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之窗
百色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系設有基礎物理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面向鋁工業人才培養實訓中心等三個實驗室機構,設備總資產1170多萬元。
一、基礎物理實驗室
基礎物理實驗室建立於1983年,該實驗室2002年通過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合格評估。包括力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等3個實驗室,設備資產114.75萬元。
(一)力熱實驗室
力熱實驗室建立於1983年4月,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184臺件,資產總額33.35萬元。主要承擔物理與電信工程系物理學本科、專科學生的力學、熱學實驗教學任務。實驗室能開設21個實驗項目,含有驗證性實驗項目、綜合性設計性項目。按照實驗教學大綱要求開設8個實驗項目,實驗開出率100%,每個實驗能同時開出6組,滿足教育部對實驗室的評估要求。力熱實驗室同時還承擔全校工學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力學、熱學實驗教學任務。近幾年一直在不斷地引進更新實驗用儀器設備,對部分實驗進行改進,改變傳統的測量方法,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在培養人才方式上,更加注重推進全面素質教育,逐步向學生全面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自由選題或自己擬題,在教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驗興趣,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造了條件。
(二)光學實驗室
光學實驗室建立於1990年9月,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50臺(套)件,資產總額41萬元。承擔著物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實驗教學任務,可開設本科教學大綱要求的全部光學實驗項目。光學實驗能使學生掌握常用光學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光學、光電器件的性能、特點、掌握基本光路的搭建、調試方法,熟知光學中基本物理量的測量方法,了解各種雷射器的工作原理和實際應用,拓展學生的視野。實驗室既具有常規光學實驗設備和手段,還擁有反映現代光電、光電子技術的先進實驗教學設備,依託學科建設,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多年來,在實驗中心的組織下,探索和改進了多種實驗教學方法,通過施行筆試、口試、動手操作、實驗報告、實驗總結等五個方面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加強了過程管理,不斷地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三)電磁學實驗室
電磁學實驗室建立於1990年11月,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296臺件,資產總額40.4萬元。能夠開出15個實驗項目,含有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實驗從原來的每組2~3人,發展到現在的每組1人,按照教育部實驗室評估標準,每個實驗項目5套儀器已達到要求。現在實驗室能為本科專業學生開設的實驗15個,為物理專科學生開設的實驗項目12個,為化學專業、計算機專業、數學教育等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開設的實驗項目在8-10個。能夠滿足教學任務的要求,實驗開出率達到100%。比較優越的實驗教學條件保證了實驗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
2008年,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獲得廣西教學實驗示範建設中心立項,學校先後投入484.66萬元經費建設單片機實驗室、光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高頻與通信原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創新實驗室、電路設計虛擬與仿真實驗室、電子線路實驗室、電工技能實訓室、電子工藝與裝配實驗室、EDA實驗室、家用電器綜合實驗室、製冷制熱綜合實驗室、計算機實訓室、電氣自動化綜合實訓室、電子綜合設計實驗室等18個實驗(訓)室。2010年該中心被自治區教育廳確認為「廣西高校重點教學實驗中心」。
(一)單片機實驗室
單片機實驗室2010年9月正式使用,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單片機試驗箱25套,電腦26臺,數字示波器25臺,空調2臺,交換機1臺。資產總價值28萬元。實驗項目面向物理與電信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和專科專業,電氣工程,通信技術,物理學開設。結合理論教學,主要開設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方面的實驗。在開設基礎性實驗的同時,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提高實驗的應用特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完成上述實驗,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實際動手能力得到鍛鍊,提高自主設計能力。
(二)光機電一體化實訓室
