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北京奧運會是世界的奧運會
這是奧林匹克會旗(左)和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陳俊俠 韓冰)奧運會這一體育盛會超越世界上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種族膚色和文化宗教的差異,讓人們在同一片藍天和同一面五環旗下,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而共同奮鬥。在過去十幾天時間裡,全世界都在奧林匹克光環的照耀下關注北京、共享體育盛宴。奧運會是北京的,更是世界的,北京將因成功舉辦一屆高水平的奧運會而留在世界人民心中。
世界廣泛關注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外國記者,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德國記者約翰尼·埃爾林說。他在題為《因為北京就是了不起》的報導中,將「記者數量空前」歸納為北京奧運會的第一個「了不起」。據報導,約4萬名中外記者報導本屆奧運會,其中2.16萬名記者在國際奧委會及其兩個媒體中心註冊。
「觀眾人數空前」是北京奧運會的第二個「了不起」。埃爾林說,據北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估計,在奧運會高峰期間,全世界將有40億觀眾觀看比賽。國際奧委會指出,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112年歷史中觀眾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奧運期間,北京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實況轉播5400個小時,比2004年雅典奧運會多出2000個小時。此外,國際奧委會還向新媒體出售了轉播權,其中包括了網際網路門戶網站和移動電信網,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英國《衛報》20日指出,由於北京奧運會備受矚目,轉播北京奧運會的BBC「樂開懷」,其轉播奧運賽事的電視一臺在過去一周的全天收視率達到27.7%,不僅力壓其他媒體對手,也創造了該臺近兩年來的收視率新高。另據報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日均收視人口接近3000萬,超過了雪梨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的日均收視人數。
世界各地積極參與
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運動員以及各運動隊教練員,裁判員,各代表團官員和媒體工作者等共7萬人參加北京奧運會。
拉美社注意到,奧運會期間,除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官員、裁判、醫生和保健師外,還有50多萬外國遊客和200萬來自中國國內其他地區的遊客在奧運會期間齊聚北京。
路透社在一篇報導中寫道:在聚集了1.6萬名運動員和隨行官員的奧運村裡,「諾魯運動員有點吃驚,因為奧運村居民比諾魯全國人口還多」。該社說,參加奧運會的國家越來越多,人們在奧運村食堂裡經常可以看到美國運動員身後站著不丹選手以及面積只有165平方英裡的加勒比島國巴貝多的運動員。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派出了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奧運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會,其總人數多達570人。海外媒體注意到,除日本外,新加坡、南非、立陶宛、西班牙、埃及、委內瑞拉等眾多國家也都派出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奧運代表團。
《西班牙國家報》注意到,在北京奧運會上,阿富汗、伊拉克等戰亂地區的國家也派出運動員參賽。該報說,這些運動員冒著槍林彈雨訓練,無論環境如何艱險惡劣,他們都堅持備戰奧運。
「如果看看貴賓席,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那裡在舉行聯合國的首腦會議。」瑞典《快報》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做出這樣的評論。在8月8日舉行的開幕式上,來自80多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王室代表和政要歡聚北京,開創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前所未有的先河。
世界最高水平賽事
奧運會歷來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賽事,不僅參賽選手最多,其賽事水平也最高,北京奧運會上數十項世界紀錄被刷新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美國「飛魚」菲爾普斯在「水立方」裡奪得8枚金牌並7次打破世界紀錄,成為有史以來奧運金牌最多、單屆奧運會奪金數最多的運動員。法新社援引美國隊教練埃迪·裡斯的話說,北京奧運會是有史以來最快、最強、最難以置信的一屆奧運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經歷」。
法新社還注意到,澳大利亞選手埃蒙·沙利文和法國選手阿蘭·貝爾納在短短幾天內3次改寫男子100米自由式的世界紀錄。此外,澳大利亞的史蒂芬妮·賴斯也奪得3枚金牌,並三破世界紀錄。
國際輿論注意到,截至8月22日,各國運動員已刷新38項世界紀錄,除菲爾普斯外,牙買加短跑選手博爾特包攬男子100米、200米冠軍並兩破世界紀錄,成為體育史上的「經典時刻」。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文說,博爾特確立的世界紀錄「為人類突破極限設定了新的標杆」。埃菲社則指出,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為世界田徑運動帶來了希望,為田徑新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稱奧運會是世界最高水平的體育盛會,不僅因為其參賽國家和地區最多,還因各國均派出水平最高的運動員參賽。在北京奧運會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奪得了本國歷史上第一枚奧運獎牌。
