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證明:黑洞驅動的類星體,能夠撕裂星際空間,阻止恆星形成!

2020-11-26 騰訊網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獨特能力,由維吉尼亞理工大學Nahum Arav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宇宙中有史以來最高能量的射流。這些射流出來自類星體,撕裂星際空間,類似於地球上的海嘯,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遙遠星系中明亮而緻密的核心,類星體亮度可以達到宿主星系(通常由數億顆恆星組成)的1000倍。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Nahum Arav說:中心引擎是超大質量黑洞,充斥著不斷湧入的塵埃、氣體和恆星。類星體是黑洞吞噬物質時產生的,因此會發出強烈的輻射,在來自黑洞熾熱輻射壓力的推動下,衝擊性爆炸將物質從星系系中心噴出,加速到光速的幾個百分點。這些外流對於理解星系的形成至關重要,它們每年推動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

這些流出物質攜帶的機械能比整個星系的光度高出數百倍,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Nahum Arav的研究團隊包括來自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蒂莫西·米勒(Timothy Miller)和博士生徐新峰,以及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的傑拉德·克裡斯(Gerard Kriss)和瑞秋·普萊莎(Rachel Plesha)。

類星體風在星系的圓盤上擴散,猛烈地席捲著原本會形成新恆星的物質。根據這項研究,輻射推動氣體和塵埃的距離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要遠得多,造成了整個星系系的事件。當這場宇宙海嘯猛烈撞擊星際物質時,它的溫度飆升到數十億度,物質主要在X射線中發光,但也廣泛地覆蓋了整個光譜,任何目擊這一事件的人都會看到一場奇妙的煙花表演。首先會受到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大量輻射,然後會滲透到可見光和紅外光中。

觀察者會看到一場巨大的燈光秀,就像星系裡的聖誕樹一樣。星系演化的數值模擬表明,這樣的外流可以解釋一些重要的宇宙學難題,比如為什麼天文學家在宇宙中觀測到的大型星系如此之少,為什麼星系的質量與其中心黑洞質量之間存在關係。這項研究表明,強大的類星體外流在早期宇宙中應該很普遍。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著名宇宙學家耶利米·P·奧斯特萊克(Jeremiah P.Ostriker)說:

幾十年來,理論家和觀察者都知道,有一些物理過程會阻止大質量星系的恆星形成,但這個過程的性質一直是個謎。把觀測到的流出數據放入模擬中,可以解決星系演化中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除了測量迄今觀測到能量最高的類星體外,研究小組還發現另一種流出速度比其他任何一種都要快,在三年的時間裡,從每小時近4300萬英裡增加到大約4600萬英裡。科學家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加速度將繼續增加。

數據中有如此之多的發現,讓研究人員感覺自己就像是糖果店裡的孩子。天文學家通過觀察發光氣體發出光的光譜「指紋」,能夠計算出氣體被類星體風加速的驚人速度。哈勃紫外數據表明,由於氣體在空間中的快速運動,這些吸收特徵在光譜中發生了移動。這是由於都卜勒效應,物體的運動會壓縮或伸展光的波長,這取決於它是靠近還是遠離我們。美國宇航局表示:只有哈勃太空望遠鏡具有超高的紫外線敏感度,可以獲得這一發現的必要觀測。

