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間
很多深圳人都在朋友圈感嘆
南山的環境越來越好了
你問為啥?
因為深圳灣公園又有「奇景」了
「萬魚齊翻騰」
你們來感受一下
不計其數的魚兒
層層疊疊列隊排水口
爭先恐後逆遊而上
幾隻野鴨覆在魚兒上
腳丫撲騰撲騰使勁遊
在野鴨的上方
不時有鳥兒壓低身子飛過
水中有魚,水面有鴨,水上有鳥
好一幅魚、鴨、鳥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深圳灣畔魚躍鳥飛的場景
更是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和市民前來觀賞
視頻來源網友"途聞show"
網友邊拍邊說
「新年第一天,看到這樣的活力景象,心情太棒了。」
也有網友紛紛感嘆
新年看到這樣的場景,真的太神奇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
深圳灣排水口會聚集這麼多魚呢?
禁漁7年深圳灣海域水質在逐步好轉
近幾年,來深圳灣公園賞魚觀鳥,已成為深圳人的生活時尚。但在2014年深圳灣公園海域被列為禁漁區之前,鳥飛魚躍可不是常態景象。
「2014之前,大量的生活廢水通過深圳河排入深圳灣海域,且該海域水底積累了大量腐臭的淤泥,退潮時淤泥裸露,散發惡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山管理局工作人員今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海洋監測部門數據,禁漁之前,深圳灣海域水質屬於劣於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此處捕獲的水產品中會含有大量的重金屬,不適合人類食用。由於鳥類大多以深圳灣海域魚蝦為食,惡劣的生態環境,影響了魚蝦的品質和數量,使得鳥類的棲息環境惡化,珍稀品種逐漸瀕危。在禁漁之前,深圳灣海域還存在無序捕撈現象。更加重了深圳灣海域生態環境的惡化。
2014年5月1日起,深圳市政府將深圳灣大橋以東約23平方公里海域範圍列為禁漁區,被列為禁漁區7年來,查獲並銷毀900餘艘「三無」船舶和170餘萬米非法網具,有效杜絕了非法捕撈,並減少非法漁具對鳥類的傷害。與此同時,南山區相關部門開展源頭截汙分流及末端截排集中處理等措施,促深圳灣海域水質提升。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記者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山管理局獲悉,2015年-2019年,深圳灣海域海水中的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年平均濃度,呈波動下降趨勢。這表示,深圳灣海域水質在逐步好轉。為豐富深圳灣海域的魚蝦種類,近年來每年的6月6日,深圳海洋漁業相關部門都會在深圳灣海域都會舉辦大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僅2019年,在深圳灣海域投放的蝦苗就有150萬尾,魚苗30萬尾。
萬鳥齊飛上央視
隨著深圳灣海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深圳灣海域已成為珠江口魚蝦類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來此歇腳的候鳥數量也逐年上升。
蒼鷺、大白鷺、白鷺、反嘴鷸、紅嘴鷗等鳥群結隊來深圳灣覓食,連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的黑臉琵鷺也頻繁光臨深圳灣畔。
1月3日下午18時45分,正在深圳灣福田紅樹林越冬的數十隻珍稀瀕危候鳥黑臉琵鷺,還「飛」上央視綜合頻道。
▲央視綜合頻道《秘境之眼》黑臉琵鷺。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數以萬計的候鳥來到深圳灣海域內過冬或休憩,值得一去哦!
劃重點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
是最佳的觀鳥時機
而最佳的觀鳥地點則位於深圳灣一出海口
具體路段為深圳灣公園地鐵站C/D口附近
萬鳥齊飛的現象很美好
但人們不要過分走進鳥兒的生活空間
千萬記得「不要餵食水鳥」!
具體原因如下
近年來因為深圳灣公園的生態修復和禁漁的措施,深圳灣中魚蝦資源充足,足夠候鳥們休憩補充營養,並不需要人工投喂。而且看似友愛的投餵背後可能會對野生水鳥造成嚴重傷害。長期食用遊客投餵的麵包餅乾等高熱能低蛋白食物,會導致鴨子、紅嘴鷗等水鳥營養不良,體重下降;
水鳥依賴投餵後,會逐漸喪失野外覓食能力,失去對人的警惕,增加遷徙途中被誘捕的風險;
如果鳥類與人過度接近,還有傳播禽流感的隱患。
作為一個南山人
讓我們一起為深圳為南山的美好未來努力吧!
畢竟我們的目標是:
天更藍、水更清、花更豔、城更美!
來源:蛇口消息報記者 傅鳳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