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發大會,為什麼選址忻州?

2021-01-09 騰訊網

山西第六次旅發大會紀錄短片 《我在這裡長大》

黃河浩蕩,

長城綿延,

太行巍巍,

忻州,

是山西唯一一個

同時擁有這三大旅遊要素的城市,

也是文化旅遊資源大市。

9月9日至9月10日,

2020年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

在山西忻州舉辦。

本次旅發大會開幕當天,

發布了山西人談家鄉的紀錄短片

——《我在這裡長大》。

片中的講述者,

除了來自忻州的摔跤冠軍梁磊,

北路梆子演員楊仲義,

畫家殷潤清,退休幹部張宏光,

舞蹈演員淵媛等各行各業的百姓,

還包括「神舟九號」航天員劉旺,

「蛟龍號」潛航員劉開周,

電影導演寧浩,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等。

他們都說:

我在忻州長大,

我在山西長大,

我在中國長大。

▲忻州旅遊地圖

忻州市,

古稱「秀容」,

簡稱「忻」,別稱「欣」。

相傳漢高祖北上抗匈奴,

兵困平城(今大同),

脫圍時大軍南撤,

到忻口方擺脫追兵。

高祖破愁而笑,

六軍欣然如歸,

因「欣」通「忻」,

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州,

位於山西省中北部,

北倚長城與大同、朔州為鄰,

西隔黃河與陝西、內蒙相望,

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

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

總面積2.515萬平方千米。

忻州,

藏著什麼秘密?

忻州密碼

雁門關|@忻州市人民政府

公元前200年,

當漢高祖劉邦擺脫白登之圍,

欣然將六軍退守的險要之地稱作「忻口」時,

忻州,

這座有著1800年歷史的城市,

便已經有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名字。

此後,

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傳奇,

在這方落滿千年惆悵

和難以平復過往的土地頻頻上演。

忻州位於山西省中北部,

北隔長城攬雲朔,南界石嶺通太原,

西帶黃河望陝蒙,東臨太行連京冀,

總面積2.5萬平方公裡,

是山西省版圖最大的市。

所轄14個縣(市、區),

只有定襄沒有發現長城。

它以1000多公裡的總長度,

大小100餘處關隘,

保留下山西乃至全國遺蹟最多的長城,

跨越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

北周、隋、宋、遼、明、清12個朝代,

烽、燧、關、城、堡、衛,

構成了古代軍事完整的防禦體系,

歷史跨度之久、形制之豐富、

建築風格之多樣全國罕見。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忻州,是「長城的迷宮」。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作為山西省長城分布最大的區域,

代縣雁門關是中華第一古關;

偏關老營堡堪稱中華長城第一堡,

老牛灣是全國最雄壯的長城黃河握手處,

境內的丫角山是內長城與外長城的交匯點;

岢嵐宋長城是全國唯一發現的宋代長城;

寧武的明長城段有唯一的水關;

原平軒崗鎮40畝地的火燒長城,

是我國迄今唯一發現的火燒長城;

平型關是中國現代戰爭中最有名的關口……

這些以明代長城居多的長城,

如同行蹤不定的巨龍,

在茫茫群山中時隱時現,

有時並肩前行,有時相互疊加。

走進忻州,

就如同走進了長城博物館,

時時處處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忻州,有厚重的長城文化史

忻州長城沿線、黃河岸畔,

獨特地理環境和豐厚歷史積澱,

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從保德出土的人類最早的金屬貨幣銅貝,

到頂風迎沙、挑著貨擔走口外的忻商英才;

從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元好問,

到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

從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徐繼畲,

到中國北方唯一一位共和國元帥徐向前,

一大批歷史名人燦若星辰。

亞洲大陸最早期地質演化的

活標本佛教聖地五臺山,

誕生於300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的

管涔山萬年冰洞,

在山間奔騰盤旋七大灣

形成天下奇觀的黃河乾坤灣,

以及悽婉的民歌、二人臺,

古樸的摔跤、嘹亮的八音、高亢的北路梆子……

承載的數不勝數的文化遺存,

就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文明史詩。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忻州,有悲壯的軍事鬥爭史

