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那些沒價值的科研

2021-02-12 陳安看世界

  鼓搗科研這麼久,沮喪地發現:很多科研是沒有價值的科研。

  不過,問題都有另外一個方面,即便科研成果中的5%是有價值的,剩下那95%是絕對垃圾也沒有關係。

  所以,一個大國往往應該有責任去養一些沒用的科學家,或者說白養那佔了95%份額的科學家,就為了另外那5%可能的用處。畢竟,誰都不敢說某人究竟屬於以上的哪個部分。

  之前,網上還就「導師合格比例」等吵吵過,比如目前中國的導師99%不合格之類,其實,在科研過程中發表的論文裡,怕真的有這個95%的問題,也許這個比例還能再高些。

  依然是那句話,問題有另外一面,這樣的一個比例並不是說絕大多數文獻沒用,文獻都還是有它的作用。它至少可以讓你了解你在想的這個問題別人做沒做,如果做了,你可以看看別人的做法;如果沒做,也許你就可以試一試,雖然你的「試做」和別人的「已做」都不見得有實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不熟悉實驗科學,只好對著管理科學說話。

  管理科學本身要依賴於可驗證、可邏輯化、可重複的方法,有了這一點,科學性就得到了保障,也因此,我堅決反對「管理既是科學也是藝術」這類調和的說法。

  管理的組成成分中,超過99%的是科學,低於1%的是藝術。

  可是,為什麼管理裡藝術的成分更為人們關注呢?因為這個東西好看、好玩、好教、好學。但是,如果一個該領域的研究者每天關注的全是這類藝術性的東西,那麼他可以直接走人了,做也做不出什麼有出息的成果來。

  在管理中,科學的部分是「空氣」,而藝術的部分充其量是「餅乾」這類副食,連水和饅頭米飯的地位都達不到。

  那麼,既然是科學的東西,我們就應該按照科學的規律去發展、發現它。

  文獻正是我們避免走彎路的一個重要依據,而且,糟糕的是,管理科學的人要讀更多類型的文獻才可以,甚至比正兒八經的數理化天地生讀得還要多。

  管理科學由於與運籌學和統計學等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其中的很多問題的建模分析也可以歸結為是運籌學中的問題,那麼,就一定存在關心P是否等於NP這樣的大問題。於是,N=NP這類看上去無邊無際的大問題不但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關注,數學家關注,我們做管理的科學家夥們也一樣得關注,事實上,很多生產線調度都要依賴於算法優化。而且,說不準哪一天,這個數學與計算界的巨大問題卻是管理科學家夥解決的呢!

  如果真的有意在管理科學性的問題上有所貢獻,相關基礎學科的工作不參考怎行?

  管理科學除了關注這些主流的相關學科文獻之外,還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市面上啥雜誌都有,連《IT經理世界》都是某些大學認可的核心期刊,這些玩意還去看嗎?

