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薦:大學生暑假閱讀書目(上)

2020-11-26 南方新聞網

許良英

年齡:85

現職: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方向:科學史

主要著作:《20世紀科學技術簡史》

  先推薦兩本新出版的書。一本是為迎接「愛因斯坦奇蹟年」100周年或「愛因斯坦年」而出的《走近愛因斯坦》(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這是一本圖文並重的書,收有愛因斯坦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不包括專門的科學論文)和言論54篇,以及反映他一生各個時期活動與相關歷史背景的圖片127幅。書末有兩篇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愛因斯坦的附錄:《愛因斯坦奇蹟年探源》和《愛因斯坦年譜》。書中所展示的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也是一個有強烈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傾聽他的心聲,對於以真善美作為人生追求的人,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

  第二本是今年初作家出版社出的《束星北檔案》。作者劉海軍用官方的檔案,傳主自己的交代、檢討,和別人的回憶,詳盡地描劃出一個有特殊天分的物理學家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中所遭受的種種的打擊、折磨和羞辱。束星北教授是我大學時的理論啟蒙老師,他的啟發式教育培育出李政道這樣傑出的物理學家。他不拘小節,待人平等,性情剛直耿介,敢于堅持真理。這樣秉性的人,到1957年自然在劫難逃,結果被戴上「極右分子」和「歷史反革命」兩頂帽子,並被判管制3年(事實上直至十幾年後才解除管制),每月發生活費20元。他全家十口,在空軍工作的大兒子受牽連被遣返回家,生活之窘迫可想而知。更加難以忍受的是,對人格和人的尊嚴的摧殘,無盡止的精神折磨。結果,一個一向極其自傲的彪形大漢被改造成了俯首帖耳的可憐蟲,心靈完全被扭曲。「文革」時,他的語言與紅衛兵沒有兩樣。這本書的內容都是言之有據的,但個別次要情節與史實稍有出入,在表述方式上有時也顯得過於誇大,如「天下第一才子」之類。一本52萬字的《檔案》,隻字不提1979年3月9日《光明日報》署名束星北的文章《在愛因斯坦身邊工作的日子裡》,這是作者的謹慎,值得稱道。但迴避這篇文章,不免留下遺憾。我經過多年反覆思考後認為,這是束先生經歷20多年精神折磨的後遺症。1957年開始,普遍出現了說真話獲罪、說假話受獎的怪現象,他的心靈被扭曲後,自然會產生這樣的感覺:你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假話,我就不可以?幸而這只是偶然為之,在他歷次所填寫的履歷表上,從來不寫這段「光榮歷史」。

  關心中國歷史和未來命運的人還應該讀讀2000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許覺民編的《林昭,不再被遺忘》。林昭,女,北大中文系學生。1957年因反對反右運動的粗暴被定為「極右分子」。1962年因議論時政被逮捕,判刑20年。1968年因不思悔改被判死刑。這是一本用血和淚寫成的書,讀時會引起心靈的顫慄。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這35年,在思想認識水平上,中國知識分子中間沒有人能及林昭。這樣彪炳千古的女傑,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

  青年朋友在塑造自己人生觀的過程中,應努力擴大眼界和提高思想認識水平,讀下列兩部著作肯定會有很大幫助。

  一部是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有中譯本,上卷何兆武、李約瑟譯,1963年出版;下卷馬元德譯,1976年出版。此書書名的英文全名應譯為《西方哲學及其與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社會環境關聯的歷史》,因而也可作為西方文明史和思想史的讀物。羅素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他早年在數學的邏輯基礎和哲學認識論領域有重要建樹,後在社會、政治、歷史、教育、道德方面都有重要著作,同時他是熱心的社會活動家,終生致力於反戰和平運動,並因此坐過牢。他思想清晰犀利,文筆優雅,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此書1955年問世,即膾炙人口。由於此書篇幅較大,不妨先讀下卷,先了解對現代生活有直接影響的近代哲學。

  羅素1959年又寫了一本《西方的智慧》,可以說是《西方哲學史》的刪節本,篇幅不及後者一半,但配有大量圖片,讀起來更有味。1992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了中譯本,譯者馬家駒、賀霖。