千百年歷史演進中,

忻州這個「中原之門戶」「京師之屏障」,

始終狼煙四起、戰火不息。

被譽為「九塞之首」的雁門關,

大小戰事先後發生過千餘次,

有半部華夏國防史之稱。

戰國的李牧,漢代的李廣,

唐朝的薛仁貴、宋代的楊家將、

明朝的萬世德……

都曾在這裡縱橫馳騁、浴血拼殺。

而昭君出塞、文姬歸漢、

郭子儀平叛、李自成進京等,

都曾在這裡發生。

可以說,

沒有三關重地的鐵血捍衛,

就沒有京師的安定、中原之繁盛,

乃至國家之康寧。

長城腳下,

遠去了刀光劍影和鼓角爭鳴的雄關隘口,

總能深深體悟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忻州,有動人的民族融合發展史

忻州境內的雁門關、寧武關和偏頭關,

合稱內長城的「外三關」,

是古代抗禦北方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的主戰場。

戰國伊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開創民族融合、風氣改革之先;

北魏孝文帝帶著宏大的遷徙隊伍越過句注山,

推進以「漢化」為中心的改革;

走西口的人們實邊屯墾、

「紅門口的邊境互市」……

這些攀附在山脊上仿若遊龍般的長城,

見證了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融合變遷的歷史,

呈現出的是一幅時而金戈鐵馬、

時而駝鈴「胡」舞的民族融合壯麗畫卷。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歲月悠悠,

長城留下的歷史印記,

從來都會在時間的更替中,

令人嘆服和驚異。

圖|黃河新聞網忻州頻道

忻州榮耀

世界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臺山|@忻州市人民政府

「晉北鎖鑰」: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將近1800多年的歷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 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歷代多為郡、州治所,險關要塞,人傑地靈,商賈往來,兵家必爭,故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古城|@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古城夜景|@晨報忻州

黃土高原綠色明珠:蘆芽山

蘆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於山西寧武縣境內,距寧武縣城西南30公裡處,屬呂梁山脈,西接岢嵐,東帶寧武,南連靜樂而雄踞五寨。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劍直插雲霄。這裡峰巒重疊,簇擁大小200多座山峰,溝壑縱橫,崖溝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餘處。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雲霧縈繞,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雨後日出,蘆芽墨綠色的山體,還會變換出一種火紅的色彩,五彩斑斕的「蘆芽佛光」。

蘆芽山|@忻州市人民政府

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老牛灣

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是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同時也有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老牛灣|@忻州市人民政府

母親河上「第一灘」:娘娘灘

娘娘灘位於山西省河曲縣城北的黃河河道中,面積近13公頃,是個「凸」形小島,為塞上有名的小綠洲。人在島上可以聽到晉、陝、內蒙古三省(市、區)的雞鳴。傳說西漢初年呂后專權,將薄太后及其子劉恆貶謫於此。其後劉恆稱帝(漢文帝),於灘上建娘娘廟,故名娘娘灘。灘上風光秀美、景色誘人,夏秋之時,四周水波浩蕩,灘上農舍在蔥綠中忽隱忽現,別有韻味。

娘娘灘|山西晚報

娘娘灘|淵泉海 攝

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萬年冰洞

萬年冰洞在山西寧武縣城西50公裡處的春景畦鄉境內,處旅遊專線旁,海拔2300米。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

2005年,寧武萬年冰洞在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中,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3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萬年冰洞|@忻州市人民政府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此外還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雁門關景區|@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美食

忻州,地處晉北咽喉之處,歷史上屬於胡漢交融地帶,美食多樣兼容並存。莜麵栲栳栳、定襄蒸肉、五寨燴菜……想想都流口水!

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是山西省一種烤制的地方傳統名點,已有300餘年歷史,曾贏得爐食之魁。麵餅呈黃色,樣子呈長方塊,有不包餡的空心鍋魁,也有甜餡鍋盔。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變,始終酥脆如初。

崞陽麻葉

崞陽麻葉是原平著名特產,手藝始自清末,已有上百年歷史,但因戰亂,新中國成立初幾近失傳。崞陽麻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麻葉,崞陽麻葉外表香脆,內裡柔軟,剛出鍋的麻葉呈金黃色,用胡麻油炸制而成,深得當地人的喜愛。據說當年慈禧太后路過崞縣時曾吃過崞陽的麻葉,很有名氣。在當地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上等糖饎上等油,上等石磨春麥麵,一錢食鹽二兩鹼,三兩糖饎十斤面」。說的就是崞陽麻葉的傳統製作工藝。崞陽麻葉之名一直流傳至今。