光機電一體化實訓室2011年11月投入使用,面積49平方米,實驗設備有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6套,電腦6臺,總價值53.4萬元。主要服務於電子、電氣、機械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同時還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實踐場所,並為相關教師的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三)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室2011年3月投入使用,面積49平方米,實驗設備有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驗裝置6套,電腦6套,總價值16.2萬元。該實驗室主要承擔物理與電信工程系電子電氣類專業的相關實驗教學任務。該實驗室可完成10餘項基礎實驗,具體實驗項目有:電容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試、電容傳感器動態特性測試、交直流激勵時霍爾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試、霍爾式傳感器振動測量、磁電式傳感器轉速測量、壓電式傳感器振動測量、電渦流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試、電渦流傳感器測量振動、光纖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試、光纖傳感器測量振動、集成溫度傳感器的溫度特性測試、鉑電阻溫度特性測試、熱電偶的冷端溫度補償、氣敏傳感器測試酒精濃度、溼敏傳感器溼度測量等,涉及壓力、振動、位移、溫度、轉速等常見物理量的檢測。
(四)高頻與通信原理實驗室
高頻與通信原理實驗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98.8平方米,本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177件,包括:高頻電子線路實驗儀、數字雙蹤示波器、高頻電壓表、掃頻儀等,總值70多萬元。該實驗室是面向物理與電信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和專科專業開設的,結合理論教學,主要開設高頻模擬電路方面的實驗。現在能夠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開出: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LC正弦波振蕩器與石英晶體振蕩器、高頻功率放大器、混頻器、信號的幅度調製、調幅信號的解調、信號的頻率調製與解調、集成鎖相環特性與應用的研究等8個實驗,實驗課開出率100%。
(五)電子技術創新實驗室
電子技術創新實驗室2011年3月投入使用,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實驗電源6套,數顯函數信號發生器6套,電子毫伏表6套,數字示波器(60M)6套,頻譜分析儀4臺,基礎元件庫1套,總價值11.12萬元。該實驗室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放的指導性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相結合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三能,三創」(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潛力)。實驗室為廣大對電子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提高自身能力、發掘自身潛力的一個平臺。實驗室突出個性化培養,提倡自主式研究和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同學進行自主創新實驗,為同學們創建了一個開放式的環境。
(六)電路設計虛擬與仿真實驗室
電路設計虛擬與仿真實驗室2011年3月投入使用,面積99.4平方米,擁有電腦51臺,交換機1臺,總價值25萬元。主要承擔物理與電信工程系計算機輔助製圖,電子設計自動技術,模具CAD/CAM,SMT編程與實現,計算機三維製圖,現代模具設計方法,電子線路仿真技術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七)電子線路實驗室
電子線路實驗室建立於2002年11月,2010年6月擴建,當年9月投入使用,面積74.2平方米。擁有模擬電路試驗箱12臺,數字電路試驗箱12臺,數字示波器25臺,低頻函數信號發生器12臺等,總價值61.9萬元。面向物理與電信工程系電子電氣類專業開設實驗,主要開設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驗。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如何設計和實現基本單元電路,學會使用常規實驗儀器,而且要學會工程分析與工程設計方法,真正解決實際電路的中的有關問題,為後續課程的實踐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驗課開出率100%。
(八)電工技能實訓室
電工技能實訓室建立於1999年11月,面積99.4平方米,設備資產18.6萬元。電工基礎實訓室包括通用電工實驗臺、電動機及各種相關儀表儀器,其中,通用電工實驗臺,用模塊化的結構將電路實驗內容整合到一套電路板上,同時各個模塊的小電路板又能獨立工作,接線直觀、清晰、方便,且有利於幫助學生思路的擴展,受到學生的歡迎。該實驗室側重於電工基礎理論驗證性實驗教學和電工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實驗室為《電路分析基礎》、《電工學》、《電工電子學》等課程開設實驗項目30多項。實驗開出率達100%。開設的實驗主要有:基爾霍夫定律、獨立源和受控源、疊加原理、戴維南定理、RC一階電路的響應、交流電路參數的測定、二埠網絡、日光燈電路及其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交流電路、三相功率的測量、RLC串聯諧振電路等等。
(九)電子工藝與裝配實驗室
電子工藝與裝配實驗室建立於2002年11月,面積49平方米,設備資產8萬元。該實驗室能緊密配合電子技術、電子測量、電子組裝等課程的理論教學進行實訓。通過電子技術實驗實訓,能夠鍛鍊學生對電子元器件的識別、檢測、整形、插裝、焊接和整機的組裝與調試等各項技能,同時提高學生電子技術的理論綜合能力。
(十)EDA實驗室(PLC原理與應用實驗室)
EDA實驗室(PLC原理與應用實驗室)建立於2005年12月,面積99.4平方米,設備資產40萬元。
EDA實驗室擁有先進的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實驗設備。能夠完成基本實驗和設計研究性實驗項目20多個。通過EDA實驗教學,可使學生掌握EDA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數字系統的設計思想和方法,並將數字電路、微型計算機應用等相關知識有機地集成應用到數字電子系統設計中來,去開發和設計綜合性的應用項目。EDA實驗室也在為學生的創新設計項目及教師的科研項目提供著最佳的實驗條件。
