天上圩埂,晚上就在村部的值班室堅守,凡遇險情必到現場。

他本來就有高血壓,下暴雨這些天顧不上回家,藥都想不起吃

暴雨傾盆,河水陡漲,村兩委班子成員責任到人,每人包保一段大堤。村委會幹部唐傳亮說,這幾天,無論哪裡出現險情,尹書記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一邊抗洪救災,一邊及時疏導受災農戶心理,反反覆覆告知他們,防汛過後政府會安排他們的生產生活,讓鄉親安心。

三龍村既有山又有圩田,山上還有幾座水庫,從東山上流下來的泥水和一刻不停的雨水讓三龍圩田旁的運糧河支河不堪重負,如果這裡一旦宣告「失守」,圩田內5000多畝農作物將面臨絕收,防汛形勢非常嚴峻。

除了保障河埂不被衝垮、圩田不被淹沒外,保障山區塘壩水庫安全度汛也很重要。幾天來,被冰冷的雨水淋透了的尹建平在圩堤上不停地撥打電話,一個地點一個地點地安排專人看守。

由於連續多日的強降雨,降水量已達到歷史極值,三龍電站和唐劉電站的幾臺排灌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著,圩裡的水仍然有增無減。偌大的三龍圩經過暴雨的襲擊,放眼望去,曾經的綠色農田已變成白茫茫的一片。眼看著5000多畝農作物被水淹了幾天,可能面臨絕收,尹建平心急如焚。「不能等靠要,我們自己建排水站!」他當機立斷。

7月5日凌晨,尹建平向縣鎮主管部門求助,要求增加排水機器,並派人購置機器零部件。時間緊、任務重,根本來不及找專人安裝,他找來了村裡的電工現學現裝,缺少泵管,又請來木工,用木板定製水槽,在他的統籌安排下,一個臨時的排水站幾小時內就建了起來,立即能夠抽水排澇。

看著白花花的水從圩田裡抽出,三龍村的鄉親們高興壞了,「尹書記真靠譜,農田保住了!」

「我勸他休息,他說他都急死了,哪裡顧得上。」妻子嚴守英說,尹建平本來就患有高血壓,下暴雨這些天他都在堤上,好幾天都顧不上回家,藥都想不起吃。

雨小了,他說回家洗個澡換件衣服再來值班,哪想一下子就暈過去了

7月5日晚,雨勢漸小,三龍圩的險情暫時緩解,在同事們的再三勸說下,奮戰了5個晝夜的尹建平晚上8點多總算是回了家。「當時他說,趕快回家洗個澡,換件衣服再來值班。」裴善權說。

「我讓他先睡會兒,他吵著嚷著要上河埂。我讓他無論如何歇一下,他才躺下,哪想一下子就暈過去了。」嚴守英說。

當天晚上,尹建平被緊急轉院到安徽醫科大學巢湖附屬醫院,被診斷為勞累過度誘發腦溢血,隨即轉入重症監護室,由於丘腦出血病情嚴重,他再也沒有睜開眼。

「前幾天,要不是尹書記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搶險,小荒圩就破了。尹書記為村裡防汛的事這麼拼命,很多人都沒想到他高血壓這麼嚴重。」7月11日,記者見到了64歲的村民王萬紅,他告訴記者,尹書記給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幹事實在、工作踏實。

「我們村地處丘陵山區,交通一直是個難題,繼前幾年村上修通了水泥路後,去年又實現了戶戶通,就是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尹書記還帶領大家平整了近50畝的山地。這些事的辦成,都離不開他的辛勞,凝聚了他的心血。」王萬紅眼眶溼潤,「現在水小了,他再也看不見了。」

「尹建平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幹部,處處為群眾著想,時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防汛搶險中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的責任與擔當。」環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仲和說。

在同事和群眾眼裡,尹建平善於做群眾工作,善於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幾年間,不僅帶領村民修建了一條長約6.8公裡的水泥路,貫通三龍村南北,還積極引導鼓勵村民發展經濟。目前,三龍村的土地流轉率達到90%以上,湧現出了很多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經濟排在全鎮第一。