代州熬魚

代州熬魚始於五六十年代的代州雁北一代,新鮮的草魚經醃製後,過油炸出,再用骨頭湯慢火熬製2-3小時,放入香菜、蔥絲等輔料。食之,魚骨酥香、魚肉滑軟,口味極佳。柔嫩味美,口味極佳。據傳是當年佘太君親自下廚監督,犒賞三軍的美食。

豆面抿面

豆面抿面是忻州西六縣的特色傳統風味麵食之一,它以獨特的製法和鮮美的味感贏得了各個階層和中外人士的讚賞。制抿面有專門的面具,為抿床,小小一塊面在靜樂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制出的抿面是圓條狀。吃時配葷、素澆頭皆可。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定襄縣的一種傳統名吃,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相傳原為宮廷御膳秘方配置,歷代宮廷御苑將它視為珍品。後流入民間,遂成當地民間筵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定襄黃燒餅

定襄黃燒餅,屬山西十大特色名餅之一,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黃燒餅餅胚均為純手工捏制,它是一種面制爐烤的實心扁圓形餅子,配料採用當地極富盛名的神池胡麻油與窯頭山天然蜂蜜等無公害原料調配而成。色深黃,內包擦酥料,皮面由麵粉加食油、米粉、肥面和就。蜂蜜抹面,沾以芝麻。出爐時,色澤金黃,香味四溢,勾人食慾;入口時,酥而不脆,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具有獨特的香、甜、軟、脆,以及利口等特點。2015年,黃燒餅製作工藝入選為「忻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五臺豆腐丸子

五臺豆腐丸子,定襄黃燒餅,屬山西十大特色名餅之一,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黃燒餅餅胚均為純手工捏制,它是一種面制爐烤的實心扁圓形餅子,配料採用當地極富盛名的神池胡麻油與窯頭山天然蜂蜜等無公害原料調配而成。色深黃,內包擦酥料,皮面由麵粉加食油、米粉、肥面和就。蜂蜜抹面,沾以芝麻。出爐時,色澤金黃,香味四溢,勾人食慾;入口時,酥而不脆,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具有獨特的香、甜、軟、脆,以及利口等特點。2015年,黃燒餅製作工藝入選為「忻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豆腐丸子以豆腐為原料,將一塊漿水豆腐捏碎,加入花椒粉、五香粉、姜沫拌勻,試情況可少量添水,揉成一個個丸子,上鍋蒸三分鐘,成形出鍋後表面沾蜂蜜或焦糖上色,汆入油鍋大火炸制。外酥脆,裡鮮嫩,鹹香適口。以湯菜燉煮,入味而食。也當做燴菜原料加以烹製,是年節家家必備的傳統美食。

五臺砍三刀

砍三刀,又名油食兒、油布袋,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流傳於五臺山一帶的麵食小吃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

神池月餅

神池月餅是神池縣中秋節傳統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神池月餅被認定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點」,以其「皮酥餡香、口味濃鬱、鬆軟不膩、久存不變」的特色,其製作技藝入選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贏得了晉陝蒙一帶民眾的喜愛。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是山西省神池縣特色傳統名點,色澤金黃,香甜酥脆,根大股勻。看去色鮮美,聞之香撲鼻,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無窮。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鹼少許。炸時用葫油,要清澈澄淨,鍋內加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麻花生坯,炸至金黃色即可。神池麻花在食品業中著稱甚久,蜚聲北方各地。

五寨黑肉燴菜

五寨黑肉燴菜,是五寨縣的著名特色美食之一。五寨燴菜製作原料主要有豬肉、土豆、粉條、豆腐、圓白菜,澆以燉肉湯,輔之花椒粉、精鹽、生薑、大蒜、醋、醬油、大料粉、蔥花、食用油等調味。燉到恰當火候出鍋,吃起來味道鮮香可口,是當地人招待賓朋的美味佳餚。

莜麥飩飩

莜麥飩飩,寧武人餐桌上的必備美食,據說一頓只敢吃八分飽。將和好的莜麵團用擀麵杖擀成大圓薄片兒,上面勻撒上礤(ca,讀「擦」)好的山藥絲兒、蘿蔔絲,然後加上管涔山上的蒲公英將其捲成夾餡式長捲兒,用刀切成高約二寸的小段兒,裝入籠屜裡蒸熟,吃時佐料如上,爽口濃鬱。因外貌像行李捲兒,其內含山藥餡兒亦如討吃子行李之亂也。老百姓名曰討吃子(乞丐)行李。

