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入圍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我們一睹他們的最美風貌吧!
化璞石為玉,尋遺珠成器——網安人才教育之路的探索者
大量隱私數據被竊取、垃圾郵件泛濫、勒索病毒席捲全球、國家工業設施被黑客圍攻等,這些頻發的網絡安全事件提醒人們,網絡空間安全問題成為了世界民眾、各國政府關注的頭等安全問題。「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空間的安全對抗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網安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將直接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網絡安全水平。
與其他領域不同,網絡空間安全是一個注重實戰性和對抗性的交叉技術領域,在這裡,「虛擬化」的攻擊行為與物理性的安全損傷直接關聯;高超的攻防技術與超強的科研能力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掌握攻防技術的網絡精英門,其善惡之行往往只在一念之間,而兩者的界限趨於模糊;新的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由其帶來的安全威脅也隨之而生。因此,對網絡空間安全這一新興領域,其行業特點和對從業人員素質技能要求是什麼,專業特徵和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是什麼,如何快速培養適應行業要求、滿足國家戰略需要的網安人才,這些專業教育問題成為國內網安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挑戰。
王樂隨同「方班」團隊一起,投身到了網安人才教育培養這一挑戰性的探索領域,力圖解答網安專業教育的這些基礎性理論和探索性實踐問題。「方班」是「方濱興院士實驗班」的簡稱,由知名網絡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方濱興院士創建,服務於國家和區域網絡安全人才需求,培養實踐創新型網安人才、研究建設網安教學培訓資源、探索應用型網安人才培養模式。
方班團隊首先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中科院信工所等院所,啟明星辰、安天、合天智匯等企業,近20家單位,共同完成了中國工程院「網絡空間安全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戰略諮詢課題,系統調研分析了國內外網安人才培養的現狀,梳理出網安人才培養的六個特殊性,提出了層次化培養體系、認證體系、試點體系。這些研究成為了國內關於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體系系統化研究的開端,也為團隊和其他單位的後續研究探索指引了方向。
王樂認為,人才培養是一項實踐性活動,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是在實踐中發現、總結和提煉的,也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修正。因此,王樂參與了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創新實驗班,這一「方班」的首個試點的所有籌建、設計、教學和管理工作。作為方班教研室首任主任,王樂先後負責設計了5個期班的本碩人才培養方案,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大綱等逐一進行推敲,每一版都結合學生情況進行幾十次討論、推演和評估。作為教育教學負責人和教學管理執行人,王樂每年負責30多門課的教學管理工作,完成120多個課時教學任務;組織方班學生參加網安比賽,獲比賽成績前五名5項、全國一等獎2項,參加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獲國賽銀獎1項、省賽銀獎以上2項。作為教學資源建設牽頭人,王樂組織方班教師會同企業共同研製了網絡安全綜合教學靶場,帶領學生建成了大數據安全教學實驗平臺,設計了500多個安全實驗場景和實例,有100多個實驗資源向國內師生開放,資源的數量和內容仍在持續更新。作為師資隊伍和教學能力建設執行人,王樂推動方班教師隊伍從2年前的6人發展成35人,短短兩年培養了兩位優秀教師,成為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核心教學力量,每年完成2000多個學時的專業課程教學工作;組織了12項省部級教改課題立項;發表近10篇教改論文,其中進入國際檢索1篇、會議優秀論文1篇;負責的「研究方法與創新能力實訓」課程獲省在線教學優秀案例一等獎。通過實踐探索,方班團隊總結提出了「6層金字塔」方班人才培養模式,受邀宣講10餘次、承接調研20多次。
作為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論壇直屬「人才培養工作組」負責人之一,王樂投入了大量精力到網安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和公益活動中,兩年以來,直接負責或參與了近10場教育教學培訓,500多人次從培訓中得到了知識技能提升。作為發起人和負責人之一,王樂聯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論壇多個會員單位編寫發布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指南」的1.0和2.0版,對國內銀行、證券、石油、電力、製造等行業和政府等非安全類業務單位,以及網安研究、開發和服務等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了充分調研分析,提出了三級900多個項目的網安崗位技能體系,填補了國內網安人才與網安崗位兩個維度下知識技能的一致性描述的空白,為網安人才培養中關於網安技能的概念體系、標準體系、能力體系和質量體系的構建奠定了理論和術語基礎。
網安人才教育教學研究是培養大量優秀網安人才的基礎,是實現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礎性工作;網絡空間安全作為一個快速變化的新興領域,其人才培養工作始終面臨新的課題、新的挑戰,國內乃至國際高校和培訓機構都在不斷的探索;教育教學是一項實踐性為主的研究工作,需要大量一線實踐、大量調研分析。對於一個基礎性、探索性和實踐性很強的領域,網安人才教育教學研究註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顯著成果的,需要投身教育的決心和情懷,需要腳踏實地的探索和持續的投入,需要不急不躁、落地有聲的執行力。這些是對一個科研工作者和教學研究工作者的巨大挑戰,也需要單位、團隊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單位和家人給了王樂極大的支持理解。單位統一調配科研工作,給王樂提供了專心教學研究、投身教學一線的時間和環境;妻子專心照顧長輩和幼子,負擔起所有家庭事務,免去了王樂的後顧之憂。幾年如一日,王樂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了教學教改的調研、分析、設計、總結上。看著成長起來的學生和漸現成效的教育模式實踐,王樂覺得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來源: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