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些習以為常的事,卻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關於科學大師霍金,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很獨特的看法。
背景信息:1963年,年僅21歲的霍金患上了罕見的「漸凍人症」,這是醫學絕症,當時這種病一般只能存活兩三年。55年來,霍金不斷掙扎在死亡邊緣,全身肌肉逐步萎縮,惟一能動的只有眼睛和三根手指。因為無法談話,他經過紅外線偵測本人的眨眼舉措轉化為文字,並經過語音分解器讀出相干文字。雖然霍金身患稀有絕症,他依然熱衷大眾演講,樂於與公眾進行思維交流,將政治觀點傳播到世界各地。霍金以倔強的求生欲和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漸凍人症」患者中存活最長的人。
1974年霍金髮布論文——黑洞有輻射
1983年宇宙無限,提出無邊界條件
1988年發布《時間簡史》,風靡世界
重度殘疾的霍金經常妙語頻出、快言快語:
1、宇宙中肯定存在著其它方式的生命,或許外星生命正盯著人類看;
2、地球將在二百年內毀滅,人類要移民;
3、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很可能將變成「火球」;
4、人工智慧可能招致人類淪亡;
5、黑洞其實不存在,不過「灰洞」存在
正文
站在當代醫學角度,霍金存在於2010年代這事本身就是反科學的。
霍金當年患的什麼病呢——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細胞病,俗稱「漸凍人症」,這是比癌症還可怕的人類五大絕症之一。漸凍人患者發病後的壽命是2-5年,根據霍金病情的嚴重程度,當時英國最好的醫院診斷為還有2年壽命。此病發端自神經,會導致所有與運動神經相關的肌肉萎縮。比如面部表情肌停擺,導致臉部僵硬塌陷,以及喉部的聲帶肌停止運作導致無法發聲。
最終是維持生命的呼吸肌停擺,一旦肺部停止工作、患者生命體徵停止。
這個過程推進迅速且不可逆,目前的人類醫學均回天乏術。世界上沒有任何生命維持系統可以針對漸凍人成功地運轉,直到二十一世紀都是世界級難題。各國醫學前沿都束手無策,更不用說那個遙遠的,霍金患病的1960年代。
在全世界病人被全力搶救都活不過5年的時代,霍金一路流暢地又活過了55年,比多數健康男子還長命。你有沒有想過——這並非一個生命的奇蹟而是個精心設計的局?不僅如此,他竟然頻繁地寫書、做講座、接受採訪、公眾演講、做電視節目,還到夜總會和脫衣舞娘玩遊戲。
哪怕是個健康老人,這種頻率也會被折騰死,更不用說此君從頭到尾都是在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心肺功能早已衰竭、呼吸困難的他,更從未安靜地搞過科研。
霍金團隊編制了一個巨大的科幻神話,每個篇章都希望別人無條件相信,而且幾乎辦到了。如果他們的教主是個普通人,這些措辭不嚴謹的句子將會無人理睬。然而這是個「身殘志堅」的奇蹟男子說的箴言,公眾不得不為之拜倒。
霍金這些年都在幹什麼?研究科學嗎?
看看他的各種公開活動吧!「霍金」忙著會見各種政要,並發表政治演說:
他極力反對英國脫歐;
他在演講中諷刺美國川普總統;
他在採訪中堅決反對蘇格蘭獨立;
他討伐美國脫離巴黎協定;
他鼓吹全球正在變暖;
他還說地球即將毀滅;
要把不相信的人都送去金星體驗生活。
他的舉動越來越不像個科研領域的從業者,更像是開創了一門新宗教的先知。然而他賴以發號施令的那把神奇的椅子,號稱人工智慧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卻從來未向世人展示過。讓咱們來圍觀一下,直到現在,霍金團隊沒敢同意任何志願者上去測試。
眼球傳感器,以及面部表情輸入法的效率。眼神驅動輪椅上坡及開門,相比別的功能還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對於神經病變肌肉萎縮的面癱的漸凍患者,這功能可執行度依然很低。
和眼神驅動比起來,即興演講功能這是個大BUG。請注意,霍金的所有演講,據稱都是通過面部抽動,來打字造句並通過電腦翻譯成語音的!正常人可以試試,哪怕在高科技輔助下,你用面部抽動控制鍵盤的速度,能趕得上雙手的效率嗎?
YouTube上有個攝製組找到了NASA神級打字員,讓他用靈巧的雙手輸入英文並譯成語音,這個速度依然遠不及人類說話,請問霍金接受採訪時那些妙語連珠是咋回事?
即便他的大腦在心肺功能失調下、供氧不足,我也敢相信他的思維效率依然很高,然而他的臉打字真的如此神速嗎?
姑且連這個也信了吧。
可是整個採訪中,他的臉看上去都毫無動靜啊!不要忘了他是60年代的漸凍人,面部肌肉幾乎完全萎縮了!正常人的臉都辦不到,甚至正常人的手都辦不到的信息錄入效率,一位患病數十年的漸凍人卻辦到了?!
這真的太「科學」了?!
