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星器是用來做什麼的?知力百科

2021-01-15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6年1月刊,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仿星器的概念最早在1951年,由當時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的著名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提出。但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種設計太過複雜,利用20世紀中期的材料技術難以克服這些困難。而現在,隨著超導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的出現,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現在終於能夠把當年斯皮策的天才設想變為現實。


仿星器幫助人類將可控核聚變變為現實


2015年11月,科學家們把由德國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投入運行。該仿星器名為「螺旋石7-X(以下簡稱:W7-X)」,由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下屬的等離子物理研究所承建,整個仿星器設備的寬度為16米左右。


所謂仿星器,顧名思義就是對恆星的模仿,其本質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核聚變反應堆是利用兩種類型的氫原子實現運行氘和氚,並將這些氣體注入約束艙內。隨後,科學家們對其施加能量,從而使這些氫同位素原子的電子脫離原子,形成等離子體,此過程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強大的磁場會阻止這些等離子體接近艙壁,這種強大磁場是採用包裹約束艙的超導線圈以及存在於這些等離子體中的電流產生的。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指出,W7-X型反應堆則是一種更加實用的選擇,它採用外部磁線圈產生的扭曲磁感線對內部運行的等離子體進行約束,其可以克服託克馬克裝置設計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的喬哈娜·萬卡教授表示:「我們都知道全球發展的趨勢,以及一些新興國家對於能源的渴求。」相關測試結果表明,用於等離子體約束的磁場在數百萬攝氏度的條件下,其運作模式與科學家們此前的預計完全吻合。