  另一部要著重推薦的書是美國政治學家薩拜因(G.H.Sabine)的《政治學說史》。本書1937年初版,後又出了兩次增訂版,1973年第4版由T.L.Thoson修訂。1986年商務印書館出了中譯本,上冊盛葵陽、崔妙因譯,下冊劉山等譯。全書78萬字。本書是作者在康乃爾大學任教時所寫的教材;由於其內容廣泛,史料豐富,分析入理,論斷有說服力,其他同類著作難以企及,多年來國外很多大學都把它列為政治學教科書或必讀的參考書。此書不僅系統地介紹了古希臘以來西方主流政治思想的起源、演變和發展,也客觀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東方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和納粹(民族社會主義),讀後會使我們頭腦更清醒。

  青年朋友還應當關心身邊的現實,首先要關心中國人數最多的弱勢群體———農民,可以先讀一讀2002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的李昌平《我向總理說實話》。作者上過大學,得過碩士學位,後在農村工作17年,主要是擔任鄉黨委書記。2000年他懷著對中國農民深切的同情給朱鎔基總理寫信,反映「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他反思,「我在農村工作了17年,我管制了農民17年」,他大聲疾呼:「要給農民以國民待遇!」改革開放後,政府給外商以國民待遇,而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卻享受不到公民應有待遇,而淪為二等公民!這只要看一看在城市打工者及其子女的待遇就清楚了。本書揭示了農民在稅費重負下的生存狀況,有助於對「三農」問題嚴重性的了解。

傅 傑

年齡:44

現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研究方向:中國語言學史、中國學術史

主要著作:《言意之間:文史研究中的訓詁問題》

  看到過各式人等開列的各種捉襟見肘的書目,自然不敢效顰。但推薦暑期閱讀書目相對而言就輕鬆一些了,因為推薦的只是充飢一時、管飽一頓的快餐,不像開列「青年必讀書」那樣顧及全面周到的營養調配。當然就算推薦快餐,我也希望是不無營養而於人有益的。接受命題作文的任務後,我試圖照顧到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儘量避免老生常談而又不刻意標新立異;二是希望除了中文系的同學,也能適應較多其他系科的同學閱讀;三是提供的讀物相對輕鬆一些——只要是像樣的大學生不到放假都應該是很忙碌的,所以假期讀物最好不成為他們過重的負擔;四是書是比較容易找到和買到的。

  基於這樣一些考慮,我選擇推薦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年出版的《名師評譯叢書》。該叢書共五種,包括趙元任譯的劉易斯。卡洛爾《阿麗斯漫遊奇境記》、傅東華譯的密西爾《》、楊必譯的薩克雷的《名利場》、楊憲益譯的蕭伯納《賣花女》、姚克譯的阿瑟·米勒《推銷員之死》。每冊都在一二百頁,長篇當然只是節錄。這五種書,原著檔次不一,但都稱得上名著;譯者年資有異,但都不失為名譯。而評說則出自剛去世不久的香港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思果之手。在這之前,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已經翻印了思果的《翻譯研究》、《翻譯新究》、《譯道探微》三部論文集,涉及了翻譯中的很多具體問題。作者當年對中國翻譯界的基本估價是:儘管「名家輩出,而寡不敵眾,究竟劣譯的勢力大,電訊和雜誌上的文章多半是譯文,日積月累,幾乎破壞了中文。我深愛的中國文字,不免要婉言諷喻」。作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曾經用仿歐化的句式來改寫過《紅樓夢》:

  在看到她吐在地上的一口鮮血後,襲人就有了一種半截都冷了的感覺,當她想著往日常聽人家說,一個年輕人如果吐血,他的年月就不保了,以及縱然活了一個較長的生命,她也終是一個廢人的時候,她不覺就全灰了她的後來爭榮誇耀的一種雄心了。