  我個人覺得,做科研的,這些雜誌上的內容瀏覽一下也是必要的,因為可能有些閃光的火花出現,有些東西也許對於你做本質性的研究有所啟發。

  但是,僅是瀏覽即可,千萬別花時間在這上面,除非你也決定做這個類型的科研。

相關焦點

  • 那些年,你遇到的科研趣事
    作為一隻天天呆在狹小空間裡的科研狗,研究生的幾年,總會有些爆笑的回憶。也是這些形形色色的科研趣事,讓平淡而重複的科研生活增色不少。作為長假前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我們不妨來聊點輕鬆的話題~ 今日話題:聊一聊科研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趣事
  • 沒英文論文即滅亡:科研作者當心了
    Donald Samulack 博士 美國運營負責人 意得輯 Editage/開科思 CACTUS 「不發表即滅亡」(publish or perish)這個用來描述發表學術文獻壓力的傳統說法,近來,特別是在亞洲,演變成了「沒英文論文即滅亡」(English or
  • 沒英文論文即滅亡:科研作者當心了—新聞—科學網
    Donald Samulack 博士 美國運營負責人 意得輯 Editage/開科思 CACTUS 「不發表即滅亡」(publish or perish)這個用來描述發表學術文獻壓力的傳統說法,近來,特別是在亞洲,演變成了「沒英文論文即滅亡」(English or perish)!
  • 人民日報:科研人員收入理應體現他們的價值
    科技研發是重要的智力勞動,可以創造巨大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科研人員收入理應體現其價值去年7月份科創板開市以來,一大批參與創新創業的科研人員通過公司上市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將吸引更多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未來或將誕生更多科學家創業者。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強調尊重知識、重視人才。
  • 人民日報評科研人員收入:理應體現他們的價值
    【人民日報評科研人員收入:理應體現他們的價值】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默默耕耘,作出了重大貢獻。科研是重要的智力勞動,可以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科研人員收入理應體現其價值。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到實處,要讓科研人員智力、體力的付出得到合理回報。
  • 那些「科學報導」比科研論文跑得更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在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冠狀病毒疫情發展成全球大流行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切身感受到,科研和新聞報導都在高速更迭。相應地,科研周期和新聞周期也不斷加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碳質球粒隕石的科研價值
    從太陽系中各類天體的形成角度來看,碳質球粒隕石是目前人類所了解的最珍貴的太陽系「考古」樣品,對揭開太陽系的誕生、行星和生命起源之謎具有很大的科研價值。較大的星體內核是金屬聚合體,高金屬球粒聚合體碳質球粒隕石可以很好地揭視太陽系中各星體形成的奧秘。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主席科恩伯格:在科研中,學會面對失敗非常重要
    另一個導師也曾對科恩伯格說,在他整個科研生涯中,面對失敗非常重要。幾乎每一天你都得面對失敗,並且要在失敗中爬起來。曾經三年時間,每天都沒有任何成果。最後,在某一天晚上,他突然靈光閃現,而那個點子最後獲獎了。可見,從事科研有著非常強烈的個人滿足感,科研能給人帶來這樣滿意和驚喜的感受。
  • 中美科技競爭白熾化:我國科研深藏危機?
    以上說的三點都是實情,恐怕這不只是一個研究所一個單位的問題,而幾乎成了中國科研的普遍現象。以下是原系國家級科研機構負責人的自述,在作者看來,中國科研表面上看起來一片繁榮,實際深藏危機,如果繼續跟班式搞科研,中國科研就沒戲了。
  • 科研表明:蘇尼特羊尾具有特異性營養價值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楊佳)12月2日,由蘇尼特左旗人民政府主辦的蘇尼特羊尾脂肪科研成果展示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 包音都古榮 金花教授在做研究成果演講 展示會上,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包音都古榮 金花博士作了題目為《蘇尼特羊尾脂肪營養價值及生理功效研究
  • 武大博士後:科研奮鬥15年不如基層做社工,揭開了科研的殘酷真相
    在科研圈除了這些「別人家的博士」,其他的大部分人在這個網絡世界裡根本沒有名字。即使偶爾有一次,基本也都不是大家眼中的好消息。無外乎我們偶爾聽到的博士、博士後跳樓自殺。以及類似於這兩天又被吵起來的舊新聞,武大博士後去社區當社工。
  • 4個關於隕石的冷知識,隕石的價值主要是科研
    60年代地質物理學家利用科研工具,探測到威爾克斯地地區有一個寬約480公裡的坑洞,這個坑洞位於1600米厚的冰川下面,專家稱大約2.5億年前一顆直徑50公裡的隕石撞擊所形成,而該撞擊至少造成96%物種滅絕。
  • 木化石除了體現在觀賞與科研,還有多大的收藏價值呢?
    木化石有多大的收藏價值呢?嚴格的說,因木化石存世量較多,其收藏價值並不大,主要價值體現在觀賞與科研。 2 木化石如果玉化的好,就形成了樹化玉,樹化玉經過打磨拋光後,會露出五光十色,並且有各種漂亮的紋飾,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現階段,三級教學醫院醫生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病人診治、自身學習以及醫學教學工作中,能夠開展科研項目的時間少之又少,而基層醫院醫生開展科研的能力、接觸有價值病例的機會又相對不足,如此得到的科研成果也差強人意。
  • 危機時期愈發彰顯社會科學價值
    人們對社會科學的信任度提升美國世哲出版集團(SAGE Publishing)助理副總裁凱蒂·梅茨勒(Katie Metzler)近日在「社會科學空間網」(Social Science Space)發文表示,2020年是全球科研群體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同時也彰顯了社會科學的巨大價值。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界以極高的效率研發出了疫苗。
  • 華大基因:一群沒戴博士帽科研人成了「科學家」—新聞—科學網
    我很欣慰,華大基因從科研學生工中培養了很多頂尖人才。」信紙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搖晃著,「這個年代還有多少人用紙寫信?更別說是比爾·蓋茨了。可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他回想起兩三個月前兩人的握手致意。那是在華大基因和蓋茨基金會籤署合作備忘錄的會場上,「蓋茨說,『我見過很多人,沒上完大學,就去做技術、做產業了。
  • 只是技術沒達標
    畢竟我國一直秉承多邊發展的理念,熱烈歡迎其他國家的科研項目加入,並沒有對美國採取特殊對待。而在審核過程中我國的科研人員秉持著嚴謹的精神對所有國家的所有項目一視同仁,美方提案的落選,僅僅只是技術沒達標而已。
  • 關於科研寫作感想的分享
    科研論文是根據有價值的生產實踐或科研課題寫作的,具有原創性和獨到性的論文。那麼,如何寫好一篇科研論文呢?藍譯在這裡分享一篇關於科研寫作的感想,希望對大家進行科研寫作有所幫助。對於科研寫作,首先是態度的問題。
  • 雲南隕石被熱炒 專家無奈:隕石最大的價值應是科研
    曼倫村村民的房屋被隕石砸出一個洞專家表示,隕石最大的價值是用作科學研究,並沒有網上炒的那麼高。我們3日的時候收集到一些,這些隕石非常的新鮮,還沒有受到汙染,科研價值相當高。此次墜落的隕石與2013年俄羅斯所墜落的隕石結構極為相似。我聯繫了當地的快遞,把最『新鮮』的隕石以空運的形式發給北京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胡老師。」
  • 他被美國拋棄後投奔中國,順手帶來一技術,沒想到技術價值上千億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也非常重視科研人才,每一次發現機會都會儘可能地利用起來。曾經有一個科學家,他被美國拋棄後投奔到了中國,沒想到他的技術居然價值上千億。這個被美國捨棄的科學家,名叫戴維·布雷迪,他跟自己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10億級相機技術,戴維覺得自己的技術有很高的軍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