PLC原理與應用實驗室是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製造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數控技術及應用等相關專業的專業實驗室,為《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等課程提供實驗教學條件。該實驗室可開發出應用基礎實驗20多個,綜合設計性實驗8個。該實驗室的PLC教學實驗裝置具有可靠、實用、性能先進等優點。通過各種形式的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十一)家用電器綜合實驗室
家用電器綜合實驗室建立於2002年11月,面積74.2平方米,擁有彩色、黑白電視機、家電實驗室成套設備、洗衣機等價值20萬元的實驗設備。面向物理與電信工程系各專業開設家電原理與維修技術課程,讓每個學生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他們的手直接操作、實驗、測試各種各樣故障實驗,進一步提高對家電維修技術的理解及創新技能。
(十二)製冷制熱綜合實驗室
製冷制熱綜合實驗室建設於2003年11月,面積49平方米,設備資產20萬元。設備是在市場上常見型號的空調、冰箱的基礎上進行較大規模地改造而完成的。新增加的空調、冰箱有十幾個機種,有利於學生更全面地掌握製冷、制熱技術。
(十三)計算機實訓室
計算機實訓室建立於2006年11月,面積49平方米,擁有計算機顯示器,計算機機箱,主板,CPU,顯卡,內存,硬碟,電源等價值15萬元的實驗設備,面向物理與電信工程系各專業開設計算機系統配置與應用課程,讓每個學生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他們的手直接操作、實驗、測試各種各樣故障實驗以及計算機的組裝,進一步提高對計算機故障的排查檢修能力。
(十四)電氣自動化綜合實訓室
電氣自動化綜合實訓室建立於2011年10月,面積80平方米,擁有工業綜合自動化控制實訓裝置8套,儀器儀表實驗系統2套,PLC綜合實訓系統1套,電腦10套,自動化基礎實驗裝置6臺,二維伺服運動控制平臺1臺,設備資產總值70萬元。該實訓室能滿足《檢測技術及儀表》、《控制儀表》、《過程控制原理》、《電氣控制實訓》及《綜合課程設計》等課程教學的要求。該實驗室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工業現場的氛圍,培養學生對實際電氣控制系統、工業過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能力、調試能力和分析能力。
(十五)電子綜合設計實驗室
電子綜合設計實驗室於2009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實驗室面積65平方米,固定資產設備總額27餘萬元,可供學生使用儀器設備57臺套(件)(主要包括信號源、示波器、穩壓電源、臺式高精度數字萬用表、計算機等)。主要服務對象是我校電類專業的本、專科生。實驗室目前開設的主要實驗課程為《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實訓》、《課程設計(Ⅰ)》,《課程設計(Ⅱ)》、《綜合課程設計》等。實驗類型大都為綜合性實驗。以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為基礎,注重知識的滲透和融合,注重系統設計的完整性,注重工程設計實現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從信號處理、信號檢測、信號傳輸、可編程器件的應用、單片機程控、機電控制等多方面構建與工程實際接軌的電子電路綜合實驗的核心選題,選題強調系統整體性,知識綜合應用性。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水平進行網上預約選擇實驗題目,實現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資料、設計電路、擬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確定測量方法,完成給定的設計任務。綜合設計實驗歷時一學期,分為5個環節:諮詢與選題、查閱文獻資料並設計實現方案、教師輔導答疑講解、在實驗室進行實驗、總結報告提交與答辯。採用選題時間分段、課內實驗開放與課外學生自主研討開放(全面開放實驗環境)相結合的實驗開放新模式,並有課程組教師全程隨時指導答疑。
(十六)DSP及嵌入式技術實驗室
DSP及嵌入式技術實驗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98.8平方米,擁有ARM嵌入式教學實驗系統,DSP開發平臺和FPGA開發平臺,數字存儲示波器,任意波形信號發生器,高精度電源等。實驗室共有實驗設備25臺(套),設備資產總值34萬元。
DSP及嵌入式技術實驗室主要進行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嵌入式系統技術的研究,數位訊號的處理,面向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專業。實驗室立足於汽車電子,數控工具機,物聯網技術等相關行業,研究內容涉及嵌入式基礎平臺,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嵌入式中間件軟體開發,設備驅動開發。從晶片邏輯設計、應用處理器開發到複雜應用系統設計,為學生開設「嵌入式系統課程群」的教學提供實踐平臺,建構「嵌入式系統」專業方向。
(十七)光纖及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
光纖及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98.8平方米,擁有光纖通信原理實驗系統、現代通信技術創新實驗系統、數字示波器、掃頻儀等的實驗設備25臺(套)。設備資產總值25.2萬元。
現代通信技術創新實驗室主要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光纖通信》、《通信原理》等實驗教學任務。可開設實驗內容有:光器件的認識實驗、數字光端機的平均光功率測量、數字光端機的消光比測量、波分復用光纖傳輸系統等30多個實驗。開設的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了解、掌握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的能力,從中獲得對現代通信原理的親身體驗。同時還讓學生們通過在實驗室的二次開發與課外創新活動,綜合運用計算機軟硬體、電子技術以及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等相關專業課程知識與原理,提高學生該領域的綜合競爭能力。
(十八)電力電子及自動化控制實訓室