所謂科學主義者的雙重標準,是用科學的藉口去壓制質疑的聲音。同時用非理性的執念,來欺騙自己相信他們認準的東西。
就在上周,NASA的官推說霍金是本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哈哈,請容我不懷好意地笑五分鐘。請問他在科研領域發明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
NASA的低效和腐敗咱已經不止一次吐槽過,埃隆·馬斯克早已把這個國有大機構扇得啪啪作響,咱就只想要一個實證。請霍金團隊告訴我:
黑洞、紅移、宇宙膨脹、宇宙大爆炸,這些他常玩的概念裡,哪一項可以歸功於霍金?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理論奠基人是愛因斯坦。而首次通過計算得出實體概念,是在191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完成的。首次命名該類天體為黑洞,是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
之後的一個世紀,數以千計的科學家著手研究黑洞。霍金身處其間,卻並不能脫穎而出。紅移是基於都卜勒效應推導出的物理現象,理論奠基人是都卜勒。
法國物理學家斐索,在1848年首先觀測到了恆星紅移。1901年貝羅波斯基用實驗證明了可見光紅移。1912年開始的一系列觀測,斯萊福等人發現絕大多數的螺旋星雲,都有明顯的紅移。1929年哈勃定律問世,愛因斯坦等人不得不接受了宇宙膨脹理論。
而與之相比匹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是1927年由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提出的,請問這跟霍金有什麼關係嗎?
依然不服?咱們再來聊聊20世紀物理學的冰山一角吧。先說點直接和天文宇宙相關的,射電天文四大發現:類星體、脈衝星、星際分子和微波背景輻射。
哪一個不偉大?
主導這些重大科學突破的科學家們,哪個敢宣稱「本世紀最偉大」了?與宇航科技以及數十個前沿科學領域相關的量子光學、雷射科學的奠基人,難道不偉大?
雷射科學理論的提出、實驗的巧妙,以及其衍生科學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無論是雷射顯示、雷射通訊、雷射醫學,還是雷射製造,哪個不偉大?但是哪個敢自稱最偉大?
粒子物理學。直至六十年代初,實驗發現的基本粒子的數目已達到近百種,參與大發現的科學家數以千計。在此我簡短盤點一下。
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轟擊核的實驗中,發現了中子。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而密立根和康普頓的實驗證實了它。泡利提出的中微子在1956年被實驗證實。
狄拉克提出的正電子被安德森在1932年觀測到。1936年安德森還從宇宙線中發現了渺子。1935年湯川秀樹預測了介子的存在。1947年鮑威爾、拉特、奧卡裡尼合作,發現了第一個真正的介子。
………
在物理學史中有重大發現的20世紀科學家,簡直是燦若繁星。
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它也被稱為「上帝粒子」,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公開確認上帝粒子被發現。當年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其自旋為零,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作用下產生質量,為宇宙形成奠定基礎,它的發現使得當代物理學近乎完美。
請問以上偉大科學發現中,「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擔綱了什麼?沒獲諾獎只因運氣?既無顛覆性的科學發現,又沒主導或參與重大科學實驗項目,請問這也叫「最偉大物理學家」?
有朋友問我,霍金比不上愛因斯坦,那比楊振寧偉大吧?
今天我給個結論吧,得過諾貝爾獎的楊振寧遠比霍金強。為什麼?因為他配合李政道發現了「宇稱不守恆定律」,顛覆了之前物理學界的共識。
楊振寧李政道的理論,及之後吳健雄女士巧妙的實驗告訴人類,上帝並不公平,互為鏡像的物質的運動是不對稱的。
換個說法,如果用反粒子代替粒子,把左換成右,以及顛倒時間的流向,變換後的物理過程仍遵循同樣的物理定律嗎?No No!之前大師們的想法都錯了啊!之後的科學研究發現,連時間本身也不再具有對稱性了。
該發現不但完善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同時還徹底顛覆了現代物理學的各種「守恆」,充分解釋了宇宙為何有這麼多瑰麗奇幻的星雲,與生命的痕跡。
這是劃時代的發現,對於宏觀世界及微觀世界的研究都有很大幫助。諾獎當之無愧,但這樣的發現依然不能被稱為「最偉大」,物理學發現的滄海一粟而已。
還有群友問到,霍金他雖然沒有科研成就,至少在科普領域做出了貢獻,寫了很多書。咦,科普作家能被稱為「最偉大科學家」?請容我調皮一下,哎,這類話題你該去找方舟子聊聊。
後記
人生有很多悲傷困苦,還有無法解脫的生老病死,所以人們總喜歡膜拜點什麼。科學也是高大上的一類,看霍金的標籤:
一個人定勝天的抗爭傳奇;
一位沒有卓越創見的科學大師;
一位熱衷人類政治的物理作家;
一張無法造福世人的神奇椅子;
一套無法重現的用臉說話系統;
......
相比這位指點宇宙、引導人類前行的霍金大師,我倒是更喜歡流浪的沈先生,他說:「請大家不要關注我。我就是喜歡公益,堅持垃圾分類而已。」就這麼簡單,這麼自得其樂。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問題,都因為太多的人,關注別人太多,反省自己太少。在這個高度物化的年代,網絡信息泛濫,觀點碎片化成災,還有多少人能夠安靜地通讀幾本好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