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華南百色盆地手斧人群原料選擇策略明顯

2020-11-17 光明網

百色盆地的大石片和大型石核標本,黃色箭頭指示打擊方向。科研合作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與廣西、貴州考古文博及高校等組成合作團隊,最新研究獲得有關華南百色盆地手斧人群技術行為的新認識表明,舊石器時代百色盆地先民已具有對手斧製作石材的明顯選擇策略,並能夠對手斧尖部刃緣進行更加精細、規範的修理。

2018年以來,中科院古脊椎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廣西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館、廣西民族大學和貴州大學等單位組成合作團隊,開啟對百色盆地含手斧石器工業的系統整理和研究工作。他們最新完成對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館全部館藏手斧等標本的研究成果論文,近日獲國際考古學期刊《石器技術》(Lithic Technology)在線發表。貴州大學雷蕾博士、中科院古脊椎所李浩副研究員分別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百色盆地以礫石為毛坯的手斧標本。科研合作團隊 供圖

據論文作者介紹,以手斧為代表的舊石器早期大型工具組合,是古人類石器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廣西百色盆地是中國最早發現手斧的區域之一,尤玉柱、李炎賢1975年報導了百色上宋村發現的第一處含手斧舊石器地點,由此拉開百色盆地舊石器研究的序幕。在百色盆地迄今近50年的發掘和研究過程中,考古學者積累大量珍貴的舊石器標本,為研究華南地區早期人類的演化提供科學依據。

百色盆地以大石片為毛坯的手斧標本,黃色箭頭指示打擊方向。科研合作團隊 供圖

合作團隊通過對原料質地、剝片技術與修型技術的定量統計分析,獲得有關百色盆地手斧人群技術行為的新認識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

一是原料選擇策略明顯,硬度大、一端呈卵圓形的礫石原料更受青睞。

二是手斧毛坯以礫石為主,同時存在少量大石片毛坯,有組織性的兩面剝片技術是獲取大石片毛坯的主要方式。

三是手斧修型以單面為主(70.3%),兩面修理也佔一定比例(29.1%)。

四是手斧尖部的修型比例最高、刃角最小,與底部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可能指示不同的功能單元。

五是縱向修型片疤(打擊方向與石器長軸平行或近平行)常見於尖部,起到減薄和規整尖部刃緣的作用。

六是沿右江河谷自上而下,手斧技術存在一定的變異性,上遊大石片毛坯和兩面修型的比例明顯高於下遊,這可能與不同區域礫石原料的大小有關。

百色盆地手斧標本,黃色箭頭指示尖部的縱向修型片疤。(科研合作團隊 供圖)