新媒體編輯:張旭

原文編輯:房寧


相關焦點

  • 核聚變仿星器「W7-X」磁場強度達到設計峰值
    (原標題:「W7-X」仿星器磁場強度達設計峰值)
  • 「仿星器」模仿恆星 幫助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
    這臺仿星器代號「Wendelstein 7-X(W7-X)」,其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文/晨風科學家們正接近將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投入使用。所謂「仿星器」(Stellarator),顧名思義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本質上這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
  • 全球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首次製造出氦等離子
    12月10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IPP)宣布,用於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Wendelstein 7-X」已開始運行,並首次製造出了氦等離子體。「Wendelstein 7-X」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用來研究仿星器裝置應用於聚變電站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 科學網—中國為何沒有仿星器?
    他說,「從這個角度來講,這臺大型仿星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裡程碑。」 既然大型仿星器如此重要,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至今卻仍屬空白,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可控核聚變裝置的意義和研究歷程說起。 受控核聚變的美麗夢想 仿星器和經典的「託卡馬克」一樣,都是磁約束受控核聚變裝置。
  • 德國仿星器試驗成功,兼談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溫度如此之高,根本沒有什麼容器可以包容。為了實現聚變,首先要將聚變物加熱到極高的溫度,使得聚變物成為等離子體,然後在利用磁場,將等離子體關(約束)在磁場中。 原子彈的原理可以概括為臨界質量,中子。而可控核聚變的原子也可以簡單概括為高溫,約束。這樣看來,實現可控核聚變真的易如反掌,當初科學家就是這樣想的。
  • 「仿星器」將投入運行:幫助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
    科學家們正接近將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投入使用。所謂「仿星器」(Stellarator),顧名思義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本質上這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這裡提到的這臺仿星器代號「Wendelstein 7-X(W7-X)」,其一次運行可以連續約束超高溫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這臺設備坐落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研究人員表示這一超凡設計的裝置最終將幫助人類將可控核聚變變為現實。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
    這臺所謂仿星器的代號為「Wendelstein 7-X」。自該設備開始研發以來,人們一直在質疑其究竟何時能夠按預期目標開展工作,並產生正確的磁場。在過去數月中,研究人員對「Wendelstein 7-X」實施的多次試驗證明,這臺仿星器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 【中國科學報】中國為何沒有仿星器?
    他說,「從這個角度來講,這臺大型仿星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裡程碑。」  既然大型仿星器如此重要,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至今卻仍屬空白,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可控核聚變裝置的意義和研究歷程說起。  受控核聚變的美麗夢想  仿星器和經典的「託卡馬克」一樣,都是磁約束受控核聚變裝置。
  • 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運行
    「螺旋石7-X」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用來研究仿星器裝置應用於聚變電站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等離子體約束技術是可控核聚變的一個核心課題,仿星器藉助外導體的電流等產生的磁場約束等離子體,優點是能夠連續穩定運行,是目前較有希望的可控核聚變裝置類型之一。 除了仿星器外,目前還有另一種利用磁場進行等離子體約束的裝置——託卡馬克。事實上,在磁約束聚變研究中,託卡馬克更受喜愛:目前世界各地有超過三十六臺託卡馬克正在運作,而史上一共曾建造過200多臺。
  • 仿星器?
    那麼現在來實現這個人造太陽主要有兩條路,兩個裝置代表了兩條不同的路線,一條叫託卡馬克,一條叫仿星器。那麼那一條才是人類正確的道路哪?還是兩條路最後都能走通,小編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地介紹。仿星器是指一種外加有螺旋繞組的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它由一閉合管和外部線圈組成,閉合管呈直線形、「跑道」形或空間曲線形。常見的仿星器具有兩對或三對螺旋繞組,前者磁面形狀類似於橢圓,後者則近似於三角形。相鄰螺旋繞組中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電流,螺旋繞組產生的磁場和縱向磁場合成後,磁力線產生旋轉變換,因而能約束無縱向電流的等離子體。
  • 能源 德國開啟全球最大仿星器
    (原標題:能源 德國開啟全球最大仿星器) 世界最大仿星器
  • 世界最大仿星器聚變裝置升級改造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消息,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變裝置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是一種受控核聚變裝置。按設計,仿星器通過模仿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氘和氚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左右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位於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的「螺旋石7-X」裝置在2015年12月開始運行,至2016年3月結束第一輪實驗,成功製造出氦和氫等離子體。
  • 炮製「恆星」:全球科學家期待德國「仿星器」測試結果
    儘管仿星器從原理上說和託卡馬克是一樣的,但它們卻一直是聚變能研究領域的「黑馬」。託卡馬克更有利於密封等離子體,並且可持續保持高溫,使內部反應不斷發生。但是這種類似西班牙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風格的裝置卻具有許多獨特之處,可以讓其擁有更好的商業核聚變能發電前景:一旦被啟動,這些仿星器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穩定狀態,它們不會產生困擾託卡馬克裝置的讓金屬變彎的磁幹擾。
  • 世界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在德國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柏林2月3日電(記者郭洋)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3日在德國正式啟動科學實驗並首次製造出了氫等離子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 全球科學家翹首期待德國「仿星器」測試結果—新聞—科學網
    期待轉折 W7-X看起來有點兒像電影《星球大戰》中走私貨船船長漢·索羅的「千年隼」號,在經過和帝國艦隊的一次戰役之後,正處於修理之中。在其內部是重達506噸的磁線圈,這些線圈就像被一個生氣的巨人揉亂了一樣,稀奇古怪地纏繞在一起。 儘管仿星器從原理上說和託卡馬克是一樣的,但它們卻一直是聚變能研究領域的「黑馬」。
  • 【知力百科】
    螢火蟲的光芒閃耀明亮,這是因為螢火蟲有著世界上效能最高的光,它們尾部發光細胞中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幾乎85%全都用來發光。螢火蟲的發光效率是現代光源效率的幾倍到幾十倍。近年來國內外已經開始研究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高效能LED燈等一系列模擬螢火蟲發光原理的新技術。若此類新技術在未來世界中能夠廣泛應用,人類對能源的節省就能邁出新的一步。
  • 德國開啟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科學家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 外媒:中澳高校合作研發核聚變能源技術仿星器落戶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外媒稱,作為一項與中國的技術交流項目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向中國提供了一臺造價3500萬澳元的核聚變仿星器裝置。這個技術交流項目的目標是到2050年開發出一種可行的基本負載發電新方式。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5月9日報導,許多正在尋找能源危機解決辦法的國家將核聚變視為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 德國「仿星器」成功開啟製造出氦等離子體(圖)
    目前,科學家成功開啟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它被命名為「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現成功地製造出超熾熱等離子體,未來或將提供用不完的清潔廉價能源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成功開啟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裝置,它被命名為「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
  • 仿星器加永久磁鐵,傳遞核聚變能量的最佳方式,可為全人類發電!
    據美國能源部(DOE)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和德國格雷夫斯瓦爾德的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理論上,這種磁體可以極大地簡化「仿星器」扭曲聚變設施的設計和生產。PPPL創始人小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 Jr.)在20世紀50年代初發明了仿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