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樂負責實施的方班教育教學實踐和網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得到行業和同行的關注認可,為我國培養大量優秀網安人才、解決網安人才缺口問題提供了方法途徑,為維護網絡空間安全、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發展等提供有益有效的支撐。
在教學管理、教改研究和公益性網安教育工作之外,王樂還投入了大量精力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特別是人工智慧安全以及人工智慧在傳統網安領域的運用方面,作為核心骨幹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各1項,發表國際檢索的學術論文10多篇,申請專利20多項。王樂當前指導了6位方班的在校研究生,他們參與課題研究、參加網安比賽等,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省部級以上網安比賽排名前十近10次。
為了調動國內網安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積極性,發掘企業資源,對接校企協同育人需求,王樂參與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聯盟的前期設計和籌劃工作。目前,聯盟成員已有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以及龍頭企業在內的150多個。作為聯盟直屬「人才培養工作組」負責人之一,王樂又投入了大量精力到網安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和公益活動中,兩年以來,直接負責或參與了近10場教育教學培訓,500多人次從培訓中得到了知識技能提升。
作為發起人和負責人之一,王樂聯合聯盟多個會員單位編寫發布了「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指南」的1.0和2.0版。「指南」在國內銀行、證券、石油、電力、製造等行業和政府等非安全類業務單位,以及網安研究、開發和服務等安全業務單位的崗位要求的充分調研與分析基礎上,結合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知識體系,將網安崗位的實際技能體系劃分為14個子標籤體系,每個標籤又由2級技能子目錄組成,共900多個三級技能項。「指南」填補了國內網安人才與網安崗位兩個維度下知識技能的一致化描述空白,為網安人才培養中關於網安技能的概念體系、標準體系、能力體系和質量體系的構建奠定了理論和術語基礎,為用人單位、培養單位和管理單位間的協作溝通提供了統一的語言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