  余光中附議說:「這樣作踐《紅樓夢》,使人笑完了之後,立刻又陷入深沉的悲哀。這種不中不西不今不古的譯文體,如果不能及時遏止,總有一天會喧賓奪主,到那時,中國的文壇恐怕就沒有一寸淨土了。」這套《名師評譯叢書》則是作者在論文之外對五種譯本的具體評點。出版社稱其書「翻譯人員可藉以檢驗、提高翻譯技能;大學生、自學者甚至高中生都可『一步到位』,直接用作英譯漢練習;教師可用作教材」,吆喝的味道濃了些,但作為大學生的暑期讀物,我想是合適的:一可複習英語,二可欣賞名著(哪怕只是片斷),三可品味佳譯,四是從思果對譯文的評語中,可以領略什麼是好的翻譯,什麼是不好的翻譯。思果既有豐厚的本錢(各體的翻譯實踐經歷、專題的翻譯理論探討、豐富的漢語寫作經驗),又有良好的態度(不以攻擊先賢來自炫高明,而是在心存敬意之餘作實事求是的分析,既指出其不可企及處,又指出其未達一間處)。他的評點中有很多佳例,不能一一列舉,這裡只提一提他強調的兩點:一是希望譯者不僅學好外文,還要學好中文。思果稱頌了五本譯著的譯者的中文素養,主張譯者不可數典忘祖,明確指出「一般人不是外文差,就是中文不夠」;而中文要「夠」,在他看來「要緊的一點是讀的中文書要又多又熟,能寫各種中文,最好是舊詩。我佩服楊必教授,她的中文真夠用」,而楊譯《名利場》乃「是真正難得看到的佳譯」:

  我不知道有誰能有這麼好的中文把一本外國小說譯得這樣可以愉快一讀的。這本譯作讀來就像讀《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等中國小說一樣舒服,完全沒有念不下去、佶屈聱牙的地方———當然也不是中國小說,是另一種味道的小說。

  二是希望譯者能儘可能地提高文化素養,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在語言學大師趙元任所譯的《阿麗斯漫遊奇境記》的總評中,思果說了一句無疑是事實的廢話:「我想誰也及不上趙元任先生的語言修養」,接著借題發揮道:

  趙先生是語言學家。語言學是做翻譯的人最好有的學問。我極主張譯者多學幾種外文,西方的法、德、西、意文最好懂一些,越多越好,連古文如希臘、拉丁文最好學一學。至少各種文字的發音要知道一些,以免譯錯人名、地名。中國新聞界發布消息,常把地名人名譯錯,後來改都困難,如果有些他種外語的發音知識,就好了。

  外語是學習文化的工具。如果只以通過考級自足、只以能操洋腔自炫,既數典忘祖,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那麼我們的大學生就有可能如一位已故的英語老教授所感嘆的那樣,最好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沒有文化的外國人而已。而這套《名師評譯叢書》,對於我們防止或遏止類似的趨向,也有可能起些作用,因為它已經不單純是在進行語言的教學(我前面引到的出版社的廣告語就只強調了這一方面),同時進行的還有文化的教育。

陳嘉映

年齡:53

現職:華東師大哲學系教授

研究方向:西方哲學

主要著作:《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我是教哲學的,時有人讓我推薦哲學書。對初學者,我常推薦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金髮遷等譯,三聯書店,1997)。這是一本西方哲學史。威爾·杜蘭特是歷史學家,思想史造詣尤深,這本書的特點是從歷史、思想、文化的一般背景來看哲學史,初學者比較容易進入。專門的哲學義理,幽玄精微,初學者很難一下抓到要點,往往只抓到偶然看懂的幾個句子,望文生義,落入不著邊際的誤解。把哲學問題放到歷史、思想、文化的一般背景來看待,雖然不易盡精妙處,但往往有益於了解諸哲學體系的大致方位。威爾·杜蘭特不是大哲學家。我常覺得,自己有個哲學體系的人做哲學史有利有弊,優點是哲學史上的有些問題他可以談得很深入,缺點則是難免對相異的思路缺少同情。所以,和羅素的《西方的智慧》相比,我更願意推薦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同羅素一樣,威爾·杜蘭特是文筆極好的作家。我當時讀的是英文本,希望中文譯本多少體現作者的出色文筆。

