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家用美容儀這股風吹得非常厲害,辦公室同事說自己有個微電流美容儀、閨蜜說自己有個射頻儀,感覺現在護膚都不用貴婦霜了,全都走上了高科技產品這條路。很多人跑來問益哥,美容儀真的有用嗎?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回答,是否有用完全取決於消費者自己的判斷。
但是在這個光鮮的市場現象背後,還有大量門檻低、假貨泛濫、無證產品等質量安全隱患的問題。對於市面上一些美容儀我們需要學會判別,選購美容儀產品時持謹慎態度,避免因盲目跟風掉入「陷阱」。
爆款常斷貨,獨愛進口品牌
國內消費者對於智能科技越來越信賴,購買能力也提升不少。隨著電商全球化的發展,很多國外品牌的美容儀進入國內市場,一度出現了斷貨的情況,而國內產品也在奮起直追。
益哥發現,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美容儀大致為了5種:利用電動馬達的振動類、使用不同光段的光學類、通過控溫的射頻熱能類、採用微電流技術以及水蒸氣滲透的燻蒸類,價格可以說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它們號稱可以解決很多臉部問題,比如緊緻、美白、祛痘、去眼袋等等,一度被美女們熱捧。提醒大家選擇合適自己的美容儀,如果皮膚問題嚴重的話,請乖乖的去美容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無證美容儀線上橫行
國外產品大量湧入、國產品牌「模仿」,過快的市場發展往往存在著諸多隱患。隨著海淘和代購的普遍化,產品進入渠道變得越多越多,很多沒有經過安全性和有效性驗證的假冒產品,偷偷在市面上橫行。如果買到假冒的無證產品,很有可能美容變「毀容」,對面部肌膚造成傷害。
事實上,有關部門早就對美容儀的抽檢愈發頻繁。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早在2017抽檢了58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皮膚及毛髮護理器具產品,信息顯示1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8.3%,而進口品牌的「風險」更不容小視。
益哥發現一些電商平臺的進口品牌,除了個別品牌會在買家購買須知裡面標註「按照中國進口標準要求統一更換CCC認證新版充電器」外,很多美容儀在商品詳情頁都沒有3C認證的資料。而在某寶新增的《網化妝品行業標準》生效通知裡指出,為規範市場管理,提升消費者對美容護膚類產品的購物體驗,商家可上傳第三方質檢機構出具的質檢報告。

對於抽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商家應按照相關規定召回,並對在售商品做下架或刪除的處理,情節嚴重的,會採取下架、刪除、商品監管、限制商品發布、店鋪監管、店鋪屏蔽、查封帳戶等處理措施。
據益哥了解,不同的平臺,對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標準,建議企業負責人要諮詢專業的第三方認證機構。畢竟有關平臺在縮減了認證程序的同時,對抽樣審查也會更加嚴格,企業的責任也由此加重。
可以預見的是,在消費者日益重視「面子工程」的新時代,作為市場「黑馬」的美容儀將引領新的潮流。無論從使用效果還是安全方面考慮,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知名品牌產品,不要輕易相信來源不明的無證產品;商家們也要把產品質量擺在第一位,堅持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對於企業負責人來說,美容儀「火爆」的背後,質量安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企業和代理商們理應重視相關認證程序,補足相關手續,讓產品更符合法規要求。今日話題,你用過什麼類型的美容儀呢?
關注質量益哥,帶你了解美容產品質量的一手資訊,最近的質檢要求,如有檢測需求,可私信益哥。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