博科園|研究/來自:Virginia Tech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類星體引發的海嘯足以撕裂星系、阻止恆星誕生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 眾所周知,黑洞活動會產生強大的風,吹向其周圍的空間。宇宙中的冷氣體是形成恆星的物質。
  • 類星體可以引發海嘯,撕裂星系,扼殺恆星的形成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
  • 類星體可以觸發橫穿星系的海嘯並扼殺恆星形成
    星系生命的類星體階段通常是持續了數十億年的激烈活動,直到黑洞吞噬或吹走了附近的所有物質,才逐漸變成更傳統的成年狀態。我們知道,這種黑洞活動會產生強風,並吹向周圍空間。我們還知道,該空間中的冷氣體是形成恆星的物質。人們認為,當黑洞風將其推開時,由於幾乎沒有形成恆星的物質,恆星的形成就會被抑制。
  • 類星體流出物,星系形成過程的絆腳石
    它們來自類星體,像海嘯一樣穿過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巨大破壞。  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類星體包含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由不斷湧入的物質提供燃料,其亮度是其宿主星系(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的1000倍。  在黑洞吞噬物質的過程中,熱氣體環繞著它並發出強烈的輻射,從而形成了類星體。
  • 潮汐力撕裂恆星
    恆星偶爾回來到類星體的黑洞非常接近的地方。此時,黑洞的潮汐力會撕裂恆星。被撕裂的恆星氣體有很大一部分會被黑洞吸收,形成了吸積盤,但也有一部分會逃逸。在最近幾年裡,多虧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天體物理學家演示了這一過程,恆星幾乎是正對著黑洞飛來,而黑洞的潮汐力面對黑洞的方向拉伸恆星,並在側面擠壓它,恆星發生了強烈的變形,沿著藍色的引力彈弓軌道,恆星划過黑洞附近,起變形進一步加劇。恆星飛離,但是其自引力已經無法阻止自身的分解。
  • 黑洞釋放出巨大能量,驅動類星體產生,亮度超過整個星系
    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是空間中密度超乎想像的緻密區域,任何東西(即使是光)都無法逃脫。當這樣一個質量為太陽數百萬倍或數十億倍的黑洞吞噬物質時,它被一個旋轉的氣體圓盤包圍著。當這個圓盤中的氣體落向黑洞時,它會釋放出巨大能量。
  •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困擾天文學家類星體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最活躍的天體之一,也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根據目前的理論,類星體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在黑洞吞噬塵埃、氣體甚至整個恆星等周圍物質的過程中,大量的引力能被釋放出來,部分引力能轉化為輔射,從而導致類星體的亮度可以超過整個宿主星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教授劉四明表示。
  • 發現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海嘯」,人類未來能夠利用這些能量嗎?
    這種駭人的巨大能量流從類星體中發出,它們像海嘯一樣撕裂星際空間,對類星體自身所處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我們知道,類星體是宇宙中距離我們極其遙遠的天體,它們能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每個類星體中央都包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由周邊墜落物質產生能量推動黑洞運行,其亮度最高能達到由數千億顆恆星構成的宿主星系的1000倍。
  • 大黑洞附近仍然有新的恆星形成
    人們現在所觀察到的宇宙到處都充斥著不再能創造新恆星的星系。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停滯的原因在於這些巨大的宇宙結構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為了形成新的恆星必須要有大量的未束縛的塵埃和冷氣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萬有引力和其他催化劑使得形成這些恆星溫床的物質聚集在一起並最終結合成完全形成的恆星和太陽系。
  • 黑洞和類星體,它們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解
    這些野獸中的一些是宇宙中最暴力和最有活力的物體——活躍的星系核和類星體,它們在吸入周圍氣體的同時也會噴出噴流;而另一些,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則是相當安靜的餵食者。星系也被認為包含許多小黑洞的例子,它們的質量只比太陽的質量大幾倍。天文學家們通過觀察它們的伴星被撕碎時發出的光,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雙星系統中的恆星。
  • 「直接坍塌」的黑洞可以解釋宇宙中神秘類星體
    在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形成後不久,發現了第一批類星體:從電波到X射線,輻射的光線都是跨越電磁波譜的。只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才有可能成為這些宇宙巨獸之一的引擎,而像類星體、blazar和AGNs等活躍物體的研究都支持這一觀點。但是有一個問題:可能很難有這麼大的黑洞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年輕的類星體。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黑洞撕裂恆星是什麼樣子的?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顆距離地球2.15億光年外的恆星在如果一個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強大的潮汐力給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細長的物質流,就像是麵條一樣,最終恆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爆發出明亮閃光。被撕裂的這顆恆星質量與太陽相當,而黑洞的質量超過太陽100萬倍,這顆恆星大約有一半被黑洞吞噬。
  • 宇宙奇觀:黑洞潮汐力將一顆恆星撕裂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ASASSN-14li系統內中出現了潮汐力瓦解某個天體的現象,最新的推測顯示,這是黑洞把一顆恆星毀滅的場景。當一顆恆星太靠近黑洞時,黑洞產生的潮汐力會撕裂這顆恆星,一些恆星碎片會被高速分裂,比如進入黑洞的吸積區,或者被拋射進入宇宙空間中。
  • 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超大型黑洞是如何迅速形成的?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十年前,我和一些同事提出了一種方法,讓質量足以解釋第一個類星體形成的種子黑洞能夠在沒有恆星誕生和死亡的情況下形成。相反,這些黑洞的種子可能是直接由氣體形成的。我們稱之為直接坍縮黑洞。在合適的環境下,直接坍縮黑洞可能在大爆炸後的幾億年內以104或105倍太陽質量誕生。
  • 科學家最新發現,銀河系倖免於黑洞吞噬的原因
    #上圖:類星體經驗可以產生出強大的能量,這些能量被認為可以阻止所有恆星的誕生,並對星系的成長造成致命一擊。但是, SOFIA發現,銀河系CQ4479不受這些強大力量的影響,它有足夠的冷卻層(靠近邊緣時以褐色顯示),每年能產生約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藍色顯示)。這一發現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他們的星系演化理論。人們認為,黑洞吞噬了其周圍的大量物質,從而結束了其所在星系的生命。在此過程中,他們創造了一個被認為能夠阻止恆星誕生的高能類星體。
  • 130億年前,這個大黑洞「瞬間」形成!偷看到了類星體遺蹟
    許多類星體似乎起源於宇宙的最初8億年,遠遠早於任何恆星能夠變大或變老到足以在自身質量下坍縮、爆炸成超新星並形成黑洞。那麼,時空結構中的這些老黑洞是從哪裡來的呢?根據一種流行的理論,可能只需要大量的氣體。
  • 宇宙暴力 黑洞撕裂吞噬恆星
    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黑洞吞噬附近的恆星聽起來似乎很科幻,卻也時常在宇宙上演。恆星必須非常接近黑洞時才能發生,所以這是非常罕見。
  •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 徐玢)在北京大學3日上午舉行的通報會上,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稱,他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128億光年的類星體中,發現了質量為120億個太陽的黑洞,該黑洞在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形成,最新研究向現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26日出版的《自然》上。
  • 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吞噬恆星?你將看到整個過程
    李東悅審校 苟利軍在銀河系和其他幾乎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潛藏著一個深層的宇宙奧秘——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天體把數百萬至數十億個太陽的質量壓縮到比太陽系還小的區域內,它們是如此奇怪,以至於看起來非常神秘。還沒有科學家能夠解釋,自然界是如何將這麼多物質壓縮到如此小的空間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超大質量黑洞伸出了無形的「引力之手」,以深刻而微妙的方式影響周圍星系的形成。
  • 科學家發現能在黑洞力量下生存的特殊類星體
    這種大快朵頤的過程是如此激烈,以至於當旋轉的物質被吸進黑洞時,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高能物體,它是宇宙中最亮的物體之一。現在,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在黑洞貪婪力量下生存的星系,這個星系正在繼續誕生新的恆星,每年大約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