  說到西方文明,再推薦一本美國人依迪絲·漢密爾頓著的《希臘精神》(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從源頭來了解事物,往往格外生動、深入。漢密爾頓的古典學修養極深,文筆也好。葛海濱的漢譯雖有小疵,但總體上相當傳神。

  從希臘文明到一般的文明史,我就想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謝延光譯,上海譯文,2000年8月)。戴蒙德從兩河濫觴的農業文明說起,一直說到當今,可是和在說書人那裡聽到的侃山大不一樣,他所據史實,無論來自地理學、人類學還是歷史學,基礎扎紮實實,對所涉及的問題有大度而精微的思考。文筆流暢,讓人不忍釋卷。現在好多人反對宏大敘事,其實宏大敘事是避免不了的,而且寫好了,特別好看。雖然我承認,中國人的宏大敘事,往往所據的事實不怎麼可信,也很少有什麼洞見,多見的是些零星感想和空泛議論。

  現在能見到的好書,很多是外國人寫的。可惜買不起很多,而現在的中譯本多一半達不到出版的水準。其實,中國人寫的書,但凡接近人家的水準,我當然願意首選。自家的文字,自家的事,讀著親切,用自家文字表達出來的思想,很多精妙婉轉是翻譯文字很難為的。餘英時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三聯書店,2004)就讓我不忍釋卷。儒學多半是以解經方式闡論,在餘英時筆下,儒學和歷史和實際政治交織起來了,既有益於我們了解經典,又有益於我們了解中國皇朝時代的政治精神。讀歷史書,我懸三個希求:學識、見地、態度。《朱熹的歷史世界》三者俱佳。中國人寫的論理書,對錯不論,通常不會讓人讀著愉快。《朱熹的歷史世界》卻引人入勝,對餘英時的有些結論,專家間尚有爭議,但我想那不是我們這些外行必須了解的了。

  需要學術積累的著作,現在的中國人還寫不出很多。這兩年出版的回憶錄,則有幾本很值得推薦。一本是高爾泰的《尋找家園》,一本是徐曉的《半生為人》。

  高爾泰的《尋找家園》(花城出版社,2004)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講述右派生活。無論是高爾泰的經歷還是高爾泰的精神,都來得遠比章詒和酷烈。高爾泰有傳奇的經歷,更有不折的精神,特立獨行這個詞用在他身上是再適當不過了。那是一個荒唐的、苦難深重的時代,有時候我會覺得,苦難的意義似乎在於它能夠產生不同尋常的精神作品。《尋找家園》是這樣的作品,可惜這樣的作品與我們的期待相比太少了。

  高爾泰的回憶錄是以他自己的經歷為軸心的,徐曉的《半生為人》(同心出版社,2005)多半寫的是她認識的人們。徐曉發表的文章不多,但在讀書人圈子裡,她的文章備受推崇,一篇「永遠的五月」讓京城紙貴。徐曉也有過苦難的經歷,但不像高爾泰經歷過的那樣酷烈。而且,似乎是有意的,徐曉在筆下避免酷烈,要讓執著的精神在普普通通的敘述裡流淌出來。

  年輕人也許覺得我推薦的內容都是些陳年往事。的確,誰能不帶偏見來推薦呢?我覺得就陶養言,歷史是最易入門的。我也覺得,歷史給現實以深度。深度本身大概已是個老朽的詞兒,但平面的現實不必在書裡求,若不要這個深度,幹嘛讀書呢?

應 星

年齡:37

現職: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研究方向: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歷史社會學、教育社會學以及社會理論、政治哲學

主要著作:《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鑑於特定的對象(大學生)和特定的時間(暑假),我的薦書標準是:那種讓讀者容易進入、卻難以轉身走開的著作。