「20多年來,尹書記為村裡做了許多好事,哪是一天半天能夠說完的啊。原先十澇九荒、交通不便的三龍村,現在是路搞通了,田搞平了,水搞活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方便多了,這一切變化都有尹書記的功勞啊。」村民鄭前樹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2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護堤5天4夜,老支書突發腦溢血
    這一切,正是靜靜躺在安徽醫科大學巢湖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內的54歲村黨總支書記尹建平最牽掛的。在抗洪搶險一線連續堅守5天4夜,尹建平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7月9日已被醫院宣告為腦死亡。  「抗洪搶險這幾天,尹建平和我一起裝泥、背口袋、壘壩……」含山縣環峰鎮三龍村村民裴吉祥回憶說,抗洪搶險這幾天,無論哪裡有險情,尹建平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 中國安能救援隊連續五天五夜奮戰 鄱陽188米中洲圩決口成功實現合龍
    5天來,他與另外7名指揮手一起,每天在塵土飛揚的搶險現場一站就是12個小時,舉旗、吹哨上萬次,指揮著一輛輛施工車輛有序進出。為了這一刻,他們已經連續奮戰五天五夜,為了早日封堵,搶險人員實行兩班倒。汗水泥巴混在一起,讓他們的衣服增加了重量。十幾個小時下來,他們的體力嚴重透支,換班時,每個人幾乎都是在拖著兩條腿向前挪動,渾身上下都是溼漉漉的。據悉,決口合龍後,他們還將組織對合龍後的圩堤進行反濾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恢復堤身原有面貌,確保堤防結構及防滲穩定。
  • 永州市抗洪救災先進單位、先進個人零陵區表彰對象
    李源始終堅守崗位,奮戰在抗洪第一線。他那被雨水淋透的衣服、沾滿黃泥的膠鞋及滿臉的疲倦,印證了他對人民群眾的愛。他用實際行動給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作了一個最好的詮釋! 4、唐紅鷹先進事跡 唐紅鷹,男,1977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零陵區朝陽街道黨工委書記。
  • 抗洪親兄弟 上陣女子兵
    「辛苦咱不怕,咱怕的是郵件有啥意外」 在抗洪一線,有一對郵政親兄弟,特別引人注目,一個哪怕沒有路,也要去投遞郵儲銀行阜南縣支行黨支部書記黃珂在工作微信群內這樣回復道。 7月17日凌晨王家壩到達設防水位,她放棄休息,第一時間奔赴淮河大壩上的防汛責任點,帶上袖章,扛起鐵鍬,加入到曹集鎮利民村2000米淮堤防汛巡視工作隊伍中,成了阜南縣曹集鎮西田坡臨時黨支部中的一員。
  • 玉米播種五天遭遇特大暴雨 臨沂紅花鎮全力排澇保農作物
    紅花鎮今年夏玉米播種面積達2.5萬畝,玉米播種不到五天時間,就遇到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而且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預計全鎮受到水淹面積達3500餘畝,其中,聯伍社區孫塘村受災最嚴重,受災面積超過500畝。面對特大暴雨造成的災害,紅花鎮結合防洪防汛工作的開展,要求馬陵山沿線各社區、村集中人力、機械,疏通溝渠,排除田間積澇,竭力挽救剛播種的夏玉米催芽吐綠,茁壯生長。
  • 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答卷——2018年防汛抗洪防颱風回眸
    飛檢、暗訪、約談貫穿主汛期;「三個責任人」限時上崗到位,「三個環節」逐庫完善落實;「五月底前全面落實」「十日內排查隱患」……國家防總、水利部強化監管,一系列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問責措施紮實推進,要求限時整改,形成警示震懾。真功夫下足,硬措施跟上,責任逐級明確,壓力層層傳導,緊盯薄弱環節,排查風險隱患,凝聚起抗洪救災的強大合力,繪就了有序高效的抗洪圖景。
  • 震撼再現濰坊抗洪故事,安丘創作現代京劇《頭雁》即將首演
    《頭雁》就是以抗洪救災過程中,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的真實事跡為原型創作而成。專業京劇演員的唱念做打,配以突破傳統京劇表現形式的音樂、音效、燈光和舞美,將讓受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震撼感受。「我們會盡我們最大的力量,貢獻出我們的藝術智慧。」導演周龍說。