合作團隊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圍繞百色盆地的手斧材料,開展進一步研究工作,以期深化對華南含手斧石器工業及其在中國南方早期人類演化中的作用的認識。(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華南手斧人群對地質災害事件的響應
    發生在舊石器時代的短期地質災害事件,為研究早期人類與環境的耦合關係提供了重要信息。生活在距今約80萬年前廣西百色盆地的舊石器時代手斧人群,很可能親歷了兩次較大規模的地質災害事件。廣西百色盆地發現的隕石即屬於澳亞隕石散布區,在約830平方公裡的盆地範圍內,現已發現大量的玻璃隕石。最新氬-氬法階段加熱坪年齡(step heating plateau age)測年結果顯示,澳亞隕石的形成年代在距今約78.5±0.8(0.9)萬年前。新鮮、未經搬運和磨蝕的玻璃隕石埋藏於百色盆地第四級階地的網紋紅土堆積中,且與古人類製作的手斧工具同層出土,指示隕石與手斧在年代上可能非常接近。
  • 發現華南手斧人群曾親歷大規模地質災害
    發生在舊石器時代的短期地質災害事件,為研究早期人類與環境的耦合關係提供了重要信息。約80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百色盆地的舊石器時代手斧人群,很可能親歷了兩次較大規模的地質災害事件。澳亞隕石散布區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晚但分布範圍最廣的隕石降落區域,廣西百色盆地即屬於澳亞隕石散布區。最新結果顯示,澳亞隕石的形成年代約在78.5 ± 0.8(0.9)萬年前。新鮮、未經搬運和磨蝕的玻璃隕石埋藏於百色盆地第四級階地的網紋紅土堆積中,且與古人類製作的手斧工具同層出土,指示隕石與手斧在年代上可能非常接近。
  • 80萬年前華南先民或親歷較大規模隕石、火山地質災害事件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研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舊石器時代地質災害事件研究表明,生活在距今約80萬年的華南百色盆地的舊石器時代手斧人群,很可能親歷了澳亞隕石降落和印尼多巴火山噴發這兩次較大規模的地質災害事件,並受其影響而遷徙到其他地區繁衍生存。
  • 這幾塊百色出土的石頭,擊潰了謬誤與偏見
    1973年秋,為研究百色盆地古生物化石與探明該地區的礦物礦藏,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派出專家,與廣西博物館的趙仲如在南寧會合,一行人乘坐卡車前往百色盆地。尤玉柱把這11塊石器帶回了北京,他找到中科院石器研究專家李炎賢,對這些石器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1975年,他倆聯合發表了《廣西百色發現的舊石器》一文,認為這些石器是在距今13萬年到1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製造的。這一發現,立即引發了國內外史前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
  • 長白山發現5萬年前標準手斧 否定西方"莫維斯線"假說
    原標題:長白山發現5萬年前"標準"手斧 徹底否定西方"莫維斯線"假說    近日,考古學家在中國東北長白山區發現了一件舊石器時代石制手斧。經權威專家鑑定,這件手斧距今約有5萬年,而且製作工藝精湛,器形優美,是非常標準的手斧,可與西方典型的「阿舍利手斧」媲美。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引用本文 周耀東,陳宗煒,陳海泉. 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J]. 中國癌症雜誌, 2020, 30(10): 726-732.
  • 華南植物園揭示飲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
    減少飲食中鎘的暴露是降低風險的有效可行策略。其中一個降低暴露風險的方法是儘量食用鎘含量低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降低Cd在體內循環中的生物利用度是減少Cd暴露的另一種策略,而膳食補充劑在減輕或預防鎘中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未來三天四川盆地華南等地有較強降雨 黃淮江淮江南等地有持續性...
    未來三天四川盆地華南等地有較強降雨 黃淮江淮江南等地有持續性高溫天氣2018-07-15 18:0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天氣網        瀏覽量: 3078 次 我要評論 一、四川盆地西部和山東中北部等地出現強降雨&nbsp黃淮江淮等地有高溫昨日,四川盆地西部及甘肅隴南、陝西安康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四川廣元、綿陽等局地
  • 新疆塔裡木盆地早志留世軟骨魚類研究新進展
    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緣柯坪—巴楚地區的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及依木幹它烏組主要為一套淺海-濱海-陸相碎屑沉積,巖性較單一,厚度達1000m以上,顏色以紅色為主,前人常稱為紅色巖系。自1988年報導該套紅色巖系中含有中華棘魚以來,大量盔甲魚類與軟骨魚類的發現使塔裡木盆地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志留紀魚化石產地之一。
  • 七彩雲南,多彩貴州,百色為啥叫百色?
    作為與雲南、貴州相鄰的廣西省,境內有一座叫做百色的城市,我曾經問人: 「百色」為什麼叫「百色」呢百色這座城百色,用壯話讀作「博澀」,曾與嶺南同屬於「百越」之地。百色,因水得名,是「洗衣服的水口」之意。據說,從空中俯瞰百色,整座城市就像一隻大天鵝,因此,百色又有被人稱為鵝城的說法。
  • 華南地區管輸量突破2300萬噸
    記者日前從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獲悉,華南地區全年完成管輸量2336萬噸,同比增加3.3%,超年度計劃5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四季度輸油623萬噸,同比增長12%,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
  • 準噶爾盆地200多種短命植物明顯降低沙塵暴危害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6日電 (杜宗陽)專家們發現,生長在準噶爾盆地的200多種「短命」植物能明顯降低當地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多年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生態專家的注意:同樣是荒漠地帶,可新疆準噶爾盆地無論沙塵暴發生的頻率還是強度,都要比我國其它沙塵暴源區小得多。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準噶爾盆地沙塵暴危害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短命植物生活在那裡。
  • 未來三天全國天氣預報:華南仍有明顯降水 黃淮局部地區有浮塵天氣
    未來三天全國天氣預報:華南仍有明顯降水 黃淮局部地區有浮塵天氣2018-04-15 10:1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天氣網        瀏覽量: 6080 次 我要評論 一、廣東出現暴雨到大暴雨&nbsp江南華南出現較強降溫昨日,雲南東南部、廣西南部、廣東中部和雷州半島、福建北部、浙江東南部等地出現大雨,廣東中部部分縣市降暴雨
  • 黨雙鎖:慢B肝臨床治癒的新研究、優勢人群及新思路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黨雙鎖教授團隊發表了慢B肝臨床治癒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基線HBsAg ≤1500 IU/mL的核苷經治慢B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的HBsAg清除率高達37.4%,其中各類優勢患者的臨床治癒率可達58%-80%。黨雙鎖教授應《雨露肝霖》邀請,為我們分享慢B肝臨床治癒新研究的結果,臨床治癒優勢人群,及新項目和新思路,詳見下文詳細訪談內容。
  • 年度報告――液化石油氣:化工原料需求崛起 價格重心上移
    由於掛牌首個合約對應今年11月份,市場首先交易液化氣需求旺季預期,華南基差和盤面內外價差一度走到非常誇張的程度。此外,市場認為上市初期庫容較小和期貨倉儲費低於現貨倉儲費為正套創造了有利條件,多頭氛圍濃厚。隨著PG合約逐月輪換,期價與現貨價格聯動性明顯加強,旺季預期向現實修正、山東地煉納入廠庫抑制多頭接倉單意願等等因素都使得基差較此前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