  ●《偉大的書》(「美」大衛·丹比著,曹雅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俗話說「開卷有益」。但俗語之道未必通向真理,比如,開卷就未必都會有益人生。要讀書,就要讀好書,讀偉大的書。那麼,什麼是「偉大的書」呢?孔子說「必也正名乎」。讀丹比這本書所起的實際作用就是孔子所說的「正名」,它讓我們明白到底什麼才叫「偉大的書」。不過,大家切不要以為這本書是市面上經常流行卻味同嚼蠟的「名著導讀」之類的東西。它是一位中年人一段激動人心的經歷。在歲月的流逝、世事的喧囂、人際的紛擾中,他似乎感到自己的人生在路上迷失了方向。於是,他決定重回曾經就讀過的哥倫比亞大學,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來研讀在西方歷史上佔據偉大地位的經典著作。這本書就是他這一年的思想「歷險」記。它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可以藉助丹比的眼睛,去感受西方大學所開展的經典教育即「自由教育」(又稱「博雅教育」)的無盡魅力。自由教育關乎的是人的靈魂,它教會我們從庸俗中解放出來去感受美好和高貴,它教會我們去傾聽那些靜謐的、低語而永恆的聲音,它帶著我們去尋找走出洞穴的光。這本書就是對自由教育所作的一個小小的、但無不裨益的注釋。

  ●《論美國的民主》(「法」託克維爾著,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

  現在知識界存在著一種「民主的訛詐」,即一個人似乎必須在贊成或反對民主之間選擇,而反民主就是反人權、反啟蒙、反現代。如果我們不想把民主只當作口號、立場或姿態的話,我們理當拒絕接受這種「民主的訛詐」。而法國思想大家託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就是教我們用以抵制那種粗劣的訛詐的思想精品。民主化既是一種正當的和必然的潮流,卻又是並不崇高而偉大的趨勢;它既是一種政體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在民主的正當性與危險性之間、在民主的制度與民情之間有著怎樣的張力呢?這就是託克維爾這部關於民主的最偉大的著述要引導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學術與政治》(「德」馬克斯·韋伯著,馮克利譯,三聯書店2004年版)

  一位學者曾把德國思想大家韋伯稱為「我們永遠的同時代人」。我們可以從韋伯的《學術與政治》中深刻地領會到這一點。這本書是韋伯1919年和1921年應邀對德國大學生所作的兩篇著名的演講(「以學術為業」和「以政治為業」)合集。於今過去近一個世紀了,但我們每次讀起來仍時時被其思想的穿透力所震撼。無論是以學術為業,還是以政治為業,韋伯關心的問題都是:處在一個放逐神聖的世俗化時代中,一個人如何面對獻身與距離、激情與自律、理想與現實感、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之間的複雜張力,不是逃避或者屈從於各種幻覺,而是堅守一種天職的日常要求,來形塑一種人格?韋伯沒有給這個問題提供答案,因為他根本不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所謂的「人生指南」。但是,我們從中仍可以獲得一種別樣的力量,一種面對困境、擔當責任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幫助我們去尋找各自心中的守護神。

  ●《鄉土中國。生育制度》(費孝通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將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這兩本代表作列在這裡,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對前不久剛去世的費孝通的敬意,更是為了展現中國社會科學的自信。在半個多世紀前,以費孝通為代表的燕京社會學派就已經開創了中國社會研究及社會科學本土化發展的一個傳統、一個方向。因此我們有必要問,燕京社會學派的努力是否同時也已包含著對「社會科學」這個向來被視為西方舶來品的基本品格的一種獨特理解和建構?甚至,我們從這兩本名著中可以窺見中華文明之復興的基石所在。

  ●《沉重的肉身》(劉小楓著,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

  當代中國思想名家劉小楓的這本書雖然從形式上看像是相互獨立的散文,但它絕不是什麼隨筆文集;雖然它從一部部電影和小說談起,但它絕不是什麼文學評論。實際上,這是一部有著縝密構思、精心安排的思想巨著。它只不過是採用了敘事的手法、文學影視的入口,而它要思考的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哲學問題:兩種現代性倫理即人民倫理與個體自由倫理之間,以及昆德拉式的自由倫理與卡夫卡式的自由倫理之間的張力何在?作者在其他地方曾經這樣談及一本影響他至深的「創作札記」:「這不是創作經驗談,而是生活的啟迪,是充滿了怕和愛的生活本身。要讀懂這部書,並不比那些高深莫測的人生哲學的玄論容易。只有品嘗過怕和愛的生活的靈魂,才會懂得由怕和愛的生活本身用雙手捧出的這顆靈魂。」對於《沉重的肉身》,也可作如是觀。