一窩絲

一窩絲也叫做盤絲餅,是寧武縣的特色小吃,歷史悠久,曾經是高級宴席的甜點。「一窩絲」以酥、脆、香為貴,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鮮食時甜綿可口,乾食時酥脆清香。其形狀像曲蜷待騰的蛟龍,提起一根線,放下一窩絲,動一動,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無比。存放一至兩月,色、味不變,軟硬程度不變。後來,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白面、胡麻油家家不缺,「一窩絲」在全縣農村興盛起來,成為人們迎賓待客的佳品。

偏關豆腐

偏關人有一句話,叫作「沒有神,沒有鬼,一斤豆腐四兩水。」只有能包住水的豆腐才是好豆腐。打開來看,白、嫩、軟、細、堅的豆腐香氣誘人,煎、炒、嗆、炸、燴、溜、調,怎做怎好吃,既可做菜又可當主食。偏關人天天離不開豆腐,也常把這神仙會餐的美食作為家鄉特產送給那些遠在他鄉的親人,他們會像寶貝一樣稀罕,吃後更加思念故鄉。

靜樂攤「黃兒」

靜樂攤「黃兒」,「黃兒」同「和(huo)」,又叫「折餅」,是用硬黃米磨成的麵粉製成的。製作時,先將米麵粉摻水發酵,再加水兌鹼攪成糊狀,舀入溫火油鏊中煎熟。烙制時餅不翻身,餅的烙面在外,對摺回來,內面自然摺疊,整體形似半圓,既節省存放空間,又防止了放置時餅與餅之間的粘連,還保留了外焦裡嫩的良好口感,是晉西北黃土高原的一種傳統麵餅。而把「折餅」稱為「和」的傳統,起源於靜樂縣,成為靜樂專屬的食名和文化。味道鮮美,百吃不厭。是粗糧中的美味。折餅有養胃,活血,降低膽固醇,以及預防老年黃斑等特殊功效並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和鈣。適合現代人當早餐或晚餐食用,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

保德縣羊雜碎

保德羊雜碎,首先在選羊上很講究,要選上等的山羊下水。據說配料煮製時,一般都是在夜間,老闆要偷偷的放十幾味中藥和數種調料,至於加的什麼,那絕對是秘密。在煮的火候上也要掌握的非常好,過了有些膩,欠了不適口,要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煮熟後廚師的刀工精到,肉絲要切的非常薄,要均勻。傳統的保德羊雜碎,是從不勾粉絲和白菜的純羊雜,只是羊頭肉和其他雜拌是分開賣的,調製好的湯汁裡飄著橘紅色的辣椒油,再加上芫荽、味精、醋等佐料就可以食用了。保德羊雜碎爽口,味美,營養豐富,清熱解毒、驅寒散溼,更有溫補臟腑之奇能,滋陰壯陽,補氣通血等功效。

保德擀豆面

擀豆面,就是手工製作豆面麵條,這種麵條又薄又長,因此叫作長豆面。第一天就將豌豆面裡摻入面丹(蒿籽),蒿籽是一種野生植物的果實,秋季捋來後曬乾磨成粉沫就成了蒿面。蒿籽有特殊的氣味,蒿面遇水後具有粘性,蒿籽有促消化、健胃、清熱等功效。用溫水和好,揉成碗口大小的麵團,碼入盆中醒上一夜。第二天,手拿不同長度的擀麵杖,將麵攤開,擀薄,當面片大到直徑五六尺的時候,用一根約五尺長的擀麵杖稍加整理後摺疊起來切面。切面是個技術活,切面刀也是特製的,窄而長。切出的麵條約1一2米長,有寬窄兩種。切面人將麵條抓成把子,用高粱杆穿起,放在笸籮或高粱杆鍋蓋上,現食用或凍幹貯存。

岢嵐柏籽羊肉

柏籽羊產於岢嵐山區,這裡漫山遍野生長著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樹林。山羊以柏籽、柏葉為食,人稱「柏籽羊」。柏籽羊肉,肉油分明,肥嫩細膩,肉質呈紫紅色,油色潔白如玉,較其它羊肉大不相同。素以鮮嫩清香、無腥羶味而聞名,被當地人譽為「土人參」「補心丸」。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餡,不羶不膩,而且有一種柏樹的馨香,風味獨特,回味無窮。「柏籽羊肉」,除具有一般羊肉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八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吃了這種肉,能調血理氣,安神補心。