  • 雅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袁彩君到寶興、天全督導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雅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袁彩君到寶興、天全督導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2020-08-26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濱預備黨員堅守抗洪一線保家園
    陳明記者沿著大堤繼續往北走,發現這次抗洪大軍裡,有不少年輕的面孔。正在巡堤的湖濱街道工委副書記徐凝告訴記者,晚上值守大堤的有10多名年輕的預備黨員,都是主動要求值晚班。「這些年輕預備黨員幹部真的不簡單,抗疫時主動要求上前線,抗洪時又申請值守最辛苦的時段。」徐凝說。
  • 抗洪英雄劉安軍,請您安息吧!
    完成了9天緊張勞累的抗洪任務後,臨時組建的預備役團戰士們陸續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劉安軍也回到了自己的單位——和縣城管部門。然而,7月13日,馬鞍山市人武部副部長任俊濤卻得到了一個讓他始終不願相信的消息,劉安軍因為勞累倒下了,心源性猝死。
  • 一箱礦泉水也不能少 長沙芙蓉區全程督查抗洪救災款物管理
    昨日,記者在芙蓉區東屯渡街道看到,該街道紀工委書記劉化祥正在和另外兩名紀檢監察幹部對救災物資進行清點核查。   「截至目前,街道共計捐款32400元,物資1000餘件,款物主要捐贈到寧鄉等重災區。」劉化祥介紹,街道紀工委根據市、區兩級要求,已經就有關單位對所捐款物是否建立臺帳,帳目和款物是否相符進行了督查;並通過電話聯繫捐贈款物愛心人士等方式,對所捐款物進行清查核實。
  • 1981年 滂沱大雨持續6天
    峨影廠《特急警報333》就是以這場暴雨為故事背景。九眼橋九個橋洞被洪水封了四五個。安順橋被洪水衝垮,捲走數十人。連下6天江河水位多超歷史紀錄  滂沱大雨卯足勁一口氣下了6天,讓四川民眾驚駭不已。  《1981年四川暴雨泥石流》介紹,全省178個縣(區)分別降了中雨、大雨、暴雨及特大暴雨,包括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大渡河、青衣江、金沙江、川江等九大水系,尤以沱江、涪江、嘉陵江、岷江等流域降雨最大。
  • 鄂州市三山湖出現60米堤段沉降險情 區委書記扛起沙包衝鋒
    鄂州市鄂城區委書記劉厚文與駐守險段的黨員群眾一起奮戰在大堤上。接到險情後,鄂州市鄂城區委書記劉厚文快速趕赴現場,靠前指揮,組織勞力400餘人次、挖機等機械10餘臺(套)投入抗洪搶險。當幾輪搶險人員退下來修整時,沒有絲毫猶豫,劉厚文直接扛起沙包加入了搶險救災的隊伍,經過10多個小時的奮戰,險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從遠海到河壩:海洋科技走進抗洪救災一線
    今年,在防汛最關鍵的「七下八上」時段,調查中心的專業海洋勘測隊伍組成了抗洪小分隊,在江西上饒、九江等地,完成了四個岸段129公裡水下及水上堤壩地形勘測。這支由一艘無人艇、三架無人機和六個「海洋人」組成的抗洪小分隊,在抗洪前線奔忙了十個日夜。
  • 雅安市委政法委書記戴華強赴寶興縣督導搶險救災工作
    8月22日,雅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戴華強赴寶興縣西河片區督導地災防治、搶險救災、群眾安置等工作。寶興縣委書記馮俊濤,縣領導姚偉東、危疆澤、黃宗品、王玉蘭及相關鄉鎮部門負責人先後陪同。每到一處,戴華強都仔細察看險情、災情,現場指導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 為黨旗添彩丨逆水而行,蕪湖市司法局黨員幹部奔赴抗洪搶險一線
    面對嚴峻的防汛壓力,安徽司法行政人聞「汛」而動,全力以赴防汛抗洪,從長江沿岸,到新安江畔……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廣大幹警、法治工作者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奮戰在防汛一線。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
  • 央企神器助力抗洪一線,提升防汛救災戰鬥力!
    本輪洪水期間,三峽集團長江電力嚴格按照長江委調度令,3天內連續4次調整三峽出庫流量,精準控洩,為長江中下遊清江、洞庭湖區洪水行洪留出寶貴時間。同時,充分發揮梯級水庫調蓄功能,截至21日10時,三峽集團所屬梯級水庫溪洛渡、向家壩按調度令要求配合三峽攔洪16億立方米,充分發揮了梯級水庫攔洪削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