  ●下期將刊登朱維錚、葉朗、黃春興的推薦書目,敬請垂注。

南方周末推薦:大學生暑假閱讀書目(下)>>>>

相關:

閱讀:推薦的和批判的[南方都市報紙]

《中華讀書報》的暑期閱讀導刊(節選)

我想發言>>>>

(編輯:李瑾)

相關焦點

  • 倡導暑假快樂閱讀蔚然成風
    「深化科學素質教育,倡導學校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氛圍,激發廣大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探索科技奧妙的興趣,同時豐富學校課外科普閱讀的內容,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外閱讀課程,深化廣州市『書香校園』創建活動」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 小學生低年級閱讀書目推薦 一二年級篇
    當孩子長到7歲以上的時候,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再加上這個時期孩子開始上小學,接觸環境的變化以及小時閱讀認知的積累,使得7歲以後的閱讀特點和傾向也會有所變化。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富有學識的人不管是在生活還是人際交往中都會顯得十分有氣質和有涵養,而通常這類人也十分受歡迎。
  • 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原標題: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今年元旦,西南交通大學推出了新版「96本經典閱讀書目」。對比去年同期該校校長徐飛推出的「96本經典閱讀書目」,有15本書被「下架」,換上了另外15本。   西南交大推薦書單為什麼變化?校長徐飛有什麼樣的反思?晦澀的經典書籍到底該怎麼讀?
  • 中小學生分級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最新完整版 教育部推薦閱讀書目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並發布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以下簡稱《指導目錄》)。
  • 拒做「肥宅」,大學生暑假該過得有意義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就「大學生暑期生活」話題,對91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暑假在家玩手機,近五成學生每天學習不足1小時,超三成學生0點後入睡,超四成學生暑期精神狀態欠佳,近四成學生對暑假生活不滿意,超四成學生暑假作息不規律、身體變差。
  • 百所名校推薦的中小學生閱讀書目
    原標題:百所名校推薦的中小學生閱讀書目,你收藏了嗎?   學好語文、寫好作文有沒有訣竅?答案只有一個:閱讀。新學期開始,老師有沒有新的、權威的閱讀書目推薦呢?不少微信群裡,家長們希望分享一些適合於孩子閱讀的書籍,以達到擴展視野、積累知識、提升素養和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 中美名校閱讀榜單公布,兩國閱讀書目差異巨大
    「圖書借閱榜反映了一個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興趣偏好,信息量很大。美國資料庫項目「開放課程」(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收集了各大學過去15年以來超過100萬項課程和圖書閱讀信息,公布了美國大學學生的閱讀書目數據,而中國的各大高校也公布了當年關於圖書借閱情況。閱讀榜一放出,就有機智的筒子們將中美名校閱讀榜單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差別很大。
  • 【科普閱讀聯合行動】100部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書目來啦!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民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這項活動充分發揮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以及科普圖書編輯的示範引領作用,向公眾推介系列優秀科普科幻圖書,激發公眾對科普圖書的閱讀興趣,形成全民讀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科學文化的建設與繁榮。
  • 名家推薦書目-荊楚網 www.cnhubei.com
    發布時間: 2012-08-03 10:43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先霈推薦書目:  1.《中華的智慧》張岱年主編  它所講述的不是實務中的聰明機敏,而是哲學的智慧,也就是立身處世、認識宇宙和把握真理的能力。  2.
  • 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書目(2021版)