河曲酸粥

河曲酸粥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傳能開胃健脾,護膚美容,妙不可言。它還有這麼一個傳說,據傳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此地,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準備飯菜,誰知由於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過,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放的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捨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的粥,通過發酵產生了酵母菌。不僅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而且還有助於消食。後來人們便故意將米泡酸做粥食用,沿用至今。

繁峙豆腐乾

繁峙豆腐乾,幾代傳承,享譽久遠。採用傳統配方結合現代工藝精緻而成,主要原料有:精黃豆、純淨水、食鹽、自製香料等,不含任何添加劑,集韌、香、嫩一體,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在我國眾多豆製品中堪稱一絕,是自選食用和饋贈親朋的佳品。

雄關偉峙、名山有靈,

古城含韻、黃河入晉,

雜糧養人、美食薈萃,

人文薈萃、民風古樸……

來吧,朋友,

忻州歡迎你!

山西歡迎你!

文|綜合自「忻州你好」等

圖|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審核|方天戟

來源:文博山西

相關焦點

  • 山西忻州大型空氣壓縮設備聯繫方式金獅峰
    山西金獅峰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空壓機,螺杆式壓縮機及其零備件銷售,安裝,調試,維修和保養,空壓機,歷經多年的積累和不斷開拓創新,在「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的金獅峰科技核心價值觀引領下,以「誠信、品質、專業」為理念,用誠信贏得客戶,用品質滿足客戶,用專業服務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讓客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時更加省心、省錢、省電、省人!歡迎來電諮詢。
  • 「遊山西 讀歷史」忻州篇:乘心靈之舟 遊大美忻州
    「晉北鎖鑰」: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是按照中華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 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歷代多為郡、州治所,險關要塞,人傑地靈,商賈往來,兵家必爭,故有「晉北鎖鑰」之稱。
  • 市文廣旅局局長、市旅發大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峰實地督導調研...
    7月17日-18日,市文廣旅局局長、市旅發大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峰帶領有關工作人員,赴安平、饒陽、深州三縣市實地督導調研第三屆市旅發大會籌備工作。,詳細詢問現階段存在問題和困難,並就旅發大會籌備工作進行現場辦公,針對每個項目觀摩點位、沿路環境整治、周邊綠化亮化美化、交通保障、觀摩講解、現場組織、志願者培訓等具體問題逐一詢問,逐個研究,現場提出解決方案,並就下一步加快推動旅發大會各項籌備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 忻州一座寶藏縣市,距離太原僅114公裡,有「山西聚寶盆」的美稱
    忻州是山西境內的一座地級市,位於省內的中北部,緊挨著大同和朔州,是一座佔地2.515萬平方公裡的地級市,而且在它的境內不只有佛教聖地五臺山,還有九塞第一關雁門關等知名旅遊地,是山西境內的一大歷史古城,在它的內部有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和12個縣城,其中小編今日說的境內的這座寶藏縣市,之所以這麼說它是因為此地距離省會太原只有114公裡的距離,而且有山西聚寶盆的美稱
  • 第三屆旅發大會9月4日在黑河召開!
    第三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現場為期兩天、主題為「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本屆旅發大會,推出了中俄雙子城國際書畫展、首屆中國康養城市高峰論壇、大黑河島美食節、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推進會等27項文旅活動,涵蓋了旅遊推介、旅遊觀摩、旅遊研討、旅遊招商等8個方面,目的是打造和傳播旅遊影響力、壯大旅遊實力。
  • 彩紅楊,借勢旅發大會,締造多彩詩畫浮梁
    彩紅楊,借勢旅發大會,締造多彩詩畫浮梁2020/6/14 18:15:27 來源:北國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6月12日,2020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客來客往·雲遊江西」推介會在贛州市瑞金榮譽國際酒店舉行。
  • 忻州—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烏鴉愛上麻雀,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忻州。忻州古稱秀容,是晉北地區知名的古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傳說漢高祖遠徵匈奴時兵敗被困,脫圍後逃到這裡方才安心,於是將這裡命名為「欣州」,以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後來多方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忻州之名。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北鬥七星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山西是一個具有悠久中華傳統歷史文化聚集的地區,這裡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段中國光輝的故事。
  • 【新能源車隊】首駕黑河【新旅發景觀】美醉眾人
    為全面助力第三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黑河召開,全方位展示黑河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和旅發建設豐碩成果,讓更多遊客實地了解日新月異的黑河,8月30日—9月2日,黑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龍廣傳媒