電力電子及自動化控制實訓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98.8平方米,主要設備有電力電子技術及電機控制實驗裝置11臺,設備資產投資46.84萬元。電力電子及自動化控制實訓室主要面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的學生。承擔《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系統》、《交直流調速系統》等課程的實驗環節。學生通過先進的實驗設備可以進行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等相關專業實驗,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系統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面向百色鋁工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中心
2010年,面向百色鋁工業基地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被自治區教育廳確認為「廣西創新人才培養基地」。2011年,學校投入576.08萬元建設「面向百色鋁工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中心」,該中心包括材料製備與分析實驗、XRD實驗室、機械原理與零件演示及創新實驗室、機械加工設計與製造實訓室、DSP及嵌入式技術實驗室、光纖及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電力電子及自動化控制實訓室、液壓傳動與氣動實驗室等5個實驗(訓)室。
(一)材料製備與分析實驗室
材料製備與分析實驗室建立於2012年2月,面積197.6平方米,擁共有非自耗電弧爐、多功能材料萬能試驗機、高溫金相顯微鏡等儀器56臺(套),設備價值196.52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設備有6臺。主要承擔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化學、冶金工程等專業的金屬材料合金化、金屬材料熱處理、合金的顯微組織觀察、礦物質的成分分析、物相分析等教學及科研實驗。
材料製備與分析實驗室以廣西有色金屬和礦物資源的成分、結構、性能、加工製備工藝及其工業應用為研究對象,結合廣西優勢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和材料工業生產需要,該實驗室確立了新型鋁合金材料及其加工技術、新型功能材料、材料腐蝕與防護等特色研究方向。
實驗室重視開展各種學術交流和產學研合作,目前承擔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主要負責人通過具體參與廣西科技發展規劃等活動,深入地了解廣西區情。使得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定位既瞄準廣西產業發展,又符合國家的需求。本實驗室正努力打造成為培養廣西材料學科人才和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點研究平臺。
(二)XRD實驗室
XRD實驗室建立於2012年2月,面積25平方米,擁有一臺日本進口設備——全智能高功率X-射線衍射儀,價值162萬元。
實驗室緊密結合廣西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和材料加工企業生產的需要,服務地方產業。且該實驗室是現代材料研究分析技術的普遍和重要的手段。該實驗室可以完成材料的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點陣常數精確測定、晶體結構測定分析、應力測定等。設備可分析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無機材料、複合材料、有機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的物相定性與定量分析等。本實驗室正努力打造成為培養廣西材料學科人才和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點研究平臺。
(三)機械原理與零件演示及創新實驗室
機械原理與零件演示及創新實驗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197.6平方米,共有機械原理陳列櫃、機械運動創新組合設計實驗臺等儀器設備36臺(套),設備資產34.04萬元。主要面向金屬材料工程、機電一體化、模具設計與製造等專業學生,主要承擔《金屬工藝學》、《機械加工工藝》和《模具製造工藝學》等實驗課程。培養學生認識圖紙、加工符號,熟悉機械原理、機械製造的一般過程,掌握對簡單零件加工方法選擇和工藝分析的能力。
(四)機械加工設計與製造實訓室
機械加工設計與製造實訓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266平方米,擁有數控車床、數控線切割工具機、平面磨床等設備16臺,設備資產總值46.8萬元。該實訓室是我校金屬材料工程、機電一體化、模具製造與設計專業等工科學生金工實習的主要場所。主要承擔《數控加工技術》、《金屬工藝學》、《機械加工工藝》、《金工實習》、《鉗工實訓》、《數控實訓》等實訓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熟悉各種機械設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對簡單零件加工方法與工藝,培養學生掌握機械加工技術的能力,加工工藝分析的能力。
(五)液壓傳動與氣動實驗室
液壓傳動與氣動實驗室建立於2011年11月,面積98.8平方米,主要設備有透明液壓與PLC實驗系統、液壓元件拆裝實訓臺、立式光學比較儀、表面粗糙儀等儀器32臺(套),資產總額30.68萬元。
液壓傳動與氣動實驗室主要面向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製造與設計專業開設液壓傳動實驗、氣壓傳動實驗、PLC控制實驗、機-電-氣一體化綜合控制實驗、機-電-液一體化綜合控制實驗。所開設的實驗和液壓(或氣動)行業中的液壓系統(或氣動系統)的設計、連接調試、維護等緊密相關,通過機-電-液一體化綜合控制實驗,學生可系統地學習PLC程序設計與調試、液壓迴路的設計與調試。培養學生了解各類液壓、氣動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能力,並初步掌握液壓傳動與氣動迴路的基本特性和設計方法,從而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中國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