    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推薦書目(2021版)2019年,由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團委、學生處、宣傳部、人文學院、圖書館等多家單位聯合組建的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書目工作組經過綜合考量,遴選出100本經典名著,最終形成了《上海財經大學通識經典閱讀推薦書目(2020版)》,並於2020年元旦正式發布。
  • 考研2008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參考書目推薦
    而教育部不指定參考書,由於此次統考內容涉及很廣,面對浩如煙海的各類教材及參考資料,考生一片茫然,不知該選哪些教材,哪些教材應該在大綱出來之前重點閱讀,哪些教材的哪些部分是應該重點熟記的。北京文都教育集團旗下首席心理學考研培訓師曹天嘯老師針對考生的這些疑問,給考生提出了詳細而且專業的參考書目複習方案。  1. 是不是非得閱讀大量的心理學書籍方可在考試中遊刃有餘?
  • 大學生暑假賣豬肉:一天站8小時 回家只想躺著
    你是不是很好奇:大學生居然跑來賣豬肉?上遊新聞了解到,暑假期間,就是有這樣的大學生,他們把賣豬肉當做鍛鍊自己、勤工儉學的一種方式。記者找到兩名大學生,帶你看看「大學生」和「賣豬肉」這兩個詞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 2013考研農學複習參考書目及教材推薦
    2013考研農學複習參考書目及教材推薦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12-11-05  大 中 小   .動物生理學:
  • 方舟子逐條批駁崔永元在《南方周末》專訪
    本來,生物科學專業方舟子力挺轉基因,崔永元則在微博上發出質疑,沒想到兩人的罵戰一發不可收。為了尋找反對轉基因的證據,文科出身的崔永元不惜花費、四次赴美、日進行實地調查採訪。而方舟子則緊追不捨,崔永元每次在媒體上公開發聲,方舟子必會反駁。這次也不例外。23日,《南方周末》頭版和第四版刊登了對崔永元的專訪,題為「如果是場賭博,他押對了嗎?崔永元實話實說轉基因」。
  • 閱讀成效「多重打折」 「淺閱讀」侵佔孩子閱讀空間
    新華網廣州4月24日電(記者黃浩苑)在廣州的一所小學裡,同學們在自己出版的《讀書小報》上將《賈伯斯傳》列為推薦書目的榜首。可在記者隨機採訪的學生當中,聽過此書的多,真正讀過的卻很少。現在孩子們的閱讀出了什麼問題?詩人雪野認為,現在青少年的閱讀成效面臨「多重打折」,閱讀時間難以保證,被各種補習班和作業充斥著,難以培養閱讀習慣和興趣。
  • 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閱讀《昆蟲記》解析
    寧波奧數網7月31日訊 2013年蛟川書院新初一暑假作業要求必須閱讀課內名著閱讀四篇,除此前寧波奧數網整理分享的《伊索寓言》、《繁星•春雨》外,第三篇名著是《昆蟲記》,現小編將針對該名著以及作者進行相關的解析。
  • 反思大學生閱讀榜單:經典閱讀與批判性思維
    一曾幾何時,一份「中美大學生閱讀榜單」經各大媒體公布,在坊間不脛而走。近日,這份榜單在微信朋友圈中再度流傳開來。全美大學書目對比常青藤大學書目對於中國的一流大學,多家知名媒體羅列了清華、北大、浙大、武大、中國人大、山大、華南理工等高校的大學生書單。
  •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如何帶領大學生玩轉圖書館
    推廣閱讀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每個圖書館都在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倡導閱讀。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他們大部分是九零後甚至是零零後,他們是電子產品的原著民,通過怎樣的閱讀推廣,才能把他們的興趣從遊戲轉向閱讀,有怎樣引導,才能把他們從屏幕拉向書頁,應該是我們高校圖書館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這些年來,我校圖書館一直在努力探索,把閱讀推廣工作從口號變成實踐。
  • 「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書籍推薦-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溫州學習網電子圖書庫」開展網上閱讀,書目多、免費讀、版本好是家長們留言點讚使用最多的詞。2020年「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活動推薦書目中,就收錄了老舍、魯迅、林海音、冰心等本土作家的作品,也推薦了《史記》《老子》《儒林外史》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名作名篇,相比國外名著翻譯版本,這些作品對中國文字的運用顯然是更勝一籌。
  • 小學新課標課外閱讀書單推薦!趕緊收藏!
    我們知道,現在閱讀越來越重要!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推薦的書單達到了150套以上。理想非常豐滿,但是我們家長們都知道,除非家裡的孩子是個書蟲,要不很難達到這個閱讀量,再加上150套書價格不菲,我們也很難為孩子購齊。