法新社曾報導說,在派團參加北京奧運會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約30%能獲得獎牌。實際情況是,截至8月22日,已經有85個國家和地區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獎牌,其中蒙古國、多哥、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代表團還實現了各自國家金牌、獎牌的歷史性突破。
世界廣泛讚譽
隨著奧運會各項賽事逐步展開,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深深打動了世界,也得到了國際輿論的廣泛認可。許多國外媒體紛紛感嘆:中國奪得了奧運會籌備工作的「獎牌」。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奧運會期間在接受法國《隊報》記者採訪時盛讚中國在奧運會後勤保障、媒體服務等方面作出的努力,認為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非常出色。他說,北京奧運會進行得十分順利,交通工具非常準時,奧運村優美大方,賽事轉播也無懈可擊,從這些方面講,北京已經超越了此前的一些奧運會舉辦城市。此前,他甚至感慨地說, 北京做的真是太好了,他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絕妙好詞」才能在閉幕式上對北京做出評價。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說:「我覺得北京奧運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要向奧運會舉辦方表示誠摯的祝賀,同時向運動員們表示我的祝賀!」
國際壘球聯合會主席唐·波特說:「笑容感人的志願者、熱情友好的觀眾、設施一流的場館、嚴密的賽事組織,這些都表明北京奧運會是一屆成功的奧運會。」
美國代表團團長李希表示,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為舉辦一屆成功奧運會所付出的努力,「已給世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說:「大家都認為,第29屆奧運會的組織工作是一流的!」
美國之音網站也報導說,各國運動員和新聞記者對賽事組織工作、運動員競技水平、比賽場館和設備、安保工作、交通運輸和觀眾表現等各方面給予高度評價。
德新社援引國際奧委會委員蓋哈德·海貝格的話說,國際奧委會對本屆奧運會的組織情況非常滿意,因為「迄今為止樣樣事情幾乎都很完美」。
英國首相布朗在出席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前說:「中國政府和人民成功舉辦了一屆盛大、精彩的奧運會,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在北京得以實現,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熱烈祝賀!」
2012年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則表示,北京奧運會成功將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融合在一起,人們不大可能再次看到另一個如此規模與水準的奧運會。
8月10日,觀眾們在大雨中等待比賽。當天,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舉行女子團體決賽。雖然下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但場內來自國內外的觀眾激情不減,紛紛撐起雨傘穿起雨衣堅守賽場,成為雨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新華社記者 格桑達瓦 攝
奧運之火,在13億人心中燃燒
——北京奧運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李斌 劉錚 肖春飛 張舵)再過兩天,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將落下帷幕。
17個日日夜夜,從運動員到工作人員,從場上觀眾到場外群眾,億萬人用自己的雙手共同奏響了友誼、團結、和平、進步的北京樂章。
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更加理性自信開放從容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劉剛 孟娜 周巖 馬向菲)一輛大客車滿載著中外記者,從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附近駛往前門商業街採訪。一路上,盛開的鮮花、林立的大廈,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而言,似乎再正常不過。
當客車緩慢地途經一片低矮、破舊的居民區時,有外國記者開始把鏡頭伸向窗外。這時,從一個大雜院裡跑出來幾個孩子。
「他們在對我們笑呢!」巴西泰瑞網絡女記者妮可發現孩子們帶著微笑向大家揮手,她和不少記者也一起揮起手來。
這是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奧運大舞臺 文化博覽會——中國文化打動世界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 蘇會志 劉陽 汪湧)當採自雅典的奧林匹克聖火點燃「鳥巢」主火炬的剎那,東西方兩個燦爛的文明實現了天際交匯,有外國媒體用浪漫的「仲夏夜之夢」來形容這一時刻。
孕育於古希臘的西方文明與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這次緊密「握手」,是千年難得的機會,也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