  • 《天下尋寶》走進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海選活動圓滿成功
    2月23日、24日,山西廣播電視臺《天下尋寶》第一次走進忻州,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海選活動。忻州人文薈萃,歷史底蘊深厚,收藏人數眾多,這一次的海選活動也出現了不少精品。在海選活動開始前,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館理事長王瑞斌進行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講話,並預祝《天下尋寶》在忻州的海選活動圓滿成功。
  • 明天,第十四屆貴州旅發大會將在織金召開,這些亮點別錯過!
    明天,第十四屆貴州旅發大會將在織金召開,這些亮點別錯過! 將在畢節市織金縣召開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 「促文旅農商融合 走旅遊扶貧新路」☟☟☟ (點擊圖片進入大會專題) 這屆大會都有哪些主要內容?
  • 【助力旅發】磁縣公安全警行動 厲兵秣馬護航旅發
    【助力旅發】磁縣公安全警行動 厲兵秣馬護航旅發 2020-09-21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三大文旅品牌手繪地圖出爐
    這是一張承載山西歷史的地圖、這是一張體現山西溫度的地圖、這更是一張代表山西的全新「名片」……2020年是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建設年。為推動山西歷史文化資源整理和內涵挖掘,豐富優化遊客體驗,提升山西旅遊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全力塑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推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7月末,山西省政府又印發《「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實施方案》。而此時,由山西省地圖院聯合山西晚報獨家策劃編制的《山西三大文旅品牌手繪地圖》新鮮出爐。
  • 「呦呦」和「逗逗」邀請您來第三屆黑龍江省旅發大會啦!
    圖集據黑龍江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消息,由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主辦,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黑河市委市政府承辦的第三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4日到5日在黑河市召開。發布會上,黑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狄恆介紹了本屆大會會徽和吉祥物的設計理念。狄恆說,大會會徽由圖形和文字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整體看是一隻由黑河市地圖形狀化身的「振翅欲飛」的蝴蝶。拆分開來看,蝴蝶的翅膀由山水化成,體現了黑河市山水相連、風景秀美、生態環境良好。蝴蝶中間部分為一個張開雙臂歡迎的人,象徵著黑河人民熱情擁抱四方嘉賓。
  • 山西忻州何保國、閆志剛等8名處級幹部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中國經濟網太原2月6日綜合報導 據山西省紀委監察廳網站消息,忻州8名處級幹部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經查,何保國任忻州市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忻州神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和收受賄賂。  何保國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違法並涉嫌犯罪。
  • 山西五臺山機場的前世今生
    無畏莊機場始建於1967年,那時是林彪主持軍委工作,好像說蘇蒙聯軍很快就要進犯,忻州定襄五臺是三線,五臺山建了賓館連接山洞,要到宏道,做林彪元帥的戰時司令部。挖的埋電纜通訊的地溝也經過我村的北面,要通到定襄無畏莊機場和五臺山司令部,及時傳達林彪元帥的指示。連接那電纜溝在北宋村外還建了個小房子,叫加壓站,是給電纜定時測壓打氣的,林彪的電纜還需要打氣,叫我聽所未聞,見所未見。
  • 幫打聽|忻州的不爛子怎麼做?
    拍拍眾幫:忻州的不爛子怎麼做?愛德:你好,炒不爛子是咱們山西的經典美食。200828:謝邀,炒不爛子是咱們山西地區的一道特色小吃,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名字的由來,如果你是外地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有些奇怪,其實「炒不爛子」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和當地方言有關係,不爛子最早時候叫「撥爛子」,是一種山西晉北地區的傳統麵食。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明代史監《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裡,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2009年6月,五臺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
  • NO.74|山西忻州寧武縣藏著一個令人驚嘆的冰洞距今已有300萬年
    朝廷不時著重兵守衛,曾為山西「臥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式置寧化縣。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寧化縣升為寧化州。古城建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後歷代均有修葺。城池依山而建,由東向西傾斜,西城緊鄰汾河,古城周長約2.5公裡,城牆高10.33米,城牆現存大部分完整。
  • 山西一高考生遺體蹊蹺漂浮象山海面 父母無錢認領
    後經證實,這是一位剛結束高考的山西應屆畢業生。  而在象山石浦邊防所通知死者父母認領屍體時,他的父母竟拒絕來象山領回屍首。記者聯繫到這位學生的父親時,他說,6月6日下午起,孩子就不見了。而在百度上,記者也找到了有關這個男生的一些尋人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